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围猎中国:奢华酒店的扩张与救赎

围猎中国:奢华酒店的扩张与救赎

https://m.biud.com.cn 2014年08月12日16:41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中国作为增长迅速的经济体,不论个人旅游,还是商务旅行的数量都在不断提升中,这为国际奢华酒店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休闲旅游、尤其是度假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酒店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酒店业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酒店房间数量届时可能达610万间。

由此,始于2008年,全球8大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纷纷强力布局中国高端酒店市场,中国也因此成为潜在的全球奢华酒店最大金库。

狂热的多米诺效应

2014年,全球经济依旧在低谷中徘徊,酒店业一片愁云惨淡。西方有观点认为,西方的奢华酒店将迎来低谷,辉煌不再。但对于亚洲的新兴市场而言,国际奢华酒店正迎来井喷之势。

目前,国际品牌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豪华酒店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全球8大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奢华酒店品牌遍布中国,屹立在各大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士在这里享受细致周到的服务,它们是位居塔尖人群商务办公、度假休闲的青睐休憩之所,更是全世界酒店管理行业中令人仰慕的巨型航母。


国际酒店集团纷纷加码中国,使高端酒店市场的竞争越发白热化。

雅高预期至2015年在华将拥有400多家酒店;万豪国际计划4年内在北美以外新开130家酒店,其中半数将设在中国、印度和阿联酋;希尔顿集团计划至2014年把在中国的连锁酒店数量增加到100家,达到目前的4倍;丽兹-卡尔顿集团则计划在未来10年把中国占其全球市场的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到25%。

再如在中国市场上以分布广而著称的喜达屋集团,目前在华的品牌有喜来登、福朋喜来登、威斯汀、艾美、瑞吉、雅乐轩、豪华精选和W酒店。据喜达屋官网显示,截至2014年1月15日,喜达屋在华(包括港澳地区)已开业酒店已达到111家,其中中国内地有106家。

虽然在中国市场店面超过100家,但喜达屋并没有放慢扩张的意思。喜达屋集团表示,未来5年内,该集团旗下酒店在华预计将会新开酒店80家左右,其中开业数量最多的品牌是喜来登。

即使是以“慢”著称的香格里拉集团也开始发力布局中国市场,目前香格里拉在华的品牌有香格里拉、盛贸和嘉里。进入中国市场28年来,香格里拉集团在华酒店数量仅为38家,其中中国内地有35家,香港有3家。几乎是以每年一家半的速度前进,而今年香格里拉集团计划开设6家新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扬州的香格里拉是其第一次落子三线城市,释放出进军三四线城市的强烈信号。

就连原本标榜“不追求数量”的四季、凯悦等也开始急速扩张。四季将在华新开10家酒店。凯悦酒店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赫澜表示目前在华共21家酒店,未来数年内还将有40多家新酒店开业。

不停歇的圈地战

事实上,起步于1980年代的中国酒店业编年史,正是随着外资酒店的进驻而开启,迄今已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为主,第二阶段,是经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刺激,外资酒店全力抢占这两个城市的空间,在此前数年开始重新跑马圈地。第三个阶段就是外资酒店把目光投注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那里的竞争并不激烈,顺理成章成为外资酒店在中国第三轮圈地运动的核心战场。

当然,这也得益于高铁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城市分级,北京到天津的高铁只有30分钟,这是北京的上班族平均每天的单程时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二三线城市建厂、设立分公司,商务人士在这些城市穿梭,特别是外资企业的员工,出差下榻时外资酒店成为他们的首选。

而在5年之前,外资酒店集团有一个规定:不能在一个城市拥有两家以上的酒店。但以中国市场目前的状况,这个规定已被写入历史。即便是在二三线城市,外资酒店的拓展也早已打破这条“军规”。

另外,根据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的城市入住情况,商务活动繁多,北京和上海的酒店市场已经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开始进入平缓期。尤其是一些国际品牌的酒店物业,已经开始为下轮发展周期做准备。根据榜单不难发现大多数1.5线、二线城市(以及一些三线城市)正迎来酒店业发展的春天。对于扩张机会趋于饱和化的一线城市,国际酒店运营商更愿在竞争环境宽松的城市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此外,外资酒店此轮扩张的动力还来自于方兴未艾的旅游市场。随着自驾游和自由行的普及,旅游线路也颠覆传统。能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增加酒店数量,无疑会使集团化的酒店品牌获得更多曝光率,从而通过品牌忠诚度获得溢价。

抢滩中国二三线城市

由于欧洲及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目前亚洲成为奢华酒店及度假村发展的热门地区。与此同时,一些豪华酒店集团亚洲区的决策者将中国视为重中之重。悦榕酒店度假村集团销售及市场营销部副总裁大卫·斯普纳(DavidSpooner)称,内部积聚的巨大潜力使中国成为发展奢华酒店业的热门地区。该集团06年曾建立了丽江的第一家全球性奢华酒店。

据史密斯旅游研究机构(STRGlobal)调查可知,全球458家奢华酒店品牌中253家在亚太地区进行酒店在建工程或是规划建设项目,其中在华项目占亚太总项目的58%。

全球性豪华连锁酒店四季集团(FourSeasons)亚太区总裁克里斯·哈特(ChrisHart)称,中国显然已成为奢华酒店业的主要市场。在全美拥有31家奢华酒店的四季集团目前在中国拥有5家酒店,位于深圳的第六家四季酒店今年将向游客开放,而天津的四季酒店业已在建设中。 

国际化咨询公司浩华国际亚洲区负责人李达明(DamienLittle)表示,北京和上海的奢华酒店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客房规模在80到150间之间的精品酒店。并称三亚作为休闲及度假胜地的地位不可小觑,在过去的十年中,该地区奢华酒店业迅速发展。一些豪华酒店品牌如,文华东方(MandarinOriental)、丽嘉(Ritz-Carlton)、凯宾斯基(Kempinski)均涉足三亚的豪华酒店业。 

与此同时,目前一些豪华酒店品牌正计划抢滩中国二线城市,丽嘉酒店正计划在天津及成都兴建酒店项目。

由于酒店资产具有相对较强的抵御通货膨胀能力,其折旧和摊销可以抵扣相应税额,可以提供持续现金流和较长回报期并利于土地的增值,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和房地产行业投资持续放缓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仍看好酒店资产的投资。预计截至2014年年底,太原、海口、郑州、珠海、合肥、哈尔滨、长沙、桂林、厦门和天津是未来酒店供给增长率排名前十的城市,而上海、天津、成都、沈阳、厦门、武汉、北京、广州、海口和无锡则是未来酒店客房增长量最大的十大城市。


从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人文、基础设施等经济因素可以综合判断城市发展曲线以及对酒店市场发展的影响。对于开发和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城市而言,虽然酒店市场的支撑能力较强,但同时也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特性和客源类型对酒店市场的影响。对于酒店市场发展较好的城市而言,现有酒店供给能够较好满足市场需求,但也意味着未来在供给增长速度大于需求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酒店市场总体业绩将面临较大压力。对国际酒店运营商而言需要更具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在正在涌现新发展机遇但尚未经过市场考验的三线城市开拓市场。

中国酒店市场正在循序渐进的从不断开发、扩张的阶段转入饭店资产持有、维护阶段。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持续上升,新增供给进入市场而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现有饭店硬件设施逐步老化的影响下给酒店投资者、业主和运营者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前行压力。酒店业主和运营者都需要关注所处的饭店市场周期,并结合自身的酒店资产周期制定有效的资产管理策略。专业的资产管理将保障酒店资产价值,提早准备一套全面性的资产处置计划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而执行良好的酒店资产管理将包括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明确市场销售策略、合理化预算、预测市场环境、分散风险、优化客源以及最大化收益等措施。

受需求增长和国家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驱动的影响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旅游目的地开发的热潮,同时带动了旅游目的地酒店的发展。然而,旅游地产项目由于投资巨大,竞争激烈,涉及的行业和业态较多,复杂性较强而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受政府长期规划、调控和推广的影响巨大,因此,开发商需要综合考虑并整合一系列的旅游要素通过多种策略的执行来应对旅游目的地酒店市场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

风险亦在积聚

当然,有一些观点也认为,表面的繁荣下,风险已在悄悄积聚。

高端酒店的客人大多是商务出差的人群,个人旅游者或旅行社的占比并不大。那些商务活跃程度不高的二线城市,未来很可能遭遇经营困境。

除了投资过热外,政府会议与官商宴请的大幅减少也是酒店业绩下滑的一大原因。五六年前中国酒店市场的局面已完全改变,未来,入住率有可能会随着市场饱和而越来越低。

据悉,一些管理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未对项目的选址、硬件设施等进行审慎评估。业主方有时也会盲目追逐奢华品牌,他们经常以酒店品牌的豪华程度与知名度作为选择标准,而忽略了酒店定位是否与自身物业相匹配。

以上海浦西洲际为例,酒店的选址在上海火车站附近,就不太恰当。那个区域的酒店应该是以三星为主,四星为辅,如果房价定在三四百元,就不会出现经营的压力。一个明显例子是,处在同一区域的洲际管理的假日酒店,就颇受欢迎。

此外,在酒店经营过程中,管理方发现硬件设施不符合标准而要求业主投入资金改建时,业主方往往又会以业绩不佳为由拒绝投入,导致双方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分手事件带给业主方的教训是,首先应该找准物业的定位。即便要做五星级酒店,不同管理集团下的五星级酒店品牌也各有特点,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定位的酒店品牌。同样地,酒店管理集团需要明白有些地方不是你应该去的。不要为了管理费而盲目地推高端品牌。

另一种情形是,业主方与管理方签订了一揽子的合作协议,管理方需要跟着地产商扩张,在新建的商业项目中植入高端品牌。于是市场上就会出现一系列定位尴尬的酒店,为日后双方的矛盾埋下伏笔。

目前,全国已发生多起国际酒店管理方撤牌的纠纷。不难发现,在中国酒店业的高歌猛进中,有不少盲目投资的项目。等闹到“分手”,对双方而言都是不小的伤害。

地产商的酒店战役

各路资本为何青睐高端酒店业?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高星级酒店开发潮持续升温,是因为当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一些开发商在积累原始资本后,一改以往的粗放经营为长远的多元化发展,在房地产开发的主业之外寻求稳定的长线经营回报。

事实上,酒店业的前景已经吸引不少开发商进入酒店开发领域。包括万达、绿地、碧桂园等在内的诸多开发商早已施展拳脚,并选择跟国际性的酒店管理品牌合作,包括喜达屋、雅高、洲际等,这种合作能让它们以最快的速度切入酒店市场。但经过多年发展,有些开发商开始自建酒店品牌。

万达宣布计划到2015年开出80家酒店(包括此前与国际酒店集团合作的32家),其中近50家为万达自有品牌管理。

绿地的计划更为庞大。在它已开业的19家酒店中,已有1家是自有品牌。今年内,它还有约50家酒店正在建设中,并声称到2015年要拥有150家酒店,约100家为自有品牌。此外,碧桂园已有32家自有品牌酒店,明年的目标是50家。

在中国饭店市场新增供给和需求持续不断增长状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投资者的关注焦点由建造新饭店转向如何保护并增强饭店资产以解决现有及未来即将面临的挑战和前行压力。仲量联行则认为酒店需要把握逐渐发展变化的市场状况,并执行有效的资产管理策略,以最大化投资回报、最小化风险。

商务客源仍然为饭店的主导客源,会议会展和奖励旅游仍将作为未来重要的需求驱动因素之一,而休闲旅游市场将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的推动下积极促进旅游和饭店市场的发展。

饭店经营成本压力持续不断上升,人力资本的控制成为重要关注点之一。事实上,除了投资价值外,开发商开展酒店业务有时也是一种必要。为了获得土地,开发商必须满足政府对配套酒店的要求,一座五星级的酒店可能还能让开发商拿到更便宜的土地。而在大型的城市综合体中,高星级酒店往往能提升整体项目的形象,进而推高周边的写字楼、住宅等业态的市场价格,为开发商带来更高的收益。

王牌企划董事长上官同君认为开发商引进高档酒店不过是开发商规避风险,把资产变现的一种销售模式,它考验的是开发商招商运营、资产变现的能力,开发商和酒店运营方自然会考虑酒店的投资收益,保障其经营稳健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认为,酒店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酒店业主不要盲目拔高酒店建造标准,不一定需要引进国外知名管理品牌。国际高端需求下降很快,而国内旅游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经济型酒店依然保持较高的出租率,应该多发展大众旅游的产品。

酒店地产虽然作为商业地产的一种,但和商铺、写字楼有所不同,它要与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相接轨,毕竟酒店地产针对的人群和传统商业有很大差别,而且酒店行业还会带动若干个行业。 

在中国核心城市,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城市综合体内,总是伴随着一些国际奢华酒店品牌同期运营。而作为城市形象承载者的地标城市综合体,也因奢华酒店的进驻,提升了城市综合体的核心价值。

奢华酒店与城市综合体的联姻

近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几乎每一座城市综合体内,都有一个世界顶级酒店华丽的身影,丽思卡尔顿、柏悦、希尔顿、瑞吉、艾美、香格里拉、四季……“五星级酒店+超甲写字楼”正在成为高端城市综合体的标准模式,而依托纯正的酒店服务提升物业价值,已渐而成为一种商业地产行业的共识。

从市场看,开发商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五星级酒店,原因似乎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酒店在资本市场稳定而良好表现,另一方面,五星级酒店对其高端城市综合体的价值提升有着明显的作用。

业界认为,“五星级酒店+超甲写字楼”的结合,在城市综合体品牌建设和未来长远发展上的理念让他们可以走到一起,走得更远,并产生巨大的影响,或许将成为城市综合体的新标杆,引领未来数十年的地产模式。

城市地标高层建筑如皇冠般高耸入云,飒飒风姿,其具备的优越品质、文化内涵以及不可复制、容易辨识等特性,使其具有焦点效应,能够充分吸引市场、行业、社会的注意力。而酒店在建筑内也承载着独特的意义。

商业是综合体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为综合体集聚人气,尤其是当地段毗邻轨道交通时,这种作用就更加明显。城市综合体项目内的各项功能相得益彰、互为补益,如办公区域可为酒店的客房带来商务客源,酒店提供的大型会议等公共设施亦可以为办公使用。


然而,在综合体建筑中,必须注意不同功能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商业和酒店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建筑类型,商业需要开放,各部分可达性强、气氛热烈。而酒店则偏于宁静、清雅的环境。从酒店的经营角度考虑,需要商业客流积极参与酒店餐饮以及休息设施的消费,以增加酒店的收入。

因此,对于城市综合体而言,既要避免过多的商业客流穿梭影响酒店大堂氛围,同时又要使酒店为商业增色,吸引当地人士使用酒店的公共设施,在高层建筑内的酒店设计,往往有将大堂设置在较高的楼层,将空中大堂作为酒店客房、餐饮、休闲、会议等各部分垂直联系的枢纽。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下不区域核心筒的经济性和使用效率。

城市综合体与高星级酒店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共生体,两者强强联合,愈发显示出其“双管齐下”的影响力。五星级酒店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标志,也是全球化趋势的表征,更是区域产业结构向服务经济、商务经济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

《安家》认为,吸引国际奢华酒店品牌进入中国酒店业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它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抱有非常乐观的预期,发展必将催生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而这个阶层正是高端酒店的未来支撑。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星级酒店进驻中国,未来中国星级酒店将继续分化发展,五星酒店将往高端奢华方向发展,而四星级酒店无论在硬件还是服务上也会向五星酒店靠拢。

如果说城市综合体是现代都市的皇冠,那么,其中的酒店部分则当之无愧是皇冠上最为耀眼的闪亮明珠。能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增加酒店数量,无疑会使集团化的酒店品牌获得更多曝光率,从而通过品牌忠诚度获得溢价。包括万达、绿地、碧桂园等在内的诸多开发商早已施展拳脚,并选择跟国际性的酒店管理品牌合作。

相关知识

围猎中国:奢华酒店的扩张与救赎
精品酒店的投资与未来发展论坛
度假酒店的文化与生态 2015设计师论坛上海站落幕
“度假酒店的文化与生态”设计师系列论坛上海站落幕
中国家具产业而立之年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Rainer Burkler:奢华酒店的服务核心在于真诚
“度假酒店的文化与生态”设计论坛北京站圆满落幕
度假酒店的文化与生态设计论坛北京站落幕
度假酒店的文化与生态设计论坛 北京站圆满落幕 
精英对话一:家居企业加速扩张与新格局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围猎中国:奢华酒店的扩张与救赎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2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