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3月3日
地点:清华大学
以下为搜狐家居设计师网现场直播:
主持人: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
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首次新闻发布会现场。我是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于世洁,很高兴主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清华大学在喜迎百年华诞之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北京市人民政府等主办单位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在联合承办方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大力配合下,组织筹备了中国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设计大展—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可以说是意义深远。今天诸位领导、专家与媒体界的朋友们在此聚首,通过首次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介绍三年展筹备情况。我们感到十分的荣幸。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先生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韦小玉女士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董俊新先生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先生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副主任黄平先生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策展人,来自意大利的吉达·博亚迪女士
三年展策展人,来自英国的菲奥娜·拉比女士
三年展策展人,来自瑞士的特里斯坦·凯柏勒先生
三年展策展人,来自法国的本杰明·卢瓦约特先生
三年展策展人,来自中国香港的刘小康先生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还有:
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宋经纬副处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郑曙旸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萌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彭方雁副处长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组委会办公室千哲副主任
北京歌华科技中心有限公司曾辉总经理
瑞士驻华使馆文化处副主任凯瑟琳·韦伯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科技合作处艺术专员柯立业先生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科技合作处薛娴女士
英国驻华使馆东北亚环境项目主管扎拉·艾尔沙德女士
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展览负责人汤荻女士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中方策划人杨冬江先生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中方策展人方晓风先生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中方策展人李德庚先生
首先,请冯远主席代表首届北京国家设计三年展主办方致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先生
冯远: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我谨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国艺术界联合会,以及具体筹办本次活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同时向关心和支持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各位领导及专家,以及为这个展览付出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付出努力的各位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关系到北京建设创意城市的宏伟事业,关系到中国设计界更紧密与国际接轨,与国际对话,也更关系到中国设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教育是设计的根本,办好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对于下好中国设计这盘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清华美院办好设计三年展更是以展览带动设计发展的带好机遇。
这个项目起于09年7月,将这个展览办成中国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展览,由中国文化,国家教育,文联承担,以及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大力支持,确定了展览主题,展览场地,展览组织形式,以及高度国际化策展人团队后,终于在2011年的今天迎来三年展活动的首届新闻发布会,三年展的愿景办成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具学术价值,最具前瞻性,最高端的综合性的设计大展。其展览的主题仁:设计的善意,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含义。
“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关爱他人,关爱人民,在设计产业中好设计,完美的体现出人的精神,优秀的设计能够使大多数人民受益,从重折射中在设计层面仁爱与关怀,当然这是我们良好的愿望。希望这次国际设计三年展带给大家更多设计体验,艺术享受,精神思考,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设计产业向前发展,让我们预祝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冯远主席的致辞,以及他对三年展工作的大力支持。下面请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董俊新局长代表三年展主办方致辞。
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 董俊新
董俊新: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新春伊始,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出席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首次新闻发布会,在谨我仅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向各位嘉宾和媒体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近20年来世界各地的设计展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设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品营销和服务吸引了选世界的目光,形成了巨大创意经济浪潮,近些年来,中国的创意产业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举办北京国家设计三年展正是适合新的时代背景,把握机遇,谋取发展的现代举措。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是一项重大的国际文化活动,同时也是2011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大规模的展览和最突出的亮点,对于奠定北京世界设计制度,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届设计展将在文化部直属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这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我们在国家博物馆扩建之后,3月1号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了,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应该说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了,原来只有6万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现在达到了192000平米的建筑面积,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所以我们设计展在我们国家一流的展览场地举办的,有先进的硬件加上先进的策划,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一定会天时地利人和,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董俊新局长的致辞。本次国际折价三年展在主办方的大力支持下,承办方清华大学、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工业设计促进衷心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接下来请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代表三年展承办方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 谢维和
谢维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艺术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清华大学,代表这次作为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承办方感谢我们文联、文化部、北京市教育部乃至于我们各位整个展览的策展人,包括我们美院方方面面能够来积极的参与筹备,以及来举办我们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愿意说它在中国史无前例的这样一次活动,包括我们歌华,还有我们工业设计中心等等,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一件事情,特别是今天这样一个新闻发布会,也是我们这次设计三年展公开正式向媒体的披露,所以我相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要感谢大家。
作为清华大学来说,我们非常重视这样一次国际艺术设计的三年展,作为艺术设计三年展的提出,我们美院名誉院长冯远先生可以说是始作俑者,他为艺术设计三年展做了很多启动式的贡献,他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得到北京市,教育部文化部各个方面的支持,得到美院包括学校的积极相应。特别是这一次为什么特别重视?还有清华正值百年校庆的时候,所以格外有意义。实际上也意味着清华在百年这个时候真正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不仅有强大的工科,同时有非常深厚的基础学科、人文学科,还有非常非常很强大的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艺术设计学,所以它是标志性的展览,是体现清华发展,特别是清华综合性大学非常重要成果的展览,也是清华以新的姿态走向新百年的展览。
第三,刚才董局长说了天时地利人和,真的有天时,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我们文化艺术三年展的举办,属于它是一个孤立的事情,没有文化产业政策,没有宣传部、中宣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也不可能得到积极的社会反响,这是加快我们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北京是设计之都,跟我们一块还有北京设计周,北京是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文化底蕴深厚,外表也很深厚,这么多的朋友,这么多的单位一块加盟,北京教育部,还有歌华还有工业设计中心,还有这么多可以说蜚声中外的设计师,策展人,真的是人和,我作为承办单位的代表,我对这次展览充满信心。我相信它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我相信真正它的内涵,真正体会设计的“善”意,你们不到现场去看,不去琢磨每一幅作品,不去感受那个氛围,你们是感受不到的,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谢校长的致辞。下面,请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清华美院副院长杭间教授为大家介绍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筹备进度及各主题单元情况。欢迎杭间教授。
(责任编辑:JN105) 杭间:尊敬的市领导,歌华集团,北京工业设计中心的领导,各位媒体朋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筹备进度,以及各个主题单元的情况。它的展览背景正像刚才冯远院长和谢校长所介绍的那样,是由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由清华大学、北京歌华和北京工业设计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也像刚才谢校长所说的那样,我们名誉院长冯远先生是本次活动的最初倡导者,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学术价值,最具高瞻地位的综合性设计大赛,极力想通过这个活动建立全球设计师展示和推广创新成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这次三年展和北京国际设计周一起成为北京十月中国设计界一件盛世。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清华美院副院长杭间教授
说到国际设计三年展,可能各位媒体朋友会有所了解,目前国际上重要的设计年展基本上采用三年展和双年展的方式,比较有影响的有米兰的设计双年展,法国生态田的设计双年展等等,这些还有美国的一些设计双年展,采用这种三年展的方式应该是目前国际设计界所工人的通行模式。这样的三年展不仅仅是展览的周期,包括展览的运作,因为湛蓝的运作方式跟它的周期是有一个国际上的通行的规则,我们希望以每三年作为一个周期来面向全球汇集全球优秀的设计作品。这样的设计作品不是一个历史作品,而是一个当代的一个现在的这样一个作品。通过这些设计作品共同探讨人类设计与发展的话题,包括清华大学一直倡导艺术与科学的发展最新的成果。
本届展览基本情况以各国一流的设计师作为参展主题,不是设计会议,也不是设计单纯的设计作品,是以设计市作为一个参展主题,以代表性设计“产品”,不是作品,是产品,是在人们生活发展当中产生影响的,已经有一定的生产和流通价值的设计产品作为主要的展示对象。预计参展的设计师将超过500人,其中中国的设计师占30%,国外的设计师占70%。
概括起来说,我们对展览有这样的三句话的定位:
一是国际一流的设计,通过它展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的成果。
二是中国创新设计,通过它引领国家经济转型新发展。
三是北京创意之都,通过这个活动来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新的提升。
展览的地点,就像刚才董局长介绍那样,这是一个目前最理想的场所,我们的国际策展人去这个展览馆考察了以后,去国家博物馆考察了以后无不为国家博物馆目前的这种条件、设备所折服,这也是目前经过改造以后国家博物馆大约将近20万平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它即将在3月初开馆,我想媒体的朋友一定会参加它的首次展览,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大家进去以后,它的外观大家都看到没有什么太大变化,里面的空间全部都有了新的变化,新的设计。
时间是9月28号到10月17号,正好横跨国庆,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年很多好的纪念活动都在那个时间段。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策展委员会领导下中外策展人的合作机制,这个合作机制对于我们的这次三年展,对于中国以往所有的艺术和设计展览来说,我想我们这次采用策展人机制都是一次最完整的,最规范的国际策展人体系,通过认真严格的国际方案的征集,八种以上的策展方案里面我们遴选出5种策展方案,我们同时给策展人充分的主导权,策展人无论对设计师作品的征集,以及作品的展成,以及设计师理念的发布,策展人都有相当大的权利,我们给策展人的责权利有非常国际化的区分。
同时考虑到这个展览在北京的国际设计三年展,我们要为中国的设计,要为中国产业发展,要为中国人民的生活改善要体现出我们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所以我们跟所聘请的国际策展人有一个约定,也就是有70%的国家一流的设计师作品,同时根据五个策展主题,我们也确定了30%中国,中国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以及大中华地区的中国人的设计作品,我们想通过中国设计的向前发展。为了体现30%和70%的关系,我们确定了5+5策展人机制,有五外国外策展人和五位内地策展人,根据五个不同的主题分成两个组。
根据谢校长和冯远院长对“仁:设计的善意”做了非常好的阐释。我在这里面我要补充的是我们为何确定这么一个主题,以及这个主题中英文如何将它对应下来?因为我想今天的设计对于当代生活的影响和变化,已经是我想每一个媒体朋友虽然不是做设计专业的,也都可以充分理解。
但是如果说设计的影响的作用如此之大,是设计师的一种作用和推进,但是我想这里面,我们很快要面临另外一个事情,都是媒体朋友不可避免的事,就是被设计。当然可以说回顾一下,设计这个词,实际上在中国起码不是一个褒义词,如果从中国的传统词汇上来看说,假如说每个人都问你被人设计了,我想这不是太好的事情。当代社会技术的发展,足以使我们的生活处在被设计过程当中,这种被设计的理性和情感地对于人类的新知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身体的发展,对于整个地球环境可持续等等,到底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还是需要不断改善的状态,这个问题非常尖锐,无论从我们今天在此空间里面,我们所有的衣食住行用无不渗透着被设计的痕迹。我们处在被设计的过程当中。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提倡善意的设计简直太重要了。
无独有偶的事,国家博物馆去年也塑了一个孔子像,孔子仁的概念,考虑人与人之间平等、互谅,发展的关系,我想仍然是孔子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中国的文明对于世界杰出贡献。这个“仁”外国人能不能看得明白,我们策展委员会和策展团队经过充分考虑用“仁”体现设计,同时将“仁”翻译成中国的拼音,我们经过国际设计师多次走访,大家对于词的表达,作为中国的设计师,中国设计界,或者中国文化界对过街上的设计界倡导还是能够获得国际上大多数设计师的认可,这个主题足以通过我们这样的三年展通过各位媒体的帮助,中国设计的发展,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很多社会道德没有跟上去的情况下从设计以外的提醒和倡导。
我们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工作,在各位中外策展人的贡献智慧的情况下,我们确定“仁:善意的设计”设计了五个分主题:创意联结、知竹、理智设计情感、混合现实、可能的世界,大家看到这五个主题前后有逻辑关系。
第一个主题:创意联结
第一个主题面积最大,在国家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大厅有2000平米,它的策展团队是吉达·博亚迪+杨冬江。创意这个东西太无根,太无边界了,如何实现创意非常重要,但是它实现的途径应该是非常多的。这两位策展人选择的途径就是联结的途径,将创造性的生产、设计,与生产技术企业,以及品牌这些联系起来。这里面包括设计师和企业的联结,手工艺和新工艺的连接,设计项目和传达的联结,中国设计和西方制造商的连接等等。这个主题,经过两位策展人的努力,尤其是吉达·博亚迪的努力,把全世界目前大家所熟知的一流的最好的设计师全都联结在一起了。
吉达・博亚迪女士
吉达·博亚迪女士,大家也许现在还陌生,前几年在中国美术馆有一个意大利设计50年的展览,这个展览当时在中国设计师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它的策展人就是吉达·博亚迪女士。她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的策展人,也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设计杂志《GCASA》主编。
杨冬江是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陈设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主任,他曾经担任过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的策展人等等。
我请媒体朋友在充分关注国际策展人的同时,本着推送本土的角度也多多关注中方的策展人。
第二个策展的主题是:知“竹”
它的策展团队是刘小康先生和我,按理说我是不应该加入这个策展团队的,但是我跟刘小康先生有多年的合作经历,刘小康先生盛情邀请,我觉得我们彼此熟悉,由我帮助他实现他的想法对展览有好处的。
这个主题非常有意思,竹是作为亚洲地区手工艺和和建筑材料,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特色,竹在地球上所有资源上面它比木材的时间要短,对环境的保护要好。我个人很吃惊的是整个亚洲地区竹的设计,以及竹的文化的发展,目前到了非常宽广突飞猛进的地步,竹的发展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在当代应用方面,在衣食住行方面,竹小到iPhone手机的外科,大到整个建筑,以及我们包,生活空间的使用都有非常大扩展,竹子本身不是一个材料的问题,是亚洲文化,亚洲人通过竹对于设计和生活的关系有一个重新的设计和思考。基本上想通过五个方面来阐释竹:
意:通过文化的角度
艺:工业的角度
器:通过日用的角度。
静:建筑的角度
物:创新的角度。
刘小康先生是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副主席、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香港设计营商周重要组织者和策展人。1989年他成为商展设计师之一,他非常关注香港设计的发展,担任多家非营利机构的领导之一,是设计与香港委员会的发起人。另外他除设计以外,还从事公共艺术和雕塑的创作。
我一直做艺术史的研究,这两年比较偏重设计师的研究,也做过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对现当代理论有所思考,我做过的展览从1995年以来曾经在德国做过中国现代绘画展,在六个院校做过六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做过两岸三地的中国传统图腾设计展,在上海做过一个中国现代手工艺术家展等等。
第三个主题是:理智设计情感。
除了第一个展厅是2000平米以外,其余的四个展厅都是900平米,它的策展人是本杰明·卢瓦约特+方晓风。
理智的设计会偏中产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情感的设计偏中产品的形式和象征价值,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对两者不同的偏中,有时候理智压倒情感,有时候情感居多。我想我们作为每一个消费者,实际上在你自己的情感中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而且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形,不同的条件下也会有自己的选择。这个产品的主题通过两者的看设计师如何来解决在不同的情形,不同的条件下来解决他们选择的问题,是探索这样的问题。
这样一个主题,通过30—60位全球一流设计师的作品,可能会表现妙趣横生。
本杰明・卢瓦约特先生
大家可以看到本杰明·卢瓦约特先生是一个很帅的法国小伙子,他是一个美术史家,策展人,他还是一个诗人,他曾经参与在巴黎大皇宫对抗设计的展览,负责其中的现代部分。
我们注意到他,我们物色请到他是因为在2010年是法国生态展策展人,当时策展的单元是“预言”。
方晓风他是《装饰》杂志的主编,他是我们清华美院的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多次组织全国性的设计和教育论坛,注重对中国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尤为关注设计文理的研究,前几年有关设计文理的讨论的活动又是方晓风先生最早发起的。
第四个分主题是混合现实
它的策展团队是霍泽尔和特里斯坦·凯柏勒+ 李德庚。
混合现实非常有意思,大家也注意到中文跟英文的差异,三位策展人对这个主题试图通过在设计全球化过程中思考国际视野和地域语言之间的动作和关系,在此过程当中提升与更新当地的生活和当地的文化,因此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现实都是混合的现实,可以从策展人的语言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展览,我想能在设计界都有一个共识,所谓的设计的专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应该是各个不同的方方面面的设计专业的综合,这是我们的生活。因为在我们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不可能选择专业,我们只能选择混合的生活和混合的现实。
三位策展人想通过遴选全世界范围好的设计师,尤其是在解决本土语境和国际化两个方面,在这两方面有研究,有心得,有成就的设计师。从产品、草图、视频、装置等等方式综合性,全面的向公众呈现设计的智慧,以及对于生活的综合的看法。所以他的展出的类型涵盖了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等所有的设计。
特里斯坦・凯柏勒
介绍一下策展人里面瑞士的专家是非常具有国际影响的专家,特里斯坦·凯柏勒是洛桑艺术学院的教授,霍泽尔和特里斯坦·凯柏勒他们04年的时候共同建立了建筑事务所,成功参与的多个文化项目。
我要很认真介绍李德庚先生,他是中国目前当代中国设计界的最年轻,最有影响的策展人,它目前是设计管理《FRAME》和《MARK》中文版设计总监,他策划一些重要展览,2009年担任“在中国设计”当代中国产品设计策展人等。这次设计三年展最初的方案就是出自他之手。
第五个展览主题也是900平米,这是展望未来的主题,“可能的世界”。它由邓恩和拉比组合+金江波作为策展团队,我们对于这个主题的策展,我们深感吃惊。对于人类未来的生活的发展如何提升和超越,是设计师也是整个文化界和所有的关心我们当代的生活艺术向前发展共同的使命,我们不可能完全功能性的满足,我们必须往前超越,充满想象。我想这个展览就是充满想象,充满异想天开的展览。
在国家博物馆这个地方,我们必须更多考虑中国公众和中国文化界对设计的关注和影响,但是我们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对于中国的专业业有所提升,可能有些部分公众看不懂及但是它的超越对于未来的想象和展望同样也是中国设计界所需要的。
两位策展人是非常优秀的在国际上非常活跃的策展人,邓恩英国皇家艺术院教授,拉比是他们邓恩和拉比工作室合伙人,国际策展人。
金江波是国较早从事媒体艺术和创作研究当代艺术人之一,新媒体艺术家、上海创意设计师协会历史、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
整个活动,我们除了展览以外,计划还有学术研讨会,以及系列的论坛,初步我们计划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主题的研讨会“仁:设计的善意”。这个主题的研讨会有两场,还有一场中国创意的未来。
有围绕五个分主题,有五个分论坛,我们计划在清华,在中华世纪坛,在中央美院或者联想集团,当然这是我们在计划当中,我们下一步逐步让它落实,通过五个主题展览跟五个主题互动,无论从设计史和当代国际发展动态深入的研讨,我们会请国内和国外的同行展览讨论。
基本情况这样,如果有介绍不完整的朋友,各位媒体朋友可以提问。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杭间教授对本子活动的精彩介绍。
谢维和:我补充一下,这次活动的承办方实际上不仅是清华,实际上由歌华这些很有实力很有国际眼光的共,还有北京工业设计中心,是由我们三家共同承办这次活动,这很重要,这都是我们好多伙伴,他们都为这次设计我们都一块讨论了。
第二,我们这次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同时作为北京艺术设计周的重要活动或者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得到了北京市委,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在这样设计周的大平台上展示,一是我们共同来承办在文联,文化部,教育部市委领导下共同承办的。我们又是作为国际设计周的一部分,各位媒体朋友一定不要遗漏。
主持人:感谢谢校长的补充。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
(责任编辑:JN105)
记者:大家好,我是《装饰》杂志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刘小康先生,这次您选择的主题是“竹”,对于亚洲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有亲切感的材料,在当今技术和文化的背景下,这种材料的前景如何,以及您认为,竹这种材料,以及竹的方式能否被其他地区的消费者所认可?
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副主席、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 刘小康
刘小康:竹子的材料邀请我做策展人之前,我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在亚洲中华地区看这个材料在方面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从我们古代文化里面画竹子代表气节,现在我看材料已经有一些再发展到新的技术去处理,设计师,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非常注重新的材料的可能性,看研究的时候,欧洲很多设计师在不同学院也有专门的研究,把竹子看成一种新的可能性去做。在我们生活里面,在几个方面,在生活里面我们有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品是我们生活中的用品,慢慢看很多品牌,很多设计师都有新的产品出来。它做的方法跟以前手工艺方法不一样,它是一个环保材料,得到很多设计师的关注。
竹子,他们把竹子里面的纤维抽出来,变成不同的板材,变成不同可以利用的材料,这在世界上很多设计师有很多不同的尝试。
在竹子另外一个角度很有趣的,因为这个新科技的发展,我们不但看竹子是一种手工艺的材料,建筑材料,把它纤维拿出来,变成布料,把竹子加入陶瓷变成新的不同的材料,新的材料带有一定的功能性,这种竹炭里面带有红外线,把这些材料放进纤维,放进陶瓷里面做成不一样的一些用品的时候,不但是设计有新的可能性,也是带来这个产品新的功能,所以这方面是我感到非常有兴趣。
在北京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我们有非常国际,杰出的策展人,他们从全球的视野看设计。竹子这个材料确实是给未来设计师很大很大的可能性,不但是它有一个东方文化的器材,它在整个设计上它的功能也是非常的好,对人类的生活可以大大的体现。谢谢!
记者:我是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学术期刊的编辑,我想请问一下特里斯坦·凯柏勒先生,这次三年主题是仁,设计的善意,用英文表述是REN:GOOD DESIGN,我想问一下特里斯坦·凯柏勒先生在您的理想当中,什么是好的设计?
特里斯坦·凯柏勒:我个人看来好的设计师可以给我带来愉悦的东西,它是诉之于我的皮肤、我的心,我的大脑,然后它充满快乐。关于有品质的设计,它应该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必须在工作当中始终把它作为一个问题不断的思考。我觉得设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觉得关于好的设计的讨论,我们必须对它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我觉得对于受众来说,我们最好让他们对好的设计的问题更加的敏感,对这个问题有更好的理解,不仅贯穿在使用过程当中,还要设计到产品的设计当中。我觉得好的设计不应该对任何人造成伤害,不伤害的过程必须从制造的过程当中开始,在使用过程当中不伤害人,使用终端这个环节对人也不造成任何伤害。而且我觉得对于好的设计应该有一个跨文化的理解,全球的人达成一种共识。
而且我觉得不管对于材料还是技术方面来说,好的设计它应该是可持续的,它是关于未来的,它是带有创造性的。
记者:各位好,我是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国际在线的记者,非常荣幸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预祝我们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取得圆满成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我们的菲奥娜·拉比女士,我们知道您的设计工作室善于把新的技术用到各种设计项目和展览之中,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向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这次设计大展当中涉及到哪些新的技术,以及带给中国观众什么样的启示?
菲奥娜・拉比
菲奥娜·拉比:当然了在我的展览里面会用到数码技术,数码技术不算是一个兴奋点,最让人兴奋得我要应用一些技术是可以打开人们的想象力的,比如说用到生物学,包括基因链,包括DNA,包括人类如何演进的,它是关于纳米,关于分子的,听起来好象我给大家介绍科学的问题,作为设计师就是把所有沉重的话题变得非常的有趣。
记者:大家好,我来自设计的编辑,我的问题是想问杭间教授,我对于三年展的英文翻译不怎么感兴趣,但是中文翻译仁:设计的善意,英文的翻译直接翻译成了中文的拼音,我们知道有很多英文的意思可以表示“仁”的,您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您叫做善意的设计,善意的直译过来是好的设计,这个好和善,您怎么样解释?
杭间:我刚才已经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用这个词的策略,也许我还没有说完整,如果按中文角度来说仁和善意的设计,仁和善意基本上一样的。如果把英文再给“仁”做一个翻译肯定有点多余。另外,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国际设计展,我们始终记得这是我们在中国国际设计展,我们想通过这个提醒国际设计师你要把你最好的东西拿到中国来,而不是在罗马,或者巴黎,在纽约,我们想通过仁的拼音的翻译,给他一个提醒,用中文给它一个组合,这个词是他看不懂的。我们查了很多辞典,也做了一个了解,有一个护士的简写跟REN相近的,当他看到仁的拼音REN的时候看不懂的。我们在我们团队充分征求了中国和外国朋友的意见,GooD这个词与设计结合语境就非常丰富了,比如说好用的,适合的等等等等很多好。我们选了GOOD,选择一个最通俗的,最响亮的,最容易记住的,含义多译的词,设计师做他的东西,呼应我们展览的时候,有他充分的选择性和比较髋关的边界。
主持人:限于时间原因,媒体提问环节告一段,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首届三年展的关注。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JN105)
相关知识
现场直播: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新闻发布会
看什么,怎么看?--揭秘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即将隆重开幕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京沪联动计划正式启动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搜狐专访:设计之“仁”对话北京
聚焦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搜狐对话六大国际策展人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参展作品将在5月揭晓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作品抢先看之灯具系列三
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新锐设计师帕特里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