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七)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七)

https://m.biud.com.cn 2013年12月25日16:13 家居装修知识网  

设计需要更加人性化和实用化,不然我们用不上,就像我家的灶台一样,外观好看,但是不实用啊,容易烫手。室内设计也是在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比如考虑重装,就算有成员结构的变化,也需要一大笔钱才能实现,目前也只有凑合着过。考虑设施的完备,主要问题是,没有条件,没有钱。

——北京,高爷爷,70岁

养老产业的布局将围绕“9073”(老人中有90%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政策展开,因此产业的重点是量大面广的居家养老。近期出台的《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技术要点》(意见征求稿)中将养老机构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养老机构的各项建设指标做了规定,其中新建小区需配建养老机构。适老化设计有望成为未来住宅设计的通用规范。

有没有想过,家里某些不合理的设计有可能成为老人生活的巨大隐患?

老年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他们对于“居住空间注重的主要方面(多选)”中,最注重的是室内空间的安全性。

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

老年人身体肌能退化,行动上较迟缓,如发生摔跤则有可能是“较致命”的影响,因而安全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需求。

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

而对于“现住所不满意的地方”,老年人依次的选择排序是“安静”、“设备齐全”、“日照通风”、“方便”、“安全”。

对照前题所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安全”选项被排到了最后,由此看出,老年人对室内空间的安全性还比较满意,得出该结论的原因到底是我们室内的空间已经在安全性上做得比较好了,还是老人对自己的住所因为熟悉而“被安全”呢?

在与老人接触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发现,其实大部分人对于室内空间的设计还停留在美观角度上,对于安全的考虑则没有那么细致。国外适老家居中的必要部分,如室内地面尽量避免出现台阶、门槛,各房间视线的通透,充足的光线,物品存放尽量不要高于1.7米等细节,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老年人对于“安静”的需求被排到第三,体现出老人对环境噪音的低忍受度,而对现住所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安静”,则表明除外部环境噪音,室内的降噪处理也十分重要。

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

老人认为适老改造最首要的问题是地面的防滑处理,与该需求对应的是对安全的要求。“增加紧急呼叫设备”能够显著提升老人独自在家时的安全感。“家具抽屉更多,方便取用”,说明老人对收纳的需求较大,而且他们希望收纳空间使用起来非常便捷。由于老人视力会衰退,对照明的要求更高,照明的设计与室内居室的安全性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增加必要的扶手,进行空间改造以支持轮椅的使用,则与老人身体健康状态有关。由于此次调研覆盖的老年群体,以活力型和健康型居多,因此他们现在还没有充分体会到扶手的重要性以及可使用轮椅的空间的好处。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对于室内适老化空间的改造需求会随着老年人身体状态的改变而逐步增加的。

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

博洛尼精装研究院认为,目前社会大众对于适老化的设计并不十分了解,可以说还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这与我国老年产业以及住宅工业的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密不可分。适老住宅在面向市场的时候,还需要更多地对适老化设计进行普及推广。适老住宅的设计需要预留改造空间,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态随时进行调整。

——摘自《“中国居住生活方式研究”项目2013老年系列报告》,更多内容,请关注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官方微信

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

加入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品学会”,即有机会获赠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及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出品或参编的书籍,索取入会邀请函方式(两者皆可):

1、向“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微信”回复您的邮箱;

2、向品学会专用邮箱 study@kebao.cn 发邮件索取入会邀请函。

品学会会在收到信息后的下个工作日17点统一发送邀请函,敬请查收。



文本由搜房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知识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七)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一)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二)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三)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四)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五)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六)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八)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九)
卫浴行业首部3D动漫巨片《卫浴也疯狂》重磅出击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独家连载】行业首部适老生活方式报告首发(七)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32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