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武汉等城市接二连三地加入了限购松绑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过12个城市取消或放松了限购政策。由于上半年多地楼市量价齐跌,房地产市场也步入最具争议的阶段,有专家认为房地产的历史性拐点已到,而对延续多年的限购令,呼吁松绑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毋庸讳言,楼市限购令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彼时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爆,“地王”、“楼王”应接不暇,房价更是节节升高。在一些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时,一些地方土地财政也节节攀升,但同时大量中低收入家庭却望“房”兴叹,他们收入的上涨远远落后于房价的上涨。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呼唤房价理性回归的压力便转移到政府身上,作为回应民意的方式,一些地方政府祭出限购令的办法也情有可原。但是,限购令在让一些地方楼市降温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渐扩大,比如区情差异较大的城市采取“一刀切”的措施让市场扭曲。
与此相关的是,部分习惯于“限购令”这样有形之手干预市场的地方,在楼市低迷之后,竟然采取房价“限降令”。比如有些地方就规定,新建商品住房降价或优惠促销应做到规范有序,“如果降价幅度超过15%,就属于随意调整价格,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重新向物价部门申报备案”。
所谓的重新报备,无非增加一道行政门槛,让房企的市场降价行为发生扭曲。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为自己的“限降令”辩护时提出的依据是早年还提过“限涨令”,即房地产价格超过一定幅度也要报备,而这些“限”字令与“限购令”的精神内涵如出一辙,都是有形之手干预市场定价。
如今,10多个城市取消或放松了限购政策,其主要意图可能是为了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情形,同时提振地方经济,但这背后还可以挖掘改革的深意,那就是让楼市调控告别有形之手,遵循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就目前而言,让楼市调控尽快告别有形之手、恢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其实也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有短期利益,也有长期好处。
首先,一些地方确实由于楼市限购令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由于未来预期不明,也连累了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地方楼市松绑,政府至少传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尊重和释放一部分受抑制的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大还是小,只要是正常的市场需求,那么对经济和社会而言都是好事。
其次,从上半年房地产的投资、价格、交易量、土地等方面的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比较明显,原来限购令等楼市降温举措已经起到一定作用。从历史经验来看,没有任何一项行政措施可以超越时空起作用,有它走上历史舞台的契机,也有它谢幕离开的掌声。因此,在当前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回调,但又没有出现恶性崩盘的情况下取消原有的限制措施,恰逢其时。
再次,楼市“限”字令本就不是长远之计,这种调控的退出会给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提供舞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他推崇定向、精准、微量、分类调控,比如加速棚改工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这都是调控楼市的治本之策。一些地方告别“限”字令,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趋势,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换句话说,我们赞同那些给楼市松绑的城市,并不是针对它们取消限购、刺激经济的举措,而是有形之手主动地退出市场,划定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我们更希望,将来无论是楼市火爆还是低迷,这些以“限”字令为代表的有形之手都不要再度出现。
其实,不仅是针对楼市而言,为了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既需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政府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市场要放活,但又不放任,如此中国经济才会行稳致远。
相关知识
楼市调控要告别有形之手
有形之手 已到退出调控好时机
涨跌“备案管理”:“有形之手”直接干预房价?
涨跌“备案管理”:“有形之手”直接干预房价?
涨跌“备案管理”:“有形之手”直接干预房价?
评论:“有形之手”不应直接干预房价
有形之手助推楼市发展 杭州商品房成交量升价平
有形之手“摁”着 苏州限价拍地第二场行情逆转
“有形之手”助力 LED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地方政府频出救市“怪招” “有形之手”底线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