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版的“孟母三迁”甚至引发了一些 “前无古人”的悲剧。因为二套房的限购政策,为了获得学位房,年轻父母 “假离婚”,“协议”房子归男方。后来男方不愿意“复婚”了。因为女方不能提供有效证据,女方追悔莫及。这样,对养育孩童来说,真是适得其反。
学位房单价远超豪宅和别墅,源于学生家长将购买学位房看做是获得最好教育资源的唯一方式。高价乃至天价学位房的出现,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无奈选择。将购买学位房视为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已经成为共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年轻的父母来说,与其求爷爷、告奶奶托关系然后缴纳“择校费”(这过程中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如买个“学位房”干脆。此外,孩子上学时,父母正好可以住在这套房子里,这样免得孩子上下学的时候长途奔波。更何况,相对其他房子,学位房的价格是不会掉的,甚至还是很好的长线投资机会。
为了达到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教育部门的确曾经出台相关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一些城市,在师资方面,特级、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都已经较为平均地分布在区域内各小学之内。在教学硬件上,也是统一均衡配备。不过,这不能改变一个现象。一些学校离公务员住宅区近。其实人性的本能是将教育资源放在政治中心,放在一线城市,放在富裕地带。这样一些父母就愿意把儿子送到那里,好让孩子在年轻的时候就结交到一些“高水平”的同学。在“官本位”的传统观念那里,这也算是一种“长线投资”。
而对父母来说,这也有一些风险。有些城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变动“学区”。如果谁在体制内有可靠的关系,由于不涉及国家机密,也能合法地提前知道。只是政府没有法定义务提前告知所有父母。这样,一些父母就会因信息不对称而投资失败。
当然,我们似乎还可以批评父母亲:你的孩子在重点小学和中学,就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吗?不过,这个批评有些苛刻。毕竟没有哪个父母真心这么认为。他们只是期待在每个环节上都能把握孩子的命运。
如此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说,需要反思的环节很多。例如如何让房价与教育资源脱钩,如何广泛地发展民办教育以达到为公办学校“减负”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改革的实质是向地方政府赋权,还民营资本自由经营的权利。过去允许民间办非营利性学校,不让办营利性学校,带来了很多灰色地带。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只有民办学校的充分发展,公办学校一枝独秀的地位被打破,“学位房”的土壤才能被清除。重要的是,这条道路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好学校出现,形成更多更好的学区,让更多更好的学区中有更多更好的“学位房”。这就是自由市场理论的洞察力。
民办学校的长足发展,有赖于国家为民办教育拓展空间。我们期待民办教育不仅是可以办学,还应当是能够盈利地来办学,让民办教育成为营利性教育,让公办学校成为非营利性教育。因此,此之营利与否,并非就“意愿”而言,而是就教育投资主体及其机制而言的。
只有这样,当前“土地财政”下的“学位房”乱象才能得到根本意义上的缓解。
相关知识
天价学位房:问题与出路
'问题与出路—中国家具电商发展峰会”成功举办
评论:天价学位房绑架了就近入学
广州“天价学位房”分割成三间叫价10万元/平方米
天价学区房4.4平方卖135万背后:再富也为教育穷
北京四中校长回应“天价学区房”:我不会买
评论:“学位房”迷思与教育焦虑症
天价学区房:购房焦虑不降反升 有的一平方米逼近15万
新世界地产:不一样的学位房,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天价学区房”:莫让炒作迷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