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霜简介:
1986年 生于中国重庆
2005年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7年 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
2009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本科获学士学位
2013年-至今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在读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
个 展:
2014 “无霜”——吴霜个展 今日画廊 北京
群 展:
2013 “骷髅展” 宋洋美术/MSBAD SPACE 北京
2013 “多元印象”—— 青年艺术家联展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重庆
2013 “艺术之夜”—— 柏秋纳。弗洛&法拉利百年 德易加德艺术空间 北京
2013 “白银时代”—— 林州国际和平友好艺术节 林州博物馆 林州
2013 “能量”—— 布里斯班国际艺术节 IMA当代艺术中心 布里斯班 澳大利亚
2013 “复调”—— 青年艺术家年度提名邀请展 黄桷坪美术馆 重庆
2012 “越域”——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四川大学美术馆 成都
2012 “绘画2012”当代艺术联展 千高原艺术空间 成都
2012 “理想国”——当代艺术展 北京马奈草地美术馆 北京
2012 “润善——自然的态度”2012中国艺术家环球野保行动主题巡展 重庆、北京、上海
2012 “102贰零壹贰当代艺术展” 黄桷坪当代美术馆 重庆
2012 “未来先锋”——当代艺术邀请展 重庆美术馆 重庆
2011 “我们2011”——黄桷坪新年艺术节 501美术馆 重庆
2011 “梦想照耀着现实”——黄桷坪21世纪十年代艺术生态展 重庆
2011 “自助共盒体” 器.Haus空间1号展厅 重庆
2010 “我们2010”——黄桷坪年度艺术展 黄桷坪当代美术馆 重庆
2010 “共在的力量”——1+7重庆 U库艺术展 黄桷坪当代美术馆 重庆
2009 “新视觉09:证伪”——全国美术院校优秀作品展 何香凝美术馆 深圳
2009 “各自话语”——首届西部当代艺术交流大展 长安美术馆 重庆
2009 “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 毕业论文获奖 重庆美术馆 重庆
2009 “我们”——2009黄桷坪年度艺术展 独立影像空间 重庆
2009 第13届四川美术学院年展参展 获奖 学生美术馆 重庆
2009 “看望未来”——第16届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年展获奖 重庆美术馆 重庆
2008 “激活”当代艺术展 108艺术空间 重庆
2008 “素描与视觉传达” 川美画廊 重庆
2007 “远行”照相写实油画展 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 重庆
吴霜:85后艺术家个体样本
文/顾耀峰
以“成功”来定义或评判一个艺术家,是诸多艺术细分领域中不受欢迎但又无时不在的做法。原因在于,中国,向来敬奉“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哲学。然而在艺术界,单纯的成功又不具备说服力,在许多时候“成功艺术家”会与“暴发户”、“土豪”联系在一起,并且,目前的中国对“成功”的认识又很单一,指标只有两个:是否名气够大、是否卖得够好。因此,艺术家在“成功”之前,既羞羞答答耻于提这个词,但又热切向往“成功”降临到自己身上。
这是目前中国艺术界的窘状,非但视觉艺术如此,音乐、文学等等,莫过如此,再狭义一点地说,这更是中国年轻视觉艺术家的尴尬境地。如果以“85时期”中部分崭露头角的当代艺术家作为第一代成功艺术家的话,如今,出生于1985年之后的当代艺术家则是第三代,在它们之间的,是70后出生的艺术家以在拍卖市场上站稳脚跟为标志构成的“第二代”。这三代艺术家的标志分水岭显然不单单是因为艺术家出生的年代之故,第一代艺术家更侧重于对西方绘画语言、哲学的被动接受,属于“先驱者”的角色,作品的思辨性、历史背景、语言探索性十分强烈;第二代则是倾向于在艺术上“建构自己的叙事故事”,不再那么关心大集体,而是思考“我”以及“我”这群人(而不是一代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和处境,同时开始关注与艺术市场的接轨虽然还十分生硬;而第三代艺术家,在目前有他们的集体迷惘之处,他们在如今表面红火、活跃的当代艺术场域中,定位十分模糊,于是更多呈现的是一种在艺术创作中的跨界效应,从细节、小处着手,与设计、时尚等相关联,因此,这一代艺术家的集体共性便是在于:对外界的潮流反应很敏锐。如果说艺术也是历史的记录者,那么拉长一点时间看,这一代艺术家给历史提供的样本可能远远超过前两代艺术家的总和。而在目前,这些样本尚未很大程度地浮出水面。
以上,便是85后艺术家的个体之一吴霜所处的背景。这背景归结到两个短语:尴尬的艺术成功学、尴尬的艺术时代性。这两个短语既给这代艺术家构成严重的挤压,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拓展的空间:他们可以随时转行获得成功、然后再回到艺术界从事狭义上的艺术创作;或者,通过跨界效应获得狭义上的成功。这种比较自由的在艺术和其他领域的随意穿插,在上两代艺术家身上是很难实现的,或者在实现时总会遭遇种种非议——在第三代艺术家身上,却通常不会因为跨界而遭受非议。
我在《无霜——吴霜个展》的前言中有这么两段,引述如下:
“在当代艺术界和当代艺术家对‘观念’、‘动作’、‘叙事’已成主流的今天,对色彩的敏感以及对色彩广义上的尊重,已变得少之又少难能可贵了。尤其是以色彩作为语言构建自己的绘画系统,在现在的境况中,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往往,这种‘不合时宜’才显示出一个艺术家最珍贵的特质:独立。
独立性意味着自己的艺术不归派、不入帮,同时也意味着拒绝了很多看似大有诱惑的利益或容易被言说的“归类”。从表面上看,吴霜的作品似乎与德国表现主义有着某种相似性,她曾经赴德留学的经历也容易加深人们这种猜想。但是细读之下会发现,吴霜的作品并不扯及“观念”,也不涉及“表现”,严格地说她是一种抒发和书写。在对色彩保持极大尊重的本质上,她使用女性本身的天然特征——敏感——本真地书写画面。在时下,这种做法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耐力,它不使用机敏、不使用经过训练可以抵达的聪明,它如实地呈现了一个艺术家面对绘画最基本的元素之一——颜色时的感受。对于一个经过长期训练的艺术家而言,它似乎显得过于老实了,而这却正是吴霜的珍贵之处。“
这两段文字是想陈述: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体的独立,其重要程度要远远超过普遍意义上的“成功”。并不是说“成功”不重要,也不是说“成功”不需要,时至今日,成功所带来的价值更体现在:因什么而成功。成功的原因在今天应该成为比成功的结果更有价值的命题。这是中国三十多年当代艺术发展的必要途径。吴霜身上的珍贵之处恰在于她以很老实的方式,跳脱出了对成功的结果的追求,而更注重以什么方式抵达她所想要的目的地。
并不能说吴霜的做法有多么偏执的独特性,而是说“现在的吴霜”在“现在”,这样做是很珍贵的。从她学生时代的作品,到最近她的创作,颜色是一以贯之的主线索。她非常重视画画时的“怎么表达”,其次才是“表达什么”。个人认为,这是面对艺术非常有效的一种态度。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克劳德·西蒙在他《佛兰德公路》得奖后对采访者说,他在写这个小说时,先用色块标注好,哪一段是蓝色哪一段是红色哪一段又是什么颜色,然后在写作时就依据这些色块构成的感觉,写出蓝色的文字红色的文字。他和新小说的其他作家们,开创了世界性当代文学的一大片天地。这就是“怎么表达”在艺术发展至今所起的重大作用。尽管吴霜目前尚不能与此比肩,但她在起步阶段的创作态度,是走在一条健康的道路上的。
相比于对颜色的执著,吴霜对作品内容的选择上,要显得轻松而随意。入画最多的两个物象,是小动物、是女人的形体或局部。这也是她作为女性艺术家老实的呈现:小动物和女人形体不正是女人们先天都会关注的吗?她没有回避这种共性而是坦然面对并呈现。小动物之于世界的柔弱、女人之于社会的被动,在画面中存在着一定的隐喻。个体在主流力量的推动下,它们最重要的价值是在于有强烈的感受。即如《Power of a girl》这件作品,画面上的女孩尽管手拿象征主宰生死的死神的镰刀,但她的背还是弓着的——吴霜并没有事先刻意这么构思,但仍然呈现了女性在这个社会中的境遇之一。吴霜画面中的表现,昭示着这些物象结构性的命运,可关键是在针对画面时,观众的第一感受却未必是理性的释读,而是会感觉这些物象都是“有感受”的。这也正是吴霜带入了作为女人的感受在里面:她在描述、在书写感受,而不是呈现结构。巧妙就巧妙在,她也无意中呈现了结构。用本真书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物象,用本真使用下意识的颜色,这很简单。只是,简单得很有嚼头。
《无霜——吴霜个展》是吴霜作为自由艺术家到北京后的第一个个展。在表象上,她和许多85后艺术家一样有着正常而规范的艺术之路。这让很多观众在面对类似的艺术家时可以得其门而入,但是请别忘记,她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正在走的路,而是一批艺术家面对艺术和面对这个世界时采取的姿态。而她最珍贵的很老实的独立性,使得我们可以相信,在未来,她无论怎么做都是有道理的。
相关知识
吴霜:85后艺术家个体样本
晒清单:85后小资夫妻甜蜜逛展 6万搞定婚房家具
ACS公开课 | 吴霜:你所未知的自己
赵文瑞:85后创业者的家具梦
超酷loft超环保!85后的1.5万元装
吴杰兴:80后的思维创造新模式
吴晞:新时代发展中酒店设计的四大坚实基石
刘宏:展会新媒体带起互动 85后成消费新势力
劲飞红木吴新建:避免水土不服买家具首选本地品牌
吴晞:别绷着,世博就是与民同乐的国家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