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中国设计之旅•本生行”上海串门之萧氏设计

“中国设计之旅•本生行”上海串门之萧氏设计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7月01日10:38 家居装修知识网  

        6月24日,“中国设计之旅•本生行”上海串门,一行30多名苏州的设计师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萧氏设计,并与萧氏设计掌门人萧爱彬进行了2个小时的对话。

    一、萧爱彬的自述

        --》我的经历

        江西人,1997年来到上海,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1992年开始就做起了设计,并坚持做了22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批职业设计师,曾经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坎坷。最早从事酒店等商业空间设计,到上海以后开始做住宅设计,同时也做一些商业空间项目,但是业内把我作为居住空间设计专家来看待。2001年,开始做楼盘的样板房,并与香港的设计师並行,如滨江苑、仁恒等滨江的地产项目,我是内地较早接触房地产项目的室内设计师。梁志天、梁景华等香港设计师,比内地设计师起步早了十几年,是带着丰富的经验进入内地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們迅速在国内成名了。我个人的设计师经历和成长过程,与中国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我见证了当今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今天与国外及港台设计师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有一批在自己的领域里已毫不逊色。

 萧氏设计 萧爱彬
 

萧氏设计 萧爱彬

    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苏州作为拥有中国最顶级古典住宅的城市,苏州的设计师将中国文化融入室内设计方面,理应走在全国的前面。而上海本来就是移民城市,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特点。

 

    今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简称CIID)探讨的主题是设计的价值,2015年,CIID探讨的主题是“回归真实的设计”,这兩个主題代表了中国设计的学术方向,也就是讲中国传统文化與现代的生活方式以及真实的居住需求结合起来。我想,很多设计师都想到我的工作室来看看,因为大家都看过我的作品,所以也想看看我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我骨子里就是一个特中国的设计师,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收些旧货,在公司院子里叠山理水等等。

 萧氏设计办公室
 

萧氏设计办公室

    我的这个假山,用自嘲的话说,就是穷人家叠假山。有钱人用几块大的太湖石堆堆就好了,而我买小的英德石,便宜。用了2年时间慢慢堆叠,堆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做完。过程中,总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所以就不断地改。

 

    用英石叠假山,也是受计成的《园冶》的启发,书中介绍苏州园林使用的各种石头,其中一种就是广东的英石,他说“英石‘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

 萧氏设计办公室
 

萧氏设计办公室

    公司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徐家汇中心的闹市区,我们拥有一个露天的院子相当不容易。这个院子是我2002年搬过来的时候建的,之后一点点的打理,种树,整理花草。十年,那些小树也长大了,围墙是慢慢变成这样的,我希望能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因此我给它取了个很雅的名字“蝉幽园”,意思即闹中取静。外面虽然车水马龙但我们的交流根本不需要太大声就可以。今天的活动,院子里坐了30多个人,是在检验这个院子承载力,也检验了我们院子的聚音效果。

 萧氏设计办公室
 

萧氏设计办公室

 

    --》对于设计的理解

    除了做室内设计之外,我也会做一些小建筑,尤其是产品设计,比如椅子和灯具,是我比较喜欢的,我们将来会通过“多少”品牌的渠道进行销售,也会通过视觉中国那里进行宣传。我觉得做一个设计师,能力和视野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心态应该开放一些,这样的话他的设计才能够做得更好。做室内设计的,不要一天到晚只是盯着室内方面的书,知识面需要更加宽广一些。我认为,设计师应该把至少一半的时间用在设计之外,多去看看自己本专业以外的东西,这样反而会促进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加强,使得自己的知识厚重一些,灵感更多一些。我喜欢打球、旅游,以及同各种不同领域的人进行交流。我的朋友中,绝大部分都是金融、投资、企业家,艺术家,医生等等各个方面的人,大家谈论的也往往都不是设计领域的事情,这些反而会给自己很多的启发和灵感。萧爱彬产品设计
 

萧爱彬产品设计

    反过来,如果设计师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设计上,往往会把自己给废掉了。一则,身体太累;二则,大脑里的存货越来越少。

    老话说功夫在诗外,就这个道理。

 萧氏设计办公室合影
 

萧氏设计办公室合影

 

    二、与苏州设计师的互动

 

    问:萧氏是怎么对施工和设计进行平衡的?

    萧爱彬:萧氏是以设计为主,施工方面只做一些小项目,比如样板房、豪宅、售楼处等;大的工装项目,自己基本不做施工。这样做是便于管理。公司有个工程部,主要负责项目的管理。所以,我们做项目是有所选择的,做出来的东西就要是精品。

 

    问:萧氏设计的品牌形象是怎么运作的?

    萧爱彬:我们起初倒真的没有想过怎样去塑造品牌,这个品牌是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逐渐积累而自然形成的。我们也经常被媒体问道说,萧氏设计的品牌为什么做得这样好,影响力这么大。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们做事的风格和原则造成的。我们从来都没有把项目当做商业项目来做,而是把每一个案子都当做一个作品。萧氏设计1998年起步,当时做得很专业的公司不多,所以一上来就有很多媒体关注到我们。我和我弟弟萧爱华各自有不同的分工,我主抓设计他负责业务和推广。这是关键,我们两个工作没有重叠,17年的磨合越发成熟,今天爱华更多的担子放在公司管理上,比以往我管的时候好像上了一个台阶。      

 萧氏设计办公室对话
 

萧氏设计办公室对话

    还有,从公司成立到现在,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设计,这是我坚持的原则和目前公司发展的根本。我始终觉得,如果一个设计师有点名气、经济条件好了,就把设计都交给公司下面的人去做,那么这个品牌、企业也就完了。设计师的个人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品牌能够传承百年;但能够做到百年老店,一定要有深厚的基础,干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公司,公司文化还没有形成,基础还不够扎实灵魂人物就跑了,无疑是挖了墙角。像美国的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已经有百年历史创始人都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做到那么好,就是传承的一种文化精神。像贝聿铭,在做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已经是89岁的高龄,还在坚持做设计。这就非常不简单。中国现代设计,也就是30多年,室内设计业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如果谈百年老店还有点为时尚早。但设计事务所的主力设计师是否坚持做设计,其实就是能够传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也正在努力,希望管理团队、设计团队都能够对萧氏对于设计的坚持进行传递。我个人也会一直把设计做下去,做到完全干不动为止。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尽量延长自己的设计寿命。

 

    问:萧氏在早期市场不成熟,以及知名度还不够高的时候,是否遇到过业务瓶颈?如何解决公司早期发展的问题,是坚持精品工程还是先赚钱?

    萧爱彬: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遇到这种发展问题。我们一开始做的时候,就收每平方200元的设计费,我们没有施工,如果不收设计费,公司根本就生存不了。而那个时候大家还都是做免费设计的,也正因为此,能够接受200元设计费的客户,一定是最优质的客户,这些海外留学回来的人,还有一些是医生博士等。我们当时最早的那批客户,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都是上市公司的老总还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到现在还是我的客户,而且也成为我的好朋友。这可能也是我的运气,不一定具有参考价值。但是那个时候懂设计的人不多,而我们的创意强,极易打动客户;并且坚持做精品,留住了客户。我们那时候的设计,是做的很大的效果图,都是喷笔加手绘的,一下子就能够抓住客户。

 萧氏设计办公室对话
 

萧氏设计办公室对话

    问:萧老师现在在设计项目中参与到什么程度?

    萧爱彬:一些大的项目,基本都是我和萧爱华亲自去谈,人家基本上也是慕名而来的多。重要项目,我往往是从平面图就开始参与了。我把平面图画好,让助手在电脑上做好,打印出来,我再在上面进行修改,一般这样反复做2~3次。也有一些是一次就可以通过了,但这种情况是很少。我觉得,好的作品基本都是改出来的。平面图出来以后,我会做一些主要的空间,做一些手绘,包括对灯具、家具等进行定调,后面就交给执行设计师做效果图了。效果图出来以后,我再进行适度的调整,基本就可以了。做方案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兴奋就不会是好方案。这样的话,也很容易打动客户。所以,方案必须首先能够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根本不可能感动别人。

 

    问:在设计中,流行的东西是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该不该去追逐?

    萧爱彬:流行是设计师人为创造的,这些往往是某个时段人们喜闻乐见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一种现象,但这些喜闻乐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好的。现在的情况往往是这样,一个人传播,没有人相信,但所有人都做传播的时候,别人就信了。这就像谎言的传播现象一样。

 

    我一直不太赞成在室内设计方面有什么流行的概念,我还是比较坚持自己主张的设计师。我觉得,应该从内心出发去做设计,不要被所谓风格限制,非要把设计做得与某种风格有多像作为评定标准。我们现在讲“回归真实的设计”,讲的就是回归到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回归到业主想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和环境,这样才叫真实。我们最基础的判断,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无论你怎么变,你不会变成一个外国人。即使你在欧美生活再多年,你还是黑头发黄皮肤,你的基因还是中国人。就像贝聿铭,他的成功,也正是因为他的东方人的基因和东方人的理念和思维方式;那么,他的东西就是真实的。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和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那就更体现了一种真实,体现了彼时彼刻、当下生活和人文的真实的设计。我觉得,现在做的本生行的活动就非常好,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在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团队,因为你们追求的正是一种真实。

 萧氏设计办公室参观
 

参观萧氏设计办公室

    万浮尘:我从1987年就开始在新疆做设计,我们的年龄也差不多,像我们现在这种状态,你觉得能够延续到多久?你未来怎么解决设计师与经营者的关系?

    萧爱彬:我自己感觉,最起码可以做到65岁或者70岁。就公司管理层面,可能5年以后,我就会逐渐从公司的管理上脱离开来,把这些工作交给年轻人去做,自己只管做设计。这样能够使自己的设计保存一种青春的状态,去年我已经开始卸下管理的大部分担子交由爱华去打理,发现他打理的比我好,以前还不放心,其实管理这个东西试着放手结局并不会很糟糕,可能会更好也不一定。放下管理专注设计我们看的东西会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感悟的更深,应该做的更好、更新、更前卫的设计才对。恰恰我们看到现在2、30岁的设计师,做的设计已经“老”了。我觉得,设计师越老越值钱,越老越会做设计。设计是我的生活方式,也是自己精神的寄托。

 

    关于萧氏设计

    上海萧视设计装饰有限公司(简称萧氏设计)成立于1998年的上海,前身是萧氏设计工作室,由多位中国高级建筑室内设计师,高级工程师及艺术家组成的才德兼备的专业团队。公司是一个集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工程施工、软装饰设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专业设计公司。

 

    关于“中国设计之旅•本生行”

    【缘起】

    在无限强势的西方文化的语境下,我们或许已经淡忘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或许习惯于西方文化的快餐,但是,请别疏远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巨额资产。从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从本生行,体验中国文脉的发展路径。这是本生行的逻辑思考体系。

    本生行提供给大家的是寻根、寻源,设计师应该有所思考,有所体悟。用文字、手绘等作为记录,何尝不是史无前例的一种经历?这是本生行的实践延展方式。

    我们的本生行,有禅意,有太极,有古窑,有非遗,在在都是打通设计师关节。

长沙本生行的缘起,是精英设计师们越来越强烈的与本土文化的疏离,而根植本土正是我们多年努力的方向。所以,本生行,向内而求,向本而生。

    用心去感悟眼睛看不见的事情,用心去做眼睛能看见的事情!本生行,本来生命就是一场修行。本生行的过程,是一群修行者的相遇于同行,若有人因此行而迎回了一生一修行的初心,则身为设计者,便进入了生命大设计的明径,方可愈行愈远。

    中国设计,不是人人有责,而是“我”的责任。不等不靠,从当下、从每个人开始!

    【机构】

    视觉空间VisualSpace、佳日设计、方向传媒、古湘文创联合发起。

    【构成】

    中国设计之旅共分:游学--本生行、共学--设计串门、探索-设计考察等各个分支活动,以本生行作为主要支撑项目。

    【历程】

    策划于2013年6月,成型于2014年1月9日广州美院苏州行,成熟于2014年3月4日长沙本生行第一期。

    【支持】

    视觉中国shijue.me、视觉空间VisualSpace、中国苏州创博会组委会

相关知识

“中国设计之旅•本生行”上海串门之萧氏设计
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武汉站圆满落幕
简一携手中国设计精英之旅走进台湾
【设计风潮】中国设计交易之路 创造品牌价值
悦览创艺之美,畅想格调优雅 ——卡萨帝“全民花滑之旅•创艺展”长春开幕
以人文情怀 探商业空间—中国设计精英之旅(哈尔滨站)圆满落幕
梵音成诗响彻米兰—2015米兰展“中国设计”观礼
2015中国设计创新驱动发展论坛精彩实录
中国设计精英之旅苏州站即将开启
简一:中国设计精英之旅苏州站即将开启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中国设计之旅•本生行”上海串门之萧氏设计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00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