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新需求的增长以及信息化对人们传统生活的改变,让许多人尤其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对智能家居的需求日益强烈。由此,智能化小区建设近年来也是如火如荼,“智能家居”更是被炒得炙手可热。但几年过去了,智能家居却并未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走入寻常百姓家。那么,智能家居产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哪些瓶颈和障碍?智能家居离我们还有多远?“三网融合”是否能推进智能家居“最后一公里”?
市场需求催生智能家居市场
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对智能家居情有独钟,从1990年开始,花了七年时间,耗资6000万美元,建造了一幢智能化豪宅。但现实生活中,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梦幻般的生活是触摸不到的。但它向我们预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未来,那就是智能家居时代!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新需求的增长以及信息化对人们传统生活的改变,让许多人尤其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对智能家居的需求日益强烈。以深圳“红树西岸”为例,“红树西岸”是深圳百仕达地产斥资3000万美元与美国Honeywell及韩国LG共建的顶级智能社区,它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社区,也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住宅小区,2005年4月建成,开盘时售价比周边其他楼盘每平方米高出近万元(几乎近一倍),带动这一片区迅速成为深圳的豪宅区。这说明,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小区的品质和价值。
红树西岸的智能系统包括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有20多个子系统。其智能家居系统以霍尼韦尔“家庭网关”为系统核心,联接了网络家电、紧急呼叫、门禁、灯光控制模块、火警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电子门锁以及触摸屏操作终端,整合了空调控制、信息家电控制、安防系统、煤气阀控制、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场景联动控制、可视对讲、物业管理以及远程通讯等系统等。
红树西岸的门口机不但具有实时监控功能,还具有拍照留影功能。当你外出不在家时,如果有人来访,系统会为来访者拍下一张照片(可存储32幅访客图像)。当你外出归来时,你随时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和浏览来访者的图像资料;你可以通过办公室的电脑或手机显示屏,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手机或办公室的电脑查看家里的家用电器是否开启和关闭,并控制它们。
“红树西岸”掀起了我国智能化小区建设的新一轮高潮,继“红树西岸”之后,国内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智能化小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三个地区占了全国大约80%的份额。但在智能家居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许多问题。
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概念炒作多,标准被滥用
其实,早在深圳红树西岸之前,智能化住宅在中国已经炒了多年。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已经达到8000多幢。其实这些所谓“智能建筑”只是引入了智能化的某些元素(比如可视对讲、防盗报警和三表远程抄送等),严格说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
建设部于1999年12月颁布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对智能小区提出了3个星级标准。一星级为“普及型”,二星级为“提高型”,三星级为“超前型”。
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开发商滥用这个标准,只要稍微沾有一点智能化元素,就大肆炒作,甚至标榜为“三星级”、“五星级”。许多开发商仅仅将智能家居作为提升楼盘品质和卖点的手段,并未认真考虑如何利用智能化为业主带来安全、便利和舒适,也不愿在上面投入太多的资金,再加上控制成本的需要,因此往往采购和选用质量没有保证的产品。由于没有严格的、统一的标准,智能家居还没有成熟,就被炒得焦糊,智能家居的未来被提前透支。
许多业主由于对智能家居了解不多,经开发商的一宣传、一炒作、一忽悠,就信以为真地认为自己享受到了“智能家居”生活。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他们智能家居的设备一件一件地失灵,变得不再“智能”。
问题二:高处不胜寒,叫好不叫座
包括顶级数字家园在内,尽管国内智能家居比起盖茨的豪宅相差甚远,但在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普通住房的情况下,智能家居只能是少数人的奢侈梦想。
2005年4月深圳红树西岸建成,当时的开盘价格每平方米2.5万元,比周边其他楼盘的价格高出近万元。目前,红树西岸二手房的价格相当于深圳甲级写字楼的价格。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智能家居只能是“别人的事情”。
站在产业的角度看,国内楼宇对讲产品近年朝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许多厂商推出了智能家居产品。但后来许多厂商又发现,智能家居市场的启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赢利还得靠“走量”、靠传统的对讲产品来支撑。一些家电和IT企业,投入不菲的资金开发出智能家居系统,却大多只能停留在“体验”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
问题三:缺乏人性化,业主不愿用
众所周知,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尤其是智能手机。但实际上,除了一些喜欢摆弄的年轻人外,许多人对手机的一些功能并没有使用或者不会使用,因为太复杂,玩不转。其实,智能家居又何尝不是如此。
由于智能家居融合了多个系统,功能强大,因而操作起来十分复杂(尽管许多厂家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简约化设计、傻瓜化操作)。尤其是有些系统,设计过于繁杂,缺乏人性化,导致许多用户,尤其是家中的老人用不好或者干脆不愿用。
一些产品质量不过关,使用寿命短,比如有些小区探测报警系统误报警现象严重,宠物走动都会引起报警,一天到晚“报警声”不断,演变成噪音;有些小区因设备故障连起码的远程三表抄送都实现不了,每月还是派人上门抄表,成为笑谈;在有些所谓智能小区,许多用户除了可视对讲外,其他基本都没有用过。据调查,在许多安装了防盗报警系统的智能化小区,报警系统的正常使用率不足两成。据了解,就是像红树西岸这样的高端智能化小区,不少业主智能化系统使用率都很低,许多功能都白白浪费了,更不要说其他智能小区了。这些都成为智能家居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问题四:维护跟不上,设备成摆设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在开发商开盘售楼时,智能家居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都处于最佳状态,但使用不久就会出现问题。售后维护跟不上,已经成为智能家居的“硬伤”。
智能家居系统绝不是单纯的一次性投入问题,后续维护和维护费用支撑很重要。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相当复杂,需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队伍,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深圳红树西岸智能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由项目集成商直接负责,用户在使用中如果出现问题,可致电物业管理处,由物管处联系集成商派人进行维修,算是比较好的模式。很多引进智能化设备的小区都是由物业名下的IT部门或者维修班进行维护和管理,面对复杂的系统,有时很难胜任,因而导致智能系统的许多设备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问题五:功能不务实研发少理性
有资料显示,近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正在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有人甚至预言,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面对智能家居诱人的市场前景,近年,许多家电和IT企业纷纷树起“智能家居”的大旗,如长虹、海尔等。而传统的楼宇对讲厂商,更是争先恐后地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但很快人们就发现,智能家居叫好却不叫座,市场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
以楼宇对讲产品为例。近年,国内楼宇对讲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在功能诉求上远远超过了国外厂商的产品。在国外,楼宇对讲产品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讲和开锁,比如欧洲,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就是功能简单、操作简便,对讲、开门就可以了。但中国用户却大都要求具有很多功能,比如联网报警、信息发布等,所以中国产品的有些功能,在国外是不存在的。中国城市住宅主要以大型小区为主,几百户甚至几千户的都很普遍,但在欧洲比如在西班牙,一般都在40户左右,近年也开发了一些100多户的小区,这在西班牙已经算是大型小区了。
或许是因为市场需求和用户规模不同,才让国内厂商热衷于在产品功能的开发上费尽心思。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厂商为了赢得用户的青睐,就在产品设计上一味迎合或诱导客户的需求,寻找卖点。因此,国内的楼宇对讲产品,设计功能越来越强大,不再局限于对讲和开锁,而是与侦烟感知器、瓦斯侦测器、防盗报警器、红外、门磁探头等结合,从而发挥防盗、报警、紧急求助等综合功能,同时还具有了信息发布等功能,门禁系统也逐步嵌入到对讲网络及设备上。不具备联网报警功能的楼宇对讲产品,似乎再也跟不上时代了。
联网是好事,但对许多电子产品而言,往往是功能越多,越容易出故障,寿命也缩短。
据调查,目前国内联网型楼宇对讲产品已占到整个楼宇对讲产品市场的85%%。连比大陆起步早的台湾楼宇对讲厂商都认为,大陆楼宇对讲产品功能过于“繁杂”和“花哨”,很不理性,而价格战又打得异常激烈,这就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厂商不惜牺牲品质,来盲目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这些功能强大的楼宇对讲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呢?据某报最近对江苏省部分城市多个小区的实地采访和调查发现,许多小区的对讲系统都成了摆设,连起码的对讲功能都不能发挥,更别说联网报警了。楼宇对讲产品尚且如此,比楼宇对讲更复杂的智能家居系统难道不更让人担忧?
三网融合,能否到达智能家居“最后一公里”
过去,网络带宽一直是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为1.774M,排名全球第71位,大部分以512K至2M为主,接入速率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标志着三网融合的大幕布正式拉开。三网融合将使智能家居拥有更便利、更高效的网络传输环境,必将促进智能家居产业的升级。毋庸置疑,智能家居在未来三网融合后将迎来更快速的发展。早在几年前,有人就曾大胆预言,智能家居只剩下“最后一公里”,带宽问题一解决,“最后一公里”指日可达。
虽然在今天,人们理想中的智能家居还是一个梦想,虽然这个梦想已经不太遥远。但是,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在就为智能家居何时走完“最后一公里”下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
■相关链接
智能家居由来
“智能家居”一词源于英文“SmartHome”,更早的提法是“HomeAutomation(家庭自动化)”,因为当时涉及的产品都与家庭自动化产品和配件有关,自动化、智能化是其重要特点。几年前,美国、欧洲、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先后提出了“智能住宅”(“智能家居”的另一种说法)的概念,其目标就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HBS)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从而可以对所有设备进行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以及进行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智能家居系统内容
“智能家居”与“住宅智能化”密不可分。住宅智能化是智能家居的先导,智能家居是住宅智能化的核心。
智能家居系统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子系统:网络接入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电视对讲门禁系统、煤气泄漏探测系统、远程抄表(水表、电表、煤气表)系统、紧急求助系统、远程医疗诊断及护理系统、室内电器自动控制管理及开发系统、集中供冷/热系统、网上购物系统、语音与传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网上教育系统、股票操作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等。智能家居中国历程
20世纪90年代后期,智能家居的概念开始在我国出现。2000年智能家居开始在我国推广。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智能家居在中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虽然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从国内家电巨头及网络巨子的纷纷出手试水智能家居市场以及许多国际大企业对国内智能家居厂家并购案可以看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潜在着巨大商机。全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小区智能化已成为一项基本要求,再配上智能家居,“全智能”的概念必然给房地产业带来新的卖点和活力,因此“全智能”是21世纪房产开发商力推的主题,这也意味着,我国智能家居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splitnewspage-->!--splitnewspage-->!--splitnewspage--> (责任编辑:JN103)
相关知识
存在诸多瓶颈和障碍 智能家居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撕掉“伪智能”外衣 智能家居离我们还有多远?
智能家居离我们有多远
智能家居离我们还有多远?
智能家居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地板行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隐患 品牌的建设艰难
直播智能家居改变了什么?搜狐焦点家居智库沙龙
新和创智能家居“大”数据之路如何前行?
智能家居离我们还有多远 平台“破局”有门槛
“蜂智网”中国整体+智能家居产业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