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北京春季房展难觅本地“改善房”

北京春季房展难觅本地“改善房”

https://m.biud.com.cn 2015年04月17日07:17 家居装修知识网  

“这次来就想看看新房,自己住老房子时间太久了,换套新房也痛快痛快。”昨天上午9时,北京春季房展刚开幕,40多岁的市民黄先生就领了一摞楼书,顺着每家展位一户户地看过去。

3月30日房贷新政发布后,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出现了井喷。4月上半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达到了6509套,这一签约成交量是2015年来同期的最高值,环比3月上半月上涨了52.5%,同比2014年同期的3295套上涨幅度更是达到了98%。

黄先生就是加入二手房供应市场的其中一人,随之而来的,就是他对于改善型住宅的需求。

刚需豪宅偏两头

黄先生的想法很简单,他在西二环内有一套老公房,按照现在的二手房价格,大约能卖到300万元。再加上手中的80万元现金,他想买一个500万元到700万元之间、面积稍大、距离城里不太远的改善房。

不过,在这次春季房展会上,北京地区的房源并不占主流。记者在北京展览馆几座大厅中转了几圈,发现本市共有9个开发商、携有12个项目参加。而在这些项目中,还有5个项目的价格为“待定”。展厅现场的人虽然热衷于向黄先生介绍项目优势,但并没有给出准确报价。

另外,位于昌平南邵的北京风景虽然距离城区不远,但其均价为每平方米2.55万元,最大面积120平方米,算下来总价还不如黄先生目前的二手房贵,而且面积也不符合黄先生的要求。位于顺义的鲁能七号院,倒是带来了从85平方米到260平方米的不同户型,单价每平方米2.27万元,比较大的户型能满足黄先生的要求。

此外就是安定门外大街的盛德紫阙项目了。但其总价在420万元到6000万元不等的豪宅定位,没办法实现黄先生栽花种草养狗的愿望。

“看来新房能选择的太少,我再转转吧。”黄先生说。

外地境外楼盘捡漏儿

数据显示,在这次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上,一共有约340个项目参展。而在500万元到700万元之间的项目,大多扎堆儿在外地和境外项目中。

“我们这里出门就能看到大海,还有管家式24小时服务,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度假、养老……”养老地产和旅游地产,仍旧是一些景色优美城市拉拢北京购房人的主题。

而针对北京人购买境外项目的万国地产,更是端出了一套和北京当地中介机构有一拼的中介网站。

“比如您输入曼哈顿、学区房、公寓、价格区间……看,一共有307套房。产权、租金回报率、面积户型和期房交付时间都写在这儿了。您孩子上高中了,回头万一出国了呢?您去看他也有个地方住。”这位负责人一下抓住了黄先生的痛点。

黄先生开始和记者商量,如果自己还住在老房子里,确实没法栽花种草;但外地和境外的项目价格浮动更大,除了按照他原本预算购房之外,不卖老房子,买个200万元到400万元的房子也还不错。“说起来,如果在境外给孩子置产了,或者自己在云南普洱买套房,以后养老用,也确实是个选择。”黄先生琢磨着。

改善型新盘或现缺口

从以往看来,春季房展一般都会伴随着“金三银四”和“红五月”产生,但今年北京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展会上的数量萎缩,却反映出“金三银四”未必会如预计那般春暖花开。

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从6日至12日的4月第二周,北京楼市仅有2个项目入市,分别为自住房项目建工·动力港和首开常青藤,2个项目累计供应394套。

而在成交量上,上周全市商品住宅累计成交1478套,环比前一周下降23%,成交面积达12.2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99%,成交均价为27861元/平方米,环比微涨3%。

“新政发布后,多数开发商选择借助政策利好,加快项目去库存化速度,暂缓项目市场新增供应,静待时机推新。”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分析,今年三月,本市新盘仅有10个项目入市,而4月至今也仅有4个项目,与去年同期45个项目入市相比大幅减少,而供应减少的原因则在于当前楼市库存仍位居高位。

数据显示,当前北京商品住宅仍有83441套可售库存,至此,北京楼市的库存套数已连续10个月超过8万套。

高姗说,高库存的现状令开发商不急于推出新的货量,短期内新房市场将出现“空窗”,未来或出现新盘的供应缺口。

相关知识

北京春季房展难觅本地“改善房”
北京春季房展改善置业成主流 单价最高近六万
五折!北京春季房展惊现最强大折扣
2013北京春季房展香港投资定居项目再受热捧
北京春季房展会成“移民展” 10日至13日农展馆举行
北京春季房展今日开幕 京津冀楼盘成房展热点
探营北京春季房展之海南
40-150m2创新户型发明 蜜码空间将亮相北京春季房展会
300多家海外地产商抢戏北京春季房展
北京春季房展开展在即 海外地产再扩容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北京春季房展难觅本地“改善房”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53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