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新加坡“以房养老”难复制 中国需探索独特解决方案

新加坡“以房养老”难复制 中国需探索独特解决方案

https://m.biud.com.cn 2014年10月27日07:41 家居装修知识网  

电视剧《老有所依》的热播,似乎正从侧面拷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问题。伴随这一大趋势,养老产业风生水起,背后是资本的蠢蠢欲动,尤其是地产资本。

10月24日,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的“经济转型期的管理-以中国及新加坡为例”国际论坛之房地产与老龄化分论坛上,新加坡“以房养老”模式备受热议。

记者注意到,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洪玉在会上谈到,当前国内的状况是老年人缺乏购买力,有购买力的人还未到老龄化,老龄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阻力很大,仍在筹划中。目前我国养老仍停留在家庭养老阶段,研究中国养老问题,需立足国情,探索独特的解决方案。

房地产“搅局”养老产业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比上年增加853万人。中国公益研究院报告透露,按照老年人失能比例18.6%计算,我国失能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约150万,2013年失能老年人口达3750万人。

上述机构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膨胀。因此,围绕养老居住、护理与娱乐等的养老产业随之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记者了解到,包括保利、万科、招商等一线房企巨头纷纷涉足养老地产,试图以雄厚资金撬动养老产业,分食一杯羹。

刘洪玉认为,房地产和老龄化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不仅老龄化的人在关注,而且房地产行业的人也在关注。

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培训与发展部主任涂朝晖看来,人口老龄化跟资本关系比较密切,因为拥有人口红利时,劳动力多对资金成本要求很低,而且这时的保障制度不需要那么完善,因为有那么多劳动力支撑。如果人口老龄化来临,可能会考虑养老因素,包括其他的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因素。

“以房养老”暂不适合中国

去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其中着重提出了“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今年6月17日,中国保监会发文呼应国务院的上述文件,决定开展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然而,刘洪玉指出,“热衷于购买养老产品的,还是年轻人比较多,他们还是带着‘将来我老了以后我要用’的心态。真正的老年人可能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没有去参与购买这些产品。目前的现状是老年人缺乏购买力,有购买力的人还没到老龄化阶段。中国养老更多是家庭养老。”

“现在有研究转向反向抵押贷款用于养老,也因不适应中国国情,最后导致失败。”刘洪玉补充说。

当前,以房养老模式在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推行得较为顺畅。新加坡管理大学PHANGSockYong教授表示,新加坡房产一般有99年的租约,老年人可能住了30年,政府让他们再住20年,剩下40多年租约卖给政府,政府给他们一笔钱存到养老金里用来养老。

在刘洪玉看来,新加坡与中国虽然同属一个华夏文化,但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国土面积小,来往在一小时交通圈内,但其模式不可复制,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探索独到的解决方案。

不过,刘洪玉表示,“中国以房养老仍在筹划当中。主要思路可能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力量为主,政府为辅。”

相关知识

新加坡“以房养老”难复制 中国需探索独特解决方案
新加坡“以房养老“难复制 中国需探索独特解决方案
睿信致成观察:“以房养老”的现实困境
以房养老难现“叫好又叫座”
“以房养老”难在哪儿?房价不稳定是首因
受困高税收 “以房养老险”推进或放缓
以房养老政策提出十年难推行 挑战留给子女观
以房养老徘徊十年破茧难 机构难承担楼市突然暴跌
“以房养老”在国外有点受冷落
以房养老在国外已推行多年 作用不明显受冷落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新加坡“以房养老”难复制 中国需探索独特解决方案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6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