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虽然“山寨”行为为市场提供了不少性价比 较高的产品,但也侵害了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创新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有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市场上有5%的商品是假货, 假冒商品总量在1600亿-2000亿元之间,造成的国家税收流失近300亿元,而且这个数字可能还会上升。家居产业作为重要的消费产业之一,也受到了 “山寨”产品的巨大影响。
家居产品屡遭山寨仿冒 维权成本高致创新乏力
家居市场山寨猖獗
1件卫浴产品240家企业山寨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工作人员透露,国内多家知名陶瓷卫浴企业近几年来一直在同仿冒者打官司。广东某大型陶瓷企业的一个新产品,仿冒的企业就有240多家。家居市场的山寨情况可谓猖獗,不仅仅是大型企业的专利产品被山寨,很多中小企业的原创设计也被仿冒。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家居卖场,发现很多家具、建材、橱柜款式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差别。品牌不同的家居产品很多外观相似度极高,甚至难以区分,但是价格却是天壤地别。记者走访了一些小的家具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看好的样子,不管是哪个品牌什么样子都能做。
家居产品同质化严重
互相扯皮难以判断是否抄袭
家居产品屡遭山寨仿冒 维权成本高致创新乏力
家具外观抄袭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据《法制日报》报道,去年9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家具展成了“打假阵地”。北京厂商在展会开幕首日向上海家居 展会组委会相关部门提交了维权申请,指称参展的另一家家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几款家具涉嫌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次日,在经过5个小时的论证与比对后,上海家 具展知识产权维权律师判定,抄袭不成立。相关人士表示,比对结果,双方产品外观和线条等细节有多数不同,同时具备专利证书。
近几年来,各大展会上,都可以看到“山寨”家具的身影,“无维权不成展会”似乎成为家具展的代言。“山寨”家具屡次被指认,但最终是谁抄袭了谁的设计创意,谁也说不清楚。
研发投入高山寨成本低
很多企业为降低成本仿造产品
很多企业不愿意自行研发技术、设计外观,而是仿冒或者直接采用别人的专利。这是因为技术的研发和外观的设计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需要较长的周 期,在市场中的表现往往是未知的。企业宁可山寨技术也不愿意承担未知风险而自行研发,更何况山寨的成本非常低。因此,家居企业成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灾 区。
企业维权成本高难度大
正牌企业往往无力追究山寨品
目前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相关法律人士透露,由于家居企业专利官司一般只涉及到知识产权侵权,即便胜诉赔偿金额也不高,而且 时间跨度较长。现在有些正牌企业花费巨资调查侵权行为,而官司赢了只得到几千元的赔偿。很多企业在面对侵权时很是无奈,最终选择了退避。即便是想要维权, 在面对维权的巨大困难时,大部分企业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家居企业希望降低维权成本
家居产品屡遭山寨仿冒 维权成本高致创新乏力
目前,我国针对家居产品专利保护的法律政策其实有很多,主要有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专利法对产品外观及技术专利进行专利权保护;著作权法对具有独创性的产品设计图等进行保护;商标法则对产品的商标权进行保护。
举个例子,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生活中所使用的这类家居产品属于实用艺术作品,即具有实际用途的艺术作品。部分企业根据客户需求仿造他人的设计作品, 实际上是直接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如果权利人就该实用艺术作品申请了外观设计,那么这些仿造者还涉嫌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即便权利人没有将其实用艺术作品申 请外观设计,这些实用艺术作品仍然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作品权利人可以根据著作权法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
在中国,作品登记是属于自愿原则的,谁申请即登记谁的名字。在效力上,在先登记者默认为权利人。当然,由于著作权的 “门槛”比较低,因此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若仅依据登记作品来维护权利,也是有风险的。如果生产企业在仿造实用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还贴上商标而进行销售, 则情节更加严重,涉嫌违反了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情形严重,可能还会涉及刑事责任。
在现有法律的大力保护下,家居企业应当努力创新、积极维权。与此同时,企业也企盼国家能够继续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
相关知识
家居产品屡遭山寨仿冒 维权成本高致创新乏力
山寨橱柜侵权多 品牌企业维权成本高
山寨橱柜侵权多 品牌企业维权成本高
山寨成衣柜发展“隐形杀手” 企业维权成本高
家居知名品牌屡遭山寨店侵害 家居业被迫联合打假
家居卖场遭山寨网店冒用 业内提醒购物前需核实
家具业抄袭成风 维权成本高使得企业很无奈
家具业抄袭成风气 维权成本高使得企业很无奈
橱柜行业“打假”难 企业维权成本高
橱柜行业“打假”难 企业维权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