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14年上半年多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幅放缓,而刚性支出不减,这使今年地方政府2.4万亿元地方债的偿债压力陡增,风险凸现。
《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一些地方债务问题突出,出现债主把某地基层官员堵在会议室讨债的情形。
审计署近期公布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共有9个省份超8亿元的债务逾期未还。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偿债压力陡增
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这意味着今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为2.4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此前称,今年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
经济下行压力下,多地财政收入吃紧,这加重了地方偿债压力。
据各地披露的经济半年报,至少22省份经济增速落后于年初目标,11个省份财政收入增幅只有个位数。
这也使得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卖地偿债。
早在2012年底,就有11个省级、316个市级、1396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金偿还约3.5万亿元地方债。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收入达到21129亿元,同比增长了26.3%。不过,由于楼市低迷,土地市场不景气,6月份地方卖地收入同比增幅跌至7.3%。
南方某市一名官员称,由于当地土地市场不景气,多次出现土地流拍现象,为了把地卖出去,当地只好采取划小地块出让的办法。“价格低也要忍痛卖,一旦资金链断了,进入金融机构的‘黑名单’就更糟糕了”。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教授郑春荣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今年经济下行会导致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的收益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以土地为资产的融资平台公司,这类公司一般通过做大资产(即收储土地)来增加负债,但是今年楼市低迷,土地估值下降、资产缩水,而负债却没变。但这多出现在县级融资平台,而更上一级(省级、地市级)的地方融资平台腾挪空间更大。
尽管地方政府加速卖地,但开发商往往无力接单。这也让地方来自土地的财政收入萎缩。一名省级开发区官员称,由于地价下跌,当地今年财政收入至少要下降25%。
除了卖地偿债外,地方政府还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根据审计署最新数据,2013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9个省本级政府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新债达579.31亿元。
偿债疏堵结合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
“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改革总的要求是,疏堵结合,开明渠、堵暗道,加快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楼继伟在对媒体详解该方案时如是称。
在“堵暗道”方面,地方融资平台和通过信托等渠道举债已被看紧。
近些年,融资平台公司成为地方政府举债主体,截至2013年底,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超4万亿元(40756亿元)。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公司的信贷管理,贷款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政府通过信托等影子银行融资的渠道也被收紧,去年,上海银监局辖区内政信合作产品增速明显放缓,在各种信托产品中比重已有下滑。
在“开明渠”方面,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014年5月,为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包括上海、广东、浙江等10个地区试点地方债自发自还,目前广东、山东、江苏三地已经完成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江西政府债已经公开招标,另外六地在积极准备中。
楼继伟称,下一步规范地方债管理方向是在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上,继续扩大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
两项基础性工作中,一项是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向社会公开政府家底;二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探索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
郑春荣对本报记者表示,“开明渠”、“堵暗道”的地方债管理思路很正确,楼部长会加速推行相应的改革措施,但巨额存量的地方债务如何化解仍是很重要的问题。
相关知识
地方卖地收入跌至7.3% 2.4万亿地方债风险加剧
2.4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加剧 专家:低价卖地还债不可行
11月全国卖地收入涨至1256亿 房企重回一线城市
2.4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加剧 债主堵基层官员讨债
楼市乏力 今年2.4万亿地方债偿还风险加剧
2.4万亿地方债今年将到期 短期偿债压力大
地方今年偿债2.4万亿元 财政部称属压力最大年
今年卖地收入将再破3万亿 约占地方收入50%
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 靠卖地为生路子越走越窄
地方债置换后成本降至3.5% 明年将到期2.8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