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网讯 (殷雯)近日,京津冀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确定了当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三方面重点工作,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会议总结当前重点工作分别是,规划区域功能的整体定位;制定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工作方案;研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在改革机遇迎来,京津冀协同思路牵动城市发展和房地产行业。日前,由新京报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在京举行。与会者纷纷就,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的建议思路或存在的发展风险各抒己见。
对于个别区域热炒京津冀概念引发房地产市场局部波动问题,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当前京津冀重点发展机遇在于服务业,不应把发展过度聚焦在房地产业。
“热炒京津冀概念中的房地产发展机遇,这个恐怕是企业家一厢情愿。在这个竞争过程中,河北和天津还不具有绝对的优势。世界各大城市,三十公里到五十公里的经济圈是房地产发展最快的,三十公里,到五十公里的半径内,除了燕郊、河北、三河,其他的都不在北京辐射的范围内”,李铁称,企业家要遵循交通为导向的投资原则,注意合理的消费半径和独特的资源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称,城市超前建设有助于聚集人口,但如果过度超前的话,没有产业的支撑,会给城市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风险。
同时,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建议。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指出,京津冀一体化关键在于进一步顶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
他建议,应从实际出发,从京津冀地区发展和面临的机制障碍出发,制定发展目标。京津冀三省市要告别过去行政配置资源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破除一切约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推动市场一体化的改革,主要是金融、土地、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要提出建设区域一体化的市场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的改革举措。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强调,三地发展最大的障碍肯定是资金的支持问题,除了政府,金融,外资,其实要更多的借助与市场。
邱晓华认为,三地除了建立起国家的金融体系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民众,服务于协同发展,更需要强化地区的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地方金融能够更快发展,给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融资的服务。还要构筑起利用外资的这样的支撑体系,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因此在利用外资方面,三地应当有统一的政策,统一的尺度。同时,要构筑起资本市场的支撑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指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仅靠现有土地、机制,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应建立一个多元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的地方的投融资平台的管控,在管控的情况下使银行的资金更多的支持新城的建设,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韩俊表示,“特别是要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受限制的一些的投资,医疗、建设方面的让资本平等的竞争,对于城市的供水,供电等垄断事业也引入民间资本,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推进这方面的改革”。
相关知识
李铁:京津冀机遇重点在服务业而非房地产
走出安全误区 防盗门防盗的重点在“锁”而非门
李铁:京津冀一体化特点、挑战和政策难点
发改委官员:京津冀一体化须防再造“特大城市”
李宇嘉:京津冀一体化下地标性物业优势显现
李永鹏: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东南厚积薄发
学者:京津冀一体化北京拆藩篱 河北谋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期待“深一度”
牛凤瑞: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理配置资源是关键
章惠生:京津冀一体化需建立经济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