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https://m.biud.com.cn 2012年08月29日02:27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一、什么是“设计定金”?

  在决定选择一家装修公司前,装修业主们通常都会要求设计师根据自家的房型出一张设计平面图,以此来判断这家装修公司的实力,但这一要求的代价就是需预付一笔钱,这笔钱就是所谓的设计定金。设计定金的设立,是装修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设计劳动成果而实行的一种策略。因为有些装修业主在拿到设计师的图纸后,会借故不满意不选择这家装修公司,实则把设计师的方案拿到其他装修公司进行施工,装修公司为避免这个现象发生而设立设计定金的行为,其实反映出的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越来越激化的信用危机问题。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二、“设计定金”变霸王条款

  就设计定金本身而言,其实无可厚非,但是,目前一些装修公司却把设计定金当作“套牢”客户的一种手段,使设计定金逐渐演变成了“霸王条款”,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就像掉入了一个连环圈套中。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1、骗取定金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一些小型或不太正规的装修公司里,他们的目的仅仅是骗取定金。对于客户的初次踏访,他们一般会表现的非常热情,设计师也会很耐心地与客户沟通,让客户很放心地交了定金。但这以后,设计师便再也不与客户联系,每次询问催促也都是敷衍了事,而设计定金的交纳因无任何有效票据,客户只能哑巴吃黄连。有些装修者甚至还碰到过交了钱后,公司便人走楼空的荒唐情况。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2、套取设计费

  一般情况下,设计定金是不予退还的,但一些设计师在说服客户采纳自己设计方案的同时会暗示他们,如果他们采纳的话,可以在设计费里相应减去他们所付的定金来作为优惠,否则定金则不予退还。客户往往就会因为不想损失预付定金而接受了方案,装修公司正是利用客户的这种心理来套取设计费的。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3、套取装修费

  套装修费其实与套设计费类似,只是它针对的是整个装修工程,装修公司用先收取设计定金的方式来套客户签订装修合同,来达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三、还“设计定金”之本来面目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设计定金之所以会演变为“霸王条款”,是因为其自身存在着很多的缺陷。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1、定金应有收据说明

  因为设计定金设立的以上缺陷,致使这笔钱也成了一笔糊涂帐,若是客户自己不要求,装修公司在收取定金后甚至都没有任何有效票据给他们;即使客户提出要求,装修公司通常给予的也只是非正规的收费凭证,无法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切不要因为钱数不多或公司的任何口头承诺,而忽视了收费票据的重要性,不然自身利益很可能会受到损失。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2、定金应有正规条文

  其实所谓的设计定金这一说法,是装修公司关于这笔预付款向客户的一种解释,目前大多装修公司对此还是没有比较正规的条文说明,客户没有任何书面依据可依,所有都只是公司口头说了算。于是,这笔钱的真正用途就仅是双方的一种默认,如果出现问题也就无法说清楚了。消费者应该要求公司拿出其关于设计定金的正规条文,切不要轻信他们的口头承诺,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根本没有依据可依。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3、定金应有相关协议

  一般装修公司在向客户收取设计定金的时候,都不会准备任何相关的协议书,而消费者因为缺乏保护意识,通常也不会对此提出疑问或要求公司拟定一份相关合同,很多纠纷无法妥善解决或消费者遭受损失,往往就是因为与装修公司没有签订有效的合同而发生。因此,消费者在遇到装修公司要求收取设计定金时,如果对方没有准备任何相关合同或协议书的话,消费者应有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要求公司方拟定,协议书应包含定金适用的条件及纠纷处理方法。若公司百般推诿,那么消费者还是另选一家为好。

相关知识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家庭装修不要被“设计定金”套牢
家居装修DIY 省钱从装修设计开始
整家居装修DIY 体厨房装修的雷区
家居装修DIY 小户型 空间巧设计(组图)
家居装修DIY 家装公司报价耍伎俩(组图)
家居装修DIY 打造55平慵懒放松居所
家居装修DIY 秀色可餐的餐厅设计
家居装修DIY 小户型里“挤”出个工作间
家居装修DIY 10款时尚餐厅推荐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家居装修DIY 小心被“设计定金”所套牢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5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