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油漆工家具厂干仨月"脑中毒"死亡 老板喊无辜

油漆工家具厂干仨月"脑中毒"死亡 老板喊无辜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7月22日15:03 家居装修知识网  

  油漆工死亡,刷油漆闹的?

  2009年8月,刘先生来到一家家具厂工作。此前,他已经干了10多年的油漆工作。

  可这次才干了两三个月,便不时感到头昏、呕吐、记不清东西。

  开始,刘先生以为是胃出现了问题,便去郑州人民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胃部正常。

  刘先生就又回去工作。才工作了一天,他就感到浑身无力,老板就让他回家歇歇。

  刘先生回到老家安徽。

  今年1月13日,他去安徽一家医院做了检查,这才发现是脑中毒。花费了2万多元仍不能治愈,当月30日死亡。

  刘先生的妻子姚女士说,由于家具厂提供的工作环境恶劣,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工作时间长,导致她丈夫脑中毒以致死亡。

  因此,她要求家具厂老板叶先生赔偿其各项费用共计20万元。

  家具厂老板喊无辜

  “那油漆喝个一两口都没事,咋会中毒死亡呢?”叶先生说,他的家具厂开办好几年了,用过的油漆工有很多,出现恶心、反胃倒常听说,但还从来没听说刷油漆会脑中毒死亡的。

  叶先生说,刘先生之前脑部就有病,“他们拿过来的诊断证明我也看了,医生也说,脑中毒是长期累积下来的”,他都干了10多年了,“在我这儿干了还不到4个月”。

  叶先生说,因为工人工作时间长短不定,流动性强,所以他们没有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但是,他和刘先生“领头的”签有劳动合同。

  对于保护措施和工作时间问题,叶先生说:“工作时间一般就七八个小时。工厂都会配有口罩、手套啥的,但是工人工作时戴不戴就不一定了,有的工人嫌麻烦就不戴。”

  油漆工脑中毒的可能有多大?

  资料显示,大多数油漆具有高度亲脂性,极易通过细胞膜,蓄积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所以它极易导致大脑细胞受损,诱发中毒性脑病。

  例如慢性溶剂中毒综合征、慢性油漆工综合征、神经精神功能紊乱等,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之所以油漆易于诱发神经系统病变,一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的神经毒性,譬如甲苯毒性就很剧烈。二是其中所溶解的溶质的作用,如铅、镉、锰等重金属离子的负面影响。

  有关研究报告称:长期接触油漆,轻则使人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重则出现疲乏、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和自主性下降等持久的性格及情绪改变。更重则出现智力受损、痴呆、失去工作能力等。

  美国专家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接触油漆的工人中,早老性痴呆性发病率显著升高。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以及《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相关条款规定,若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老外喜欢自己刷漆,也不作防护

  他们不怕吗?

  先说说漆的小知识。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涂料主要分为水性涂料和溶剂性涂料两类。墙面乳胶漆一般都属于水性涂料,而大多数的涂刷门、窗、家具的木器漆则是硝基漆、聚酯漆等油性涂料,属于溶剂型漆,其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稀释过程中还需加入大量的香蕉水、天那水等有毒溶剂,它们所含有的甲醛、苯、二甲苯都是有毒致癌物质。在欧洲,从2004年开始欧盟国家逐步全面禁止溶剂性漆的生产和销售,只允许生产和销售水性环保漆。

  水性漆为加清水稀释的产品,比起传统的溶剂性涂料具有低甲醛、低芳香类碳氢化合物等特点,安全环保,无毒无害。水性涂料相对于溶剂型涂料来讲,避免了很多有害的有机溶剂的挥发和释放。水性木器漆近年来在国内开始广泛使用。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浪漫的主人公(主要在西方发达国家)自己动手刷墙壁、刷家具的镜头,甚至把漆涂抹到对方身上嬉戏。他们好像一点也不在意漆会造成伤害。实际上,他们用的正是无毒环保的水性漆。

  如果你在装修中也想DIY,别忘了买水性漆。另外提醒一点,只要不完全以清水作为稀释剂,还要加入其他的稀释成分的,就不是真正的水性漆。

相关知识

油漆工家具厂干仨月"脑中毒"死亡 老板喊无辜
5名学生出租房内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家属获赔500余万
更换橱柜门板等了仨月没动静 荣事达专柜遭投诉
萌妞8万装95平简约三室一厅 仨月毛坯变美居
广州又发煤气中毒死亡事故 冷天洗澡谨记用气安全
橱柜台面仨月裂两次 经销商:再开裂就换新
大信橱柜台面仨月裂两次 经销商:再开裂就换新
北京提取公积金将无需购房合同 租房仨月提1次
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连续仨月环比无一上涨
70城市房价连续仨月停涨 成交量放大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油漆工家具厂干仨月"脑中毒"死亡 老板喊无辜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