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寻找中国好建筑之“Voice•艺术”论坛在上海举行

寻找中国好建筑之“Voice•艺术”论坛在上海举行

https://m.biud.com.cn 2013年04月03日14:29 家居装修知识网  

  2013年4月2日下午,中国建筑学会a+a杂志主办的“Voice•艺术”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采用互动交流的形式,旨在通过来自于建筑、室内、艺术的跨界声音,共同探讨三者的关系,引起思想碰撞,激发共鸣。此次论坛由a+a杂志主编周小捷女士及上海大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谢智明先生担当主持,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孙华锋先生、当代水墨画家美术学博士周小庄女士、来自捷克的世界著名建筑师Bořek Šípek先生等。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通过对话,嘉宾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以及对设计、艺术的理解和看法,对话内容通过微博实时更新。设计师和艺术家彼此相互发问,不同的领域却激发了很多共同的关注点。

  周小捷:欢迎各位嘉宾到来,这是一场对话活动。在座的设计师比较多,想问一下设计师,您心目中的或者理想中的艺术家是怎样的?

  孙华锋:“我们是60、70后的人,我现在心目中的艺术家跟小时候对艺术家的概念不太一样。佛教有三戒:贪、嗔、痴。我觉得心目中的艺术家应该在这三方面都要具备,这才称得上艺术家。”

嘉宾发言
嘉宾发言

  Bořek Šípek:“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用开放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用开放的心来接受新的事物,你总是要做忠诚的自己。如果你非常成功的话,总是可以接受永远从起点开始重新走过,而且永远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谢智明:“我也是从事设计的,设计师对概念比较感性,但我们的跨度非常广阔。落地时候的作品实际上是很实在,也很具体的。在这个情况下经常站在设计师角度跟艺术家之间会有一种混淆。作为设计师怎么去理解这个问题?”

  孙华锋:“我没有分开,我觉得本身室内建筑是艺术的一部分,是艺术涵盖的东西。像眼泪掉到水里去一样的,没觉得在变换我的角色。只觉得什么东西为我所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为我所用,这是最重要的。跟空间的契合度有多高,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周小捷:“作为这里的艺术家,我想问一下周小庄女士,您对设计这个人群是怎么理解的?”

  周小庄:“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更加自我,独立性更强。几乎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设计师可能牵涉到人群、功能,包括材料的限制,会有很多的牵制。而且艺术家可以更感性地表达,设计师可能会更理性一点。记得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从纯艺术出来的,在社会上找工作很困难,可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出来以后就非常受欢迎。所以设计师是更受欢迎的人群,我是这么想的。”

  周小捷:“如果让您选择一些艺术品放在自己的作品里,您会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品呢?”

  孙华锋:“可能什么都会选,要看是什么样的空间。做设计20年,基本上艺术门类的东西好像大多都选择了,包括音乐都要选过来。”

  ”

  Bořek Šípek:“用艺术头脑来思考的话,其实不是选择一个艺术品放在设计里,而是自己创造一个(艺术品)。”

  谢智明:“Bořek Šípek先生在捷克也是比较著名的做水晶的艺术家,我突然想到东方和西方碰上了,这种情况下想问一个问题:装饰品、水晶如果跟东方的中式背景、空间、设计碰撞的时候,您个人怎么看?”

  Bořek Šípek:“每个人的设计都基于他的背景,我的设计是基于我的背景,我不太会做新东方风格的东西。做一个作品的话不是为了一个工厂去做,而是针对人来做,所以是为了人做。有可能在任何的背景中出现。”

  周小捷:“问一下我们的画家,周老师,您怎么看待我们设计师在做空间当中艺术品的?您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在这个空间里放艺术品,您都有什么样的感受?”

  周小庄:“如果是一个设计师,他设计整个房子,包括里面的摆设应该就是一个艺术品,如果是成功的,是好的,它肯定从外到内都是一个整体。如果说里面细节上出了一点点问题,我觉得可能会对整个东西的分数有些影响。”

  周小捷:“我想问一下画家,您认为好的设计作品是什么样的呢?”

  周小庄:“对于好的设计作品,我认为功能性还是处在一个最重要的地位,当然好看很重要,可是好用可能更重要! 我就在想现在的设计师能不能保留一些传统形式,因为我觉得这个传统形式其实还是有它科学的一面,尽管我没有去仔细分析过,包括风水、设计风格,还有健康循环,这些东西能够把它保留住,然后从居住舒适性来看,这就是一个很完美的建筑了,如果能造出这样房子的话,我觉得这个设计师也是我心目中好的设计师。”

  周小捷:“我们想问一下孙华锋先生,您对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作品持什么样的态度?”

  孙华锋:“艺术这个东西也是这一、二百年才有的概念,其实艺术最开始时候是为宗教、巫婆、巫师们准备的东西,包括绘画、诗歌、雕刻,其实并不是普通老百姓用的东西,但演变到今天的门类分成了八大艺术。绘画、雕塑、行为艺术、舞台、电影、建筑以及其他的东西,我觉得现代人,尤其国内,跟过去差别来看,最大的感觉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自我,没有一个更加自由、放松,以人为本的当代艺术。其实传统艺术我觉得它更多的出发点实际上跟现在老外们的思想基本上一致,他首先是以实用为主,从实用来升华到这种非常实用的美,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升华,现在复制的东西比较多,模仿再模仿,这是比较可怕的东西。当代艺术也有它好的东西,但大家觉得比较难以接受,包括新艺术形式的出现,我觉得人们应该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它。”

  周小捷:“接下来还想补充一个问题给两位设计师。在你们以前做项目的经历当中,有没有跟艺术家合作的经历,如果有的话,是怎么样的情况?”

  孙华锋:“我原来是做建筑设计的,后来改行做室内设计,当时接了一个大酒店的中餐厅项目,这个中餐厅好大,但是一个窗子都没有。我做设计的时候觉得这个太要命了!当时请了一个河南省非常有名的画家,让他从四面的墙,从黄河的源头一直画到黄河入海流,现在没有名气,现在如果拆下来的话上亿都不止了。当时我们在聊具体的创作形式,给他意见,然后他把手稿拿出来我们再讨论,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好的。相互都忘掉自己实际是干什么的了,一起融入到一件事里面。这种是非常美妙的一种体验。”

  Bořek Šípek:“我的工作经历里有很多与艺术家的合作,包括舞蹈、戏剧、音乐,或者是绘画,跟各个领域经常合作,尽量把各种艺术糅合在一起,让这个艺术本身成为一个整体。建筑设计其实它的灵感来源应该很宽广,各个角落的各种艺术,五花八门。”

  谢智明:“周老师是学国画的,国画可能很多时候在意应该要传承一些精髓,是不是?但在今天我们都在谈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当代艺术,这方面站在您的角度来看应该朝什么方向去走?”

  周小庄:“因为我们中国艺术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传承,这个传承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发展,自然没有变,可是人变了,所以他的角度一定是不同的。我们在传承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西方的传统就是一个颠覆的过程。但这个颠覆是在了解传统的基础上,知道他要颠覆什么东西,我们是在了解传统的时候知道继承什么东西,因为中国文化讲究的是跟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西方的画好像是把人看得很大,而我们中国人相对比较谦卑一点。讲的是如何跟自然搞好关系,如何在这里找到一个平衡,一种和谐。”

  周小捷:“刚才会前了解到孙华锋先生也学过画,而且是水墨画。现在您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建筑设计,这时候您如何在作品里平衡设计功能,或者追求两者的平衡?”

  孙华锋:“中国80年代到90年代很多东西,包括衍生品,以及学老外开始行为艺术,做些不靠谱的,非常另类的艺术形式出来的时候,大家其实都在骂,骂的时候一脉相传。其实中国的几千年文化把我们束缚得非常厉害,为什么老外老是创新,其实一谈西方的创新,我们中国就是传承。我其实并不这么认可,老外一样在传承,只是传承时候更以自己的心灵追求为第一。中国可能更看待别人怎么看的,社会体系如何来约束它,很难跳出这个圈子。当迈出一步的时候,就拿戒尺来打手掌,我们社会形态慢慢在改变这些。艺术和实用的平衡就是基础的创作概念。上学的时候,老师一直在说不要以为你们很厉害,你们过了45岁以后才有资格做东西,当时很反感,但今天奔40多的时候才觉得老师说的是对的。艺术的东西,作品、功能,所有的体验在空间呈现的时候是这几十年积累东西集体的迸发。所以不是说要把艺术形式怎么样来融到功能里,这种是皮毛、不长久的东西。做了这么多年的设计,喜欢的艺术氛围很多是潜移默化的。当规划完以后,对你影响很深的艺术已经融入到空间里了。当形成效果图、施工图,包括到最后展现给大家的时候,所有感受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了,不是刻意去做的。我认为刻意的东西都是假的,这种东西随着年龄增长,会被自然唾弃的。”

  周小捷:“说起传承,国外也是有一样的传承,我们看了一些Bořek Šípek先生的玻璃创作作品,您的艺术品里有什么特殊的创作方式?有怎样的传承?”

  Bořek Šípek:“其实这个传统一直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我也一直在努力地把传统再往前推一步。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一个很高的基础开始做,但我们用自己的创作来把它完成。这个传统其实就是从现在开始。”

  周小捷:“下一个问题还是问我们这位画家。我们想问一下艺术家创作的心态跟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周小庄:“不管你画画也好,还是做设计也好,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可能就决定了你的东西呈现的情况。像我是画山水的,你不会去想这张画画出来会不会卖钱,这张画出来会不会创新,别人会怎么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表达出来真实、诚实的感受。”

  周小捷:“我理解的设计师是不是‘脚踩两只船’,一只是现实,一只是理想,要掌握这个平衡?”

  谢智明:“本身这个行业就是这个状态,因为我们做概念的时候就很感兴,在实现的过程当中就很理性,理性到这一块砖要用60,还是80,这个门要多大,这个桌子要多长,而且最终还要等甲方验收,作为商业项目的话还得检查这个餐厅旺不旺,旺的话这个设计师才棒。有时候生意不太好,就算你做得再好,甲方也觉得好看不好用。”

  孙华锋:“我觉得设计师是有共性的,艺术家是个性的,他们俩的差别很大。我们可能更多是关心整个社会,包括我们对各种商业类型业态的构成、管理。因为作为一个设计师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因为你的东西要为整个社会负责,艺术家更多是一种内心,对待整个世界的一种看法,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无关乎别人的生计。”

  周小捷:“我听说设计师白天要处理一大堆的事务,晚上安静的时候做设计,是不是这样?”“

  Bořek Šípek:“我是能有时间就用,而且我有一个开关,一拨就可以进入创作的状态,也就是说可以控制这个开关了。”

  周小捷:“我觉得我已经把大家往现实这条船上引得有点多了。现在回到另外一条船上,也是符合今天论坛的主题——艺术精神。想问问各位,你们心目中的艺术精神是什么?”

  周小庄:“我觉得还是比较认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精神,就是天人合一的精神。”

  孙华锋:“其实我跟周老师说的一样,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建筑设计,最好是有感而发的东西,不管你做什么样的艺术风格,或者形式能够给大家带来愉悦,能够产生愉悦的话,我觉得就足够了。真我,我的感觉就是真我。”

  谢智明:“我觉得还是童心,我是70后。真正感受中国文化很强烈的时候是高中和大学,我出来工作以后用很多时间在补这方面。从心灵深处来看的话,像我女儿乱七八糟画的感觉就是童心,我像什么类型,喜欢什么类型去做,这样是最开心的。艺术精神要把自我的童心发挥出来。”

  Bořek Šípek:“艺术精神就像游荡的鬼魂,现在还在追寻当中。我希望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作品和能够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的共鸣,把掩埋在普通人心里的振动给带出来。”

  周小捷:“今天的论坛要感谢JNJ品牌的大力支持。现在这个问题要抛给主持人谢智明先生,我们知道您是JNJ品牌的艺术顾问、设计顾问。作为建筑材料,它的马赛克非常的绚丽,色彩丰富,作为它的顾问,您对这艺术的观点是什么呢?”

  谢智明:“我很荣幸这么多年跟JNJ一起合作。我觉得JNJ马赛克现在的创作团队非常强大,他们的作品一直在交流、传承着,走自己品牌的原创。”

  设计和艺术虽然属于两个范畴,但依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的对话也是为我们打开一扇相互交流的窗户, 建筑与室内的联系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二者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建筑与室内良好“对话“,发出同一声音,才能最终造就一栋”好建筑“。而一栋”好建筑“也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同时也要兼顾人们的审美。“中国好建筑”是三者的完美融合与呈现。

  a+a《建筑知识》杂志是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中央级期刊。自办刊以来,杂志不断与时俱进,以普及建筑科普知识为基础,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倡导生态和谐,关注绿色低碳、节能建筑,以提高本土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为己任,为促进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深远发展不懈努力。a+a杂志通过自身栏目,以独特的视角报道解析国内外优秀的建筑与空间设计项目,介绍国内外出色的建筑师与艺术家,为创新的理念和技术提供平台,致力服务于建筑学界及广大读者。

相关知识

寻找中国好建筑之“Voice•艺术”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国建筑梦寻找中国好建筑 对话青年建筑师论坛
"寻找中国好建筑"之Voice•建筑论坛在上海举办
“中国建筑梦•寻找中国好建筑”科普论坛举行
直播: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寻找中国好建筑(2)
2014中国(太湖)建筑防水高端论坛在苏州举行
现场实录:2012寻找中国好建筑学术论坛(下)
2013"寻找中国好建筑"主题论坛上海站顺利举办
寻找中国好建筑——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
寻找中国好建筑 科普活动在清华建筑馆举行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寻找中国好建筑之“Voice•艺术”论坛在上海举行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22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