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动楼市的有形之手,该不该退出?经济专家们的看法出乎意料一致:该退!
让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经济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说,目前,城市居民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了70%。“房地产投资意愿强于证券投资,家庭资产中能够变现的金融资产占比只有5%。”他将房子赋予三重角色:商品、资产和投资品。“当前收入最高的前10%城镇家庭,40%拥有空置住房;低收入者有强烈的改善住房欲望,但无支付能力。”
洪银兴认为,“不能单纯为降低价格而造成居民资产贬值,也不能为了居民资产保值增值而使居民买不起房子。政府调控是一刀切,只有通过市场调节,才能最终让各种利益诉求实现均衡。”以前为控制房价上涨,税收杠杆、行政限购、紧缩货币等调控手段都使用了,但每调一次,价格就上涨一次,事与愿违;现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没有采取新的调控措施,市场反而稳中有降。
他认为,当下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正是有形之手退出房地产调控的好时机。政府不再直接调控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而是在确定经济增长的下限(失业率)和上限(通货膨胀率)的区间内进行适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要随时随意出台刺激或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
上海金融学院院长王洪卫教授则认为,像南京这种城市,放松限购还是要缓点好,建议明后年再考虑放松。“南京要是放松限购了,江苏那么多城市的居民,想到南京来,怎么办?”
买房投资是资产错配
南京大学教授、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14年执行主席高波以成交量变化管窥市场变化,得出的结论是:楼市新一轮短周期已经到来了。以南京为例,2011年该市新房成交38555套,2012年成交73229套,2013年成交86043套,今年上半年成交了30523套,如果乘2,全年就是6万套,成交量明显走低了。
5月初高波去杭州、宁波和温州等城市考察,“温州楼市早在2011年就出现调整,现在已经从最低点开始爬坡了。以此判断,南京等城市这一轮调整也会有2-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说,中国经济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新常态,相应地,房地产市场也进入了新常态。“房地产投资占比曾一度高达60%,现在已低至20%以下,这是合理、适度的增长,10%-15%的投资增长速度可让房价保持平稳。”但在新常态下,部分房企资金链断裂,面临资产错配的风险,城市居民家庭净资产中七成是房产,也面临资产错配的问题。
“中国家庭多套住房比例也达到了21%。‘房婶’、‘房叔’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投资。”南京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从来也感叹于中国家庭的资产错配。他分析,过去十年房地产单边上涨的原因是中国没有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人们缺乏好的投资渠道。2013年美国家庭净资产中63.2%是金融资产,但在中国,人们只能买房投资。“一旦加大金融产品供给,未来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地位会下降,更多地回归自住功能。”
只要转型,房地产未来仍好
房地产令人又爱又恨。按照王洪卫的说法,“前几年,房地产供不应求,把经济拉升起来了,扩大了钢铁、水泥的产能。现在供应过剩了,又让钢铁、水泥厂纷纷倒闭。”
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炮轰房地产,称它是导致中国经济一切问题的根源。“增长失速、结构失衡、货币失序、产能失当、债务失度、房价失控”。尽管如此,他也认为,长期看,由于城镇化还将不断推进,因此房地产仍具发展潜力,但要逐步改革,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逐步解决土地财政的影响。
洪银兴说,政府承诺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房地产还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还有大量改善型需求,几亿农民的城镇化正在推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房产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最为重要。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说,房地产未来向好,必须转型。“过度城镇化导致商品房空置率和鬼城现象,应转为人口的城镇化;政府主导应转为给市场出路;过度开发应转为注重品质、生态和集约;价格过快上涨则会走向价格分化。”
相关知识
有形之手 已到退出调控好时机
楼市调控要告别有形之手
2014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元年” 有形之手将弱化
地方政府频出救市“怪招” “有形之手”底线在哪?
涨跌“备案管理”:“有形之手”直接干预房价?
涨跌“备案管理”:“有形之手”直接干预房价?
涨跌“备案管理”:“有形之手”直接干预房价?
评论:“有形之手”不应直接干预房价
有形之手“摁”着 苏州限价拍地第二场行情逆转
“有形之手”助力 LED新兴产业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