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从来就没“平和中正”过,今年下半年,厮杀得更惨烈。上半年寒流只在市场,厂家多半还温暖着;下半年,市场的寒流终于传递过来,让厂家明显感受到,真冷了。时至2014年年尾,2015年的走向却不明朗,乐观悲观者都各有道理。
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生意终究要做下去。要寻找出路,拓市场是必须做的事。之前主攻一二线城市的品牌,战线不得不拉长,守住一二线,主攻三四线。
近一个月来,几乎把陕西及周边三四线城市走了个遍,不同城市市场状况各异,但2014年以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品牌的经销商还是在赚钱,做杂牌、批发,走低价劣质路线的经销商,生意越来越难做。
西部尚且如此,其他区域自不待言。
当前,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快,消费能力增强,市场潜力也逐渐凸显。有品牌提出,专攻一二线“城市新贵”阶层,事实上,三四线城市的“新贵”阶层群体也并不小。在信息传播迅捷的现在,三四线城市“新贵”在审美水平及装饰需求等方面,与一二线城市差距不大,或根本没有差距。特别是80、90后的一代,在三四线城市,由于房价较低、生存压力更小,其消费需求旺盛,对产品、品牌的要求或许更高。
在对西部市场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综合同事反馈回来的信息,总结了些三四线市场经营成功的经验。
首先,品牌、价格定位都要准。以前在三四线市场盛行的,多为中低端产品,靠价格取胜。随着消费需求的提升,现在很多三四线的消费者,对于产品花色、质量及品牌都有一定要求。经销商也看准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因此,有不少西部三四线市场经销商都跟我们提出,想代理知名度高、性价比高的品牌。只有性价比还不够,在当地需有一定知名度,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只有知名度也不够,价格还要合理。因为三四线城市消费力虽然提升了,但也还是有限。真正能够消费金字塔顶端品牌产品的,没有多少,即使有,也少有在当地市场买装饰材料的。
其次,产品要聚焦。由于中国建材消费者的装修理念不成熟,三四线城市的业主更缺想法,很多时候,还是市场风潮在培育消费者。现在,即使是在一二线市场,厂家和经销商都还是习惯于将宝押在多款产品身上,不聚焦于单一产品去开拓市场。产品类别多一些,方便走量,但事实上,并不利于在当地的品牌建设。而且,产品类别多了,经销商压货也成问题。给消费者看的类别固然是多了,但都有现货,则经营成本高;有些没现货,拿货周期长,容易让消费者不信任,客户流失。本身三四线经销商大多数实力都不是太强,不如集中精力将一类产品做透做精,长期来讲,提高认知度、知名度的同时,也可降低自身经营成本。
再次,促销要到位,扫楼仍有效。从无促不销到促也不销,促销被行业诟病甚多,但并不是不可做。当然,这里提的不是常见的“跳水削价”,而是把怎样促使产品及优惠信息,精准传递到消费者那里。传统的扫楼方式,被认为有效率低,而且在管理严格的楼盘,根本没办法进去。但在三四线城市,由于小区、楼盘物业管理较为松懈,商家更容易将信息传递到业主手里,扫楼的效果比高价在户外做广告,更好。
还有一点,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做生意也一样。在三四线市场,店面形象差,是一大毛病。城市在整治,建材市场也在升级,品牌店面不一定要大,但装修得好些,精致些,就算品牌本身在行业并不响亮(本身陶瓷品牌关注度也不高),吸引力也会提升。反之,即使品牌在行业内知名度很高,在终端店面没做好,也会给人低端的感觉。建材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生产陶瓷、卖陶瓷都一样。但在这种大环境下,要真正能赚钱,还是得下真功夫。
三四线市场,早已不是蛮荒之地。是沃土或是金山银山,都需要提早下手。
相关知识
陶企三四线城市品牌和价格定位要准
家居卖场铺向三四线城市 品牌下沉寻求新增长
三四线城市楼市现高库存压力 本土中小房企风险更大
用户品牌意识崛起,互联网家装的东风吹进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楼市调查:价格普遍下跌 库存压力不一
去库存 三四线城市和中小房企的压力更大
三四线城市料成明年房企主战场 土地供应将增长
中小房企抢地难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能否成转机?
转战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 小房企能否迎转机?
存量时代来临,三四线城市的装企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