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博洛尼压轴的最后一场厨柜发布会,一个主持串场的人,和一个不在场的人成为主角——博洛尼CEO蔡明、马云。这两位的最近一次真实交集,是几天前刚结束的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总决赛上。总评委马云对第一阶段十二场商战中夺得冠军的蔡明说:你要改变自己适应市场,不能随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商业思维的艺术(艺术装修效果图)家不是个好选择。按照规则,你们这一场谁的销售额多,是唯一评判标准。然后,判蔡明出局,退出争冠行列。
而在短短几天后的这场厨柜新品发布会上,蔡明似乎“屡教不改”,仍将自己厨柜的设计性、艺术性、精炼性,乃至一些远远超过现在国内消费者常用需求的理念,视为至宝一样地宣传。而且在媒体问及几天前与马云的交锋时,也毫不掩饰地回答:这确实是一个靠走量能赚最多钱的社会,但所有企业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么?
博洛尼厨柜早在十年前,就只用了一年时间完全统治国内顶级橱柜领域。十年间,它始终处在潮流浪头,以做艺术品的决心,将这个行业从木工活儿的领域,推到时尚产业前沿阵地。它的定位始终是这个行业的标杆,且从未改变——如果你要找厨柜用户的前30%,直接看博洛尼的客户群就对了。这其中,蔡明本身的坚持是重要因素。从最一开始的讲欧洲整体厨柜的强设计感引入国内,到对当代国人生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对当代艺术、文化、时装等领域的跨界试验,蔡明和博洛尼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保持着品牌的格调。
但赢在中国总决赛,却像一根杀威棒横在蔡明光亮的脑门前。在这场实战中,蔡明、李静、姚劲波的任务是在完全陌生的农贸市场,身无分文地赚到最多的钱。相比起李静利用明星效应在鱼肉摊扎根亲力亲为、姚劲波执行力强地专盯皮衣销售,蔡明似乎做了件太复杂的事:他周转了几个摊位,从调研到实战,最后参与叫花鸡摊位,一切以树立叫花鸡品牌和挖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操作,希望为对方创造更长远的价值。但结果,就是在赚钱数字上成为了最后一名。
规模与品质,至少是当下中国产业的一个矛盾。每个国外设计师到了这里,多会连续诧异两件事:这也能卖出去?这还能卖这么多?中国市场令全球眼红的体量,和中国消费者令全球奇怪的心理,形成了这样一个其它国家无法看到的壮观景象。由于全国范围的信息不对称,只要你的产品有足够产品优势,和足够煽动性的宣传,即使再烂的东西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再保证一些质量,拼命扩张做量,年营收就会达到让外国同行羡慕嫉妒恨的程度。但随之付出的代价,就是中国制造始终没有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设计。我们在国际展会被禁止入内,因为山寨仿制和无版权意识。中国文化始终未能借由产品打向世界,没有成为世界主流文化的征兆。我们的产品满足着过多的功能性甚至次功能性,而不去追逐精致有品质的生活。
同时,中国的价值观在今天已经空前统一:货币符号。在一个我们想象中的理想社会,也许应该是价值观的多元化占据主导:人们会因为你的品位、学识、风度而钦佩,且这些不能轻易用货币换到。但现在,金钱数量成为简单而权威的唯一判断标准。这也让商人追逐数字,成为不可否认的现实。
蔡明在发布会中,坦言数字是比赛的规则,结果无可厚非。但强调“比赛”、“规则”的本身,会不会就是在对非比赛的社会环境做着“更多可能性”的暗示?也许蔡明和马云的观念冲突,就是当代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纠结心路。
相关知识
蔡明质疑马云: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品牌?
博洛尼蔡明质疑马云: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品牌?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建筑
酷家乐黄晓煌:家居行业需要怎样的VR场景应用
王健林PK马云:十年赌局谁是赢家?
韩国人称:中国生活太好了!
中国有态度之马辉:设计,需要创造价值
千亿级的软体家具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沙发企业?
橱柜业暴利的背后到底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马可波罗龚志云:放眼全球 10年打造中国瓷砖首个世界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