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设计旅行】琚宾:纽约回忆—David Ling事务所

【设计旅行】琚宾:纽约回忆—David Ling事务所

https://m.biud.com.cn 2014年12月26日18:07 家居装修知识网  

  铁皮、深蓝、水,天光、模型、不锈钢……里面元素够多,细节够足,能仅靠名称的排列组合砌成首元曲小令。再加上戴着的那副经典眼镜,的确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在David Ling的事务所。

  



  坐大巴去往其事务所的途中,听姚京介绍说他是纽约设计师们的一个缩影。从那时就开始在脑海中勾勒起一个大概的轮廓来。

  应该说,他的空间传递出来的信息,和我在没有与其会面时的想象是有距离、有差距的,但这并不影响我进入这个空间里所产生的兴奋——从那里面仿佛也折射出我,我个人。就是说,我和他是同属一群人,说是彼此能心灵相吸也行、说相互能同病相怜也可的一群人。也就是说,我想象中他是那个样子,应该是那个样子,而他确实也就是那样子的。

  我们在交流起他曾经在贝聿铭的事务所和迈耶事务所工作分别学到了什么时,他很愉悦和坚定作了以下的表示:在贝聿铭事务所学到了,与别人更好地交往和更好地自我完善。我个人认为这一点的交流心得对每个设计师来讲都很重要,就是说,怎样能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并且能很清楚的表述自己。这一点应该对每个人,特别是对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来讲都是应当具备的。

  在迈耶的事务所所学到的是一个严谨的工作方法。这方法也是终生受益的。没有很严谨的工作方法,是很难让自己的专业达到一个高度的。再有就是对光的认识。迈耶本身对光的理解与应用是非常到位的。

  相信也是因为通过了在这两个事务所学习的过程,我能感受到他所沉淀出的作为一个建筑师所应该具有的独特的个人魅力。

  二楼卧室。卫浴间极简,黑色的油漆在地板上很规矩地露出一个投影似的空档——很规矩的半截椭圆。铁皮围成的浴室,脚下又是一处深蓝。床体悬空,下方是水。

  个人的追求体现之于建筑,是建立在舒适之上,还是建立在形式之上?这一直是个问题。

  一旦选择了脱离舒适度,我们决定开始追求精神的时候,我们又应当在哪几个方面拾取这些点?是建筑空间理解的多样性呢,还是说在色彩上的艺术性,还是说我们追求的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自我意识的体现。简单说即是,“就是要这样”——这就是我。个性张扬。

  生活在纽约,地处繁华喧闹的地区,这个空间,可以看成是他所做的一个自我意识得以实现价值的载体。不管是想表述给别人还是仅仅只是用来自己来感受。

  然而这种载体,反映出了生活在纽约的建筑师们的社会地位还有他们的精神诉求。这种地位和精神诉求,直接体现在了这个空间的关系上。

  这个空间是质朴的,因为有精神性,所以说其质朴;它也可以说是简陋的,因为在表现出精神诉求的同时没有避免老鼠入侵的现状。但是,无论怎么说,即使是更进一步地简陋,也无法否认其是艺术的、具有欣赏性的。

  艺术的魅力大小,不是以奢华和舒适为衡量标准的,他是以精神追求为代价的。所以我在想,这个空间是否应该说成是他自我性格矛盾的一个集中的立体体现更为恰当。

  .在这个空间处理中能发现David Ling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元素。在对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上,也能感受到华人的特质。从他身上的特质可以看出受贝聿铭影响的,不只是表面那副很有代表性的眼镜。谦和礼让,又不缺少智慧,懂得变通,很平和。

  他住的一个环境和对住宅的状况以及设计的精细程度细节的完善,甚至于将形式列于舒适度之前的做法,都让我能感觉到他在精神性方面的追求以及其达到的高度。

  作为一名设计师,社会对他属性的判定以及他所具有的高度的定位,应当是从他的专业性和他的精神性、目标等等因素去判断和解读的。这种解读,会让我们更容易地去理解“设计”这个行业,其给人类、自身和生活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会使我们生活的更加有“深度”,简单说就是简洁、质朴,但充满细节设计思想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发式是每个设计师应该去向往并且去追寻的。

  David ling他通过自己和他的工作室、住宅,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可喜的画面。这个画面是纽约设计师的缩影,同时也反映出设计师这个群体真正要去思考的是什么。

  前面说过,判断一个事务所、一个空间,或一个人,应该是有着多重的判断标准的。应用多重的价值观去衡量的。但是目前我们国内的媒体、舆论导向和倡导的声浪,是物质占据主流地位的。行业内所崇尚的方向,会影响到我们整个国民认知建筑认知空间的方向。物质性的不断上升,是以精神性的不断被忽略甚至沦陷作为代价的。这样说又将掉入物质与精神这对关系的辩题当中。但是,无论怎样,将物质放在主流的这个态度本身,是悖于“设计”这个行业的。设计师应当更注重精神,注重真知,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实现的过程。那是一种信仰。诚然,任何事情提高到“信仰”这个高度来,总是因为其本身是很困难的。

  有些精神是必须依附能体现它的空间而存在,而有些则不是。它是借空间而生,却在最终跳了出去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存在。不需要任何色彩或评价为其涂抹或定位,从而将其显得更深刻一些。只有这样,它才能够自由能够存在的更加长久,能够比最初所依附的空间拥有更多的记忆与拥护。

  借此篇与共勉。

相关知识

【设计旅行】琚宾:纽约回忆—David Ling事务所
【设计旅行】苏建源:一个人的曼谷
【设计·上海】吴滨:设计理念是突破点
【设计旅行】琚宾:西藏片段
【设计旅行】刘伟:沿着神的足迹前行 教堂之旅
【设计·上海】刘伟:中外产品差异在于不同审美观
【设计·上海】杨旭:国内设计师应虚心学习
【设计之外】琚宾:难道明的乡关与快靠近的环保
【设计盛宴】博德•对话设计界,与琚宾一起品魅长沙
琚宾:中国设计正能量 标准+传承+各就其位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设计旅行】琚宾:纽约回忆—David Ling事务所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49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