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5月12日
地点:搜狐网络大厦大演播室
主持人:搜狐家居总编 戴蓓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搜狐官方网站>>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官方微博>>
以下为搜狐家居设计师网现场直播:
主持人:搜狐家居总编 戴蓓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搜狐直播间。今天我们请到了非常重量级的多位嘉宾:
杭间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吉达·博亚迪(意大利)
INTERNI / GCASA 主编、米兰设计周外围展主策划人
刘小康(中国香港)
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副主席、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香港设计营商周重要组织者和策划人
本杰明·卢瓦约特(法国)
独立策展人、制片人、专栏作家、设计批评家
特里斯坦·凯柏勒(瑞士)
建筑师、策展人、洛桑艺术和设计学院教授、霍泽尔和凯柏勒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菲奥娜·拉比(英国)
Dunne &Raby工作室合伙人、资深策展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级研究员
芭芭拉·霍泽尔(瑞士)
建筑师、策展人、彼得·贝伦斯建筑学院教授、霍泽尔和凯柏勒建筑事务所合伙
今天的阵容是搜狐设计师频道有史以来最强阵容之一。
刚刚在四月份的时候,搜狐家居对米兰国际家居展进行了报道,在中国很多的观众当中引起非常大的反响。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在北京召开,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去米兰看展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是这么解读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首先,我觉得这次能够在中国举办这样一个国际水准的大展,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荣幸的事。第二个,由中外几个顶级策展人跨界共同来做,中间碰撞呈现什么样的精彩,是设计师和网友非常关注的。
今天做客搜狐直播间重量级嘉宾杭间老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非常感谢您光临搜狐。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
杭间:谢谢!
主持人:杭间老师作为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承办方之一清华大学的代表,有几个问题想替我们网友问一下您。这次展览的主题是"仁:设计的善意",其英文翻译,为什么是"REN:GOOD DESIGN"?您能否和我们网友做一个沟通,策展委员会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来决定这样一个主题?
杭间:所谓的主题,实际上是告诉大家我们要办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现在世界上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国际设计年展,例如你刚才所说到米兰展,还有法国圣泰田国际设计双年展、美国国家设计三年展,这些著名的设计年展,每一年都有它的侧重,也就是它所要传达的设计最好的学术倾向。北京举行国际设计三年展是第一次,而且我们知道设计在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中国在设计领域毕竟还是一个后起国家。我们要做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既要跟国际先进水平等量齐观,同时又要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无论在专业界,还是普通大众,都要能够理解这个主题。这个设计年展的主题既要为公众理解,同时也要代表国际最好的水平。所以,我们想来想去,想了这么一个主题。
首先是"设计的善意",我们怎么理解呢?这两年中国强调设计,强调得特别多,包括整个高等教育对设计的重视,社会对设计创意的重视。但是对于真正的设计,我想大众对它的认识还是有误区的。一个误区就是好像什么设计都是好的,其实设计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很多过度设计。所以,我们想在目前世界设计的潮流里面,无论是可持续、环保,还是对人性关怀这个角度,都可以用非常贴切中国一个老词来表达,就是"善意"。我们希望把设计放在一个对人很善意、很平等、很交流的一个空间来考虑人和人工制造物,人和环境的那种美好的关系。我们想用"善意"这个角度比较能表达展览的主题,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美学,还是目前国际新潮流,都是比较贴切的。
为什么前面加一个"仁"字呢?"仁"是中国儒家概念。"仁义"的"仁",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用这个词来表达设计对人的关怀可能是比较能贴切的,提示前来参加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国际一流设计师,这是一个在中国的展览,是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设计三年展,而不是在米兰,也不是在巴黎,也不是在美国。
我们把"仁"翻译成直译的"REN",希望国外设计师意识到这是一个中国概念。将"设计的善意"翻译成"GOOD DESIGN",是因为GOOD这个词在西方英语语汇里面内涵相当宽泛,根据前后不同意思可以有非常多延伸解读,同时又是最简洁,最容易传播,最容易明白和交流的。我们想用"GOOD DESIGN"来解释"设计的善意",用"仁"来提示这是一个在中国举办的,符合国际设计潮流发展的,代表国际最新水平的设计展,基本是这么一个考虑。
主持人:在中国第一次举办这么大规模中外联手的设计三年展,意味着很多中外的东西需要对接,特别想问,会不会很有压力?
杭间:我们非常有压力,一个大活动往往整个组委会都是非常庞大的,三年展的主办方单位是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联和北京市委,但是,实际上真正做事的肯定是一群专业团队,而且这次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还是首届。另外,北京正在打造设计之都,这个活动筹备前后已经有一年多了,怎么样在中国做一场世界一流设计三年展,对中国来说没有经验。虽然在国外看了很多,但是临到我们自己做的时候,这个压力是可想而知。
主持人:今天来了很多三年展分主题展的国际策展人,下面听听他们是怎么来阐释他们的主题。同时,我想大家也非常期待知道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将展示什么样的作品。下面有请各位策展人给我们带进将于九月份上映的设计盛宴。第一个有请《INTERNI》、《GCASA》主编吉达·博亚迪女士,请您讲讲这次在中国的展览想给中国的观众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想告诉他们什么?您的品牌可以给大家交流一下吗?
《INTERNI》、《GCASA》主编吉达・博亚迪女士
吉达·博亚迪:首先,我和清华美院杨冬江老师在一起做的"创意联结"单元,包含在整体三年展的大主题里。在"GOOD DESIGN"的主题之下,我们选择的展览分主题是国际创意联结,"创意联结"的第一层面应该是国际设计师和中国设计师联结。到现在为止,我们选择了130多位设计师,其中有30多位是非常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其他是非常活跃的国际知名设计师。
主持人:这个展览是在中国办,跟您在米兰做的米兰设计展肯定不一样,其中什么不一样。我在4月份看过在米兰主办的展览,能不能给我们中国观众解读一下?
吉达·博亚迪:在米兰的展览,我们基本上是围绕着建筑进行的,比如讨论建筑的多元化,相对来说也是一个实践性非常浓厚的展览。这个展览,包括他们的尺度也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米兰展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不同的设计师选用不同的材料,而且重点是围绕材料来做。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基本上基于产品,甚至这些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流通,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一些成效,并注重考虑产品本身和它的制造者的关系。当然,两个展览在从尺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是建筑的尺度,后者是物品的尺度。
主持人:您也是非常知名的设计媒体人,同时也自己做一些策展工作,我特别想知道您对于好的设计是怎样理解的?
吉达·博亚迪:对于我来说,我认为好的设计一定是满足人们必要的需求的,而且它是可持续的、环保的、节能的。当然,它在设计层面也是要有非常高的水准。
主持人:吉达·博亚迪女士和我们分享了展陈面积最大的展览。下面分享第二个,我们请来自法国的本杰明·卢瓦约特先生来讲讲这次给中国观众带来哪些精彩的东西?
独立策展人、制片人、专栏作家、设计批评家 本杰明•卢瓦约特
本杰明·卢瓦约特:设计是一件国际的事情,也是一件当地的事情,所以没有一种设计是各种各样的设计,所以我要通过我的展览来表达这个现象。
主持人:这次是在中国,不知道跟在国外其他地方策展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对这次在中国策展有什么样不同的考虑?第二个,您跟您的搭档之间怎么配合?你们期望通过这次合作的展览向中国观众呈现怎样的设计作品,传达怎样的设计理念?
本杰明·卢瓦约特:这次要表达的设计是一个特别可见的事情,它滋养了其他文化,我们要让这个展览感动所有的人。因为这个展览的主题就是"理智设计情感",情感这种事情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被感动。
主持人:您的身份很特殊,是独立策展人、制片人,又是专栏作家,从您的角度怎么理解好的设计?
本杰明·卢瓦约特:其实,这个展览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策展人,我们要有非常好的联系,因为什么样的人都要合作的,这是最重要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感动所有参加这个展览的人。理智可以控制情感,情感也可以控制理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一种"好设计"就是没问题,设计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每一个设计家都有他自己的看法,所以没有一个方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从这个展览的角度来看,我们要传达的是理智和情感在设计上都是非常重要的,都相互依存的。好的设计有意义,也有用法,所以意义和用法之间关系特别重要的。好的设计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让人考虑意义和用法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主持人:下面请来自瑞士的两位策展人讲讲这次给我们展示出的主题,讲讲这次希望给中国观众传达怎样的设计理念?有请芭芭拉·霍泽尔、特里斯坦·凯柏勒。
芭芭拉·霍泽尔:我们的展览分主题"GOOD GUYS",直译是好家伙,对应中文翻译就是好现实,探讨作为人的好的那一部分,我们理解好的设计应该是可持续的、生态的、兼顾公平原则的。我觉得探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光要对形式有兴趣,背后还有历史设计支撑他,欧洲现在有这样的趋势,就是公平的设计,以及设计过程当中如何实现公平的原则。这个主题非常有意思,有它的社会意义和社会责任。
建筑师、策展人、彼得·贝伦斯建筑学院教授 芭芭拉・霍泽尔
这个展览展示的不仅有大型系列的,也有小件的,我们会带来产品的模型,很多产品都是手工制作。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原创,我们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与众不同的,同时兼顾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它代表情感,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我要提一下,中方策划人与我们一起选择产品。有一点要强调的,我们并不希望通过产品来界定地区。虽然产品是有区域性质的,但是全球化语境下,大家的眼睛里有些东西是共同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建筑师、策展人、洛桑艺术和设计学院教授 特里斯坦・凯柏勒
特里斯坦·凯柏勒:要说好设计,我又想到回到历史语境里。纵观历史,对于好的设计界定总是在变化,20年前,30年前,60年前,最好的设计肯定有不一样的界定,我们希望放在当代的语境。还有,在全球化的语境里我们探讨好的设计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主持人:这次你们这一组策展设计师是最多的,这一组强大的阵容比其他组人更多,这样的阵容让你们定主题更快了,还是更慢了,能不能分享一下你们合作当中的一些故事?
特里斯坦·凯柏勒:我们在其他团队里会存在一个国王,国王的声音会压倒一切。不过这个团队里我们更加欣赏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影响,因为我们的团对成员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是一个很好的组合。我们处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认为别的策展组也不会是一言堂,肯定也是一个团队组成的,有很多人员参与,经过多轮讨论来推进这个项目,然后把这些个人化的东西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综合的结果。这是我们呈现出来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激发或者推动每个人去思考设计,我们希望设计能在全国其他地方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主持人:来自英国的菲奥娜·拉比女士最后分享一下,这次想给我们中国观众带来什么样的东西?
Dunne & Raby工作室合伙人、资深策展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级研究员 菲奥娜・拉比
菲奥娜·拉比:其实我要分享什么从我的题目可以看出来,就是"可能的世界",后面是"假如……"。这个标题本身可以邀请你来做种种不同的猜测。我这个展览会涉及跟基因有关,跟生态有关系的主题。通常在人们眼里,科学是很可怕的、艰涩难懂的,组织一些很有创意的年轻人,把科学这个严肃的话题变得更加性感、更有意思。我特别希望年轻设计师在他们看了我们的展览之后,能够特别期待和科学家开展合作。
主持人:很有意思的想法。各位来中国的此次策展,对你们来讲策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第二,想让各位评价一下目前中国的设计师。
本杰明·卢瓦约特:这是一个好问题,可能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我可以提供一个答案。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当然是需要和设计业界人打交道的能力;第二个是创新,一个有创意的过程,同时要兼顾生态,因为我们最后要实现友好型社会。这样的一个展览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些东西,它的挑战性就在于对公众的教育,我希望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同时,又要给人们带来愉悦感。有愉悦、有创意的,兼顾这两点非常不容易。设计既有功能,又有一些情绪和情感方面的东西,平衡这个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主持人:怎么评价中国的设计?
本杰明·卢瓦约特:通常来说,我对中国的设计知之甚少。如果这个设计师在全球其他地方开工作室,是发现中国设计师,以及中国不同设计种类的一个契机。我发现有机设计特别吸引中国设计师,建筑和设计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是相通的,这个情况在法国是不一样的。在法国提到设计师主要是家具设计师,这方面设计师的设计是更加全球化、更加国际的。他们眼里看设计是不同种类,更加的丰富,这是一种更好的、更宽的思维方式。所以我比较认同这种对于设计的解读。
菲奥娜·拉比:有一点我发现中国在进行很多科学研究,中国也有这样的设计圈子,我觉得有一个挑战,文化和科学之间的界限没有被打通,或者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因为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圈子,文化圈有文化圈的规则,我特别高兴在这次展览当中,中国人是支持设计师和科学界的这种合作的。我这个展览理念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科学和文化之间的对话会吸引年轻人,因为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也充满着激情,我也希望中国设计师通过看这样的展览,被科学家的激情和灵感感染,并且在将来的几年当中,他们从这种合作中获得能量,然后产生伟大的作品。
主持人:你怎么看中国设计师,对他们有什么印象?
菲奥娜·拉比:已经回答过了。我希望对中国年轻人来说,我这个单元是全新的,我提出了一种希望,可能现在还没有类似的作品,我希望通过这期展览获得能量,取得激情,然后在将来产生一些伟大的作品。
主持人:通过这个展览有直接的对话和主持,通过作品的交流。
菲奥娜·拉比:这种态度、这种操作方法在欧洲也是很前沿、很新的,使用了一点点很怪的技术,但是这是一种前瞻性和前瞻的思维方式。
芭芭拉·霍泽尔:我只是做一些补充。除了香港,我多年前去过,对于中国印象还是全新的。对我冲撞的是很不一样的东西,包括中西方文化在这儿,因为很多人去西方求学的经验,把在西方学到的知识带回来,中西方文化在这儿联姻,产生的结果是非常令人激动的。可以说这几年没有见到这样具有动态和能量的城市,可能不是美的,不是巴洛克、中世纪充满宁静的小镇,它甚至有时候是丑的,包括城市规划的一些街道。但是我觉得充满了潜质,肯定有一种新的文化要在这儿诞生。
吉达·博亚迪:首先我想来诠释一下设计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它包含了很多方面,包括了时尚设计、室内设计、公共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家具设计可能我介入的层次比较多,我认为家具设计更多的是人类生活的思想,这思想当中包括每一天生活的追求。在中国,这样有价值的设计肯定渗透了它的功能,还有对于选材上的认识。涉及到中国设计师的几个方面,首先我认为我自己的认识还不够充足和全面,但是我认为这座城市是一座充满了能量的城市,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制造着和计划着一些新的内容。
主持人:这次来中国策展,对您来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吉达·博亚迪: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问题是,大家的需求有很多历史性的因素,如果把它在当代的展览中展现出来,来解释当代的设计,从设计历史中衍生出来的源泉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最后,请大家每人说一句话。
特里斯坦·凯柏勒:之前在欧洲并没有看到很多中国设计师,希望这样的情况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希望在欧洲和其他的地区看到更多的中国设计师。
吉达·博亚迪:非常少的词:好、美丽和可持续。
芭芭拉.霍泽尔: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希望中国的设计师自己会搭建和创造更多新平台,然后在这个新平台上展示他们的潜质。
菲奥娜·拉比:我觉得设计师可能在未来这段时间里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因为我们要面临全球经济问题,生态问题,还有政治问题。我们设计师应该保持他们的想象力和他们的梦想,当然我知道设计师现在已经有很多压力,我们要解决非常多的问题,但是永远不要忘记文化。
本杰明·卢瓦约特:我刚在中国才待了两个月,有一点很重要,你们要了解中国设计师的信息,就要去访问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官方网站(http://www.bidt.org),还有一点很重要,要保持开放式的思维方式。
主持人:今天感谢各位光临搜狐直播间,带来九月份马上要上演的设计盛宴,希望在九月份的时候大家还在,还能够跟大家一起交流关于设计的话题,今天非常感谢各位。我们今天采访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搜狐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一起在做事情。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一些设计好的理念传递给我们大众,再次谢谢大家!
专访刘小康: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话“知竹”>>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责任编辑:JN105)
相关知识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搜狐专访:设计之“仁”对话北京
专访刘小康: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话“知竹”
聚焦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搜狐对话六大国际策展人
现场直播: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新闻发布会
看什么,怎么看?--揭秘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即将隆重开幕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参展作品将在5月揭晓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京沪联动计划正式启动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作品抢先看之灯具系列三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新锐设计师帕特里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