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保障房小区阳光小区,整齐的小高楼傍水而立。
改造前的沿江小区。(资料图片)
编者按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关乎公平分配的前期审核工作、本身工程的建设工作,还有配套设施建设、后续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好。只有让百姓住得进又住得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才能得民心、顺民意。
配套设施跟不上
自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就不断有讨论的声音:保障房到底应该集中兴建,还是应该与普通商品房配建?
一些观点认为,集中兴建保障房小区,容易形成“贫民窟”。所以,一些地区在商品房土地进行招拍挂时即提出附加条件,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商品房。而现实情况是,经过几年大规模建设保障房,集中建设的情况仍比较普遍。
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及时跟上,部分保障房建成后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成为保障房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个别城市,还出现了保障房小区建起来后却鲜有人申请购买或租住的情况。究其原因,也是因为保障房小区地理位置较偏,且配套设施缺乏。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说,2014年各地要把抓好配套设施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建成、早入住。
近年来,各地也在积极探索保障房配套设施建设,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比如,一些地方在保障房小区留出开便利店的商铺,店员招聘就在小区内展开,不仅使保障房小区居民购物更便利,还能解决一些生活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
除了购物和就医,孩子能不能就近入园、入学也是广大保障房住户关注的重点问题;一些保障房小区离市区很远,有充足的公交线路就成为大家的期待。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地统筹安排、加强规划,切实做到配套设施与保障房小区同期建设、同步开通投入使用。
后续管理须加强
“建设只是第一步,运营管理关系长远。”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运营管理保障房,不能走过去管理公房的老路,要积极探索政府监管、市场运作、高效持续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模式、落实运行资金、提高服务效能。”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如提高在普通商品房小区配建保障房的比例,推进不同收入阶层和不同职业居民混合居住,以缓解运营资金筹措压力,促进社会融合;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化公司提供物业服务;动员保障房小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推行住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整合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集中到保障房社区开展就业促进、老人关怀、残疾人帮扶、文化推进等公共服务。
为了搞好保障房小区管理和服务,广州市在2010年就曾推出《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试行)》,其基本思路就是规定有轻重不等的违规行为,如果保障房小区的住户违反,就扣除相应的分数;如果在两年内扣满20分,保障房租售合同将被中止,也就是说,有可能被请出保障房小区。
广州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扣分办法》实施3年来,保障房小区的居住环境较从前得到了明显改善,小区住户的满意度比实施扣分办法之前上升20%。
看来,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于保障房小区能够拥有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如何搞好保障房小区的运营和管理?各地政府还需要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亢舒)
相关知识
保障房如何住得好 后续管理须加强
保障房空置频现 分析称管理和运行机制出了问题
王健林:保障房小区以后很可能成为贫民窟
王健林:政府建的保障房 十年后将成贫民窟
王健林:政府大量建的保障房十年后很可能成贫民窟
朝鲜女人想做中国媳妇 因在中国住得好能管温饱
专家谈北京试点合作型保障房:产权年限界定模糊
绿色保障房成趋势 如何让百姓受益?
南通保障房:让老百姓不吃亏安置好
评论:保障房精准分配 诚信和监管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