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直播: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直播: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https://m.biud.com.cn 2012年10月24日07:29 家居装修知识网  
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活动现场
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活动现场

  9月9日,备受业界瞩目的中国室内设计文化盛事——2012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即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设计文化节由政府、行业及媒体三方强强联手,将举办2012大中华区最具影响力设计机构、2012大中华区十佳设计师评选及颁奖典礼,评选出大中华区室内设计领域行业影响力榜单。同期举办本届室内设计文化节核心活动——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于9日上午十点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五楼勒杜鹃厅隆重举行。 

  【活动主题】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活动时间】2012年9月9日 上午10:00

  【活动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五楼勒杜鹃厅

  ▲ 搜狐家居全程直播此次活动

  以下为活动图文直播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设计师朋友们,再一次问候大家一声,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回到2012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的主题活动的现场!

  简短热烈的开幕仪式之后,我们马上要进入的是第六届设计文化节的核心活动--2012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作为亚太地区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盛会,论坛由享有盛誉的设计大师担纲主讲嘉宾,每届均在设计界引起新的设计思潮。本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论坛邀请到了来自英国、日本、印度、港澳台及中国大陆的设计大师登台演讲,并就业界关注的话题展开对话。

  那在今天精彩的论坛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要表彰一批优秀的建材品牌,和受到设计师朋友们喜爱的品牌卖场及创意园区。设计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默契配合,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对我们的设计文化节来说,正是有了各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才会更好地体现出它的平台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以下企业代表上台,他们是:

  中山大美酒店灯饰有限公司、德国阿玛提(香港)有限公司、宝钻园创意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笋岗工艺城有限公司、深圳市极成光电有限公司、万峰石材科技有限公司。

  有请获奖企业代表上台,同时有请颁奖嘉宾:

  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著名酒店设计师 洪忠轩 先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张月教授

  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上下游共同的推进和努力。让我们有请两位嘉宾。是的,让我们记住给予我们帮助的公司的名字:中山大美酒店灯饰有限公司、德国阿玛提(香港)有限公司、宝钻园创意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笋岗工艺城有限公司、深圳市极成光电有限公司、万峰石材科技有限公司。

  同时有请我们的两位颁奖嘉宾和我们赞助单位的代表一起合影留念,让我们的摄像师来记录下这个难忘的瞬间,让我们用热情的掌声对各企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是的,深圳设计行业,因为有你们而更加的精彩,谢谢。

颁奖环节
 颁奖环节

  【主持人】现在,2012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正式开始。

  今天的论坛将以主题演讲和主题对话两种形式穿插进行,上午我们将听到两位国际设计大师的精彩演讲,和以“现状与反思”为主题的对话,下午同样有四位设计大师的演讲,以及两场不同话题的精彩对话。相信今天的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们一定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启迪思想的锋芒。

  接下来首先让我们有请亚太空间设计师联合会会长、印度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戴夫先生(Bankim Dave)为我们作第一轮的精彩演讲,他带来的主题是《印度建筑的传奇故事》,掌声有请!

戴夫
 亚太空间设计师联合会会长、印度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戴夫先生(Bankim Dave)

  【戴夫】大家上午好,这次我非常的高兴今天早上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作为印度最大的室内设计师协会的主席,和亚泰空间设计联合会的主席,我出席本次盛会表示非常的高兴,我在这里带来了印度对大家的祝福。

  “沃特佩尔特”先生曾经说过,风格是自己的,虽然他这样讲是和他的文学创作和他的强调主观因素有很大的一个相关性,而我们生活当中往往会把人的风格和品牌放在一起来讨论。

  设计就像人生,人生就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体现不同的人生层面,这样也是实现不同的品牌和风格,品牌和风格其实也是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的。

  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赢在品牌”这个主题,它包含了社会学、传统、惯例,还有现代主义、文化等等因素,而对于这个话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每一个时代所带来改变的这种原动力来源于哪里。

  现在让我们呈着时光的机器,回顾一下原始的祖先他们的生活方式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个时代的祖先,我们都称之为“猿人”,他们每天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关注他们自我的保护,然后就是自然灾害,以及侵略性,还有动物的袭击,这些是他们每天要关注的,因此对他们来说,生活在深深的洞穴之中,或者是生活在高高的树顶说,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OK,住在树上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的需求,并不是一种奢侈的生活需求。

  而现代我们把房子建在树上,这被称为是一个非常舒适的住宅空间,而现在也成为了一种生活的风格,而这种房子我们也可以定位为高级的房子,这说明了房子建在树上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是从以前的需要现在变成了设计,从以前的需要变成了现在的风格。

  现在的社会当中奢侈的理念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从现代的建筑中出现了新的理念,就像路易斯沙利文说的“形式追随着功能”,一直到弗兰特说的“过多的解释好象是多余的。”后来也提了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少就是方位。

  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的设计是单调和重复的,对现代的需求是不太满足的,随之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无论观点怎么样,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有唯一不变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改变”,是不断的改变。

  当今现代的科学技术,几乎在设计的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比如说像我们现在的住宅、商业空间、餐饮,酒店和其他公共设施等等。

  而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设计中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去营造一个明确的、相互尊重的、开放的国际机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设计凝聚力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

  而作为室内设计师行业,我们就被称之为人的设计,人的行业,所以我们设计师要从不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我们艺术的敏感度,这样也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及相关文化的不同的信息,这样就需要我们有一种新的方式去打造这样的一个平台。这样的平台才可以把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去创造一个新的准则,让大家共同的去参与这个行为的准则的建立等等。

  设计师我觉得必须要拥有,并且应该是具有谦卑的对待自然、历史、传统、建筑、人类,以及谦卑的对待我们自己这个行业。

  通过设计,我觉得我们作为设计的行业,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中间代理人之一,将引领和提高每一个人生活的理念和品质。问题是我们的设计是否可以传达这种关爱的价值观,而设计能体现中我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关爱吗?如果可以做到这样的话,设计将是全面的,有价值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将更加有归属感和共同感,设计的自发性、设计的简约性,这都会打造设计的品牌。

  让我们来看一下PPT的展示,展示的是“印度建筑的传奇故事”。

  (PPT)

  主要是讲印度传奇建筑的几个观点,一个是矛盾性,一个相关性,一个传承性。

  这里讲的人不只是生活在底层的物体,而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这样的理念和象征的阐释,区别了人与人的不同,建筑就可以体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区别。人们可以通过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的工作、创造,创造一个更好的设计。

  体现了印度原始的生活方式。

  我们设计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和设计对话,一个是感官的,一个是经验的,还有一个是联想的。

  建筑往往可以体现一个时代的思想,和那个时代的政治的权利。

  19世纪就产生了极简主义,一直就有极简主义。

  对于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往往表现了那个时期的权利。

  这个PPT展示的左右两边的照片是现代和古代的对比,他们的连接。

  随着世界不断的变小,新的科技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如何保存,不破坏传统,成为了新的挑战,在印度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如何把这两点很好的结合起来。

  在印度现在有一种趋势,对传统印度的这种文化的运用在建筑物当中不断的加强。特别是在现代的建筑中,印度的文化因素也不断的加多。

  建筑空间往往就是具有这种打造,或者培养个人的精神理念的潜力。

  这些图片都是他们一些建筑的传统用材,展示了他们设计的理念和设计信息。

  这就是印度的文化。

  印度和中国也一样有传统的历史,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现代保持着传统的,我们的建筑是用原始的材料,像泥土等材料,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吹雨打,还是保留了下来。

  我们通过美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因素来把现实的理想的桥梁搭起来。

  留下来的古代所有的建筑都是对过去,乃至对将来都是有很大的作用,这些都是文化的传承。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极简主义,理想主义,再到结构主义。

  接下来要展示的是印度的当今的现代发生的一些新的建筑和古代建筑的对比。

  (PPT)

  建筑对我们来说就是对生活的自信,设计就是对生活方式庆祝的一种创造。

  这些印度的建筑创造是生态所倡导的生活。

  空间的交换。

  设计的归属感,就像家一样,如何利用设计来配合气侯、环境。

  用材的选择,时间和地点的转换,太阳可以通过建筑倒下来的影子也可以成为美学的观察。

  这是地底下的艺术博物馆。

  这个就是到印度如何使用多余的材料来做建筑的表皮,而且可以形成一种艺术。

  印度的设计起源于他们的历史,然后不断的进行整合,从设计当中感受他的快乐和永恒性。

  (印度的著名的建筑物)

  自然的因素主要包括身体、行动、思想、精神、情感等。

  社会主要是持续发展,涉及到的因素有土地、社会的活动、资源、自然环境等相关的因素。


  【主持人】谢谢戴夫先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带来的精彩演讲!谢谢戴夫先生带来的精彩的演讲,和印度传奇的分享。

  在本次论坛上我们听到了来自国际同行的声音,同样也要让国际听到国内设计师的声音,沟通和交流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下面这位演讲嘉宾是来自日本的著名建筑师、坂仓建筑研究所所长东泰规先生,坂仓建筑研究所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日本很多标志性建筑都是由他们设计完成,今天东泰规先生带来的演讲主题是《世界最大规模木造建筑的设计及建设过程》,掌声有请!

日本著名建筑师、坂仓建筑研究所所长 东泰规先生
 日本著名建筑师、坂仓建筑研究所所长 东泰规先生 

  【东泰规】大家好,我是东泰规,从东京来的。这位是我的翻译,由她来翻译。

  其实20年前我就已经来到中国了,20年的经验让我非常喜欢中国,我从北到过乌尔木器和哈尔滨,南到过深圳,基本上走遍了整个中国。

  在我走访的很多中国的城市当中,深圳在建筑上有它的一些特色,做了很多实验性的建筑,让我觉得深圳是一个非常充分设计的城市。在这个充分设计热情的城市里,让我有这样一次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们中文的名字就叫做坂仓建筑设计研究所。

  刚才印度的这位设计师介绍的PPT里面有很多“哥布西耶”先生的作品,我们创办者“坂仓准三”先生“哥布西耶”的徒弟,在他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7年的时间。“哥布西耶”先生到过一次日本,他到日本有7天的时间,“坂仓准三”带他走访了很多日本的名胜古迹,这张照片是在京都的“桂林宫”的地方拍摄的。这是“坂仓准三”先生回到日本之后,又到了巴黎,1937年巴黎的世博会上设计了日本馆。这个建筑物是用了一些钢铁的材料做的,但是也融合了日本建筑的一些风格,本次世博会上日本馆的设计获得了大奖,使得坂仓先生在日本成为了建筑名人,他在日本也开展了自己的设计工作。

  公司成立至今已经有72年的历史,就是说坂仓先生1940年的时候开设了这个设计公司。在72年的历程中,坂仓事务所设计了车站、大学、美术馆、国际会馆等各种公共设施。

  这个是仓设计公司在日本的事务所,后面看到了绿树,树的后面还有他的办公室。他们的事务所是在日本非常出名的“中臣”的附近,当时设计的时候,为了这两棵树就改变了设计的风格,这就是实际的事务所,被绿色包围是和自己非常融合的办公环境。

  上一次由我们公司邀请了东泰规先生来到深圳,在深圳本地的一些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来听讲,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设计师对东泰规先生演讲中的木制的建筑物非常感兴趣,提了非常多的问题,今天就把这个巨大的木制建筑物的故事,和一些建造的过程和大家说一下。就是一个所泽市市民体育中心,其实是离东京24公里琦玉县的一个地方。在这之前,我把日本的自然环境和森林覆盖率和大家说一下。这个绿色的横线是日本的建筑物当中有多少建筑物是用了木材的一条线,50年前,90%日本的木造建筑物都是用了日本的本地的木材,现在日本本地木材仅占了20%,变成20%的理由是因为从国外引进了很多便宜的树,大概都是从加拿大这些山林国家进口了很多木材。日本有很多山,但是树木都是人工植上去的,现在这些树都成长了,但是这些树木太多了,太多的话,太阳的光照就照不下来了,现在日本很多山林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很多树长大之后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所以必须要砍掉一部分的树木。如果阳光照射不下来的话,下面的植被就生长不起来,生长不起来的话,降雨就没有办法吸收水分,这样可能会造成洪水和水土流失。日本政府就希望一些公共的设施可以积极的运用这些被砍伐下来的树木。这是本次给大家介绍的“所哲市”的市民体育中心。

  在欧美的话,有很多复合板材制作的一些建筑物,但是“所哲市”的建筑物的木材没有使用任何的复合板材料,没有使用任何的胶水、粘合剂,都是使用原木,把水分蒸发之后建造起来的。

  最长的跨度有67米,幅度有90米。

  在日本其实因为《消防法》上的规定,这么大的木制建筑物是不成立的,但是为了建造这个建筑物做了很多的实验,最终取得了得数的认证,得到了允许。

  这是腑瞰建筑物,左边里主馆,右边是附馆。

  这是一个3D的造型图,是天花的造型图。

  里面弧形的是主馆,后面的是附馆,附馆的天花是比较低的,白颜色的部分使用了钢筋的材料,因为它离地比较近,一般火灾是从地面上升起来的,如果天花版比较矮的话,可能会烧到天花,所以这部分只能使用钢材。

  这是主馆天花的造型图,和日本的传统建筑还是有所区别的,它是一个现代的设计。

  里面的设计是这样的,梁的高度是3米。

  这是组装的图,木材和木材的连接部分,因为木材的最长的跨度只能用到3米,这个是中间如何连接的图。木材3米和3米的连接当中的缝隙,是没有使用任何的胶水的,没有用粘合剂,里面的缝隙其实只有在0.5毫米之下,是非常精密的数字。

  在日本建筑这个庞大的建筑物也是第一次,所以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相关的工作。为木材做了很多的测试,图上显示的是木材裂开的时候强度有多少,所以故意在木材上切开了一个缝隙来测试它的强度。

  这个是木材上有很多的结,这个结会不会裂开,所以也做了一个结的强度测试。

  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直接在山上把木材砍伐回去的,日本的山坡其实是非常抖的,所以把这个树砍伐回去其实也是花了很多的人力的。

  这是为了干燥这个木材的机器,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用的微波炉,它用了一些电极的方法把这个木材干燥。因为木材是会蒸发水分的,如果不干燥木材的话,建筑物将来可能会变形,或者是崩塌。所有的木材,每一个木材都经过了强度的测试。

  这是所有一万多根木材经过测试之后的含水量和强度做的统计,右下角的红颜色框里面的数据,那些木材是合格的。那么不合格的木材也不是扔掉,而是作为其他部分的材料进行使用。

  这是所有经过监测和蒸发水分之后的木材,然后在用机器对木材进行切割。

  在建造这个建筑物之前,为了天花建造的可行性,所以先搭建了一个模型,和实际的建筑物的尺寸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附馆组装的工程。那么附馆的安装工程和主馆不一样,附馆是天花在地面组装完成之后吊上去的,而主馆是直接把木材运到上面之后组装的。

  这是附馆,把成型的,已经做好的天花吊上去的。

  这是主馆天花的建造过程。这个天花是工人一根一根把木材搬上去组装的。因为它是一个三次元的曲线的造型,所以难度非常大。

  因为是三次元的天花,所以下面为了建造天花搭的脚手架也是三次元的,也是非常复杂的。

  这个是工程进行中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上就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的大小。

  刚才我们提到了这个建筑物是世界最大,其实它所指的世界最大是指用这样一根原木做天花是世界上最大,有可能世界上有其他最大的建筑物,但是他们都是用合金的板材制造的,而这个建筑物是原木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

  这是建造过程中用了一些梁进行支撑,照片拍的就是支撑完之后慢慢就撤去了脚手架,在撤去的过程中,日本的建筑工人就和东泰规先生说,我们的建筑物是没有问题的。东泰规先生说他们为什么知道呢,他们说从木材的表情来看,木材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就可以感觉到这个建筑物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东泰规先生他自己是没有这个感觉的,因为只有那些资深的建筑工人才有这种感觉,凭他们常年的经验来说这个建筑物是没有问题的。

  这张照片有点暗,这张照片是把脚手架撤去的照片。

  这是完成之后的照片。

  平面的布局就是这样的,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构造。

  这是从正门过去的一张照片。

  这是从后门拍摄的照片。

  从这边大家可以看到因为木头遇到雨水会变得脆弱,所以为了防止雨水的渗透,所以把木材几乎全部包裹在这个建筑物里面。这是里面的前台,左边这面墙是一个混凝土的结构,它是没有进行加工的,是一次性完成的混凝土的建造的过程。

  这是一个训练房,这个训练房因为天花比较矮,所以不得已就使用了一个钢铁结构的天花。

  这是附馆。

  这是主馆的天花。

  这是全体天花的大小、规模。天花的承重梁都承重在了左边的墙上。

  这张照片上可以从右边看到承重的墙。

  这张照片是日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在奈良的法隆寺。

  在日本看到我们建造的“所哲市”体育馆的人都会问,木制的建筑物会保持多长时间,他们会有这样的疑问。但这个“法融寺”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世界上是最悠久的木制建筑物。这个技术不是日本独有的技术,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技术。

  根据日本的气侯和天象,木制结构的建筑物也是稍微有所改进的,把所有的木材融合在建筑物的里面,使得雨水能够组织在里面。

  印度的设计也说了,设计和自然融为一体,抱着谦虚的精神,朝着人和自然的方向发展的,日本的建筑物也是跟随本土的风情和自然的天候进行了设计。

  下面让大家看这幅画,上面是八千年前世界上原始森林覆盖的面积,上面可以看到中国和日本都是被绿色的生命所覆盖的非常美丽的地区。

  下面这张图是现在的一个原始森林的状态,中国也好,日本也好,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原始的森林了。现在日本的山林都是靠人工植树载重上去的,我相信中国也在为这些森林而在努力,为了维持这些森林永久的持续下去,我们要对森林进行维护和管理。

  木材本身其实是二氧化碳,其实把木材燃烧之后,它会释放很多二氧化碳出来,影响整个世界的环境,加重温室效应,为了把二氧化碳留在树里面,我们就要把木材有效的运用到我们建筑上面来。

  和印度建筑考虑稍微有点不同的地方,日本是和自然的完全的对话。

  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主持人】谢谢东泰规先生的精彩演讲!

  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最大规模木造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的艺术性和严谨性,相信同样带给室内设计师们很多的启迪,设计有分工,专业也有所不同,但我相信本质、灵魂、思想都是一致的。


  朋友们,在我们众多的国际嘉宾的演讲和分享之后,下面我们马上要进入的是本届论坛的第一个主题对话环节,这个环节将由台湾著名建筑师、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史迪威先生担任主持,有请史迪威先生上台!

  同时有请对话嘉宾上台就座:

  印度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绍拉佩卡 先生(Ar.Nitin Saolapurkar)

  日本坂仓建筑研究所所长东泰规先生

  英国著名设计师、B+SW设计董事及首席执行官 罗杰·比林顿先生(Roger Billington)

  PAL设计事务所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香港十大设计师 梁景华 先生

  台湾天坊室内计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清平 先生

第一轮主题对话环节
 第一轮主题对话环节

主题对话 嘉宾主持史迪威先生
 主题对话 嘉宾主持史迪威先生

  上午的印度的理事长谈到了他是综合性的印度建筑的发展,有印度本地的材料、颜色、工法等的变化,同时他把现代主义、科技处理主义等作为他的总结。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也是给到了印度室内装饰协会的副秘书长,我想问一下他,在我们的印度这样的设计师群体中,你面对这么广大的地域,广大的材料,以及看待气侯变化的时候,印度有自己的主流思想吗?还是让各自的思想去发展?

  【绍拉佩卡】印度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所以这个国家的材料也是非常多的,所以他们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是非常多样化的。

  在印度我们是一直有这样传统的国家的历史,所以他们做建筑设计的话,他们也是按照一定的传统来做设计的,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他们的历史传统观念、传统思想来做设计,并没有谁有主流化多方面的发展。

  虽然现在的建筑当中也会运用多一些新的材料,这些材料也在不断的使用,但是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还是继承于传统的印度文化的。

  无论现在的设计如何发展,或者是科技怎么样运用到设计当中,在印度他们用设计的项目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不是简单的用于居住的情况,更加体现在精神上。

  现在的印度也做了非常多的现代建筑,也运用了一些新的元素在里面,但是对他们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对建筑的这种传统的理解。

  【史迪威】谢谢我们的副理事长,其实我问这个问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中国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非常快,地域性的材料和建筑的工法都非常的单一,因为快速没有让我们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所以他们第一位演讲的嘉宾所谈到的怎么样建设全面性的,包括刚才副密实长也谈到了他们的东西有持续性,他们认为这个是很好的方向。这个在国内来看,印度这样的角度,可以看印度的设计的文化和成果,他们是非常多元化,而且非常有印度的本土文化的特性。

  接下来我也请第二位建筑师,就是我们的东泰规建筑师,他在坂仓74年历史的工作室里面工作了这么多难,相信对他也是很有影响的。我们知道国内的事务所的老板找人非常困难,因为员工的忠诚性太差,我想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但是在日本,常常一个事务所里面,他们所具备的员工,他们常常工作的都是非常久的,5年、7年、10年都不算什么,他们出了社会之后就一直在那个地方。我们想要了解的是,站在今天的日本,或者是东京的专业里面,包括刚才介绍他们的创办人,非常的尊敬,而且是很荣耀的介绍自己的事务所,同时不把自己放在整个事务所的前面,我们看到日本对于本身专业和伦理的传承,这里我想请东泰规先生聊一下,日本的建筑事务所和你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连接的?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为公司服务?

  【东泰规】在我们的公司里面,其实也是和现在的很多公司差不多的,大家看网站,然后到我们公司来应征,但是在我们公司,前3年是不会作为正式的社员来工作的,大家都是作为学徒在公司里面工作,然后公司判断他是否有成长的动力。

  在日本,比如说在现场的话,有一个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师傅”带领着一个“徒弟”,“师傅”教“徒弟”,然后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其实在设计公司里也是一样的,在设计公司里面,工作满10年,才刚刚成为一个正式的建筑设计师,并不是一天就成就了一个设计师,他们是通过年月的积累,才刚刚成为一个能担当责任的设计师。所以作为我,还有我们公司所有的社员,在10年里肯定不会离开这家公司,因为大家都是抱着一种学徒工的精神在进行学习。

  【史迪威】谢谢东泰规先生,其实谈到了一个关键的态度,日本还是沿袭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管理,其实进入到一个事务所,事务所对他的认同是一个十年的过程,十年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日本有这样的一个精神,包括刚才的建筑物,必须要用设计的美感、材料、现场做测试,一个事务所可以做到这样的一种非常严谨和极端精致的考虑,我想也是日本站在世界舞台上保持着非常强的能力和品质,从事务所是可以看出来的。

  接下来有请梁景华,他在亚太三地是非常知名的设计师,同时也有非常多好的作品,他的作品中非常具有中国的特色,我们也想了解一下,在梁先生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讲香港是很西方的、商业化的大环境,你以这样一个中国人的背景,在如此趋势下往前走的时候,他只能训练自己成为一个代表东方,或者是代表中国,或者是代表香港精神的一个设计师。

  【梁景华】谢谢大家。

  其实我在香港长大,在香港受教育,但是我最重要的一点是我还是中国人,我对中国的情结是非常深的,30几年前我去过北京,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我是第一个,我和我老板是第一个到中国内地的,当时给我的感觉很深,当时全都是很清纯,在后面看都不知道是男和女,因为大家都很平等、很一样。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我感觉中国是一杯很清的水,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杯底,假如说我们有设计的教育和培训之后,我们是应该去帮助中国去发展,帮助中国往亲走,就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后,我一直都发展下去,而且现在来讲,我90%的项目都在国内,我就是靠这份诚意,希望能够使中国走到世界的前面,成为非常有力量的一分子。

  如何看待我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呢?其实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功夫,我希望可以给我们很多的自由发挥,可以把我们的经验都用到项目去。中国有一个好处,它是很开放,很多东西可以允许在里面发生,可以在里面发挥我们的各种设计,放在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在餐厅上面、会所上面、走廊上面等,都可以发挥我们的设计能力,去提供一个非常良好,非常前卫的条件给大家生活,这是我很开心的。所以我很努力的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然后结合我的经验一个一个的项目做下去,我现在还是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做多一点,可以有一些贡献,可以给到中国我能力之内的东西,可以让大家生活好一点,可以对整个中国有一些影响力,对设计界有所交代,这个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期望。

  【史迪威】谢谢梁先生,他非常的客气,他谈到了他也很认真的把他的位置和人生的经验部分,把自己的设计都融入到中国的发展里面。我们知道“品牌形象”,其实日本是以公司为品牌形象,梁先生把自己作为一个品牌形象,同样的品牌启动的年代,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驱动,让品牌发挥更大的效应。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两百年的历史里,有一个“门户开放”政策,包括邓小平把深圳的门户开放,带入了中国新的改革发展的新纪元。

  接下来我们访问一下罗杰·比林顿先生,因为很多的老外在中国的清代、明代都有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技、西方的文明,西方的宗教的观念都带到了中国,过程里面其实他也逐渐的一部分同化了自己,改变了他自己,另外一部分他也把一些他认为,或者是他从小成长过程中的西方教育也转换到了中国的环境里面。罗杰·比林顿先生本身是英国的建筑师,同时他在英国、在纽西兰、在澳洲都有他的设计的工作,同时他带领了好几个国际的专业团队来到了中国,除了规划、建筑、室内设计、形象、家具设计等都有涉足,我们想请他谈一下,西方设计师的角色里面,他跨越了很多的领域,他怎么定位他自己?怎么样能够给我们一些看法,是关于新一代的设计师该如何扮演他自己的角色?

  【罗杰·比林顿】首先我们要关注的就是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一个理解,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工作,我们首先要确认要立足自己文化的根。

  中国的发展非常的迅速,所以中国的青年人很多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作为在中国工作的我,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角色,我会经常做一些调研,关于中国的一些历史文化、中国的古老的历史哲学,把它运用到我的国际设计项目中。

  在中国的话,我有一个设计工作室,叫做“B+SW设计师事务所”,我在这个工作室的时候,我尽量的通过我个人的一些理念,还有一些管理方式来影响我的设计师团队,鼓励他们多做一些调研和调查。

  中国的设计历史是非常年轻的,目前只有30多年的历史,而我作为一个西方的设计师,中国的价值可能就是通过自己来影响中国的设计师多做一些调研,多体现出一些设计的专业度。

  【史迪威】谢谢罗杰·比林顿先生,他其实也很谦虚,因为他基本上提到以他西方的文化背景来扮演自己,同时要了解在中国的项目里面,把中国的价值观和中国的文化融入到他的设计和作品中。

  大家知道,中国文化传统经过内战之后,我们台湾其实也分开了和中国大陆的基本发展,台湾其实延续了“马关条约”被日本统治,清朝和明朝之前,从福建移民到台湾的文化,建立了三地同胞的本土文化之外,其实台湾也具备了很有特色的中国的缩影,同时台湾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这些文化都得到了延续。

  接下来有请张清平设计师,他也是台湾来的,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理念里面,在您的设计里面,您看到了什么机会?或者是用您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的设计精神哪些可以延续到现在?

  【张清平】谢谢。

  其实我们两岸都有共通性,在设计理念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台湾的设计师所谓的概念的发想可能是有所不太一样的,就像刚才主持人讲的,是经过了一个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现象。我倒是觉得台湾的建筑,或者是我们大陆内地的建筑,它应该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迈进的,就好比我们认为在建筑里面应该要满足四个条件,第一个就是所谓的它必须要有一个主题性的建筑;第二个我认为应该是一个所谓的智慧的建筑;第三个我认为它应该是一个美的建筑;第四个它必须是一个绿的建筑。

  刚刚讲如何生成一个主题性的建筑,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融入所在地的文化,用所在地的文化的概念去融入这个设计。

  那这个美学建筑也是一样的,我觉得居住,或者是这个建筑,不见得只有一个住的功能,其实它可以融入设计,可以融入艺术,让这个建筑就好象是雕塑品一样矗立在大地之上。

  还有我觉得任何的建筑都要符合智慧性,智慧性就要有通用的设计,让所有的规划都非常的人性化。

  另外提到了绿的建筑,不是说种了几棵科就是绿建筑、就是绿设计了。我觉得绿建筑必须要在这个建筑的生命周期里面必须要达到消耗最少的资源,使用最少的能源,产生最少的废弃物,然后用生态的方式去延续。

  如果能够符合以上的几个条件,我相信就是好的建筑和好的设计,谢谢大家。

  【史迪威】接下来我们站在刚刚以设计师、协会、专业的角度谈一下他们的角色在行业里的看法和变化,今天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其实以中国的大环境来看,它是和世界都有连接的,但是也有冲突的,今年的第13届威尼斯的双年展,其中的主题是叫做“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个“共同的基础”就来自于人性,来自于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我们共同的居住在这里,我们是不是有一些可以让我们“共同”的基础呢?让我们协调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协调的生活在这个区域里面?其实整个趋势来看,中国和日本有钓鱼岛的问题,中国和印度有假想敌的问题,中国和欧美也有竞争和商务的竞争的问题。站在我们设计师的角度,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论坛上,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让我们世界更加美好,能够借助文化的交流,借助彼此的认识,让我们做一个更好的推手,让世界很多的冲突可以避免,更多的交流和认识可以解开大家的心结。

  我们知道接下来可能会提到文化的认识,我接下来还是请绍拉佩卡先生,其实上午的印度演讲嘉宾讲到他们很注重喜悦的认识,我之前到了印度,我坐车到酒店之后,我非常的惊讶,那里有很多的乞丐,也很落后。但后来的几年,印度做了很大的调整,像孟买事业里的宝莱坞,他们跳着团体舞非常的高兴,所以可能喜悦是印度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经济可能不是最好,包括像他们说的项目不是最好,但是他们玩得很高兴,所以想请绍拉佩卡先生看一下,如何帮助揭开印度的心结?

  【绍拉佩卡】刚才你也提到了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确实是值得讨论的主题,他们认为可以用这个方式来做到互动,创造更好的合作。

  印度确实是一个拥有历史传统的国家,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保留这些传统就尤为重要。印度现在的生活确实也是经常举行很多活动,确实是一个非常多活动的民族。因为这样的活动经常举行的话,就可以加强他们的相互的连接,使得社交更加的频繁,而且这样的活动也是基于宗教的信仰,基于对上帝的感恩,能够创造这么美好的生活给我们,这样可以加强平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在中国和印度双方加强文化上的交流,尤其是印度经常举行的相关活动非常的丰富,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传递一些他们印度那边的价值,包括对生命、生活的强调的一种方式,可以加入到中国的设计当中。

  在他们的社会中,生活就是尽兴,像过节日一样。在我们的国家里,所有的节日都是受到尊重的,而且节日非常多。

  其实像共同的的话题,全世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样的,我们所生活的方式,我们所独到的生活的理念,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是一样的。

  社会在科技和网络的发展上,大家相互沟通的方便性都得到了加强,所以像设计这块所传递的信息都得到了加强。

  很高兴在印度,或者是在中国这边可以看到更多印度的设计师,也非常高兴看到中国更多的设计师到印度去。

  在我们两个国家当中,会有更多的设计理念的交流,建立一些共同的设计理念。

  谢谢。

  【史迪威】谢谢绍拉佩卡先生,他站在了一个协会的高度,他觉得印度这种以节庆的方式把他们国家结合在一起,每一次的国际论坛,都是一种融合不同区域和文化的方式,在参与的过程中,当地节日的庆典过程中,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人、更多的人与当地生活。

  接下来想请罗杰·比林顿先生先生谈一下,我们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一下,因为我们总会比较的,今年的奥运会刚在英国结束,我们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2年的奥运会比较,北京的奥运会办得非常风光,不知道哪个国家会像中国一样付出那么大的财力,但英国人很聪明,非常智慧的把这样的奥运会办出来了,他们用他们的文化,用他们的披头士、百老汇、歌星等结合在一起,用他们的方式承办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奥运。这次央视也在检讨,中国非常多的运动和体育设施办完之后,就变成了停车场,或者是拆掉,这个是浪费了国家的投资。

  我想问一下罗杰·比林顿先生,您如何看待中国人对物质的态度?以英国的背景,认为中国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罗杰·比林顿】首先,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奥运会的开幕式。

  刚才您提到的前面的一些介绍,给我们展示到了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高的速度来发展,在这个基础上的话,我觉得当时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也是慎重的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在看完中国的奥运会举办之后,我更希望看到中国有机会下次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是通过怎样的角度审视使用科技、设计、技术方面会有什么样的新的方法。

  我觉得作为我本人的话,也不是特别符合来给中国提出建议的,但是我看到中国的中央政府,他们在可持续发展、减少尾气,以及在减少大自然污染等方面多出台了一些政策。

  目前非常高兴中国政府能够已经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建筑纳入他们的纲领之中,在之后我们的演讲中也会探讨到中国的设计师和其他跨界的设计师之间的合作,我就不多讲了,接下来的演讲中会一一出现。

  【史迪威】其实他说北京的奥运会为这个时代划下了一个句点,因为当时的奥运会举办的非常好。

  我的问题是如何比较中国和伦敦奥运会大环境的发展,他肯定是有一定的角度去思考,他还是比较谦虚的。

  接下来我们想请梁景华先生谈一下,其实香港和深圳是共赢的城市,香港做了很多的主导,香港很多公司都在深圳,其实站在大发展的角度来看,香港扮演了一个带领深圳的角色,今天深圳特区环境特别的兴旺,其实和香港的大环境作为一个结合,其实香港也扮演了一个很好领导的作用。请梁先生谈一下,香港和深圳的发展,怎么样会更好?设计师都在深圳,香港人也不以为然,设计师应该在香港和深圳,应该是大家在一起的结合,是一个互利的情况。

  【梁景华】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有人问我,我也一直在思考,香港回归那么多年,在香港回归之前,香港和大陆的合作,香港和深圳的关系,其实根本上是分不开的,而且要必须发展下去。

  问我今后会是怎么样子?其实过去30年根本上没有分开的,香港和深圳基本上是连起来的,香港和深圳,和国内都是连接起来的。关键是现在技术发达,还有我们业主对于设计师的水平,以及对每一个设计师的定位都了解的很清楚,我们的设计基地不一定在香港,我在深圳都有办事处,在北京和上海也有办事处,我在香港不一定我是一个香港人,我们无论是香港也好,大陆也好,我们有本事的就爬在前面,本事不够的就很难在中间的位置,如果没有本事的,那肯定是在下面。香港也是一样的,香港有很多人做得很好,但是也有很多做得不太好的,所以他们不被国内人所认识。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做设计的人,基本上是永远不分地区的,我们的项目也在美国,在加拿大都有,在台湾也有项目,等于说是利用我们的经验,利用我们的水平去做项目给他们。其实我觉得设计师的无言的语言,设计师有力量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好一点,所以没有国界,没有地区的界别,我们都是一块的人,有项目我们就利用我们的能力一起做下去,这个就是我的理念。

  香港和国内我认为是分不开的,我们香港人有很多在国内生活,无论在上海、北京。上次我在杭州有一个演讲,有人走过来说,说我们成立了一个香港会,因为我们想在杭州有一个组织,所以我们就成立了一个香港会,台湾人也是一样,其实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其实我们是融为一体的。

  现在很多老外很喜欢中国人,他们会讲很好的中国话,你说他是外国人吗?不是的,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非常强。我想走下去,我们是不分国界的,我们都是希望大家的生活好一点,希望大家有好的前景。

  【史迪威】谢谢梁先生,可以看到梁先生对整个中国的热爱,站在香港的角度,甚至超越了国内很多的年轻人。

  接下来请问一下张清平设计师,现在有很多台湾的设计师在内地发展,内地也有很多设计师在台湾发展,因为文化的相近,所以使得两岸的设计师交流更加的可行。未来你对台湾的设计师来内地发展有什么顾忌和想法呢?

  【张清平】现在交通都便利了,我本来有一个想法,要在上海成立我的一个办事处,但我考虑了一下,我的项目并不一定只是在上海,可能是在大连、成都等等,如果我从台湾飞大连、从台湾飞成都,比我从上海飞大连,从上海飞成都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可以说我们的两岸是没有距离的。所以我们要在设计师的领域彼此做功课,把设计做得更加完美,提升人们居住的价值。

  这是我的希望,谢谢。

  【史迪威】接下来我们有一个问题问东泰规建筑师,我们寻找一个共通的本质和共通的通讯,其实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概念。其实今天的木建筑,从日本和中国文化的衔接,其实是来自唐朝,日本大概去年的12月的圣诞节还在大阪和京东跑,那的几个大的寺庙都是来自唐式的建筑,日本对中国的建筑形态有独特的喜好,日本和北方的俄罗斯、韩国、台湾、中国都有所谓的岛屿的纷争,都有岛屿的心态,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论坛上找到共通的出发点,能够把文化的基础作为认识和交朋友的机制。您怎么看待中国文化和日本的木建筑,或者是和日本这样的一种文化的传承理念,怎么样找到一个共通点呢?可以作为我们未来国家的桥梁。 

  【东泰规】古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大家都有互相的交流,日本的很多文化是从中国和韩国传过去的,但是现在的话,时代变了之后,有很多日本的家电、电子产品从日本输出到了中国和韩国,韩国和中国的大量产品也输入到了日本。虽然在政治上可能有稍许的冲突,但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已经有了切不断的联系了。

  从现在开始,不仅仅是产品的互相流动,大家可以从文化方面有更多的互动,促进整个亚洲,不仅仅是日本和中国的互动的这种交流。

  我们公司目前在中国有四个项目,在包括泰国在内的亚洲其他国家都有许多项目在进行。在中国我们进行我们的项目的时候,我们也会把我们日本优秀的传统进行融合,当然是在理解中国文化的前提下,把日本的传统融入到中国的项目中,形成更新颖的项目出来。

  其实我很感谢中国的地方,是日本在大地震的时候,有很多中国人给予了日本很多的支援。我现在在日本进行了一个项目是在东北方,也就是地震之后的地方进行复兴的建筑,重建的项目正在进行之中,今天的会议结束之后,我要到灾区进行重建项目的工作。

  在重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把日本高技术的建筑和生活方式融入到里面,而是我们要提高人们的本质的生活的素质。

  【史迪威】谢谢东泰规先生,他提到其实站在国家里面,慢慢的是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慢慢的透过中国的文化,通过韩国,再转到日本,后来到日本进步了,再把他们的家电和产品回送到中国,然后中国的制造业加强之后,又把中国的产品输出到了日本。他们会把最高端的技术也会介绍到中国来。

  在这种交流里面,我们这样专业的环境里面就讲究品质,和特定的概念和值得交流的部分,交流的过程中不见得有太多的话,有太多的激情,每一件事情做好,就是对当地的文化、当地的社会起到了一个无言的示范和引导的作用。

  今天早上很高兴我们请了五位嘉宾,来自我们亚太和欧洲的嘉宾都来到了我们的现场。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设计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回到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的现场。

  同样今天下午的论坛是以主题演讲和主题对话两种形式穿插进行,在今天上午已经有来自印度和日本的两位设计大师发表了精彩演讲,史迪威先生主持的巅峰对话同样带来了设计们的思考和智慧的启迪。

  那么马上就进入第一个演讲的环节。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首先欢迎的是来自台湾的著名设计师、天坊室内计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清平先生,他带来以《居住的意境与实境》的主题演讲!有请!

  【张清平】:身为一个设计工作者,我要特别的感谢我们大会的主办办法给了我们这个平台,让我们喜爱设计的朋友们能够共同的来探索我们居住的价值。

  今天我在这边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居住的意境与实景》。

  每一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的经验,我认为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学习,它是可以独享,也可以分享,它可能是彩色的,也可能是黑白的,是愉悦,也有可能是沉静的,有可能带点幽怨,也可能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所以今天我用意境和实景诠释我的态度,同时发表我自己的分享。


天坊室内计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清平 

  很多人想到豪宅就是,高不可攀,认为豪宅都是富丽堂皇,这都是表象,一个豪宅,或者是一个好摘应该有四个条件,第一个是要有优质的环境,好的地方,好的环境;第二要有好的规划,要有好的硬件,要有好的对的环境;第三要有好的优质的管理,要有非常好的队伍管理;第四要有优质的意境,也就是说要有好的邻居,对的气氛,这才是一个豪宅的呈现。我认为一个豪宅应该不只是奢华的实景,更是奢华的意境。

  了解了意境之后,他必须对生活有相当的体验和观察的能力,生活中不断的发觉互动的关系,悟出人性最原始的需求,家是心灵沉静、安逸的场所,也是生活记忆累计的容器。空间设计不应该只是一种封闭的专业,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实践,我们应该去以最谦卑的态度去面对使用者心灵的深处,并慎重考虑的刻划出所谓家的容颜,才有这个能力引导所谓的使用者进入意境。

  意境和实景到底有什么不同?就字面上的不同而已吗?当然不是,我个人认为意境与实景一个是抽象的,一个是具像的,而且也是感性的,或者是理性的,它可以是一个氛围,或者是一个功能,或者是当做一个软装,一个是硬装,就好比花与叶的关系。

  这次的案例与使用者做了很好的沟通,在他充分的授权下,我以串联对应穿透的概念为主题,完成了这个个案。

  串联是什么呢?是串起加重所有的感动,是感性的,也是意境。

  那穿透是什么呢?穿透是动线和物件的表达,是理性的,也是实景。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这个是这个豪宅的玄关,这是客厅,这是餐厅,这是厨房,这是书房,这个是客房,这是一个女孩房,这是一个男孩儿房,这个地方是主卧,这个是一个更衣室。

  这次是用串联对应穿透,用这种概念,我们是以自然界为自然发想连接家的互动。

  是以白色为展点,加上对比的深色,加上一些丰富的元素,丰富了家的容颜。

  结合墙面,这是餐厅,这次把主墙用特殊的石材做了表现,用多元的艺术和照明的设计把空间做了一个展点。

  这个是餐厅的另一个角度,桌面用整张实木做了比较休闲的表现。

  后面是长廊,长廊摆放着使用者最爱的雕塑,所以成为了视觉的焦点,以及重要的记忆的回忆。

  这是从餐厅看客厅的一个角度。

  这是刚刚说的一个长廊,整个长廊有30米之长,长廊之中我们看得到餐厅。

  这个是厨房,我个人认为,其实一个家庭除了卧室的区块,会常在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在厨房这个地方,所以我认为厨房不仅是烹煮食物的空间,可能是阅读的空间,工作的场所,也可能是全家谈天的地方,所以这一次我也和业主使用者做了很长的沟通,把两间打成一间,尺寸放大。最主要后面有一个绿墙,这个更是沟通了很久的,他们很担心这个绿墙照顾起来不方便,但是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做了说明,他最后也同意了,看到这个东西之后他也满意,我这次定制了358个黄金格的玻璃,我是想让它把外面不好看的景观挡住,因为外面刚好是大楼的背面,刚好可以看得见晒衣间和电器间等等,所以我希望光线和空气是穿透的,但是也不要看到不好的景观,所以用了这个较通透的绿墙的方案。

  这个是家庭聚会、用餐的很好的空间。

  另外在厨房里面,我也做了一个突破,墙面这次使用的是灰色的坯石,一般人认为大部分的墙面都要用比较好整理的光面的石材,而且方便以后的清洗,但是我和业主沟通之后,我发现这个业主的饮食非常的清淡,所以我认为他有条件做这种铺设。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实用的问题,所以在这个厨台的前方加了安全的玻璃,让部分的油烟也可以很好的整理。

  我们看右手边的地方,有一个书墙,我觉得厨房难道就不能有书柜吗?其实它可以保留很多家庭的记忆,所以我在这个厨房也设计了书柜,希望他们借助这个好的环境,能够在这边阅读、聊天、谈心,它不只是一个烹饪的场所。

  这是壁墙,靠近绿墙,在这个中间做了一个灯光的反射。

  这是我刚刚提到的一共有300多个玻璃器皿,这些玻璃器皿我们采用的是压制的,而且后面有盖子,所有的支架都是用镜面的不锈钢来呈现时尚的感觉,我想这种做法应该有别于一般的壁墙。所有的玻璃器皿都是可以浮动的,随着使用者的心情可以去照顾和调整。

  接下来是书房,书房其实是家庭对话的空间,这是很多家庭现在欠缺的一种生活要素。那么如何把收藏品变成意境呢,而非一个展示品?其实有很多业主告诉我他的纪念品、收藏品、展示品都很多,但是我们都需要筛选去整理,筛选出最合适的呈现方式,就像电影的导演一样,要把他们的视频做一个适当的剧情来安排,让它成为一个有意境的。

  这是书架上面细节的部分。

  这个是男孩房间,因为阳光比较强,所以用了内敛的色彩,创造出简约、时尚、当代英式的风格。我在这里面用了深色的色彩,增加了张力。

  这个是女孩房间,我和这个女孩做了适当的沟通,她比较偏向于中性,所以用了白色的基调,借着物体的材料,建立了现代的公主墙,我们用了电脑切割的材质,用特殊的图案增加了女孩子柔中带刚的性格。黑色的部分是黑径是用电脑切割之后的效果。

  这个是主卧室,这次主卧室是采用了复古镜,再加上墨镜,对照侧面的坯石,这次的墙壁左半部分都是用粗糙的石头凸现休闲的感觉。所以目前看到的这个区块应该是一种所谓的多功能区块,可以是健身房,也可以是浴室,也可以是起居室,这个和主卧结合,是以明亮、简约、人文、舒适的质感,人丰富的光线表情成为了这次空间的主题。

  这个是主卧室睡眠区看多功能区块的一个角落。这里有一个主墙,其实上面有一个壁炉,上面有一个拉门,是可以关起来的。

  这是睡眠区,这次也很特别的地方,和使用者做了很好的沟通,因为他的体制是偏酸性的,所以很怕蚊虫,我自己也有切身的经验,所以我帮他规划了一个布帘,其实不只是在美观上,还有防蚊虫的作用。

  这是刚才讲的开放的空间,其实这个是延展出来的浴缸,把卫生间放在了看不到的空间。

  这是刚刚看到的一个多功能空间。

  其实各种情境、照明重现,我们这一次把它做了一次比较,这一次白天的照明,白天的气氛,我们可以攀登所有的窗帘都是联动式的电动窗帘来控制灯光,当然我们到了晚上的时候,又有晚上不同的意境。

  这是我特别为这个业主设计的所谓的家徽,上面有一个C和L,是男女主人的姓氏,还有他们的名字。我把家徽设计出来,可以凝聚对家人的感觉。

  这是一个卫生间,旁边是一个开放的浴缸。

  这个是细节,可以看到从壁炉漫射到床的感觉。这两张我们墙壁用米色的坯子做的对应,前面有磨光,后面特别做了窗帘的轨道,材料我是用铁件,其实一个住家最主要还是小的细节,比如说寝具,我认为睡眠特别重要,所以我也特别的注意了他们的寝具。

  这是化妆台。

  用这种概念,在空间中它自然就产生了明与暗,在空间中就自然产生了内与外,在空间自然就产生了静与动,在空间中自然就产生了开放与隐蔽的空间。

  同时我们创造出不同空间的对比与穿透,最后我们要呈现的是一个大量的采光与流动的空间。

  我现在要讲一下“光”,其实“光”是最经济营造气氛的元素,也是最主要的装修的工具,有了光可以分辨颜色,可以分辨空间的材料的尺度,有了光可以看见喜怒哀乐,更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原貌,因此让使用者认识空间的角度,超越既定的想象,内心深处的愿景可以获得实践。我们白天是用自然光,呈现出休闲、自在的空间表情。晚上用设计的光源来渲染空间的层次,为这次的个案造型,形成对应反差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不同的灯光有不同的意境。

  这是灯光打下来的时候,这个是灯光反差的效果。

  我认为家它不只是居住的功能,它不只存在于物质的意义,而是晋升为一种意念,有着另一种层次的内涵,家最奢华之处就是在于生活的过程当中营造出来的一种感动。

  如何借助一个经过个别的设计完成修身养性、与世无争的这种建构的场所?找回所谓的生命的本体,纯真的愿望,并随时与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当然修身养性将是未来继科技界之后的明星产业,我们觉得不可忽视。

  我们认为懂生活和会生活是不同的,有梦最美,但现实生活往往让大部分的人忘了年轻的时候编织的美梦,梦不可以实现吗?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

  梦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的构成,有形是什么?我认为是空间中的部件组合成的气氛。无形是展现在空间中的感动,而成为了一种氛围。所以意境除了视觉上的感受以外,它还有嗅觉,还有听觉,其实这都是邻居气氛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互动的感觉了。

  家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反射,是一种情境,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意境。

  那意境与实景其实都是一种唯心所变,唯事所现的道理,有什么比用心更有说服力?让自己成为这个空间中的喜乐,走到哪里就快乐到哪里。

  最后祝大家因快乐而设计,因设计而快乐,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清平先生的实例分享,带给我们意境与实境的进一步感知。正如刚才主讲者所说的一样,生活是一种态度,是许许多多表现的形式,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之为生活的艺术。

  是的,用生活的艺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更高品质,更具人性化的艺术生活,我相信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个设计师所肩负在身的责任和使命。所以我们希望在推动空间改变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广大的室内设计师们对生活艺术的追求,就像刚才我们这一位主讲嘉宾一样,永无止境,让我们快乐的设计,在设计中享受快乐。

  朋友们,下面要请上的嘉宾是来自香港的著名设计师、PAL设计事务所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梁景华先生,他将带来的演讲主题是《艺术的生活》,有请!

  【梁景华】:大家好,我是梁景华。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深圳对我来讲是非常舒适的,因为我在这里的办公室经常举办很多的活动到深圳来和大家分享对设计的理念。

  今天也很高兴来分享我对设计的看法。

  今天的时间很紧张,所以不能把我过去的设计都和大家讲一下,但是部分的东西我会和大家讲一下,我利用30分钟的时间谈一下我对设计的看法,看一下我最近的作品,给大家欣赏一下,看有没有感觉出来。

  主题是《现代生活的艺术》。

PAL设计事务所<p style=相关知识

直播: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直播: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开幕式
第七届亚太建筑室内设计论坛于10月16日召开
2014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将启动
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亮点抢先看
第七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盛大举行
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盛大举行
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亮点抢先看
简一大理石第三届建筑与幕墙设计高峰论坛开启
河南省首届手绘与空间设计高峰论坛报名开始啦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直播: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7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