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定向降准正式实施,全国县以上2/3的城商银行,八成以上的非县域农商行和农合行因此“受益”。昨天一早,一条“定向降准再扩大,范围扩至股份制银行”的消息开始在市场热传。兴业、民生、招商、宁波等四家股份制上市银行相继确认获准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受四家银行降准消息刺激,股市银行板块应声翻红。
央行官微稍后表示:“此次定向降准范围没有扩大。定向降准的范围是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多类机构。”但对照6月9日央行发布的有关本次降准的消息,还是能发现降准小幅“扩围”的蛛丝马迹,当时央行框定的降准对象中,并未明确提及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只要符合条件,也可纳入本次降准范围。
与降准小幅“扩围”同步,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前天在一个非官方论坛的一段发言也被披露。徐诺金表示:“中国经济处于准通缩已成共识,需要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近期要考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考虑到徐所任职的“央行调查统计司”这层因素,其“双降说”是在释放流动性利好,还是在试探业界反应?又为市场留下了新的猜测空间。
也是在昨天,已启程赴英国、希腊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在英国《泰晤士报》撰文称,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是正常现象,并不存在问题。今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政府已经准备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可以发挥作用。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政府已经准备调整政策”,在现阶段很可能首先指货币政策的微调幅度仍将视情势而为,适当打足“提前量”。
其实,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微调一直在有节奏地进行。由于从3月份起一系列扩大定向投资领域之“微刺激”政策相继实施,其微调效果已在上周出炉的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中有所呈现。
5月份,可视为宏观经济运行“晴雨表”、被市场昵称为“克强指数”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新增银行贷款等三大指标,已大体企稳上行。用电量5月份环比提高0.7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止跌回升。至于新增银行贷款,则创下了10年来单月新增信贷数量的新高。这说明,尽管5月份的投资数据仍不够理想,但市场投资信心在恢复,投资意愿已重返上行通道,实际投资回升幅度因存在一定的统计滞后因素,将在6月份的投资统计中得到展现。
由于“克强指数”回缓,再结合5月份其他已公布的统计数据,国内国外对6月份中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的看法已不存疑义。但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做“增长减法”不允放松的现状下,光靠现有投资规模和内需增幅,还不足以把中国经济拉回到平稳增长之运行轨道。由于外贸马车依然气力不足,国内国外对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企稳向好势头普遍多了一份担心。而昨日公布的5月份人民币外汇占款环比下降66.9%的数据,似乎进一步印证和加剧了这份担心。外汇占款大幅下滑一方面是美元走强促使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企业在结汇售汇时普遍惜售美元;若作本质解读,在于当下经济运行态势下,整个市场外贸动力仍在走低,考虑到外贸从下单到结账也有一个滞后期,外贸动力不足将在七、八两个月反映于统计报表。
因外贸动力不足而消费增幅受工资增幅限制,“三驾马车”之投资马车势必要承担更多稳增长之负荷。所以,视三季度经济运行走势,不排除还有第四次甚至第五次定向降准出现,以为继续扩大定向投资规模提供信贷支持。但是,下半年开启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不大,更无可能重走“4万亿”老路,否则各地为了片面确保经济增幅不落后,又会有意无意放纵低效、无效投资泛滥,令成效已初显、代价极高的产业结构调整再次功亏一篑。
至于降息的可能性,笔者的看法更为保守:如果再施降息等于一次性把货币调控手段提前用完,一旦大量贷款回流股市逐利,实体经济就有再次“失血”之忧。
相关知识
降准小幅扩围为三季度经济预“充血”
定向降准扩围稳健货币不变 专家预测释放资金3000亿
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加大 专家预测释放资金3000亿
消费金融扩围释放积极经济功效
招行等获批定向降准 央行否认政策扩围
首都经济圈扩围传呼声 经济协作辐射全国
谢逸枫:“定向降准”能否迎来市场复苏契机?
降准预期为何落空?
央行或将慎用降准降息工具
定向降准范围扩至多数银行 小微贷款口径激烈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