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汉产家具变港产续:探访汉产家具品牌断档之痛

汉产家具变港产续:探访汉产家具品牌断档之痛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7月22日14:16 家居装修知识网  
一家被查处的家具厂仓库堆满伪造产地家具 记者陈勇摄
一家被查处的家具厂仓库堆满伪造产地家具 记者陈勇摄

  昨日,推出《汉产家具为何不愿姓“汉”》的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曾经辉煌一时的汉产家具,为何沦落到宁愿贴牌造假也不愿姓“汉”的局面?连日来,本报记者实地踏访了多家汉产家具企业,试图探究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汉产家具今日的品牌断档之痛。
  缺研发从南到北抄袭设计
  “成也板材家具,败也板材家具。”武汉市洪山区建设乡一家具厂老板黄先生说,在青山和平大世界创业的汉产家具厂,九成靠板材家具发家。可以说,汉产家具因经营板材家具品种而兴,但也深深败在板材家具“短平快”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上。
  在黄先生占地40余亩的工厂里,堆放着成千套板材成品组装件。该厂去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不料今年生意惨淡,近半年时间过去,销售额还不及去年两成。
  大起大落,是汉产板材家具的生存现状。黄先生称,除了市场行情波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家具款式又过时了。
  黄先生的厂里根本就没有设计师,而据他介绍,建设乡40多家家具厂,有设计师的还不到5家。老板们每年都要南下广交会、北上北京家具展,主要目的不是带产品参展,而是“取经”,看到好的设计,立刻原样抄袭。近几年来,成都家具异军突起,大家又一窝蜂地抄袭成都家具的款式。
  然而抄袭毕竟难敌正版,于是打低价牌成为唯一选择。建设乡的家具厂生产的家具,价格只有同样式的成都的一半,甚至一套平板家具(包括床、衣柜、梳妆台)能赚50元都批发。
  九成汉产家具企业挤在板材行业中,家家小而全,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仿样、抄版、跟风等急功近利的低价经营方式,导致不少企业不得不使用低劣材料,从而陷入不断贬值的恶性循环。于是,伪造产地也就成了一些汉产家具企业的生存之道。
  缺眼光为赚快钱轻视品牌
  汉产家具到底缺什么?武汉一家具厂老板陈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初中毕业后在荆州一家具企业当木工,后在当地开家具厂。十多年前,他举家来到武汉郊区,租用民房开起家具作坊。2005年—2006年,他生产的板式家具因为价格低廉,式样更新快,成功打进省内不少二三级市场。
  在那段时间,和陈先生一样干劲十足的家具作坊主们,在武汉至少有百余家,汉产家具远销到甘肃、新疆、内蒙、云南、山东等地。
  近几年,受四川家具的冲击,这些家具作坊主生意下滑,但陈先生和妻子人、财、物一把抓,领着30多号工人艰难维系着工厂的运转。
  陈先生说,他在武汉生产家具上十年,既没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品牌,也不敢扩大生产规模。每个月的厂房租金、工人工资、水电费等开支高达50万元,他害怕一旦扩大生产,而家具又卖不出去,损失就大了。
  据了解,汉产家具厂或家具作坊的老板们,不少与陈先生一样,文化程度不高,满足于现状,没有再上一层楼的欲望和能力。“虽说赚不到大钱,但日子还过得去,这样就行了。”陈先生说。
  缺市场难以打进一线城市
  位于蔡甸区常福工业园区的武汉超凡家具门口,巨幅招牌写着“要做中国著名家具品牌”。作为武汉为数不多的实木家具企业,超凡正是在板材家具上栽过跟头,才下定决心转型,从而闯出一条生路。
  1990年,19岁的浙江木匠叶怀斌来汉打工,一个月后用几千块钱开起家具作坊。1994年,因为采用易燃油漆,工人操作失误,一把火将厂房烧得精光。他借钱重整旗鼓,推出刨花板刷聚酯漆的新型家具,一年多还清债务,还赚到上百万元。
  但因工艺不成熟,不少卖出去的家具不到半年就出现裂痕。当时在汉的很多家具老板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有的不负责任地跑了,但叶怀斌留了下来,挨家挨户回收问题家具,足足折腾了大半年。
  经此一役,他认识到板材家具赚钱快,但风险也大,而且很容易砸招牌。1996年,他摸准市场脉搏,转做实木家具,公司业绩快速增长。1998年,他注册“超凡”品牌,如今在国内的专卖店达到70多家。
  但即便是汉产名品,超凡仍然难以进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首先,在家具行业里,武汉与北京相比太落后;其次,我们的品牌在北京没有竞争优势;另外,北京的卖场租金每平方米5000元,如果家具销售不好,连租金都交不起。”叶怀斌说。
  缺渠道展厅开在工厂门前
  在民族大道与江夏大道交界处,记者找到武汉锦天家具时,招牌下是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家具展厅。穿过展厅,院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生产。“这是公司正在探索的前店后厂直销模式。”负责人常一林介绍,去年4月展厅正式开业,高峰时一个月营业额能达到十几万元。
  2008年,在办公家具领域摸爬滚打十多年后,常一林转战民用家具市场。做办公家具时,大项目几乎都被外地企业抢走,她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有了定位中高端的自主设计品牌,她不愿在余家头与同行“低价竞争”,试图进入欧亚达、金马这样的大型卖场,与外地家具竞争。
  但是她再次感受到市场的残酷。“汉产家具即使有自己的设计,但要想得到市场认同,仍然困难重重。先不说大型卖场高昂的进场费,即使进去了,也难以占到好位置。”常一林无奈地说,汉产家具在本地都打不开销售渠道,到外地发展就更难了。
  眼下,民族大道正在修路,展厅人气明显减弱,常一林有些犯愁。尽管她的这种创新模式常被同行当作“反面教材”,但常一林仍然乐观,她说:“路总会修好的,我会坚持下去。”

相关知识

汉产家具变港产续:探访汉产家具品牌断档之痛
后续报道:探访汉产家具品牌 “贴港标”之惑
看中国家具五大软肋寻家具品牌建设之路
看中国家具五大软肋 寻家具品牌建设之路
新中式家具品牌东方之信迎来开门红
透过中国家具品牌现状 探寻家具品牌建设之路
四川家具品牌崛起之路 从个体品牌到区域品牌
第八届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大会(品牌类)获奖名单揭晓
真言2015之厉建伟:坚持设计与品质的家具品牌太少
博鳌盛典明堂论道,探寻红木家具品牌发展之道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汉产家具变港产续:探访汉产家具品牌断档之痛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