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接班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家族企业,从“富二代”变成“创二代”,这是茅理翔和他的家业长青学校的目标。他以自己的儿子为例,“方太传承是二次创业,是儿子和父亲共同创业,这种交接班不是从老企业里传帮带。”他觉得茅忠群其实就是个“创二代”。
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是较早意识到民营企业接班危机的,家业长青民企接班人专修学校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创办民企接班人培训学校,茅理翔另有深意。在放心将方太传给儿子茅忠群后,茅理翔经常获邀讲述方太企业传承的经验,他看到在交接班问题上,有老一辈的企业主不愿交班,觉得孩子不成熟、不争气,也有儿女不愿意接班,两代人为此都很痛苦。
“企业交不好班,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这威胁着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5至10年内,将会有一部分家族企业在交接班中消亡。”2007年,66岁的茅理翔开始了所谓的“第三次创业”,把方太的案例直接拿到培训班上给年轻的“富二代”们分享。
1994年,茅理翔一手创建的飞翔集团以生产打火枪坐上了业界全球第一的位置,但这个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引来了众多跟风者,茅理翔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项目。
茅理翔把点火枪的老摊子交给性格泼辣的女儿茅雪飞打理,想让在上海交大读计算机的儿子茅忠群回来协助自己进行产业转型。1994年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后,茅忠群原打算赴美深造,但眼见父亲的企业陷入困境,他还是回到了慈溪。
1994年下半年进入企业后,26岁的茅忠群以理工科出身的严谨态度做了市场调研,决心做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油烟机,并取名“方太”。
茅理翔秉承“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宗旨,希望能用九年时间完成企业的交接班。
头三年里,茅理翔让儿子共同参与销售,不过茅忠群更专注于产品研发,1997年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机子出来,这让茅理翔觉得儿子在头三年就用高科技改变了传统产业,完成了产品的创新转变。
第二个三年,茅理翔连市场营销权也下放给了茅忠群,后者则顺利完成了产品从推销向营销的转变、定牌生产向自主品牌生产的转变,茅理翔随之放心地让他参与公司的管理。
最后三年,茅理翔彻底下放了管理权,放手让茅忠群去干。这三年,方太完成了管理转型和文化转型,实现了目前的家族控股、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现代家族制模式。
茅理翔总结,老一辈企业主在交班上一定要做到“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年轻人也要“认真接、大胆接、积极接”。
二代接班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家族企业,光守不行,必须得攻,得有创新,“以孝来看待家业,以忠来对待中国的民营企业。”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缺乏让民营企业主只能把宝压在子女身上,在课堂上,茅理翔和企业主探讨职业经理人接班,但90%的企业主还是决定把企业传给孩子。
从“富二代”变成“创二代”
他觉得中国要有家族企业百年老店,老一代要积极引导第二代去接班,第二代接班后还要培养第三代。“孩子要把基础打好,书读好,人做好,到了一定时候,比如到了高中,就该灌输接班的思想了。”茅理翔自己就这样做了,他让19岁的外孙也来参加董事会、家族会议,9岁的孙子虽然年龄尚小,也会被带着去参观工厂,耳濡目染公司的各种事物。
二代接班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家族企业,从“富二代”变成“创二代”,这是茅理翔和他的家业长青学校的目标。他以自己的儿子为例,“方太是二次创业,是儿子和父亲共同创业,这种交接班不是从老企业里传帮带。”他觉得茅忠群其实就是个“创二代”。
“现在的二代从某种角度讲,比他们的父母还要艰难,金融危机、国进民退,这些对民企发展极为不利,是安稳地享受老爸的财富,还是超越父辈?”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让守业变得不再可能,光守不行,必须得攻,得有创新,在课堂上,茅理翔激发这些“富二代”的责任感,“以孝来看待家业,以忠来对待中国的民营企业。”
相关知识
茅理翔:“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完成企业交班
方太集团创始人茅理翔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2000万
家族企业传承如何延续辉煌:从“富二代”到“创二代”
茅忠群:企业家存在的意义
方太执行总裁茅忠群:直行中
茅忠群:远离资本的诱惑 做个“老派”的CEO
茅忠群:中国式管理的先觉先行者
方太集团创始人向浙大教育基金会捐赠2千万
“创二代”茅忠群:坚持三不原则 做高端品牌
方太茅忠群:厨房里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