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第六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概念创意发布会

第六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概念创意发布会

https://m.biud.com.cn 2012年10月15日22:20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还有在搜狐家居网及搜狐微博上关注我们本次创作营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我们第六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的创意概念发布会,也是我第二次站在这儿给大家当主持人,虽然还没有脱稿,但是我比去年已经从容多了,我觉得这也像咱们创作营,一年比一年成熟,一年比一年精彩。今年的创作营是从8月27号开营,开营前3天时间里,我们各个小组同学在各位带队老师和企业专家的帮助下,了解企业产品和材料特性,然后各小组集思广益,进行概念创意,共同在今天拿出了每个小组的创意作品。我相信,今天大家都是带着很期待的心情,关注着各个小组创意概念的发布,创意概念发布会结束后,创作营将进入下一个阶段,创意作品的制作环节。从明天开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展厅内,同学们将开始热火朝天的制作过程,到9月8号的时候,我们精彩的实物作品将在我们学院展厅中展现给大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研究所所长助理 石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研究所所长助理 石硕

  今天各位带队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来到我们会场,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到场的各位老师:

  本次活动总策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研究所所长 杨冬江老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李朝阳老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聂影老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讲师 管沄嘉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室内设计教研室主任 崔冬晖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 杨宇老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数字空间与虚拟现实实验室主任,《照明设计》执行主编 何崴老师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 彭军老师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王强老师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讲师 黄国涛老师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谢明洋老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环境艺术设计院院长、总建筑师 李存东老师

  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赵虹老师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设计院环境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 张静老师

  首先有请创作营总策划、清华美院杨冬江老师讲话,大家欢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研究所所长 杨冬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研究所所长 杨冬江

  杨冬江:大家好,在这里我先向搜狐焦点家居网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每一年都是他们给予我们积极支持,包括我们设立微博群,包括整个活动的全程的网络支持。所以我想大家还是再一次以掌声谢谢搜狐,谢谢宫素申老师。我想创作营活动能够连续举办六年,它的魅力正是因为我们既有创意的灵感迸发,同时又需要我们真正把我们创意能够去实现,我觉得这实际也反映了我们专业,在整个专业教学当中和实际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家如何把自己创意和真正设计实践怎么样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活动魅力。举行六届,实际上在回过头来第一届很多同学在社会上已经参与了很多社会项目,而且很多的创作营营员在社会上已经做得很有成就了,这也是鼓励我们一直继续做下去更大的动力。希望今后活动越办越好,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继续的给这个活动以更大的支持,今后希望我们也有创作营的同学之间的每一年的聚会,让我们创作营办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老师,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彭军老师代表各位带队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 彭军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 彭军

  彭军: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下午好,今天过来的话,我想大伙儿都有感觉非常闷热。但是今天下午一会儿展开的各个组同学的汇报,我觉得可能比热天更让人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更狂热的享受。经过三天的日以继夜的构思,我想大家都有脑力上很好的一种历练。创作营六年了,到了现在对于同学们来讲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在此,我觉得非常需要首先感谢几年来参加这个活动的咱们设计师的代表,他们自己的工作非常的忙,可是对于教学活动提供了大力的支持,这个是对学生,对教学非常好的补充。另外杨老师也说了感谢媒体,以搜狐为代表这样一种现代传播的媒体,没有这些媒体的参加,这些教学活动就无法更为广阔的扩散,也就是达不到更为广阔的示范效应。我觉得还要感谢的是材料商,材料的企业,他们为这些教学活动所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使这个活动能得以继续进行到现在到未来非常重要的方面。最后特别感谢杨冬江老师,如果咱们学生各个校教师,咱们企业设计的精英代表,还有媒体是一个珍珠的话,没有杨老师这个线是无法形成一个链的。这个活动到了六届非常辛苦,不仅仅教学活动,还有制作过程,投入的精力、财力和时间,是策划者自己心里头非常清楚的,当然我们这些受益的各个院校学生,包括各院老师从中体会到杨老师非常的辛苦。有了这样一个东西,才能把各个方面集合到一块。开幕式的时候有一个老师说小哨子,就是吹哨,最后希望下午一会儿汇报的时候同学们相互有一个启发。能得到超过往届更好的作品,如果说前三天是一个脑力劳动的话,从今天往后说就是脑力加体力了,通过这几届的感受,能感觉到出来,后面活不轻松,但是到9月8号亮相的时候,我觉得学生们会为你们前几天的付出所能得到成就感的一个满足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再有请对我们这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搜狐家居总编戴蓓老师给我们讲几句,大家欢迎。

搜狐家居总编 戴蓓

搜狐家居总编 戴蓓

  戴蓓:不好意思迟到了,因为上午有一个会。觉得很幸运,因为我们跟清华的同学们,还有我们的这些设计师们一起走过了很多年关于这个项目。我觉得很荣幸,我们也能够成为这一颗珍珠项链当中的一环。我关注了今年大家在微博上发的很多这一次材料创作营大家的实况,我也很关注。我相信今天创意发布会应该是非常精彩的,在座的很多的同学,未来会走向社会,那么你们可能会未来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或者我们居住城市,和我们家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你们的创意,你们未来的对于住宅,对于生活这样一些理念的东西,会影响着很多中国人未来的生活。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我们创意跟我们材料应用起来,动手、动脑,在大家离开校园之前有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我觉得非常非常的支持。搜狐也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这个活动宣传做得更好一些,影响到更多的人。

  我们今年室内设计师大赛马上快开始了,在这儿也是借这次机会,告诉大家一下,我们也非常欢迎同学们来参加我们活动。今年我们主题叫做“中国好宅”,我们也是非常希望在我们这样一个活动当中,能够呼吁更多人为中国未来城市和我们居住,能有一个很好的环境,能够做一些努力,好的材料如何来应用,应用什么样好的材料,为未来的住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我觉得这些都会留给我们一些思考,今天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谢谢大家,希望一会儿的我们活动能够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戴蓓老师,我可以欣慰告诉戴蓓老师今年搜狐微博发的非常给力,是一轮接一轮,一波接一波,给我一个感觉,努力工作的孩子们伤不起啊。下面概念创意发布正式开始,首先有第一小组。

  第一小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作为第一组来发表创作营的PPT,我们就不感谢国家了,直接开始。

  我们PPT展示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组介绍。我们小组除了我以外是八位非常美丽可爱,活泼善良,善解人意,又很帅气逼人的。

  第一小组小组成员介绍:

  霍少达 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周芸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樊雨鑫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孟祥婷 女 中央美术学院

  葛丹妮 女 中央美术学院

  崔书维 女 中央美术学院

  孙小婷 女 天津美术学院

  黄伟 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金埈鎬 男 韩国嘉泉大学

  特别感谢三个老师为我们辛勤指导,杨宇老师,聂影老师,赵虹老师。下面由小梦同学进行下面的讲述。

  我们经营了前期分析,先对命题进行了分析,我们要把握材料的特性,然后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结构。这些是赞助商为我们提供材料,我们对材料硬度、弹性、耐磨性和美观程度进行分析,以方便我们在后面的方案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关于生命,我们首先想到影响生命形态的因素,一种就是内在基因系列,类似细胞组合形式。还有一种外在环境的影响,类似像藤蔓植物,本身不具有支撑,依附一个物体形成一个新的形状。根据这两条影响生命形态的因素。我们想出两种表达材料生命的表达方式。一种就是通过内在结构的逻辑,另外一种就是通过适应性生长策略,让它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第一小组汇报

第一小组汇报

  通过内在基因的序列,我们想到通过一个简单的单元体进行复制,然后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是我们前期的一些意向图片。提到生命,它一定会有积极的,也会有消极的,这次选择的主题“生命的怒放”,关于生命我们会想到很多词儿,这里列举了一些,我们主要从生命动感,生命的张力,生命的生长,还有生命延展性出发,提出了几个方案。在初步方案过程中,首先绘制了一些草图,然后通过草图我们发展成九个方案,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九个方案。

  第一个用3from材料,利用三角形和荷叶拼贴形成大的体量。第二个类似榫卯结构,做出来的框架性的结构。然后第二个是对第一个形体进行了变化。这个是人参与这项活动的一些效果图。第三个方案是一些菱形的结构,把它们穿接在一起,第四个方案是拼插的方法,这个是在上一个基础上变化了一下形态,这个通过类似圆柱的圆筒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这是通过小的木片,通过活的连接,通过一个连接结在一起。就是这个,这是当初的一些设想,把它像带子一样缠绕在这个空间里面,这个通过搭接,像比较直观的一种形态,就是类似都拱方式搭在一起,还有这种看似没有秩序的搭接。

  主持人:下面请各位带队老师对于第一小组的作品发表一些点评。下面有请赵虹老师。

  赵虹:刚才何老师一直夸我们同学,工作量这么大,昨天我还在这儿,没想到今天好多是第一次看到的,觉得很震惊。同学们想的特别多,而且做得手工也特别快,很有意思。像戴老师说做的低调一些,通过构造来学习一些东西。她们女生多,没有想到小女孩做东西手特别巧,做得很不错,我很欣赏他们的东西,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请聂影老师。

  聂影:今天看到他们结果确实有令人惊艳的感觉,这个小组同学共同有一个特点,大家看手里拿的东西实际上是从结构本身出发,不是从外进内部,而是从内到外一个发展过程。是不错的尝试,希望他们下一步在实现的时候,能够效果更好,说一下那个画,还是不希望把我画得那么胖,但是拿杯子那个很像,只不过杯子有点小,我的杯子比那个大,谢谢啊。

  杨宇:这个组被我们压制得比较厉害,更理性一些,一开始并没有确定某一个方向,还是从一个发散性思维慢慢往回收,今天收到这个程度,我想他们下一步,其实改变今天晚上夜里之间工作确定一个最终的点来实施,我觉得从这三天工作来讲的话,我觉得还是大家都具备了一个非常专业的设计师的素质,我很高兴。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第二小组的成员上台发布他们的概念创意。

  第二组:大家好,我是本期创作营第二小组。

  第二小组小组成员介绍:

  韩政宪 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刘彬蔚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一丹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张恒溢 女 中央美术学院

  梁丹琳 女 中央美术学院

  姚慧婷 女 中央美术学院

  刘怡斐 女 天津美术学院

  黄喆 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金大成 男 韩国嘉泉大学

第二组汇报

第二组汇报

  这次创作主题是材料生命,材料互动与沟通,这次和往届不一样,这一次提供五种材料,是需要这些材料之间有一些互动和沟通。还有一个和往届不一样空间有一个内部界定,创作要求不悬挂,不着地的搭建。这是我们方案实施的场地。怎么样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充分利用我们材料,并且达到材料最大联系性,同时如何做到生命的主题,首先是我们方案分析阶段。材料生命,然后我们想到延续。

  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情感,有不同的组织方式,还有不同的形态和质地,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来达到表现材料本身的生命力量。我们想说在材料本身的组织,就是材料的生命。这是有一些比较好的设计,都是通过大自然作为一个灵感来启发的源泉。

  这是我们材料分析,现在提供四种材料,木地板,两种颜色防火板、软木板,还有LED照明光源,分析材料特性。四种板材,板状有一定强度和可裁剪性。想发挥材料质感,不对材料进行特性性更改。由重到轻,通透性都做了比较和排序。首先在厚度上这是由木地板到防火板有这样一个顺序,再就是透明度上,还有韧度,还有硬度上。

  下面是我们方案的探索阶段,根据现在已有材料空间场地限制,以及不许着地,不许上面拉接这种方式我们进行一系列形式探索。首先双面搭接形式,优势是比较易于实现。但是趣味性和视觉性上面会有一定的弱点。再一个就是比较自然的卷曲的形态,它的形态比较有意思,但是根据材料现有的性质和特性来分析的话,它的实现限制性是比较大。再有第三个方面,我们想到一个比较有意思受力方式就是单边受力方式,力学有一定趣味性,看似很危险,但是很坚固的力学美学趣味。但是在实现上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通过不同的尝试和分析,我们认为最终这个形态是最接近自然的形态,比较简单很动感,一个很向下的力学的张力,快到贴近地面的时候,然后又猛的向上这样一个形态。有一种看似很危险,但是很坚固的美学。

  下面是我们意向图片,大自然中好多这种比较有意思的图片,能表达我们概念的意向。采用变色龙这个,也是通过我们四种不同的材料,本身有一种过渡,能想用材料过渡之间的意向。

  下面是我们对结构的探讨,这是在空间范围内,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受力部分,衔接方式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构建之间连接方式问题。第三个怎么实现这几种材料更好的过渡和联系性。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方案的固定的结构的问题。我们采用的原理是杠杆原理,中间这个圆的部分是我们场地里面铁杆的剖面,我们采用的材料是可弯曲板,我们用这种方式来作为大致构建。下面可以连接其他板材的构建。第二个原理也是杠杆原理,下面指出了不同部位我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它是力的平衡这样的原理,我们还做了一个小的模型,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它的可行性。下面是我们对结构方式的探讨,这是结构方式一。红色部分是我们单个结构的组成单元排列组合形式来实现我们结构形态效果,这是它部分的拆开部分示意图。拆接方式,通过卡槽固定,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小的模型证明了可行性。

  通过两个板材之间的受力,稳固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个方案我们后来考虑到往下的实施性,但是这个卡槽的话,利用现代已有的设施和设备,做这个卡槽难度很大,还受时间限制,这是我们考虑它的一个弱点之一。第二个我们另外一个结构方式,它是插接结构,自身有一定稳定性和便于操作性,但是它很难实现一个比较流线型这种曲线的形态,所以说还是不太适用我们最开始最初的想法。这是我们最终比较偏向的一个结构方式。它采用类似于三角形的形态,通过组织形式和角度变化,自身稳定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利用了板材自身的特性。这是它的单元构建之间的连接方式,每两个木片之间用固定钉来固定,稳定性还是很好的。这是我们最终成果,这是最终选定了这样一个结构方式,这是细节的着色,角度170度和30度的正形,这是我们放在场地里的效果,这是着色图。

  谢谢大家,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主持人:谢谢第二小组同学下面有请老师来点评。有请崔冬晖老师。

  崔冬晖:一个是感谢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把我们整个方案描述的过程逻辑关系描述得非常清楚,当然是我们几个带队老师和你们充分探讨之后的结果吧,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非常好的,比较完整的体现。但是有一个缺点,材料过渡的事儿可能说得有一点少,因为我们是希望在这里面有一些材料之间差异的过渡。其实我觉得要说的是一个更大的事儿,我们办到第六届了,其实这一届我觉得把材料打通是一个特别好的事儿,虽然现在只看到第二组,但是能够感觉每一组的人对于材料研究进入一个实质的状态,确实在找每个材料之间的可行性。前几届都有,但是感觉上没有那么细致,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竞争,还有一个打开材料之间的限制的条件,所以造成了每个组都会分析材料,其实是我们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所以我觉得挺好的,能够去找材料之间的耐受程度,结构之间的关系,虽然接入了一些感件,但是最后找了材料本身的一些特点,这一点很好。王慧老师和张老师今天没来,我们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好,但是实现到最终是不是保有原来对于材料张力这种体现,我们还是挺期待的,也希望你们在后面继续努力,谢谢!

  主持人:谢谢崔老师,下面有请张静老师。

  张静:我的直接感受,确实这些孩子们让我大开眼界,我发现我能感受到你们一些年轻活力,作为学生上学期间能对材料有这样一个深度理解,对于以后的工作,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我想到当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可能这样的机会太少了。也就造成现在可能我对你们这些想法,我觉得确确实实非常的有感染力。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静老师,接下来有请王强老师。

  王强:这一组里面在短短的时间里面能把结构研究得这么透彻,我觉得还是很不容易的,可能后面有一些具体问题,可能还需要再探讨,因为这么大的一个体量的东西,它的自重可能本身比较大,在一个点上,在一个墙面上可能它们结构还需要我们更细致的研究一下。

  




  主持人:谢谢王强老师,谢谢第二小组同学们,谢谢大家。接下来有请第三小组的成员上台发布他们的概念创意。

  第三小组:大家好,我们是第三小组,第三小组小组成员介绍:

  袁磊 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郑明凯 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陈阳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马雪婷 女 中央美术学院

  王进 女 中央美术学院

  刘晨 女 中央美术学院

  杜欣欣 女 天津美术学院

  迟博辰 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王鑫 男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金貞右 女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

  我们老师是杨冬江老师,史硕老师,戴昆老师。

第三小组汇报

第三小组汇报

  我们先研究了上面几组材料,我们针对空间模型中需要对材料考虑的特性进行了一下研究,强度、密度,还有渗透性,透光性。我们对已有材料进行了规律性的探索,其中还有几个材料商提供的多余的辅料,我们对这个材料进行的一下归类,可以把他们按照一定的特性归成这样一个排序,是从重量上,从重到轻透光性从不透光到透光,给人感觉从沉重到轻盈。这三种顺序的变化,我们概念是一种生长,我们主要是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材料,每个材料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想通过一种同样的形式把材料换成有同样的形状,但是每个形状之内还保证材料拥有原来的特性,这样我们通过杆件三维空间搭接,通过空间一种韵律表现材料的特性,这是我们对材料自身美感空间搭接的探索。我们空间中要形成一个意向,可能就是这种感觉。

  空间搭接过程中想把材料变换性体现出来,我们空间中人是可以走进去的,人在空间行走过程中,它的材料的变化会给你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怎么体现呢?我们从几个层次方面,我们空间搭接有一个特性,从外到内有这样一个变化规律,最外面杆件搭接最稀疏的,重量感最强,最不透光,逐渐过渡到中间是越密集的,然后越透光的,越轻盈的,这次进入3F的材料,中间加入了树叶,圆圈,还有很有生命和活力的,我们在离人最近的地方就会出现这种模型。走在这个空间中一抬头可能前面就有一个新奇的材料,这个材料在光照射下,里面树叶闪着盈盈的光。这几层材料透过去,在远处材料是沉重的,是粗的,这几种材料形成空间中会有强烈的对比,这时候绽放出来材料生命力让你震撼和折服。再加上光影旋转的空间,我们用空间的办法把材料生命力进行了又一次诠释。这个图大概说明了我刚才说的那几种意思,这个人在里面有点憋屈,我们真正做的时候是会非常舒坦,这是一个效果图,这个时间不够,只能先这样,我们做的时候会进行深度的探索。这是一个顶式图,现在反映的是我们看上去之后空间路径是什么样子,由宽到窄,再到窄,由窄到宽,再到宽的变化。这是人走过来的负形,跟空间脚手架的关系。我们还有一个特点,这次有脚手架框架搭接,这是场地限制要求,必须跟这个发生关系,才算是利用了这个场地。

  这是我们一个模型,大家可以看到中间的位置就是我们想表达的材料生命最强的那一点,它是透光的,它跟周围形成对比。这几种对比在空间中形成一种韵律和层次感,这是我们想表达材料的生命的本质和特性。

  这是我想说的那种意境,进去的东西有树叶和圆环出现在你面前,远处是沉重的,虚的这种材料对比的生命。我们老师给我们意见的时候,是说这个东西实践是有很大的难度,我们之后就对实践度进行了探索,主要的问题在于空间连接的结点位置稳固性和牢固性。我们把主要结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要的构建和结构,主要是跟脚手架搭接,现在这个图反映主要的构建。主要的构建结构方式采用三角形这种,中间蓝色图可以看到受力分析下面两个杆起的顶的作用,上面的杆起的拉的作用,通过这种力的分析,把三角形主要结构形成一个稳固的关系,然后下面可以看我们做的一个搭接实验。

  因为老师跟我们说一个很重要一点,现在这个模型没有自重的东西,跟现实搭起来,现实你想实现一个重要原因,这个东西密度很轻用浇水可以粘上,但是现实中木头很沉,尤其防火板,我们想用最粗最重表达外面的结构,木地板很重,所以我们对这个结构用真实的材料搭接,大家一会儿可以看细部的结构。现在书包里面装的五块砖头。

  结构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粗杆件怎么跟脚手架搭接,因为脚手架很光很滑不属于一种材质,我们还可以往下再研究,现在是研究到这个程度。粗杆件和细杆件之间的搭接,现场搭接的时候已经是非常牢固和结实的。主要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第三小组的成员,首先请杨冬江老师点评。

  杨冬江:我们组选了一个好组长,极富磁性和煽动性言语带动下我们组进步非常快。但是我觉得我们缺少一个过程,缺乏比的组方案对比的过程,但是也说明我们组思想特别统一,就是在袁磊煽动下,大家都同意。所以进步比较快。我们组昨天本来戴昆来的时候对这个结构是非常担心的,觉得可能结构上有问题,但是他们用五块砖回答了戴昆老师。所以戴昆老师今天有一点受伤,今天派我来祝贺大家。但是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可能因为别的小组都在一个探索阶段,第一组可能有三个方案还在摸索,我觉得就跟人似的,一个人成名太早,对自己也有所累,你们速度太快,也要注意后面可能更紧张,别的小组可能慢慢的。现在我看到之后,我的一个想法,整个形式感是可以的,但是这些不同的材料它的特性的这种显示,当然大家讲过可能有一个颜色的过渡,有这种变化。但是尽量下一步如何使这些材料它的最大的特点能够显现出来,可能是大家在考虑的时候可以下一点功夫的地方。

  主持人:谢谢杨老师,请彭军老师。

  彭军:首先我觉得这一组同学创意感非常强,这是第一。第二个刚才杨老师说的特别同意,有的组可能有方案,高度一致也是一种小组的成果的方式。而且我觉得这一组我非常欣赏汇报的时候,这种小模型的表达方式。因为咱们拆起小立体的东西一种做法是对设计练习和构思非常重要的手段。另外对产品的作品我觉得具备相对成熟的程度,对主题的挖掘,从中间的透明,颜色到逐渐过渡到半透明,不透明的过程,对颜色材料的挖掘,对生命的宣誓很有意思。两点,构造刚才看了看也是可行的,只不过更为复杂一点,咬合的从构造来讲,有一个问题,如果你这个材料是三种什么材料呢,不透明棒材,半透明棒材,全透明的棒材的话,我觉得这个作品就更有样了,和材料结合更贴切了,更好了。现在把板材拆成条了,材料原来本来的性质变化太大了,这一点再琢磨琢磨。

  主持人:有请李朝阳老师。

  李朝阳:前面三个组汇报了各自创意,非常可贵,大家也倾注了很多精力,尤其第三组组长汇报的时候也比较激动,我们可以看出来动了很多脑子。不过大家意见比较统一,所以一步到位,这个方案,形式基本就确定了。但是就是在制作过程中希望考虑一些具体的,现在通过一些模型和图片来展示,制作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不管怎么样,整体理念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很期待。谢谢大家。

  彭军:从第三组来看,人和你的作品参与程度目前是我认为非常好的特色。




  主持人:谢谢彭老师,谢谢第三小组同学,谢谢大家。接下来有请第四小组的成员上台发布他们的概念创意。继续欢迎还有一位老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环境艺术设计院院长、总建筑师 李存东老师,请大家欢迎。

  第四小组:大家好,我们是第四小组,我们小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介绍一下。

  第四小组小组成员介绍:

  黄子舰 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梁小琪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谢昱 女 中央美术学院

  张洋洋 女 中央美术学院

  安石 女 中央美术学院

  贾会颖 女 天津美术学院

  张冰漠 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李信厚 男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尹禎寅 女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

  在几位老师启发下我们回去进行了材料的探索,这次活动其实还挺有难度的,材料颜色不一样,透明度不一样,然后他们的承重能力不一样,发现还是有很多困难摆在我们面前的。而且我们还有语言交流上面的一些好多问题,幸亏张同学创意思维能力非常强悍,拯救了我们组。我们很多人都是能够聚在一起进行这种头脑风暴交流,讨论的过程,感觉还是非常好的。大家聚在一起看着材料,尽管材料的难度还是挺大,但是我们尽力去思考它的种种可能性。经过前期的一些讨论,我们基本上集思广益总结出了三个方向,做了三个方案。

第四小组汇报

 第四小组汇报

  我这边讲的我们小组第一个方案,首先基本逻辑思路想通过不同材料关系和研究方式展现材料生命,最好的话,能够进行更多的互动的思维。然后我们灵感来源则是来自一种生命不断变化,有张力像细胞一样,甚至一种微观内在感受,不断分裂,有那种生生不息的感觉。还有一些来自于这件家具设计,它从两个很固定的体态的家具,通过一些触感完全不一样的材料,之得这些连接甚至可以进行很多千万种组合的摆放。材料细节上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有对比感的硬跟软的细节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材料的生命。

  这是我们第一个草图通过某些方面确定几个生长点,然后进行一个根部,或者是一个点的位置开始进行生长,然后在这个空间中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状态。这是我们简单的设计流程,我们对于现场条件进行了一些勘察。从我们场地条件来说,如果人们想要进入这个空间想观察这里面的事物,会有几条路径,左下角显示三条路径,这是第一张原始的草图,一开始想做雕塑的感觉,但是如果做成雕塑的感觉,缺乏跟空间连接性,对空间的使用。我们希望更多有人在里面进行互动,进行近距离观察甚至是触摸。上面这张图第一个大的部分,左边这个人看的这一款,可以分成三个大部分,一个是头,最大的部件,接下来中间的身体和最大的尾巴。

  我们想要展示了硬跟软的对比,这是一些草图的对比,通过很硬板材叠加,通过流线型软木板进行材料搭接形成第一个大单元。可能一开始现在决定下来的样子,基本上就像这个样子。

  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进行了一些小型的模型实验,因为采用一种编织的方法,我们用软木条方法。软木条是这些材料中最软的,最具有可塑造性的,我们想通过编织的方式使它达到这样子的效果。然后在这种缝隙的地方,我们可以加入3F板和那些透光性材料,在光照下形成一些地面上的光影的效果。同样如果我们使用这种软木进行编织形成单元体,甚至可以做成连接部分,通过小环很好在这一边可以收拢,然后在大面积的地方进行放松。

  第三部分主体想用防火板比较沉重的材料模仿根部材料,因为跟场地进行连接,进行生长点。上面细的中间那一块部分就是用编织材料进行的一个像屋舍的感觉。最终连接到最前面的大部件,这是关于三个部件跟大体形态的一些草图。我们管这个东西叫做软木网,这是最终的一个形态。通过一个最底部的生长点,开始扩散,到了空中以后可以使用软木网这种形态,让人可以抬头看。因为它的尺度就是为了让人能够进去,抬头观看3F板带来机理的感受,最终连接到前面大部件,我们将在大部件顶端开一个可能是像模仿人的那种脸形一样的孔,让人有一种凑过去观察里面的材料不同的机理的感受。

  谢谢大家!

  大家下午好,这是我们组第二个想法,关于材料的生命的主题。这张图片想表达的我们对于这个主题的发想,我们觉得其实材料跟人之间很重要一点就是感官这件事情。创作营木材一般来自于这里,自然界中的木材有非常美的一些肌理,包括没有被采伐之前枝叶都是非常美的,但是变成木材以后,甚至还想模拟很自然的肌理,但是反而那种东西带给我们感受让我们觉得更加冰冷。对于材料很重要一种认知:安全、舒适和美观,现实材料世界里面,我们材料除了安全、舒适美观这件事情之外,材料的生命还可以存在于哪里?这也是我们要探讨的事情。我们存在在于一个由材料构成的世界,享受着材料给我们生活的舒适和美感,但是似乎忘记我们身边还有空气存在,能量还在流动,光影间还有巧妙的转换,甚至下雨天可以听到雨滴落下来的声音,这是材料包裹着我们这个世界能够赋予给我们的。

  我们希望通过改变材料与我们身体之间原有感官上的变化,来为材料新生命带来一些契机。这次场地很像一个室内空间,有一个天顶,有三面墙。我又看到了以前的案例,上两届做过用软木材料来做的,第一个雕刻,第二个切割,最后一个卷曲。我们对于软木生命的新的一种发想,我们觉得软木还可以扭曲,而且这种扭曲之后可以带来这样的效果,这样的话,也许会为这个材料带来一种新的生命。回到墙那件事情继续去想,原始的时候,墙也许就是什么都没有,那么现在我们愿意做一些装饰,就像现在室内空间这样的墙一样,会比较均匀。我们能不能做一些新的创意,然后让它变成开始扭动起来,和人的行为发生一种互动,让人可以感觉,它在空间里的走的时候可以感觉那种变化,而不是墙走过去就是两面刷着白漆没有任何变化,这是我们的一种发想。这是延伸的过程,从线性,到隆起,同时把材料用扭转的特点,这次创作营还有一个很特殊,就是3F材料,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我们觉得在扭转过程中形成一些缝隙,或者人为的营造一些那种孔洞或者缝隙,把3F材料经过加工变形,变形之后当做一个灯,然后和我们这种线性的东西镶嵌在一起可以形成非常美妙的空间体验,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那件事情。灯光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想把木地板这个材料运用上来,这些地方可以用一些木地板来搭,搭的时候可以每层用不同的颜色,然后也可以营造一些不同的氛围。搭的时候,肯定每一块木地板实际不会有这么宽,或者还会有这么多形态,我们通过几块木地板相连接方式形成变化的曲面,这是木地板这种材料所擅长的。同时呢,它和扭曲条带之间形成小的平台,我觉得在室内空间的话,也许可以把它放进去,放一些植摘,放一些书目,形成新的体验,就像一个小的书架之类的。但是这张草图梁同学画的,刚才像水草里生长起来的感觉,非常有意境。这是早上临时搭上来模型,加简单的P了一下效果图,大概内部空间就是这样的。现在有一点还没有决定好,就是顶部的空间,但是我觉得还有机会,包括整个平面,其实这三层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最终决定下来,但是最终还是这样一个效果。

  大家好,我们第三个方案灵感来源于根据蜂窝来提取它的六边形结构,我们概念是进行衍生,之后主要以提取蜜蜂六边形结构进行组合和拼接,最后相互搭连,相互之间进行连接的。看这张图,这是示意图,每个结构之间,每个箱子之间进行LED光源,主要材料是3F木板和软木板,我们用这个结构相互之间用三个纵排排列,进行相互之间搭戳,最后提取蜂窝结构单元,这是最后的示意图。

  主持人:请李存东老师点评。

  李存东:我刚来,前面基础的没有看到,首先我们这一组思路还是比较发散的,多了几个方案,现在可能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每一个还是有一些特点的,个人感觉第一个方案相对成熟一点。第二个方案结构体可能需要琢磨一下,第二个软木板的方案,将来连接构造,包括你说的顶面上木地板,这种连接和构造可能面对的将来的一些细节地方比较多。还有第三个方案,我觉得相对变化少了一点,给人形态感相对比较单一一点,但是没关系,我们想接下来我们组内也会听各位专家和同学的意见。在组内进行一次综合,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出现。

  主持人:张静老师请。

  张静:我也是今天第一次看最后的成果,有三个方案,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建议还是按照第一套方案思路延展下去,为什么这样考虑呢?我觉得从可实现性上来讲,因为未来面临的可能就是你的搭建过程,你们制作搭建过程可能会有很大的难度去实现它。不管第二个还是第三个。第一个方案可能把第二、三方案里面有些亮点能否融进去,主线按照第一方案去做,可能会从参与性和材料特性上来讲,会好一些,但是要重点考虑结构连接的部分,怎么能够坚固,怎么能够实现。就说这么多。

  主持人:谢谢张老,何崴老师请。

  何崴:我觉得整个说了三个方案,非常的努力,而且也有不同方向,从不同角度阐释你们对这个题目和各种材料的理解。总的感觉后两个方案可能在结构的一些实现性上可能还是有一点问题,第一个参与性挺有意思,可能也面临着你们材料的它的材料极限,可能比你们想象的要脆弱,因为你们在加工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强力弯曲这种。其实这次材料都是板材,板材其实在加工起来可能都不会像现在用的卡纸这么容易来加工,所以这一块应该是一个适当的要考虑材料本身特性的过程。




  主持人:谢谢何老师、谢谢第四小组同学。接下来有请第五小组的成员上台发布他们的概念创意。

  第五小组:大家好,我们是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关于“生命”二字做了很多思考,生命有时候是流动的,一帆风顺的,生命有时候感觉很好玩,生命有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堆积,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组不同于其他组的东西,我们不是从材料本身出发,而是从我们自己的想法出发。而材料也为我们所用,怎么为我们所用,一共想了三个概念,下面请三个同学来介绍。

第五小组汇报

 第五小组汇报

  第五小组:大家好,第一个方案由我来介绍,第一个方案名字叫做软硬编织,因为我们去考虑材料的属性,把五种材料分为刚性材料和软性材料,刚性材料包括木地板,3F板,软性材料界定为软木和防火板,我们寻找了很多编织方法,刚性材料作为经线,软性材料作为纬线。这是我们一种设想,3F板可以用于中间穿插,甚至于像布艺上面小珠子一样,软木作为纬线材料贯穿,刚性由3F以及木地板来支撑。这是我们做的可能性的方向的小模型。

  第二种想运用更多材料穿插到其中,通过不断刚性软性结合着体现这个材料表达这个材料新的生命力。在空间中出现的形态波浪形的,中间会有一些孔洞,可以产生一些通透性,人们视觉可以穿越过去。

  第三种编织方式有一点类似于一些折纸结构,希望在空中进行一种立体三维的编织。可能会对材料进行一些比较多的加工,第三种方式。这是意向图。

  第五小组:我来介绍一下,前面的移动原理,大家看到25宫格是俯视图,每个方块表示一个阻碍物。25宫格灰色的两个是空缺的,一个人走进去可以通过移动身后的方格,然后再移动自己想要去的那个方向的方格,可以实现在25宫格里面的移动,然后形成一个跟材料的互动,可以实现在里面自由行走。通过上次挪动可以实现在上面任意路线的行走。接下来让我们组长介绍第三种方案。

  第五小组:第三种是基于叠射孔的结构,这是在伊斯兰建筑里面用得比较多,我们用叠射孔利用板片,以及由木地板据成的木掉由它为单元进行发散,底层一排的由四个杆伸出来,上面两个杆其中一个杆可以作为底下两个杆,可以形成层层出挑的结构,就是叠射孔的结构,但是我们改进了里面的东西。由于结构的灵活性完全可以改变它的方向,可以把这个部分的最上面那个部分改成到另一个方向。可以产生无穷变化的形,根据这个最基本的形想出比较经典的结构形式,就是也许一个经典的结构形式,中间可以形成巨大的跨度,中间从两边开始搭建,在中间形成一个对接的感觉。然后在我们这个结构完成了之后,我们思考把这种材料如何加到里面去,以及如何把灯光引入进去,目前是这样的效果。既有结构,又有材料表现力,我们试图把所有能利用的材料都加到里面去。谢谢!

  主持人:谢谢第五小组的同学,首先请管沄嘉老师。

  管沄嘉:我们组在这么短时间内提了这么多方案,我感觉这几个方案出发点都挺不一样的,有的更偏重于结构的方式,有的更多从表现主题上,有的更多从互动和趣味性上来发展自己的方案。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过程中老师,今天只是一个汇报,我们也是把决定权,因为同学们还有更多的方案,把决定权留给同学们。今天呈现的是这三个方案。我的感觉前期来讲十个人对我们组来说有一点多,想法特别多,我们组今天就来了六个人。下一步肯定是面临一个大家协商的抉择,到底沿着哪个方向,接下来我们老师也会给他们更多的一些建议。谢谢!

  谢明洋:第一个讨论编织方式,挺纯粹的,第二个讨论互动和运动模式,有点像玩的华容道游戏,不太明白怎么移动,是不是再加一个附属框架。第三个是一种传统的结构的用现在材料的表现,我觉得都挺好的。表皮编织的移动的盒子,加了传统的构架,我感觉还是不错,期待你们的精彩作品。

  赵虹:我觉得我们一直在探讨构造理念,其实到现在同学们做了很多挑战,已经讨论了很多机械构造的很多问题,你们的应该说都是鸿篇巨制,后面不过只有两三天,这些技术问题在咱们效果图里面都有体现,我们知道后面其实有很多特别具体的问题要去处理,包括刚才有一个同学做的特别复杂的架子搭起来,很有可能最后那个东西会垮下来,这个东西一定要深根,一定要实现,后面很多技术难题希望你们在这里面攻克吧。




  主持人:好,谢谢第五小组的成员,接下来有请第六小组的成员上台发布他们的概念创意。

  第六小组:大家好,我们是第六小组,下面由我们来进行创作营的汇报,先说一下对前面几组做的汇报我们感觉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对材料分析上非常透彻,所以说在此我们就对此不做任何分析了,我们就直奔主题吧。

第六小组汇报

 第六小组汇报

  我们也是经过六七个方案,最终研讨,讨论到最后留下了两个方案,一个是韩国同学的方案,还有我们的一个方案。现在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方案一,我们概念来源主要是通过最早看到一个图片,就是DNA,遗传性代码那样一个图片。我们对材料的理解,从不同材料的叠加变化,产生一个新的形态和效果,通过材料赋予材料一个新的生命,就好象是3F之前宣传中所介绍的那样,我们秉承着和他们一样的概念,给材料第二次生命,给一些废弃的材料以第二次生命。这是我们一些意向图片,这也是对DNA的遗传代码图片的概念图形吧,这个就是比较接近的那种。这是我们草图,最早的时候,我们方案像之前那些盒子一样,但是后来我们放弃了这个,这个被我们最终pass掉,考虑最终可实实施性上,还有最终形式感上感觉不够有冲击力。右侧是我们最终可能会做出来的效果,是一个草图,概念性的草图。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概念模型,就是最终我们所要表达的那种形式感,同时对DNA遗传代码的延伸,这是形式感的一些图形。

  接下来通过灯光的结合,把材料本身的特性,透光性,以及它的各方面的属性,物理属性通过灯光把它们体现出来,这是我们现在所有的一些材料,好象前面几组介绍他们的属性一样。这是我们打过灯之后的效果,我们先为大家分析一下,我们采用的木地板,有五种颜色,一面是带有颜色的,而且那个颜色相对来说较为深,不是过于特别美观,但是它的背面颜色都是木色,都是统一的,所以我们决定采用通过木地板本身,那个尺寸然后做一些裁接之后做管状的棱柱。我们利用上面纹理、纹饰,透光属性做出来的,这些都是。然后细部结构和概念方式,我们采用主题结构就是钢结构,是通过钢管来做一个主体的轴线,来固定它。然后中间伴随着有软木来做其中的一些连接。这是我们的外部穿插的图,这是我们穿插结构,整个外面好象刚才说的那个棱柱,下面那个孔就是我们最终的轴线的钢管,主体的钢结构穿插过去,再通过上面钻孔,然后安置卯钉最终把这个东西固定住。

  这是我们组韩国同学第二个方案,他们主要延伸的起点就是种子、生命,最直接的,这是做的延伸的示意图。这是他们画的一些草图,然后生命发芽,然后最终获取的种子做一些形态上的演变,形态上的变化。最终做出的效果图,就是通过对起始的种子形态做一些切割分离,最终将他们变化,不断的变化,最终形成了一个形式感很强的一个体。这个也是。这是一个演变过程,最终做出这样一个形式感很强的很有冲击力的作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第六小组同学,这么激动的介绍方案,怎么不把同学介绍一下。

  姚璐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丁睿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孙骁 男 中央美术学院

  边珠贤 女 中央美术学院

  王雪翚 女 中央美术学院

  李涛 男 天津美术学院

  居臻卿 男 上海大学数码学院

  孟智秀 女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

  金榮嬋 女 韩国弘益大学

  主持人:有请彭军老师做点评。

  彭军:出了很多种方案,意见最终集中在两个方案上,我注意到同学们材料的特性,这一点非常好,第一个方案如果预想都完成的话,从构造上还是很有冲击力的,但是用现有材料做基本的单元,而且通过一个很好的结构连接上,这是后面要解决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第一。

  第二要考虑一下时间的工作量,我特别提示一下,一个好的创意,它实施的过程,一个好的工艺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后面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方案从种子演变到最后的相对抽象的形态的最后的构想,它的一个固定的方式将来是怎么一个实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个可以看见这一组同学其实从材料特性和挖掘主题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后当然还有归纳到一个方案,最后能做出一个在构造上,从材料的性能上和最后主题挖掘的经络上一个非常好的作品。同学们,辛苦了。

  主持人:谢谢彭军老师,有请王老师。

  王强:我们组方案,前期讨论时间有些长,我们组学生不缺乏创意,但是毕竟我们是活动是要给定的时间内完成,有时候很难取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拿出两个方案来汇报。韩国学生他们对生命主题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中国学生方案也是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最后确定的一个相对可实施的方案。后面工作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细部结构,构造上还要做很多的探讨。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

  崔冬晖:觉得方案整个过程都挺好的,提一个方案,单体结构加工可能比较麻烦。

  第六小组:那个我们都考虑了,时间有限,并没有展示出来,我们之前做了小的模型包括一些实验,都已经克服了。没有问题,包括最终的整体的结构。

  崔冬晖:我觉得提醒一句,要保证它最后整体的全部的质量,相对接近,越到后面越紧张,减少工序越来越组糙。最后那个从工艺到过程整个比较清晰,但是感觉展示性,或者单纯表现性有一点强,但是对于材料的结构,或者体现感上我觉得对于材料本身挖掘性稍微弱一点,装置类的感觉有一点过强。当然咱们这一组两个方案特点比较明显,好也好得很明显,弱点也比较明显,建议你们取舍一些问题,然后综合一下,或者用其他什么方式来选择一下。


  主持人:下面有请第七小组同学。

  第七小组:七小组小组成员介绍:

  张玥一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韩阳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刘晓宇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魏然 男 中央美术学院

  蔡受真 女 中央美术学院

  陈榆文 女 中央美术学院

  何璐 男 天津美术学院

  谢志龙 男 上海大学数码学院

  李尙恩 女 韩国嘉泉大学

  第七小组: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的创意,PPT分三部分,材料理解,概念阐释,单元形态。我们和别的组一样,分析了整个厂家给我们提供各种材料,我们除了从它的软硬轻重、刚性以外,我们还特别着重去关注它的材料对我们手感,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具有体验感的东西,大家看的时候还会触摸,所以在表面质感是我们很关注的。还有灯具,我们虽然没有看灯具,但是方案中已经设想过以灯光结合的方案,包括韩国同学,他们提出一个方案,跟灯光结合很强,在后面会说到,通过对材料很多实验以后,我们决定做出来的东西是在3×3×3空间里面,是一种比较轻盈的东西,有一种比较柔的姿态,这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以后达成的共识。刚开始想法把所有材料都用上,而用一个相同单元形用不同材料实现它,这是两张意向图来表达一下我们的想法。

第七小组汇报

第七小组汇报

  因为这次活动主题是生命,我们觉得如果谈到生命的话,要从大自然开始去挖掘,因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组女生人数比较多,所以我们选择方向就是一个花的生长过程,它的花从生命之初,从小到大,仅仅是一个种子到最后绽放,提取花的体征和结构,最后提炼出像是概念,是绽放。然后我们从二维开始分析我们概念的形态,首先单纯模仿花朵形态,往后推敲是我们的想法,经过后来很多人想法的融合,到到达现在这种想法是一种螺旋形的单元形。

  这是我们之前几个单元草图,结构的草图,我们达成这个共识之前,其实大家有很多想法,比如我们最初想法想过多种材料搭接,我们组女生想过类似于中国古代马刀的方式,从一个柱子跨越到另外一个柱子就是一种桥的结构,但是后来发展实际操作中比较难实现,所以我们放弃了这个想法。包括我们组男生想出的底座的搭接方式,但是在某一天中午的时候,吃完饭以后达成共识,出人意料达成一种共识来到这个方向。

  这是我们发展到三维空间,放到铁架子空间的效果,仅仅是我们从最初开始一种空间到我们最后发展一个单元形到两个单元形的方式,就是我们空间意向图,我们现在想法只是一种骨架,现在这些意向图代表以后这些骨架中可能增加一些表皮和一些灯光的处理,我们想做的当大家去看见这个东西的时候,找到一种路径,找到里面一种趣味。这是在单元形确定以后,在立体空间对它的一种组合方式的一种探究,想了很多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在讨论的时候,老师提出来说可能材料会承受不住,所以我们挑了很多材料进行实验。这是我们做的几个小模型。先是用纸做了一个小模型,做了一个形态上的推敲。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可能想到类似于单元形的拼接方式,也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是我们试了很多材料以后,觉得比较适合我们这种创意的,能经受得住我们拉扯跨度,软木板和防火板,现场演示一下,跨度最高可以达到两米以上。材料超出我们预想,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

  这个模型是我们想好的另一个延伸,这是张静老师对我们一个建议,希望我们在空间中有一个聚集的焦点,不只是正方体,可能八面体,通过不同面拉伸,发到脚手架的端点。

  主持人:首先请黄国涛老师点评。

  黄国涛:我觉得我们组同学作品充分挖掘材料自身特点,同时解决了结构的问题,然后最终完成这个作品的形态。我觉得这是一种巧思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现在可能还有不到位的地方,现在这个模型,这是用一个不规则的线型组合成一个形态,它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我觉得你们可以尝试组合成一种最终是由不规则形态,组合成有序,而且是适合展示的一个形态。另外PPT给到那个散掉的那个作品,规则的一个形体,和不规则的一个形态的结合,这给我们脚手架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现在我们是六面体,六面体演示出六根线,搭在脚手架上,我在想是六面体,八面体,还是九面体合适?延伸出来搭在脚手架上那个点我认为应该非常巧妙的落在脚手架上,最终来形成这么一个形态。软木和防火板,软木要考虑如果细了可能视觉冲击力不够,如果粗了有一个自重的问题,这个材料再好好斟酌一下,最后我还是希望大家以玩的心态,最后预祝我们能玩出很有意思的东西,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杨冬江:看了这个小组汇报,我觉得他们首先很快达到一个一致的意见,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向下发展,而且本身这个想法也很好,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形态,我稍微提醒一句,其他的材料,因为咱们创作营有五种材料,可能其他的材料最好也应用一下。就是这种组合,一是更丰富,二是各个组之间,咱们之前达成的统一的意见,也是这几种材料尽量把它的特点都表现出来,考虑一下怎么样互相材料结合的方式。但是总体感觉非常棒的。

  管沄嘉:到目前为止两个组已经取得共识了,当然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我很羡慕这样的组,还有给我很深印象,同学们那种研究和那种探索的状态特别好,刚才同学们提到老师说这个材料这么着可能不行,做不到。结果同学们真的拿那个材料做了一个,而且说这个行,我觉得这种状态,这种感觉特别好。我也很期待你们最后的成果,预祝你们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第七小组同学,谢谢大家!接下来有请第八小组的成员上台发布他们的概念创意。

  第八小组:大家好,我们是这一次材料创作营第八组,我们指导老师来自中央美院何崴老师,首都师范大学谢明洋老师,谢谢两位老师对我们指导。

  第八小组小组成员介绍:

  杨璐晴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璐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霖 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彭焕然 男 中央美术学院

  金延美 女 中央美术学院

  高伶丽 女 中央美术学院

  李金龙 男 天津美术学院

  唐浩然 男 上海大学数码学院

  洪世美 女 韩国嘉泉大学

  我们对这次创作营材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几个方式对这次创作营的材料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各个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这是我们往后做整个方案的基础,接下来是我们对这个主题的分析,这次主题是材料的生命,我们在根据材料生命提取几个关健词,第一个是能够对刺激进行回应,第二个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第三个是一个半开放系统。

第八组汇报

 第八组汇报

  下面分别对三个提出的概念进行解释,第一个是对于刺激的一种回应,我们根据这一次所给的材料,我们根据软木这种材料的性质,会去接受和支撑包括放在它上端的那些像图钉之类的东西,采取的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或者当它作为一种地板使用的时候,它会去吸收走在上面的人给他造成的声音,这是这种材料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态度。第二个是我们对木板进行了分析,木板是一个比较有强度的东西,然后它对于光和对于声音的反射表现出来对抗的态度,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进行自我复制,进行自我复制的时候,分成两种方式进行分析,第一种自内而外从小到大的复制,就像人的生长过程,就是从一个人不断的生长,然后最后长成一个比较成熟的个体的过程。第二种可能每个个体在出生完了之后,他在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其实他们整个生长过程是一样的,但是最后直接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第三种就是半开放的系统,半开放的系统我们会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流,然后才形成最终成长的过程。这是我们对材料的生命汲取了一个概念。这里有一个视频。

  这是我们一个概念蒲公英的视频,就是一个蒲公英从生长到它最后的花蕊的凋落的瞬间,不断飘散各处,类似于传播生命的来源。我们对概念进行了一个草图,我们希望空间里面大概有五个左右的球体,代表的五个不同的蒲公英,这几个蒲公英就是我们对这个材料生命的一种诠释。

  我们选择五个球体的原因,五种元素构成生命体所需基本的东西,所以我们选择五个球体来代表我们生命的过程,这是我们对于结构的探讨。我们希望这几个球体在整个空间当中是有两根主要的钢索把它们拉住,剩下是一个稳定的作用。这是对于结构的思考。

  然后在细节上每个球体的构成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是许多改件,以这样的形式构成一个球体,上面可以拿走的一部分,就像我们蒲公英的概念是一个东西不断的传播向远方,是一个不断生命传播的过程。这就是我们整个作品希望表达出来的主题,我们的东西是能够走进去,然后人们是能够与

相关知识

第七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概念创意发布会
第八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概念创意发布会
第六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概念创意发布会
第五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概念创意发布会
生活家赞助第六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
第六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
直播:第六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开营仪式
第五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开营在即
直播:第五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开营仪式
直播:第七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开营仪式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第六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概念创意发布会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7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