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曾经的一句“只有救市,老百姓才能买起廉价房”引来一片声讨,可见,老百姓对“救市”异常敏感。
进入5月,楼市行情急转直下,多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价齐跌,包括行业龙头万科在内的一些房企也在提示楼市风险。加上少数“熬不住”的二三线城市,接二连三地被曝出台放松调控的新政,仿佛喊了多年的“狼来了”——中国内地楼市“拐点”已然来了。
当下楼市确已呈分化态势,各地冷热不均,风险固不可忽视,危机亦不宜放大。从长远来看,以长效机制来取代限购、限贷等硬性措施乃大势所趋,但眼下,地方政府若因为降价而“救市”,让开发商心头一热,却易让老百姓心头一凉。
这是为何?毫无疑问,一些“救市”措施,未能撼动虚高的房价。有些政策,不但不利于挤掉超高房价的泡沫,反而给房地产商吃了一粒定心丸,他们决心将超高房价死扛到底。
从5月1日起,购买商品住房可享受政府契税补贴、购买第二套住房部分首付降至四成、外地居民购房可迁入户籍——尽管三线城市,安徽省铜陵市政府出台的楼市新政,还是引起市场大哗,被认为是第一个“裸奔救市”。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房地产业是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卖地财政”早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现在开发商急,有些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急。”报道说,急于出政策的往往是房地产业财政收入所占比例较大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4月以来,南宁、无锡、天津等地纷纷传出出台楼市新政,通过调整限购范围、放松户籍限制、提供财税支持各种手段,为楼市调控政策“松绑”。
“救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救市”只救开发商、只救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果“救市”能够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一样让老百姓得益,这样的“救市”无疑能受到百姓的欢迎。当然,“救市”政策要想让老百姓受益,就必须改变“救市”的目标,即政策导向不能再向开发商倾斜,而是要向百姓倾斜。去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措施,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救市”政策,这种“救市”显然是能让百姓受益的。
陕西日报记者 王国星
相关知识
评论:因降价而“救市”易让百姓心头凉
新华视点:房价涨跌由市场决定 地方救市应慎行
评论:不可释放房地产救市错误信号
评论:地方政府越位救市可能害人害己
“心行至 因您而卓越”东易日盛A股上市两周年庆典
评论:地方政府忙救市不如早转型
“心行至 因您而卓越” 东易日盛A股上市两周年庆典
我的廿载丨好莱客沈汉标:因喜欢而投入 努力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西溪新青年第1期|吴珊:因热爱而成就美好事业
设计师魏明天:逐爱而活,设计让家充满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