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现在大量建保障房小区,十年、二十年以后,很可能相当一部分会成为未来的贫民窟。其理由是,现在单纯地建保障房,政府因为财力所限,一定是把配套最差、道路最远、土地最便宜的地方去建大量的保障房。这些地方谈不上什么配套,地价便宜适宜大规模建设,但建起了楼,住进去却很尴尬。
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只是看到了保障房在量上的飞速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在今后的5年内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30万套,2014年保障房有望开工600万套。
保障房建得很多,这是事实,但这些保障房都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缺少各种配套,也是事实。大家可以看看各自城市前几年或者十多年前的拆迁安置房,情况与现在的保障房是类似的,都处于当时的城市边缘地带,量很大,但无论是市政还是生活配套都相当落后。
那么,为什么又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呢?保障房的建设既然是民生工程,就要让民众真正的得到实惠与便捷,不是简单地把房子修好了事。从延伸的角度看,保障房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处,既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建设中,如何保量又保质。王健林谈及此事时表示,他如果在海外有房地产投资,比如在伦敦的黄金地段,白金汉宫或者泰晤士河旁边取得了一个豪华公寓的开发权,当地政府要求他要配建5%的保障房,也就是说,海外的保障房一开始就以各种手段防止今后若干年后出现新的贫民窟。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但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保障房可以修得远点,但路要通、灯要亮、生活购物要方便、孩子有就近的学校可读、生病有就近的医院可去,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必须支出的成本。
如果再谈到今后要大力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那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保障房还只是城市中的一个点,新型城镇化更是以点带面的工程。在中国,要想上量的东西很容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一般可以短时期达到,但要想上质的东西,却会因为急功近利而被忽视。试想:如果城镇化建设也是一味地追求修大马路大广场和造城,这样的新型城镇化只是形式上的新,而并非内容上的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人在转变了身份以后如何留得下来生活得好,不是修几栋房子可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配套的质的问题,保障房将成为城市里的新贫民窟,那大规模建设的城镇更将成为一个个荒凉的“鬼城”。
相关知识
王建林:保障房建设保量更要保质
王健林:保障房小区以后很可能成为贫民窟
两会代表建议:保障房建设向改革要出路
解读“稳定住房消费”:保障房建设符合楼市长效发展
四维冉亚夫:保障房建设将拉动陶卫产品需求
江西:保障房入住率低要曝光
观点:保障房建设分配应明责严管
王健林:政府建的保障房 十年后将成贫民窟
王健林:政府大量建的保障房十年后很可能成贫民窟
保障房建设利好家居业发展 企业积极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