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产业“拯救”:爱与恨纠缠不休

产业“拯救”:爱与恨纠缠不休

https://m.biud.com.cn 2012年12月22日20:48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与你细数佛山陶瓷产业的爱与恨

  过去三十年,传统产业为佛山这座城市赢得了地位和声誉,但同样对城市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要G D P还是要蓝天白云?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如今看来实在是没什么悬念,但做出这样的抉择却并不容易。产业发展与城市环境矛盾逐步深化,始于2007年针对陶瓷产业进行的环保整治风暴,并将佛山产业整治推向最高潮。8年间,佛山一共关停了120 0家重污染企业,整治风暴席卷佛山陶瓷、纺织、皮革等诸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今年3月时任佛山市市长的李贻伟为佛山捧回“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时,他感慨地说“每年减少产值至少5 0 0亿,这块奖牌真的是来之不易”

  产业转移

  由期望留住到强硬整治提升

  政府对待陶瓷产业的态度在2007年急转直下,由期望留住到强硬整治提升。时任佛山市委书记的林元和曾在会上公开强调:“佛山工业总产值有7000多亿,干掉污染企业,少个几十上百亿有什么问题?如果能把环境搞好,即使G D P掉个几百亿下来也是值得的”。

  2002年之后,中国建筑陶瓷最大生产基地佛山开始了产业扩张的步伐。东鹏、新中源、新明珠等陶瓷巨鳄纷纷在全国布局,一时间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山东成了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带。这种自发的产业转移,引起当时佛山市政府的注意。

  “当时政府担心陶瓷企业大规模转移,会造成产业和税收的流失,甚至向企业询问是否当地投资环境优越于佛山。”时任东鹏陶瓷高管的谭先生回忆。但政府对待陶瓷产业的态度在2007年急转直下,由期望留住到强硬整治提升。陶瓷与水泥、玻璃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成为产业环保整治重点目标。

  2007年下半年,佛山市禅城区政府先是下发《关于加快陶瓷产业优化提升的决定》,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建筑陶瓷制品生产环节的外迁。“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根本转变。”根据目标,整个佛山市有366家规模陶企,将有250多家陶企被要求迁离,涉及5万多员工的重新安置。

  文件的下发犹如平地惊雷,让陶瓷行业的老板们忧心忡忡。一些企业和专家纷纷指责政府的产业政策给陶瓷企业搬迁的时间太短,行政手段处理产业环保问题不符合市场经济法理。

  针对外界对“关、停、转”的异议,佛山市政府随后在5月正式出台《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等三个政策性文件。这三份文件为陶瓷企业的去留,定下了十项评价指标,涉及清洁生产、单位能耗、燃料使用等方面。这也是后来被陶瓷业界称作“十项全能”的苛刻指标。

  政策还规定,2007年10月底前,佛山各区将按照“十项全能”指标逐一对陶瓷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只要一项不符合,都将被要求进行整改。如在规定期限内仍无法达到要求,将进行关闭。《关于加快陶瓷产业优化提升的决定》明确给出了整治时间表:在2008年1月1日前完成第一批35家陶瓷企业的关闭工作;2008年6月30日前再完成10家陶瓷企业的关闭工作;2008年底前完成另外45家陶瓷企业的关闭工作,全区115家建筑陶瓷企业只保留25家。

  佛山市经贸局一位负责人回忆,2008年1月,由佛山主要领导参加的“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与会的企业界代表直言政府赶走陶瓷企业动作太大、态度过于强硬,给陶瓷行业带来很大伤害。“这位主要领导反问陶瓷企业老板,你们说陶瓷企业不污染,你们谁是天天住在南庄的?”这样的反问,一时让不少陶瓷业界大佬不知如何应答。

  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7%左右,而其纳税总额只有18.09亿元,所占比重也只有3%左右。但G D P和税收并非当时政府考量的主要因素。早在2007年初,时任佛山市委书记的林元和就在会上公开强调:“佛山工业总产值有7000多亿,干掉污染企业,少个几十上百亿有什么问题?如果能把环境搞好,即使G D P掉个几百亿下来也是值得的”。

  “十项全能”式的产业整治风暴,在佛山五区全面铺开。陶瓷产业整治成为媒体舆论的焦点。2008年佛山市三水区年初时公布年底之前关闭6家陶瓷企业,而“19家将关闭的陶企生产性用电安排在谷段并列入强制错峰行列”。

  据媒体公开报道,被纳入关停、迁移的企业,被政府以断水、断电的方式被迫迁离。大量的陶瓷企业,不得不在周边的清远、肇庆甚至更远的江西和山东另寻栖身之地。陶瓷企业由于“水土不服”或污染问题引起的回迁则是后话。

  环境整治

  南庄失去近2亿税收

  在南庄工作从事陶瓷生产线包装工作的清远人赵连启戏称5年前的南庄为“雾都”,“空气中总是充满着一股怪味。”“双转移”后的南庄,就连在外读书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干事的也多起来。

  早在1984年,佛山雕塑创作室牵头设计了以佛山三大工业支柱产业纺织、陶瓷、铸造为内容的城雕,置于城门头广场,后人俗称“三炷香”。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陶瓷都是佛山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很多人心目中,发家的一桶金都来自于陶瓷。

  但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据,陶瓷、纺织印染、水泥、电力四大行业能耗占全市的90 .49%,水耗占82.18%,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70 .82%,废气排放量的90 .78%.这四大行业几乎成了佛山环境污染的最大“罪魁”。

  产业与环境矛盾,在汾江河最早开始上演。被誉为佛山母亲河的汾江河,十多年前因纺织印染等沿岸企业的偷排,最终变为鱼虾绝迹的死水河涌。汾江河污染的沿岸企业除了4家煤渣厂、13家沙场外,还有较大型的企业张槎印染厂,佛山南方印染厂、鲸鱼化工厂等十几家企业在近8年以来陆续被关停或整改。

  同样,陶瓷对环境的破坏,一直被人称为难以摆脱的原罪。陶瓷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硅、一氧化氮、二氧化硫、氟化物以及粉尘和废水,一旦超过环境的极限,严重威胁市民的健康。

  2007年前的5年,几乎是陶瓷行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陶瓷产业随着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兴盛而兴旺,陶瓷生产线也被称为“印钞机”。因为市场供不应求,新明珠、新中源、宏宇等陶瓷品牌不断规模扩张。诸多陶瓷中小企业,扎堆佛山南庄、石湾和南海罗村等区域。

  就是这5年,南庄乃至整个佛山的环境遭受莫大的压力。林元和谈起南庄的环境时说“当时老百姓描写也很有意思,他说车子放在外面,过一夜可以在上面写字。很多老板都从南庄搬出来,老板都不愿意住那儿了。”林元和认为,无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无论是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空气、阳光和水是大家共享的。“人都不能居住了,我们还要经济干什么?我们发展为什么?”

  “厂里生产车间到处都是粉尘,一天下来头发、眉毛都变白了。回家的路上看不到蓝天,两边都是冒着白烟的喷雾塔,很多工友都戴着口罩上班。”在南庄工作从事陶瓷生产线包装工作的清远人赵连启戏称5年前的南庄为“雾都”“空气中总是充满着一股怪味。”就连过去陶瓷产业发达的石湾人都抱怨自家的窗台,蒙在上面的粉尘来自于南庄。

  由于没有统一的园区规划,一些佛山陶瓷厂就夹在居民区中间,晚上头排废气时常引来周边居民的投诉。另外的压力,来自于上级政府对节能减排的考核要求。2006年,广东首次发布2005年各地级以上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经济相当发达的佛山2005年单位GDP能耗排在全省第8位,属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佛山有几个能耗较高的支柱产业,如陶瓷、铝型材等。

  由于节能减排,中央政府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列为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佛山产业整治的压力陡增。

  从2007年开始的产业整治风暴,从陶瓷向其他“两高”企业蔓延。2010年年底,佛山市列入调整提升的298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转移、转产220家。产业整治运动的效果则是:从2006年到2009年,佛山单位G D P能耗下降了27.3%,单位G D P能耗下降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而作为“中国建陶第一镇”的南庄,到2011年只留下13家陶瓷企业、失去了超过70亿元的工业产值、近2亿元的税收。但对南庄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比2006年下降了66%.“双转移”后的南庄,就连在外读书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干事的也多起来。

  追问

  产业整治难挡“十雨八酸”?

  佛山市各级政府在铁腕关停陶瓷等行业1200家重污染企业之后,佛山的天空变蓝了。但酸雨、污水、灰霾,并没有远离佛山。

  去年8月,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广东环境质量状况,佛山与清远、韶关、肇庆一起,列入广东省四大重酸雨区名单。这是自1995年以来,佛山市连续第17次上重酸雨区黑名单。

  为什么在壮士断腕地进行产业整治提升之后,佛山的城市环境却依然如此糟糕?佛山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这和佛山长期以来发展的工业基础分不开。而最近几年佛山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汽车尾气所排放的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对的是,省环保局结果公布的当月,佛山继深圳、广州、东莞之后成为广东省内第四个迈入“百万汽车城俱乐部”的城市。

  但从佛山市各级环保局群众投诉看出,佛山仍有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在运作。有的电厂迫于供电需求必须运作,有的企业没有达到清洁生产或者清洁生产水平不高,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对G D P的贡献较大连年列入整改提升的名单。

  佛山“十雨八酸”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投入巨资的汾江河整治效果也难以达到公众满意度。省环保局结果显示,佛山水道,即佛山市的母亲河汾江河,水质仍属重度污染。佛山市河涌和汾江河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高级工程师毕志刚表示,2008-2011年,汾江河整治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上做到了汾江河不黑不臭,水质除了氨、氮外,其它成分都达到了5类水质标准。“2008年,佛山汾江河主要污染中,工业废水占了40%,生活污水占50%;2012年,工业废水已下降到不足30%.”

  今年6月,《佛山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布,佛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全省排最后一位。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市18项建设指标中,12个未达标,佛山201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可谓任重道远。

  由于佛山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过高,建设用地挤占生态用地,2001-2010十年间生态用地减少602.5平方公里,减少了15.8%.目前佛山市生态用地的比例为61.2%,低于广东省其他城市,使得其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全省排名最后一位。

  佛山市环保局表示佛山今后计划“从重视重点行业减排向全面防控转变,控制PM 2.5浓度,逐步解决地区光化学烟雾、酸雨和灰霾污染。”但何时还一个雨水洁净、空气清新的环境给市民?佛山没有具体时间表。

  产业转移带给承接地新污染?

  今年年初,卸任广州市政协主席的林元和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回顾当年的陶瓷产业整治时透露心声:“陶瓷是佛山的一张名片,我们就靠陶瓷起家,靠陶瓷闪光的!你林书记来要把他们干掉的话,要考虑考虑,能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发展是硬道理,给他们再整顿整顿,整顿不好你让他们再关?今天讲句老实话,不是我林元和想要治理的,过去历任领导都想治理,历任领导你们都说要给机会,哪个领导都说要治理,但是没治理好领导又调走了,结果再来一个领导你又说要给机会。”

  但关于当年佛山市政府陶瓷产业整治事件至今仍有争论。曾任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的尹虹曾多次发问:佛山市大刀阔斧关停转移大量的陶瓷企业,但这种转移会不会给承接地带来新的污染?

  这种发问,同样适合于在产业整治风暴中外迁的纺织、玻璃、铝材、水泥等行业。近5年来内地到佛山招商的队伍络绎不绝。陶瓷、纺织、皮革等企业,纷纷转移到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甚至新疆等地。

  承接地的污染事件却时常见诸报端。2011年,清远源潭镇工业区开始对主要从佛山双转移过来的陶瓷企业实施产业整治。由于各地环保标准不一,一些内地政府对双转移来的企业降低环保门槛较为普遍。

  尹虹则坚持认为,陶瓷企业喜欢扎堆、政府层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业园布局,是导致陶瓷产生环境破坏的最大原因。“一个地方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后的陶瓷产业不能再像这样聚集发展。陶瓷企业分散布局是避免污染的途径之一。”科学的产业布局可以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样适合其它传统行业。

  此外,意大利处理产业与环境矛盾的手法值得借鉴。曾到佛山的意大利陶瓷研发中心ALESSAN DRO博士介绍,在意大利,陶瓷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4.5%.他们从1981年就开始这方面的立法,并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如果发现超标,会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对环保达标和按期整改的企业,政府给予税收优惠。

  总部经济是否适合传统企业?

  实际上林元和主导的铁腕整治,并非没有“手下留情”。在对陶瓷产业进行整治过程中,当时的佛山市政府对25家重点陶瓷企业采取的是提升的策略,这些企业包括东鹏、鹰牌、新明珠、蒙娜丽莎等上规模企业,他们有资金在环保设备上大手笔投入。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在佛山发展总部经济。

  这样的举措,一度引起当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的批评。他对媒体表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简单把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天真地设计一个总部经济是死路一条。”

  关于总部经济的争论,在佛山打造陶瓷总部基地项目中得到一定平息。时任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周军表示,总部基地项目从2007年11月份动工,到2008年10月末开业,正是陶瓷产业整治高潮时期。“我开始担心招商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最终证明佛山陶都在全国的陶瓷企业看来最适合发展营销、设计、研发总部。”

  在陶瓷发展总部经济之后,佛山的家具、童服、铝材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建设总部大楼。但发展总部经济是否真的适合目前的佛山传统企业,并没有结论。

  但从陶瓷企业的角度而言,总部经济意味着更高的成本。“留在佛山的陶瓷生产企业更加规范,更加注重对环保的设备投入,最近几年光在节能减排的投入上就花了近2个亿,相比内地企业来说,发展总部经济的成本会更高。”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表示,一方面这使得佛山企业在与外地企业竞争时处于成本的弱势,但另一方面在佛山留下来的企业不得不走更为节能环保、增加设计和文化附加值的道路。这成为其它发展总部经济企业的共同矛盾。

  数说

  2007年,佛山市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重点企业的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废气等排放量,分别占环境统计中所有重点工业企业总和的59.86%、42.15%、32.27%、29.85%.能耗方面,2007年佛山市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3 .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 .8%,但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 7 .5%.

  2010年年底,佛山市列入调整提升的298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转移、转产220家。产业整治运动的效果是:从2006年到2009年,佛山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7.3%,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去年、前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相关知识

产业“拯救”:爱与恨纠缠不休
集结人们的爱与恨 贴皮家具演绎一曲新面貌
皮红娟:爱与奋斗是青春永恒的主题
“微风”之爱与感恩 让美丽充满自信
2012热播剧与西蒙电气60开关的那些事
【对话名师102期】李守白:艺术与产业整合需要高端设计师介入
爱尔菲董海飞: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用产品说话
新品欣赏:蒙娜丽莎仿石材陶瓷薄板“梵高金”
【解析】LED照明产业现状:市场与技术脱节
直播:消费与安全诚信与信心 沪装饰建材质量诚信发布会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产业“拯救”:爱与恨纠缠不休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19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