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N+N瓦格纳借力国际领先除甲醛技术,抢滩登陆中国市场

N+N瓦格纳借力国际领先除甲醛技术,抢滩登陆中国市场

https://m.biud.com.cn 2013年07月05日14:57 家居装修知识网  

  导读:房屋装修甲醛严重超标难以彻底清除一直成为困扰科学界的难题,目前这一难题已经得到破解。由N+N(http://www.gercn.com)携德国GER New Nature实验室在中国市场首推的全新甲醛治理解决方案,采用国际顶级“瓦格纳™渗透缓释两步甲醛清除法”和三大核心技术以及各项专利产品全球首家实现了高效、彻底的甲醛清除。这一全球卓越环保专利技术,让广大的中国家庭可以实现“高效彻底清除甲醛”的目的,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洁净清新的健康环境。

  科学的认识甲醛的释放规律

  家庭装修所产生的甲醛被认为是目前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有害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瓦格纳专家认为:甲醛等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复合木材作为基础原料的各种家具、板材和各种黏合剂。甲醛的散发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一个新家装修后3年到4年之内是散发的高峰,装修好的房子4-6个月期间也是甲醛污染最严重的,根据被包裹的材料密度和厚度不同,甲醛释放至室内的周期不同,短则3、5年,长的甚至15年。具体严重程度也要根据家具的多少以及使用什么涂料而定。

  因此甲醛清除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次处理干净的说法和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通风4-6个月也只能短期降低甲醛浓度,一旦不能每天长时间通风,后期缓释出来的甲醛也会慢慢累积,直至超标。尤其是橱柜等封闭空间内,会很快累积到超标浓度,犹如一颗颗潜在的“炸弹”,对儿童和易感人群可谓危机四伏。

  瓦格纳认为,正确的甲醛清除方法应该分成两步:

  第一步在新房装修初期空气中甲醛浓度较高,必须要快速将建材和家具中80%以上的甲醛清除掉,使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第二步,长期持续监控甲醛浓度,通过瓦格纳™ 独有的产品和技术,将室内甲醛含量降低至健康标准以下。

  三大顶级国际环保核心技术奠定彻底的甲醛清除效果

  1、瓦格纳™独有甲醛高效清除配方母液

  德国专利技术,效果显著无毒害,与甲醛反应后合成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无二次污染。

  2、高压气体生成技术

  瓦格纳™德国专用设备独家解决了气体现场制备和高压喷射技术,最高可达6米,使气态清除、上门服务得以实现。气态清除技术具有喷雾消除技术无法比拟的高渗透性,可以透过墙壁、顶棚、地板和家具表面,深入清除甲醛;同时有效避免了喷雾消除方法形成污渍,损伤表面等负作用。凭借全新的高压气态清除技术,瓦格纳™一步清除可彻底清除已释放甲醛,达到0.00的超净指标。

  3、缓释技术

  针对室内甲醛持续缓释特征,瓦格纳™独家专利二氧化氯(ClO2)缓释技术可持续、深入地清除甲醛。也只有以缓释对缓释,以反渗透对渗透才能真正深入、彻底地解决甲醛危害。在橱柜等甲醛持续释放源放置瓦格纳™缓释盾牌和微波装置,瓦格纳™二步清除真正实现了长效清除甲醛目的。

  瓦格纳整体甲醛治理解决方案,瓦格纳™“即刻入住”的承诺

  0: 专利清除剂,一步到“0”

  如有需要,一周内即可入住新房,健康无忧。

  2:专利缓释技术,两步根除

  从检测到治理再到后续针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重点处理以及长效治理,保证室内环境的洁净健康,全面利用高压气体生产技术以及缓释技术以及专利产品,实现两步根除的效果。

  ∞:先施工后付费,无限降低风险

  瓦格纳是目前市场上敢承诺有效后付费的企业,如果无效则全额退款。

  1:1年的效果跟踪,无效全额退款

  实行一年的效果跟踪,如果无效,承诺全额退款。

  

  瓦格纳(http://www.gercn.com)核心产品成果以及解决方案代表着当今全球室内甲醛治理最高水平的科学应用,此次瓦格纳甲醛治理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上市,彻底解决广大家庭装修的疑虑,有望成为众多除甲醛市场的明星。

    

相关知识

N+N瓦格纳借力国际领先除甲醛技术,抢滩登陆中国市场
“远大之夜”瓦内莎?瓦格纳钢琴独奏音乐会在长沙震撼上演
中国•高力国际花灯节 倡导“责任消费”
高端访谈|孙茵:中小房企生存样本天朗借力突围
高力国际:去年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蝉联中国最贵
陶氏化学突破性除甲醛技术喜获荣格技术创新奖
吉博力:以创新科技和完美设计赢得中国市场    
纳间建筑引领建筑设计VR技术,大幅提升建筑设计行业效率
海尔帝樽空调再获权威认可 专家评定:节能降噪技术国际领先
海尔帝樽空调再获权威认可 节能降噪技术国际领先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N+N瓦格纳借力国际领先除甲醛技术,抢滩登陆中国市场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26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