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物业在盲道上设收费停车场 多部门回应:不合规

物业在盲道上设收费停车场 多部门回应:不合规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5月30日16:36 家居装修知识网  

物业公示停车位按年收费。

    曹卢杰 摄

停车位设置在盲道上。曹卢杰 摄

    近日,有市民打进扬子晚报热线13505176110进行反映:南京市鼓楼区龙园东路两边,人行道和盲道上划出数百个停车位,过往行人全被逼上快车道,万一有盲人从此经过,那真的是太危险了,希望有关部门好好管一管,清理这个不合理的停车场,消除安全隐患。

    扬子晚报记者 曹卢杰

    探访 3公里长的盲道变成收费停车场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来到龙园东路一探究竟,发现整条龙园东路犹如一个大型停车场,道路两侧停着上千辆机动车,但是真正划在快车道上的正规停车位不足200个。其余车辆一部分违停在划黄色标线的路段,一部分停在蓝天园小区旁的人行道,剩下的全部停在蓝天园小区前马路对面的盲道上。让人奇怪的是停在人行道、盲道上的车辆秩序还算井然,都是垂直停放的,一辆车挨着一辆车。记者走近车辆停放点才发现,3公里长的人行道、盲道上画满了停车位,虽然四周没有停车收费标牌,却设置了几个收费岗亭。记者从岗亭上张贴的告示得知,盲道、人行道上的停车位由龙江物业管理处管理,而且是按年收费的。

    记者在现场还发现,一有车到人行道、盲道上停车,岗亭内的管理员就会出来检查停车证,没有停车证的车辆不给停。为何收费停车场不给缴费临时停车?很多车主被阻止停车后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管理员也会一一解释,表示这是蓝天园小区内部停车场,按年租给小区业主了。

    但附近几个小区居民对人行道、盲道上停车意见都很大,大家表示龙园东路虽然过往的机动车不是太多,但是机动车停放占据人行道、盲道,逼着步行出行的人只能走快车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交警 机动车盲道上停车违法,可贴单清拖

    物业有没有权利在小区外围路面设收费停车场?盲道上设置收费停车场合不合法?昨天上午11点半,记者就停车场占据盲道一事,找到江苏省物业中心龙江管理处,但该单位工作人员不愿意接受采访,表示已到了中午午休时间,请记者离开。

    随后,记者就这两个问题采访了南京交警五大队。交警五大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交通法》有关规定,盲道禁止停放任何机动车。执法部门可对违停车辆进行贴单清拖。盲道上停车既然违法,那设置停车场肯定是不妥当的。路面停车场原本归南京市停车办管理,现在这个管理权划给了城管。也就是市政道路上的停车场必须由停车办提出申请,由交管部门调查后统一施划,停车位划定后由城管部门管理,或者由城管部门指定单位管理,物业肯定是没有划定停车位的资质。

    龙园东路是条支路,并非主次干道,由于南京新的政策支路街巷违停的行政执法权力已经移交给属地城管,所以贴单清拖的事全由属地城管执行。停车场是否合法,在城管那都有备案,如果是黑停车场可由城管部门取缔,再看需求合法施划。

    街道 物业无权在小区外设收费停车场

    就交警的说法,记者找到了属地凤凰街道,街道城管科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龙江地区很多小区都是早年的房改房小区,早前,小区周边的龙园东路是交警管辖的。后来因为小区停车困难,增设了不少停车位。停车位都是江苏省物业中心龙江管理处自治自管,管辖权并未移交到鼓楼区停车办,管理权不在街道。但是,居民反映盲道停车肯定是不对的,明显违法停车。而且江苏省物业中心龙江管理处在小区外围设收费停车场肯定不符合规定,现在的规定是设置停车场应该由区停车办提出申请施划。但是这个停车场存在多年,也一直收费管理,是否经过物价部门审批,还有待查实。不过针对市民投诉的问题,街道方面已与江苏省物业中心龙江管理处沟通,希望能加强管理,消除盲道违停现象。万一盲道还有机动车占据,街道城管将进行贴单清拖。至于盲道收费停车场是否合法,街道城管也将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昨天下午,记者也从南京市物价部门获悉,道路停车场收费资质只给城管部门停车办审批,不可能给物业公司审批的,龙园东路盲道停车场很有可能是黑停车场,有待调查确定。

相关知识

物业在盲道上设收费停车场 多部门回应:不合规
工人将吊灯直接装在石膏板上,邻居进门一看:被坑了!
写字楼私自占用盲道 楼内人员:便道是内部停车场
王凤波:定位高端 让设计师在专业基础上赚钱
广场变停车场影响生意 不满物业店主砸车以示抗议
居民反映物业在小区空地建收费停车场赚钱
物业擅涨停车费 业主没发言权只能“被通知”?
挤在通往成功的道上 陶瓷企业的定位决定地位
停车位上盖小楼 城管答复:一直在调查中
商业物业经营之道:自营人气业态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物业在盲道上设收费停车场 多部门回应:不合规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38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