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与互联网这个话题在上年年末、今年年初的时候是比较热的,但在最近这一个月,这个话题突然之间偃旗息鼓了。为什么呢?因为房地产注意力又回归到市场本身。市场压力巨大,地产人哪有闲心去讨论互联网啊,能够把房子卖掉大家有饭吃就不错了。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房地产与互联网还是吃饭和吃鱼翅的关系。
今天来看,我认为房地产与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房地产我会用”传统、保守、封闭“,而形容互联网我则会用“开放、创新、透明”。
房地产开发企业最关注的是产品,它用一整套流程和系统来确保产品最终的实现;互联网企业则最关注客户,关注客户的需求。你也可以说房地产也一样会关注客户需求,但是二者差异在与,互联网企业关注的是客户持续性的需求,希望客户一旦上了它的网络之后,无论是在移动端还是PC端就别离开了,如果是购物的客户就一直在上面买东西,看书的朋友就一直在上面看书,等等。但这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是无所谓的,特别对具体项目中的客户更是“一锤子”买卖,房子卖完后与客户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还继续关注客户一定是希望客户还能给带点新客户来,纯粹是是营销上的关注,而不是从服务和需求角度的关注。所以,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对传统的开发销售型房企来说,今天有没有互联网思维都不影响它的生存状态。
那么,房地产还需要与互联网结合吗?比如万科之前所谓借鉴互联网思维提出的合伙人制,好像合伙人制在服务业中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又比如冯仑提出的“互联网上造房子”,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决定最终的销售,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他对他西安立体城市项目前期的营销策划而已,根本不是实质性的模式上的改变。另外也有也探讨过“众筹模式”,在网络上聚集同样需求的一群人,然后筹措一笔资金,共同去拿一块符合这群人的土地,然后根据这群人的意愿去建楼,建完之后,再用一个很合理的价格,基本上没有什么超额利润的价格,把这些房子分配给大家。这又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理想,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可实施性较低。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是“非标”产品,无法给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与客户的不同的需求之间难以匹配,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全过程中与政府打交道的环节太多,有上百个章要盖,这些方面都体现不出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上企业大多属于三无:无证照、无税费、无场所)。
不过在房地产行业当中,我认为房地产服务领域是应该且必须和互联网结合的。我认为目前有三个方面是可以开始尝试:
第一个方面是营销方面。上个月(4月17日)乐居在纽交所上市,这一块实际上就是和互联网最紧密的结合,通过O2O的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来做房地产电商。这是互联网和房地产最容易也是最应该结合的方面。除此以外,房地产在互联网上面的应用还有很多工具上、渠道上的应用,比如说,通过微信、微博、自媒体等等相关的信息发布,目前来看比传统媒体要好的多。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SOHO从来不做广告,潘石屹坚持用自媒体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推广,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第二个领域是物业管理。我们看到了花样年下属的”彩生活“这家公司比较火,它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之一,规模仅次于万科物业。彩生活管理的社区居民户今年一季度已超过100万户。彩生活采用的模式实际上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指导的一种新物业管理模式。它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把传统的物业管理与社区居民的增值服务整合在一起,通过物业管理公司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挖掘客户需求,并把社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各类商家全部整合到平台上面,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去年收入达到1.85亿,毛利率高达40%,这在管理公司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个领域是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的运营如果今天没有互联网思维的话,未来也可能会被淘汰。为什么商业地产这么需要互联网的思维?因为商业地产关注的就是客户的持续消费。很多综合体的客户主要来源于周边3公里-5公里范围内的办公楼和社区,如果能把这3公里-5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和写字楼的客户能够做一个全方位的分析的话,然后根据这些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商业服务组合和运营的话,就会有一个持续的效果。如果今天讲商业业态调整、功能布局是在不断迭代,不断从1.1到1.2到1.3的话,那商业运营思维的改变就是1.0到2.0的变化。
相关知识
丁祖昱:央五条、天津限购松绑与7月回暖
丁祖昱:西安万科请真诚地说“对不起”
丁祖昱:万科合伙人计划对中国楼市的重要意义
易居中国丁祖昱:房地产未来五年仍将高位运行
丁祖昱:房企两极分化加剧 稳定是今年楼市主旋律
丁祖昱:老任退而不休,大炮依旧犀利
丁祖昱:面临洗牌的不仅是房企
丁祖昱:2015房企评价之“白马房企”
丁祖昱:当前市场谁还相信炒作?
丁祖昱:易居沃顿为学员带来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