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红木古典家具中壸门与壶门之正误辨析(一)

红木古典家具中壸门与壶门之正误辨析(一)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2月08日14:48 家居装修知识网  

  近年来在中国传统建筑、明清家具研究著作与画册中,标注部件结构名称时,往往将壶门形状的结构以“壸门”(壸,读音为:捆)、“壸门式轮廓”或“壸门牙条”等名称标注。但是在民间木工匠人的称谓中,又大多将此结构名称读为壶门。“壸门”与“壶门”之间,必有正误,为此,笔者结合古代建筑与家具典籍考证,发现此结构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壶门,而非“壸门”。具体例证浅析如下。

  “壸门”之词义晦涩不通

  壸,其字义在《尔雅》中解释为:“宫中衖谓之壸”,(衖,简写为“弄”,同“巷”) ;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与《尔雅》一致,标明为“古时宫中的道路”。在古代“壸”字可以和“阃”通用,“阃”字的字义为门槛,特指城郭外的门槛,可借指妇女居住的内室。但无论是宫中的巷道还是城郭外的门槛,或者妇女的内室,“壸门”一词都晦涩不通,在词义上难以与中国传统建筑与家具中的壶门形状的结构相关联。壶门式形状的装饰手法属于舶来品,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用于佛塔宝刹、神龛壁藏、转轮经藏等佛教建筑结构中的装饰,随后明清时期的家具也逐渐吸取了这一装饰手法,和宫廷内室的装饰风格之间并无渊源关系。

  再者,在我国古代建筑与家具制作中,主要以社会中低阶层的民间工匠艺人为主体,受文化知识程度所限,对于结构部件的命名,往往联系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件,强调直观和象形。例如明式家具中的“马蹄脚”、“裹脚枨”、“炮仗筒”、“瓜棱腿”等等结构名词。壶门式结构的形状,其线条的波折起伏都与壶的形状相似,因此工匠们以“壶门”来命名,可谓合情合理。

  “壸门”一词,于历代典籍中查无出处

  中国明清家具无论是木工制作、榫卯结构还是雕琢装饰,都是与传统建筑紧密相连的,涉及到具体部件结构名词,也是相互一致。因此,对于中国传统建筑与家具的研究,不能忽视北宋时期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由北宋官方颁布刊行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其内容涵盖了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锯作等等所有古代建筑工程类别中的施工方法标准、结构比例数据和工序工时等等,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在《营造法式》的第一、二卷的《总释》中,记载和考证了每一个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的通用名称以及书中所用正式名称,在全书三十四卷文字与配图中,均没有出现“壸门“一词,而全部以“壶门”来命名。

  例如,《营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殿阶基之制度中记载:“造殿阶基之制,长随间广,其广随间深,阶头随柱心外阶之广……柱内平面作起突壶门造。”这里是《营造法式》全卷中第一次出现“壶门”名词。如果在此质疑建筑中砖石结构的名词不足以对应木工结构名词,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营造法式》卷第六至卷十一的小木作制度。小木作制度主要记叙木工中阑槛、门窗、屏风、佛龛等制作工艺与方法。在卷第十,小木作制度六,转轮经藏之佛道帐制度中有“门窗或用壶门神龛,并作芙蓉瓣造”的记载。另外在壁藏之制度中还写道:“……唯坐腰之内造神龛壶门,门外安重台勾栏……”在《营造法式》第三十二卷,小木作制度图样内容中,有佛道帐制度对应的配图,其描绘的壶门形状与明清家具中壶门式轮廓完全相符。

(来源: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

相关知识

红木古典家具中壸门与壶门之正误辨析(一)
红木古典家具中壸门与壶门之正误辨析(二)
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精品评选活动全面启动
红木古典家具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中的八仙和八宝
浅谈现代红木古典家具中的胶粘榫卯
红木古典家具明榫暗榫应用价值之比较
红木古典家具的暗榫与明榫的坚固性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中各种制式椅的演变
2014年东南亚红木古典家具大赛侧记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红木古典家具中壸门与壶门之正误辨析(一)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33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