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柏森家具成立,从北欧天地到黄金柚木、卡布奇诺、LD纯实木、乌金·木语、雅典娜、印象·虎斑、大观,再到近期的“亚图”系列,柏森用9年时间创下了8个新产品系列的记录,而且都备受消费者欢迎。柏森产品常出常新的奥秘何在?日前,网易家居独家专访了柏森家具董事副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林富源,其认为家具设计不是纯粹的艺术(艺术装修效果图),要从赏心悦目、形随机能而生、消费能力等方面做家具设计。
凭38年家具经验 准确拿捏市场需求
网易家居:从北欧天地到黄金柚木、卡布奇诺、LD纯实木、乌金·木语、雅典娜、印象·虎斑、大观,再到近期的“亚图”系列,柏森产品创新方面表现一直很突出,9年时间创下了8个新产品系列的记录,而且都备受消费者欢迎,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林富源:我从事家具的时间很长,已经有三十八年了。我是台湾人,台湾早期是家具王国,我的经历很完整,从生产制造学徒到商场经理,再到自己开店,再到企业生产设计。因为经历了这些过程,所以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就会拿捏得比较准,家具的发展趋势也会比较清楚。
我们是过来人,有很长时间的家具从业经验,大陆现在走的路都是台湾那边走过的,无非就是消费上的差异。现在整个终端是70后掏钱消费比较高端、高价值的产品,即使是80后使用,但实际上掏钱的是70后。
未来,如果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整个家具的趋势又会变。其实这都是经验,也就是在做家具的过程当中,什么样的年代应该出什么样的产品,都是不一样的。
用什么木材做什么样的风格,哪些消费群体能接受,这就是定位。一系列产品出来就是定位的问题,你要定风格再推出市场,比如“北欧天地”那时就是比较时尚的。我们虽然短短九年时间做八个系列,但从我办厂到现在的三十八年家具经验,对市场需求比较敏锐吧。
形随机能而生 做赏心悦目的家具
网易家居:其实您是把以往的经验结合现在的市场趋势了,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推出这么多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那您主抓产品设计时,每个系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哪里?
林富源:其实家具就是根据你需要什么,形随机能而生的。我们在定款式需求定位的时候,它的美感、外形、比例、弧度已经决定了风格。这些年我们出一个新系列,定位都比较准,这是经验。从设计外观、弧度、比例以及用材,我们会跟市场差异化,经过一两个系列,市场就了解你的设计和定位了。
设计任何一件产品,形随机能而生,外观上要赏心悦目,要让消费者第一眼看到这个款式就觉得喜欢、实用,然后想拥有它,那才能达成商业目的。一般你设计的东西能让人家接受,愿意去采购、拥有,在设计、尺寸、比例以及使用上都要拿捏得很好。
网易家居:林总,您也提到“形随机能而生”的设计理念,从什么时候开始您有了这样一种设计理念?
林富源:我在台湾是做商场的,因为台湾市场的定做行业依据每个人的需求来设计产品,要出什么样的款式,有什么样的机能,家具是要给人家用的,形随机能而生就是使用功能,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经验累积就能理解了。
我们做家具,让消费者觉得外观设计赏心悦目,这个木头的质感纹理不错,再到实用,当然我们也有很现实的一点,这个东西他有能力消费,所以严格讲是应该从赏心悦目、形随机能而生、消费能力等方面做家具设计。
网易家居:您是怎么样把这种设计与实际生产完美结合起来的?
林富源:台湾市场跟大陆市场情况不同,台湾独立店很多,可能8000平方或者几千平方,当初我在台湾当经理的时候,台湾生产制造的生态跟这边不一样,做餐桌(餐桌装修效果图)椅跟做沙发(沙发装修效果图)、床组、卧板的是分开的,在台湾商场的采购人员就要去选,要有组合能力,选这个搭这个,整合整个店,在产品开发中要用怎样的组合方式,用什么样的包装去体现,这就是以往经验的累积。
其实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我本身不是读设计的,在学校的时候有学过画图,本身对美感、弧度比例也比较敏锐,设计上很有组合能力,比如这个设计用什么材料,还有它的弧度、比例的拿捏,严格讲就是经验,还有自身的美学,这应该是天生的。
全实木家具是70后的消费心态
网易家居:现在柏森的产品设计的定位是哪一类人群呢?
林富源:应该是三十岁之后的人群。
网易家居:可能你们现在定位的消费人群就是现在社会的精英阶层,也是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做一些更多的服务。我们知道现在欧美也有实木家具,但不是完全用实木来做的,可能一些工艺设计会用实木贴皮,只有中国的实木家具是全实木的,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这种设计会不会将来也跟国际接轨,不用全实木了呢?
林富源:这是消费心态的问题,其实我个人认为,家具不一定要用全实木的。现在高端市场的消费群体是70年后,即使拥有、使用的是80后,但付钱的还是70后。70后认为全实木的就是好,料大一点就是好,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这是消费观念有问题,不一定说全实木就是好的,比如天花板就绝对不是用实木去钉的,天花板也是用板和其他材料架构起来的。目前从整个中国家具市场的生态来说,早期有板式、也有实木的,以前北方做的实木就比较传统,我们就做得时尚一点。前几年我们推乌金木,乌金木的纹理很清晰,我们做得比较圆润一点,商场、商业和消费者都能接受,认为这个效果很好。从那年开始,市场很多人都跟着做实木家具。
未来的中国,如果等到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和品味又会不同了,消费观念、消费者品位又会不同了,款式、用材肯定会跟现在不一样。
设计风格在变 柏森将推出美式家具
网易家居:刚才林总反复提到,现在实木家具的购买人群可能主要还是70后,等到80后、90后再来消费实木家具时,可能整个行业的产品设计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您预计未来的变化会有哪些,未来的实木家具会朝哪些方向发展?
林富源:整个市场的动态就是法式家具有一点起来了,未来几年美式(美式装修效果图)家具绝对会上来。其实我们在2013年本来要推美式家具的,由于某种原因推后了,我们明年会出美式家具。这两年美国的经济衰退,美式家具也在变,其实说意式家具、法式家具、美式家具,包括中式家具都在变,在某些阶段它们的设计风格会变。
美式家具以前好像雕花很多,美国这两年的整个风格,传统的美式元素还是存在的,但是做得比较现代、时尚了,我估计这个风潮可能要持续五年。
网易家居:我可以这样理解吗,柏森以前推的都是现代实木家具,未来可能会推出风格更多样的家具,比如美式家具可能明年就会上市。也就是说以后柏森的风格可能就不再局限于现代中式了?
林富源:对,其实这是一个趋势。因为这个市场有很多种消费群体,比如说美式有美式的消费群体,欧式有欧式的消费群体,还有现代时尚的。现代美式在未来绝对会是一个趋势,我们柏森做美式家具,可能会加速这种趋势。
有一种情况,柏森这几年做什么都会变成引领市场的一种趋势,在行业里我们本身对产品也有计划,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今年应该推什么,接下来要推什么,其实我现在已经推到未来五年要做哪些东西,这个都计划好了的。
未来的中国,有很多留学生从国外洗礼回来,当主设计的人越来越多时,中国的创作能力就会涌现出来,其实创新也是一种设计。前几年,有国际舆论说中国就是山寨、仿冒,现在政府提倡创新,未来国家、政府部门一定也会强调创作,创作需要人才,经过几年这些人成为主流了,那家具设计就会不一样。
权衡赏心悦目、形随机能而生以及成本
网易家居:你预计中国的设计人才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需要多长时间?
林富源:十年,严格讲应该要二十年,以中国现在的家具来讲,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抄国外的多,中国市场现在有这么几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设计师,在比较好的学校经过专业训练,但这十几年要普及更多这样的人比较难。中国那么多人口,读家具设计、工业设计的一年一批出来多少人,但真正跳出来的比例太少,在北京也有几个很好的设计师,但是以中国的人口,每年从学校出来的人那么多,这种比例太少了。
现在应该是80后、90后在国外学设计,比例不是很多,如果他们在中国做设计师,那就不一样了,款式肯定不一样,会跟国际接轨。80后、90后回来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在市场要经过五年时间,除非他本身的能力很强,不然他要经过五年时间熟悉中国市场的需求,提高本身创作能力,否则有可能做出来的东西好看但不实用,或者好用但没有形体,不赏心悦目,这都没有办法达到产品的目的。做工厂要商业化,有三大方面:赏心悦目、形随机能而生以及成本,这三大元素必须要拿捏得很好。
因为你不是在做艺术,很多人讲我是做设计、搞艺术的,那不可能,因为我们不是画画、做雕塑的,我们是家具设计工作者,东西做出来要好看还要实用。在中国市场我见过很多,他们用玩的心态做设计,那是品位的问题,家具要诠释到是搞艺术的,太过了,不能这样的。
网易家居:这里面还承载了很多市场需求。有市场的消费需求,才能推动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设计。
林富源: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你要定什么东西,做出什么风格,用什么包装体现,对一个企业来说很关键。比如说早期的传统实木和我们做的现代实木,那就是差异化,而且现代实木看起来更顺眼,也很扎实,这在当下是这样,我们已经走了五六年,这种引领整个市场的气象,未来也会有。
网易家居:刚才您提到差异化,现在柏森做的现代实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有很多企业在跟随,柏森怎样再进一步差异化、凸现自身优势呢?
林富源:中国市场的仿冒很恐怖,因为为了生存必须要仿冒,还有中国的专利也不是做得很好,保护程度不够。市场上仿冒产品越来越多就会瓜分市场,有些消费者的观念是不同的,他们只要自己的利益。有仿冒的,有偷工减料之类的,还有价格战的,都会瓜分整个市场。因为我们的研发能力还行,这个东西饱和了,那我们可能接下来会推出一个新的东西,淘汰旧的东西。
任何企业,什么时间段推出什么产品,然后再替换,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可能有些是经典系列,生命周期可以很长,但总有一天也会被淘汰。因为当市场的消费萎缩到一定程度,可能淘汰旧的东西,推出新的东西。如果旧东西生命周期很长,同时推出新东西,那公司就会茁壮壮大,越做越大。
林富源:一个细腻而又挑剔的家具设计大师
网易家居:今天非常感谢林总跟我们分享这么多柏森在生产、设计方面的东西,接下来我们还想了解一些林总个人的情况。您刚才提到您从事家具行业三十八年了,在台湾做了二十年卖场,您到大陆做家具设计做了多少年?
林富源:台湾921大地震后,台湾市场萎靡,我有一个朋友是做红木家具的,在东莞那边开厂,他就找我过来。因为那时候我在台湾是做比较现代的家具,他说你在这里做现代的比较好做,因为红木的东西雕刻以及材料成本都比较高,所以他找我过来做产品设计。其实在台湾做卖场,我们的产品都是自己设计的,然后叫工厂生产。商场自己设计一个东西,然后在自己店里卖,早期台湾就有这样的,但不是纯粹从头到尾都做设计,因为你是做商场的,商场营运觉得什么款式还行,就设计一些产品在店里卖。
来到大陆,早期我是帮一家新加坡的外资企业做设计,不过我在自己本身在台北有四个独立店,是一个经营者,来到这边只是一个打工的,不是长远之计,后来我就回台湾了。一回到台湾,我们这个拍档就找我过来,先协助他做一些外单,做了两年我要走了,刚好周边的厂房刚刚盖起来,然后黄总他哥哥就说,不然你就做吧,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做的。
网易家居:开始在企业里做家具设计?
林富源:对,其实那时我的经验在款式研发上比他们更专业。
网易家居:柏森创立的时候,你们三位股东也是各有所长。
林富源:早期我是跟黄总进来,后来再加进陈总。因为有专攻的,所以什么人就负责什么,其实营销,包括中国的生态我不喜欢,我一滴酒都不会喝的,要跟物业、代理商打交道,我可能搞不来。我是一个比较细腻的人,可能比较挑剔,所以我就主负责这个,其实生产制造我本身也很专业,我从车间出来,每一件东西我都有办法生产制造做,从结构、生产、开料,从没有到有做出来,我本身就是一个学徒,在台湾学习的时候要做三年四个月的学徒。
网易家居:你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开始做家具的?
林富源:熟悉,我在台湾的南部,爸爸是种田的,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哥哥很乖,读书又好,务农的话要让三个小孩都上学讲压力有点大,要上高中的时候,爸爸跟我说要不你就不要读了。我从十五岁就已经知道我可能不能再升学,我们学校有志向测验,要升学还是就业,那时候我就勾了不升学,就业就了填木匠。
我在那个年龄就对自己说,如果没有升学,一定要有一技之长,有一技之长就不会饿死。后来我跟爸爸留在家里种田,不到一年我就吵着要出去,后来就去台北做学徒,然后一直没有做过其他的行业。
做家具接触很多的呢,因为台湾的那种生态,做沙发就做沙发,做卧房就做卧房,做餐厅就做餐厅,做商场会涉及很多,布、皮、塑料、五金、玻璃、石材等等,其实做家具很不错,接触很多,做商场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
网易家居:您对现在这种工作状态满意吗?
林富源:每一个人追求的生活可能不同,其实我很想退下来做指导性工作,家具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我在台湾做商场时的生活质量、环境都比在这边好,可能利益上是得到了一些,但有得有失,因为工厂到现在的规模,要推陈出新或者推出新产品,要花很多时间思考,在打样的过程中还要修修改改,那就会比较繁忙。
网易家居:有时候会不会觉得压力很大?
林富源:只要时间够,我不认为有压力,因为你要去做一个新的模式出来不难,中国有一个,就是三月份、九月份,是定死了的时间,如果不受这个限制,比如我可能这个系列花八个月,时间充裕,我认为这个不是压力。压力其实是某些时间段你一定要推什么,这对我来讲可能比较有压力,我可能要求比较高,要做到尽善尽美可能需要时间,有些东西做出来不能将就。现在可能就是中国的消费意识还没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其实如果时间够充裕的话,可以做出更好、更完善的东西,因为整个市场的生态是这样的。
网易家居:其实也是您对设计比较挑剔。
林富源:应该吧,这个应该都是经验,包括自身天生的,因为每个人的品位可能不一样,买衣服跟穿着个不一定是一样的,有些人颜色、款式很会搭,一样的道理。
网易家居:今天非常感谢林总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设计还有您个人的一些故事,谢谢林总接受我们网易家居的采访。
记者手记:采访当天林富源的腿寒犯,当我们提出采访需求时,他爽快的接受了,没有一点推诿之意。采访结束后,他又热情地拿出台湾糕点、坚果要我们品尝,还给我们冲泡了台湾的高山茶。对于家具设计,林富源是一个细腻而又挑剔的人,生活中的他却是一个细腻而又温和的人,极具亲和力。我想,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使然,他主导设计的8大系列柏森家具才会更加贴近消费者,才会如此受欢迎吧。
相关知识
柏森林富源:一个细腻而又挑剔的家具设计大师
柏森林富源:新亚洲主义家具是混搭风格
柏森林富源: 没有“三剑合璧”,走不到今天
如何买到质优而又环保的家具呢?
如何买到质优而又环保的家具呢?
柏森林富源:坚持原创,idea最值钱
对话大境华创始人王金凤:要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家具
柏森林富源:企业应将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创新上
柏森林富源: 没有“三剑合璧”走不到今天
米兰站出来:柏森林富源&林学明 重新解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