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企业的经验与教训,既值得日本企业吸取,也值得中国本土企业借鉴。
近年来,日本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一直不佳。在国内家电专家看来,日本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尊重市场的需求,更准确地说是没有尊重中国市场的需求。
据了解,大部分日本家电企业的中国公司需要向日本总部报告相关产品开发计划并获许可,之后才能进行本地化开发。而且日本本部规定的产品开发流程是固定的,出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妥的考虑,需严格遵守统一而标准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产品从设计到量产期间包含很多次的试验、检讨、评价等,每个流程都有确认会议,只有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流程。而且,即使只是产品销售地不一样,也要遵循同样的评价流程,一个一个地评价、确认。因此,一个产品即使评价流程很顺利,其开发周期也会比竞争对手长。
这种产品开发程序在形式上与欧美企业差不多,但日本家电企业繁复的审批体系及动辄3-5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冗长批复周期,导致日本家电企业在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屡屡丧失市场良机。
业内专家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些日企总部高管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很难用中国消费者的思维准确考虑中国市场,因此处理具体问题时会存在比市场慢半拍的情况,而且其产品与市场策略与中国的实际需求有时也会出现较大偏差。
日本家电产业界也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位名叫森佑治的日本专栏作家撰文说,日本家电业必须重新审视产品线“选择与集中”的发展战略问题。如果没有产品线的“选择与集中”,缺乏相应的市场份额,即便通过资本的驱动“嫁接”出“恐龙型”家电企业集团,也无法掩饰其虚弱且无法长久的体质,无法避免 “昙花一现”的悲剧。
相关知识
日本家电业在中国陷困境 市场反应慢成致命伤
日本家电业中国市场持续亏损上演大撤退
山田电机水土不服或盘活中国家电零售市场
外资家居建材在中国“水土不服”
夏普空调否认退出中国 产品蜷缩上海周边
外资品牌在中国做得了家电做不了卖场
好美家谢羽:建材超市模式在中国并非毫无前途可言
首款澳洲原装进口儿童牛奶将如何在中国市场取胜?
陶瓷市场技术力量成致命伤
邦派巴洛特加速中国整体家居市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