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今天大概看了多少组的案例?
郑曙旸:383组。
记者:您今天带队第二组评委进行评审,这组主要是评选的哪些作品呢?
郑曙旸:主要是文化、体育、商业空间设计三大块。
记者:今年参加评审有哪些感受?
郑曙旸:今年还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就是分化比较明显,我指的评奖的市场分化。因为这些年中国室内设计方面的评奖奖项比较多,背景也各异,但以前这个东西看不出来,但是今年明显在筑巢奖里非常明显。明显在哪儿呢?公共的建筑,当然公共的建筑指的是很广的概念,我们俗称的工装这一块,明显显得有点弱,反倒是居住类的,俗称家装这一块的作品比较多,也比较突出,能感觉到一个状态就是我们设计师现在处在一个调整期,形成我们自己的一种设计套路,包括设计方法,乃至最后表现在一个孕育当中,这个很明显。
记者:您觉得今年的作品量上或者包括质上,跟前几届参评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郑曙旸:对于我们今年评奖还有一个,我觉得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我们的评奖标准在收作品的状态中,我们的标准定得偏低,因为毕竟我们现在中国的设计已经过了初创期了,我们应该逐步走向成熟,现在看我们虽然奖项比较多,但是我们的标准、定位层次没有拉开,我觉得筑巢奖作为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奖,以后应该在这方面提高它的门槛。因为你最后收上来的作品,是因你最后定的门槛有关系。这是导致今年的结果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我认为是这样。
记者:大部分都是家装的比较多。
郑曙旸:为什么呢?没往上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历年评出来的作品是有一个社会公信度的,大家看了以后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再加上现在奖也比较多,从社会现象来说,愿意报奖的往往都是不知名的,初出茅庐的,他想通过这个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而一些比较成名的,愿意报和不愿意报不是指着这个来证明自己,所以我估计这一部分企业和这一部分的个人没有往这报,因为一万多我就不相信里面的内容反应不出来,一定会能反应。既然能够出现,那一定是好的作品。所以我估计可能是这个原因。
记者:对您来说,您在参评过程当中,您觉得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呢?
郑曙旸: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说必须在使用过程中和最后审美的体现上相吻合,不能说是光看着好看但是不实用,这个实用通过什么显现呢?它要通过专业的技术图纸来显现,而不是效果图。
记者:这次展出的作品有一些是平面效果图的展现,所以在评选当中,在实际使用功能如何体现专家们会怎样做一个评定?
郑曙旸:如果没有平面图就要扣分,基本不可能评上奖,如果有平面图,但技术指标没有反映出来,同样也要扣分,如果说平面图不符合专业的制图标准,不能反映最本质的一些东西,那肯定也是不行。因为我们这评的是专业奖,不是一个看上去好看不好看的一张效果图的奖,我们不是评效果图。
记者:您之前在美院做的名师讲堂,关于设计文化复兴的内容,这次评选当中您觉得国内设计师是否有体现文化的部分?
郑曙旸:肯定是一致的,设计师要拿出好的作品,首先要有自己的文化定位,要有自己的根,是按照一种什么理念来做设计,真正好的设计实际上是体现设计者的文化素质。
相关知识
郑曙旸:中国室内设计处在调整期
郑曙旸:中国人居环境巨变引发的设计思考
郑曙旸:设计需解决艺术与科学的问题
郑曙旸:中国建筑应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2010中国室内设计周: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设计师:筑客网展现行业平台价值 郑曙旸《住与宅》阐明设计师发展道路
郑曙旸:环境艺术不等于环境设计
郑曙旸:关于“软装”问题的思考
郑曙旸:设计不应拘于表面 精髓在于生活本身
郑曙旸:设计教学应跟上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