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提出 “减少二氧化碳排量、拯救地球”的人类共同奋斗目标
,其后中国提出到2020年较2005年单位GDP减排45%的承诺。意味着中国不仅面临对存量建筑的改造,而且新增建筑必须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的要求。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崇高理想,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手段。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正式在沪落幕,为期数月的展馆展示,为我们体现了目前世界最为先进的绿色低碳环保主题及新型建材模板,那么在本届世博结束之际,让我们重将眼光投向这一盛事,看看我们的设计师参观后感悟如何?设计师们对绿色建筑如何解读?对于世博建材回收如何看待?他们眼里,未来设计又当如何结合绿色、低碳而又不乏审美?话题讨论:
一、设计师眼中的世博建筑;
二、解密世博建材拍卖回收;
三、未来中国设计趋势探。
主 办:搜狐网 搜狐家居
时 间:2010年10月13日13:30开始
地 点:搜狐上海演播室
出席嘉宾:
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立东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 程建新
《当代设计》创始人/杂志出版人 黄小石
主持人:
搜狐家居上海记者 陈琳
▲ 全程直播此次活动
一、设计师眼中的世博建筑(最喜欢的建筑、最有感悟的设计造型)
【记者】:首先感谢各位设计师参加今天我们的“印象世博——设计师眼中的绿色建筑与室内设计”主题论坛。10月底,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将结束。相信我们几位设计届前辈都已经不止去过一次世博园,有些也参与了世博场馆的建设。对于这届世博会,因为没有前几届的参考,但是就普通观众来看,在展馆的外观设计上还比较有特色,而绿色环保、低碳零碳也是这些建筑的一大特色。所以首先进入第一个话题:设计师眼中的世博建筑。想问问我们的设计师,大家参观下来,感觉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最有感悟的都是哪些展馆的建筑设计?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 程建新
【程建新】:这次世博我总的感觉,在风格上,特别是建筑外观风格上,体现出了多元化,能够看到国际对人文环境趋向性的东西,一个是亲近自然,一个是再回收,另外一个在外观上都体现出了国家的文化,像韩国馆、日本馆、德国馆、西班牙馆,都非常有自己的特点,中国馆更不用说了,都是把民族元素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实际上我们更关注的是百花齐放的建筑风格,这是这次世博的一大亮点,这个体现得比较充分,大家都在这方面下足了工夫。所以大家来看,有很多是被外观所吸引的,应该讲对上海这座主办城市和参展的国家、地区、机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人来讲,通过世博会来了解很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包括文化,这是相当成功的。作为设计师来讲,也从中获取了很多灵感,这是普遍反应比较好的。
【记者】:那么程老师,您个人比较喜欢哪几个馆?
【程建新】:一个毫无疑问是英国馆,它的这种特点,给我们打开了崭新的窗户,而且它用的种子这个含义,非常特别。所以这个已经列入我上课的内容了。它用种子、绿色、环保、自然的概念,用的是一种高科技,包括LED,它的外在形式千万变化,整个馆就是一个种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我们做设计的人,从某种观念出发,你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精彩的东西来,做了一个很好的启示,英国馆我是比较喜欢的。除此之外,一开始我觉得韩国馆过于方正,但是它把它的文化包括民族语言放进去了,也算是一种风格,尽管各有各的说法,但总体来说,很有特点。还有一些像东南亚的展馆,都一如既往沿用地过去的风格,也是在强化民族符号和地域符号,这也无可厚非,也挺好。
【记者】:那么您个人觉得中国馆的建筑特色如何,因为它是保留的展馆。
【程建新】:中国馆这样一个建筑的气势和主办国的国度,包括中国最基本的语言元素——方正的体现都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从中国传统里面获取的一些要素。但是如果它的形态稍做一些变化,可能参观的人会更多,因为它上面比较大
,下面比较小,包括通道上,对接待参观人流来讲,可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是所有的东西,不能什么都要,要看到它重要的地方,还是挺有气势的,大国的国度和种种文化还是有反映的。【记者】:好的,谢谢程老师。下面也请沈老师来谈一谈。
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立东
【沈立东】:讲到世博里,我比较感兴趣的展馆,一个是日本馆。我觉得日本馆虽然在造型上不像其他馆这么另类或者现代,它的名字叫紫蝉岛,我觉得它的含义不错,第一它把这种表皮做得也比较高科技,它有超薄的太阳能薄膜在上面,而且它的形象也是有凹凸的,它原来的意思就是人的五官,在里面体现出来。另外它在微风下,也在动,有一种生态的感觉。另外一个,它室内展出的内容也是不错的,它定义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它的过去讲一些历史,在历史当中,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好像从唐朝开始讲的。第二个,现在主要讲的是低碳排放,零排放的城市,未来这一块,是利用了高科技电子,机器人啊,还有一个好像是墙面、地面、顶面是整体的LED照明,我觉得展示的内容也是相当不错,反映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实际上这个概念在世博其他场馆很多,我觉得它是一个会呼吸的建筑,这是很到位的,正好迎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
第二个我感觉比较好的应该是英国馆。英国馆这个种子,不仅是从建筑形态上体现种子。而且最有趣的我感觉它这个是种子圣殿,种子圣殿这一块正好是一个种子,然后它下面皱褶的一块东西,实际上定义为一个包装纸,包装纸托了一个种子,然后送回中国。最有意思的,它是真的是把6万多颗不同类型的种子放在它的触角里,不管从建筑形态还是内在含义,到最后都做得很好,每一根种子都是送给中国各个学校的,因为学校也是培育学生的基地,就像培育种子一样,这个意义很好,英国馆感觉还是不错的。
还有一个像未来城市一样的,瑞士馆,墙上挂了一个一个红点子,瑞士馆的理念绝对是很到位的。从形态上面很简单,就是两个圆柱顶一个伞,然后旁边一圈有一个帷幕,再有一个缆车,缆车从下面一直到屋顶花园。实际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因为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也是一个世博的分主题,真的从地下室内开始兜一圈一直走到屋顶的花园,给人感觉室内和室外相同,沟通交流,另外一个就是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交流。再有一个是它的帷幕,是用大豆纤维做的,实际它可以自己降解,放在那里若干年以后,它自己消失掉了,对环境没有污染,这种技术是蛮好的。另外它采用了一些新的科技,它里面LED,通过日照、通过闪光灯,随着风它会闪亮,这个创意不错的。
还有一个建筑造型很有创意的就是荷兰馆,它有一个“8”字型,上面有很多像建筑群一样。它的空间处理很好,这就和我们中国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这个“8”字型,一个是从各个角落、各个方位都能进入展馆,它没有方向性,不是只有一扇门进去。进去以后呢,给你感觉就是一个“8”字型的坡道,然后坡道上挂了二十幢房子,这个房子就是二十个展厅,而且造型也很漂亮,这个创意也很好,这对我们实际上是一个触动。这种就是完全以人为本,在那里,我觉得流线还是很清楚的,不会兜来兜去迷失方向,你沿着“八”字型就可以了。
对外墙材料的应用,还有一个是芬兰馆,虽然内部我觉得一般,像一个碗,当中也是一个空洞,然后它可以雨水利用,包括内部空间的交流等等,但是我说的是它的外墙,它的外墙是可循环的材料,用的是标签纸和塑料的边角料做成一片片鱼鳞一样的,可以做成不同的颜色,也可以做成透光和不透光的,它就把这个挂在外墙上面,感觉很好,因为它叫冰湖吧,像一个岛一样的,然后和鱼也有关系。
【记者】:好的,谢谢沈老师。黄老师也来谈谈吧!
《当代设计》创始人/杂志出版人 黄小石
【黄小石】:其实我并没有每个馆进去看,如果只是看看外观建筑,外观的建筑比较炫的像英国馆,觉得它有一点创意。我其实对于世博会的恶评很多,而且我是很诚实地讲,包含海峡一个资深电台问我,我都老实讲,我说以中国这样的实力应该把这个馆的规划要做得更到位点,第一个就是进去之前,我是无所谓,我有新闻采访证我随时可以进去。但是大部分台湾朋友要排队,就是国内朋友都一样要排队
,排半天进去以后还是在排队,这个给人家的印象就是排队,所以这边流行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说,不去遗憾,去了也是遗憾,就是这样的。就是你进去你也看不到多少的内容,像我的话,我会觉得我们的前提我们都已经说得很清楚,要到达七千万人。【沈立东】:我插一句话,当年日本为什么会有六千五百万。
【黄小石】:他也是一个人看四五次,但是看四五次的情况之下,他是可以看到东西,我们是规划有问题,进去看不到东西,大家要排队。但是如果是我的话,第一我会做一个环形的跑道,就是轨道,所有的东西是这样的,几乎有很多的馆,你就可以给它洞穿了,尤其是什么呢,中国出钱的这些馆,你就有轨道就直接穿进去了,这个东西大家都不要走路了,你在上面,你一看这个亮绿灯了,人少,你就跳下去就去看,没有你就上轨道,这样的话,可以便利很多。还有你说那种场合要表现我们大国国民的风度都没有办法表现,大家本来要表现,那个奇形怪状就出来了,大家都很累。然后遮阳的东西还是不够。以致于我们本来要做几个重点采访,就是利用这个机会把一些比较环保的,比较有高科技的展馆报道一下,后来我就放弃了,太辛苦了。像俄罗斯馆那个太差了,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是有的馆是小馆的,却很用心,像捷克馆,他们面积不大,但是把所有的展品吊在天花板上,大家这样站着,地面上可以全部容纳人,大家抬头就可以欣赏东西,所以其实还蛮用心的。所以站在学设计的人去看这些馆,其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沈立东】:台湾馆呢?
【黄小石】:台湾馆当然也是很抢手的,台湾用一个高科技,没有一个馆用的,台湾一个天灯,整个灯你不进去,外面也可以看到那种变化。那个馆都是要标售的,很多地方。但是那个科技我这边有,我这边有一个很好的,因为像我们的屏幕,它是可以做成弯的,360度都可以做,它那个就是360度的屏幕,那个东西是一个胶片,不过胶片中有电极的正极,反极。
【程建新】:你说的屏幕就像LED的屏幕?
【黄小石】:是的,但是它是软的,360度都可以弄。这样现在人家请我做代理,就是做台湾馆的,那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以后所有的公司,像你们的公司,晚上外墙全部变成广告,你都可以收费,它那个东西就是打出去,这个就反映出来了。
【沈立东】:是投影。
【黄小石】:是的,但是它的投影可以做到怎么样,比如说我把这个东西切成五段,它可以五个东西一直在变化。
二、解密世博建材拍卖回收
【记者】:好的,非常感谢几位老师的分享。那么由于接近世博的尾声,近期一个有关世博展馆建材回收的话题也很火热,我们也想听听几位老师对这的看法。
【程建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不仅是物体再利用,实际上我参与的一些顾问的地产公司,在这里都干劲满满地准备去回收了,而且他们准备运用的几个地方,我也在跟他们研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是一个经济回收很好的方法。第二,像我给他们策划的,包括室内和室外的,怎么样利用回收材料再根据自己特定的目标去建立一些特别的设计师,而且我给他们出的主意,把原场馆的里外的照片拍下来,将来在新的建筑物里面悬挂,让人们在这里又找到当年的感觉。这种创造的附加价值和无形资产是非常厉害的,看到每一块板都很亲切,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而且还可以为创意产业园、创意地产,带来很有故事性的元素。因为它也有局限性,不可能原封不动复制一个,第一不适合,第二也不允许,所以把这些材料做成跟我们功能作用相吻合的一些新的建筑和一些新的设施,比如说有一块大木头把它放下来,做一个会议桌,这个会议桌本来是场馆的某一块,这是很精彩的一件事。现在也在研究,现成的材料拿下来,怎么样在支撑材料和配合材料上体现世博的元素,然后把它变成一个新的物体,然后在墙上或者是其他方面,可以展示当时的情况,这个很有故事性。然后这里面设计师再可以设计做出很多事来,甚至我们媒体可以做一个世博回收产品的再设计活动,这是非常非常精采的。
【记者】:甚至可以办一个展览之类的,把大家的照片挂在里面。
【程建新】:也可以,另外像我们搜狐可以搞一个世博会收藏品的设计大奖赛,或者在这里我们做一个专版去传播这个,传播的同时,把利用这个产品的公司也宣传了,而且可以做很多年。毕竟这些回收利用的建材,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再设计的核心元素,然后围绕这个元素可以扩展开来,特别是这些创意地产或者带有创意性质很强的公司是非常好的。我估计后世博这一块的,会成为我们今后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记者】:主题也很好,又是再设计,又是可再生材料。
【程建新】:对,第一个就是新的应用效果
,第二个是传播一点世博精神,第三留下来故事性,这个很有意思。现在我们媒体可以在这方面动脑筋做策划了,甚至可以跟踪,哪些公司东西特别多,可以记录了。实际上世博材料的回收应用,国家也会非常关心的,因为它这里创造的也是效益,它这个还是受世博影响的,除了保留的场馆和场地的再利用,这些回收材料都是很有用的。【沈立东】:你讲的这个回收,是这样的,一部分场馆是整体拖回自己的所在地,因为它原来在建造的时候就讲清楚了 。第二类场馆是通过拍卖或者是销售的形式,卖给我们国内的某些城市,不过这里面也会竞标,我具体就不说了。第三类就是拆除了,拆除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估计你说的这一种,有可能是在拆除里面出现的情况,这个材料是否回收。很简单,针对拆除来说,材料的回收是应该的,就像老厂房的拆除也是材料回收,除了混凝土和有些一次性的材料没办法之外,钢筋、钢铁、石材都可以回收。有可能在回收里面,我估计它是有个要求的,它不会让你回收以后重新搭起来,回收以后,就是当材料去运用,而不是原汁原味把某个局部放在某个地方,因为这里有一个知识产权的问题。我看今天的新闻也出来了,这次世博里关于知识产权这一块,现在已经有16起起诉案件了,里面涉及的知识产权还是有好几起的,主要是一些违法的。你刚才说的材料的回收,应该是去做的,不可能把它扔掉,我只是提醒回收的人员,不要借回收的名义,把这个建筑回收回去了,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黄小石】:有关展馆拆除回收利用,我是觉得世博对于中国公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室,如果说让大家经过这个洗礼,提高对于建筑设计的欣赏,我觉得是蛮好的。但我其实很想建议中国政府,你不要去跟人家争这个七千万的东西,你到月底就结束,但是有一些场馆我觉得能够保留就保留,让老百姓慢慢去看,不可以吗,干吗一定要在半年之后全部拆掉,你没有必要,有一些要拆掉,实在是人家别的国家有原因,一定要拆那是没有办法,所以能够保留就尽量让人家保留,让人家看,你把这个东西再延伸半年一年,不是大家就都可以慢慢看了吗?
三、未来中国设计趋势探
【记者】:好的,非常感谢几位老师的分享。我接触到的一些企业也有在涉足竞标回收世博建材的项目,也有听到有关台湾馆等一些展馆建材回收的新闻,我们企业在做这件好事的时候也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可以创新再利用,而不能去复制。那么接下去,我们第三个话题,也是一个相信年轻设计师都很关注的话题。就是这次世博会,对未来中国设计的流行趋势会有怎样的影响?
【黄小石】: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捷克馆,它有一个体型的,放大的东西,你中间一个小小的屏幕,只要把这个四边用放大的形象,一个小屏幕变成了一个大的圆形的屏幕,因为都是玻璃,就反射放大了,所以那个东西你将来用在设计的时候,比如说不管是酒吧,你这个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就是一个小小的东西,但是用这个东西弄出去,可以放得很大,所以我觉得其实很多设计都可以学。
【沈立东】:世博场馆的风格还是很多样的,但我想对今后设计界的影响不会很大,但也不会没有,因为从我们现在国内的装饰建筑行业来看,实际已经蛮大。随着境外设计进来,特别是奥运会开了以后,实际上大家也看到了很多另类建筑,许多国内设计师也做了一些另类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所以像世博,我估计在建筑设计、展示设计方面,要特别震撼,估计不是最明显,但是明显的一点,有可能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或者是环保节能生态这个领域会有一些反映,因为每个建筑氛围里都会展示到这块。所以这次世博开了以后,让设计师也知道,以后在实际的时候也考虑这块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很少,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师追求形式上的前卫时尚,而没有分析这种做法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主持人】:那您觉得未来三年,什么会成为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最主要的决定性元素?
【沈立东】:我自己认为视觉的冲击力,或者是空间的冲击力,有可能还会在一段时间影响我们的设计界。因为我出国以后看到,国外也是当代建筑和当代艺术这块对色彩的空间,对百姓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但我觉得这不会很长。因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包括全球一体化,大家会知道到最后资源这块,能源这块越来越少,有可能在三年以后,大家崇尚去研究的还是生态环保这块,就是这种新技术的产生、应用,实际现在阻碍它的主要是它的投入量很大,就是前期投入过大,所以很多发达国家或者是一些实力不是很强的业主,是避而远之的,因为他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但是从真正的前景来看,它肯定是有发展趋势的,所以如果在这个领域里,可以研究出一两个专利,或者是特色的建筑形式、构造
,说不定有可能变成追求的效果。实质上这块潜力肯定很多,我估计三年里会形成很多东西,包括各个行业协会,包括设计师,都会去关心,甚至有一些会形成最后一些可利用的理论。我刚才为什么说时尚、现代,当代的一些东西还会有冲击?因为你说三年,三年还是蛮短的,有可能十年跨度会更合适一点,三年因为现在的惯性,它还是可以冲过去。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建筑,已经打破了我们原来常规的建筑,有可能会吸收一些功能的前提,吸收一些经济的前提,就是造价比较高,他做一些让所有人为之震惊的东西。这个震惊是什么概念?人还是有一个喜欢新奇东西的倾向,所以这个震惊往往还是让很多老百姓比较推崇的,一推崇就变成一个潮流,人家都喜欢这个东西,看到这个市场供求关系,需要如果是最关键的话,那么我们的设计师供应方肯定还是会沿着这个轨迹走下去。
什么时候会觉得要停下来?我觉得很简单,当大家感觉到能源越来越危机了的话,或者是我们的环境越来越恶化的话,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自己感觉现在是两条线,一条是发达地区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查看地图),大搞那些奇异百怪的建筑,欧美这些国家则在做建筑改造,这种改造绝对不是简单的修复,它是赋予了新的技术内涵,赋予了新的建筑物理,环保理念在这个里面的改造,这种的生命力很强。当然,他们也会搞一些另类的建筑,但只是点缀,不会所有的人都推崇,是匀和一些人的眼球,但更多是研究实在的东西。我自己认为三年里有可能看到这块,像欧美国家对建筑的改造,对环境的保护,建筑的保护这个方面去研究的很多,我知道现在已经在研究了。相对地,我们现在很多民居,一些古建筑,一些保护建筑实际上也很重视,但有可能我们现在还没有走出一条技术和艺术改造的道路。所以我们弄弄就是八号桥自改造,弄弄就是新天地的改造,为什么?因为这是他们成功的典范,因为他们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但是我们现在大部分的改造还是修旧留旧。所以我想总有一天,说不定三年,有一帮设计师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成熟的想法。
【主持人】:好的,谢谢沈老师。程老师前面提到这次世博建筑对于各国文化的展现,那么您觉得这是否会影响未来国内建筑及室内设计的趋势?
【程建新】:是的。中国的文化甚至于东方文化在那里会有一个非常好的体现。之前在南京召开的国际论坛上,我演讲的题目就叫《东方文化与现代设计伦理》。为什么提中国文化,因为这么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技术发展非常之快,但是人的社会伦理未必能跟得上,产生了严重的技术反控,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这种污染是多方面的,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污染,人们心灵的污染也许更危险。而有些设计师也这样,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片面引导消费者和委托方,往往用豪华、流行、时尚、风格和个性化等概念“忽悠”别人,而根本不去考虑符不符合实际需求,符不符合能源利用和绿色环保,符不符合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比如现在的手机,不停地换花样,虽然功能还能用,但就因为不够时尚了就换掉了,要知道至少目前手机还是不可以降解的,电池啊等都会造成污染,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往往也是这样,这在设计界被称为“商品的物质背离现象”。其实设计界很多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提倡绿色设计、适度设计。以至再一次国际会议上,有个国际著名学者甚至提出了“设计带给人类更多的还是灾难还是福音”,这当然是从极端的角度想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由四大学问构成的:“易”、“儒”、“释”、“道”。“易”是研究《周易》的学问,它集中国几千年文明智慧于一体、已形成一门具有东方独特思维方式的学术体系,是以探索天道人理变易规律的学问,已有接近三千年的历史。“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其代表人物孔丘不但在中国妇孺皆知,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学也不断从形式、内容到社会功能随之发生着变化和发展。“释”即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世纪前后,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创,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其对世界文化和人类生活哲学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佛学本质上是关于智慧的学问,佛经上称之为“般若”,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是把佛教智慧中国化的第一人。再就是“道”,道教是以张天师为代表的,所以也有把道教叫做天师教的,但是道学和道教是两回事。道学是老子、庄子开始的。但这四大学问虽自成体系
,有时还斗得天昏地暗,却长期共存并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甚至相互完善,佛教传进中国来以后,包括玄奘,包括智者大师,都是用儒家和道学的语言来翻译经书,来传播佛的思想。然后,道又把佛的很多精华的东西移植成自己的东西,甚至现在在台湾的道馆里都出现了济公像,把济公作为道。因为济公“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他的这种出世、入世和解脱的思想和道很近,而且他还重养生。然后是儒学,就是孔子兼有佛学里面的很多思想。实质上中国的这些文化思想在众多方面是和谐系统,是共融的。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思想,包括“中庸之道”的理念,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根深蒂固的。只是一段时间以来被西方的“利欲”熏迷了心智,儒家讲的是“礼”,“礼”是一个社会的秩序,“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这个社会目前还真缺这些。但是话说回来,不是说我们是东方人、中国人,我们就与生俱来传承了东方文化,这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挖掘、继承和创新,并在社会生活中加以推广运用。否则,说不定你缺失的也不比人家少,继承和发扬的不比人家多。现在有很多人,包括有很多社会现象,对老人的虐待,对环境的不负责任,实际上你没有学好自己老祖宗的优秀思想。作为设计师,你怎样汲取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挖掘中国优良的造形寓意。你在柱子上盘一条龙,在墙面上雕一个凤,这算传承吗?这远远不够。你看金茂大厦,从中国的宝塔中提取要素,被世界设计界公认具有东方神韵,设计师自己也说,他是从大雁塔里得到了启发,但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设计的,而是美国人做的呢?《功夫熊猫》也被认为极好地解读了中国文化,中国国宝大熊猫、五行拳、乌龟大师等从素材提取到表现形式无一不体现了东方特有的文化魅力,美国人就是用你祖宗的东西加上现代的表现,再来赚你的钞票,却灌输西方的思想。
【主持人】:确实,国内许多设计师在能不能合理传承中国文化方面,需要深思。
【程建新】:讲到“设计伦理”,佛学上讲,三个恶念是罪恶之源,这就是:“贪”、“嗔”、“痴”。“贪”佛教原是指沉溺色、声、香、味、触等五欲的心理活动,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实际就是“名利熏心”,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什么都想要。“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浮躁,情绪波动,急功近利,稍不顺心,就抱怨社会、怨恨他人。“痴”,迷暗为性,愚昧无知,执迷不悟。佛教认为,人世间所有烦恼、痛苦和争斗,都是由于贪、嗔、痴的缘故。众生为满足私欲,拼命贪求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即为贪,一旦得不到,便互相仇恨,即为嗔,于是产生争吵,发生战争,互相残杀。贪和嗔的存在,就是因为众生不明道理,愚昧无知,即为痴的缘故。现在台湾的佛教界,提倡大众佛教,爱国佛教和生活佛教,把佛学的智慧教义和现实生活的理念结合起来,提倡无贪、无嗔、无痴的为“三善根”,这次世博会的“台湾馆”造型和理念就是一个点燃“智慧心灯”的寓意。这种生活智慧的提倡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大环保的概念,这是真正对我们现代生活环境的一个深刻的思考。这个环保分四个部分,一个是心灵环保、一个是生活环保、一个是社会环保,最后才是自然环保。这四个环保的辩论关系,使我们全面了解什么叫环保,环保不仅仅是低碳、无碳,产品能不能降解,资源是否有效利用,这些还不够。还有一个心灵环保,你要有善念,没有害人之心,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学会爱人,要存在感恩之心,这些都是心灵环保。然后是生活环保,健康的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包括家庭装潢,不是盲目的豪华,而是以适合居住为本,各个尺度都是最适合你的身体、起居、活动。再者是生活,吃也是尽可能吃得卫生、吃得健康,这是生活环保。然后是社会环保,你在社会中的言行,在社会中的举止,设计师为社会创造的公共环境,要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交流,有利于各种人的活动,包括老人、有疾患的人等弱势群体。这甚至包括人交往的礼节也需环保,人际交往中尺度、距离、方式等。东方过去为什么流行拱手礼,这也是很环保的,有学者认为现在西方的礼节过于亲近,会造成很多疾病流传。现在西方很多礼仪都开始往后退了,要讲究距离感了,为什么?因为不环保,你热情归热情,但是不环保。中国国学有很多环保意识,即使在今天看,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最后就是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自然环保。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环保大概念,也许可以为设计师的现代设计伦理的完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这是比较重要的,我们设计师要在这方面好好学学、琢磨琢磨。
【记者】:好的,非常感谢我们几位设计届前辈对于世博建筑、展馆特色个人感受的分享、解读,相信对于我们的网友回味曾经看过的这些展馆是一个非常好的。我们也希望这次世博所带来的各国文化也好、建筑理念也好、材料运用也好,都能推进国内建筑、室内设计的更进一步。再次感谢几位老师!
声明:此文系搜狐家居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与搜狐家居联系
相关知识
聚焦:后世博印象 设计师眼中的绿色建筑与室内设计
设计师眼中的巴黎展studio.Y设计总监余颢凌
直播: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声音•无界—建筑与室内设计师对话论坛在沪举行
丁谦:网络博客——设计师必要的推广方式
中国顶级软装设计师眼中的中美软装设计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十周年庆典
实录:2010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国际空间设计大奖颁奖盛典
Talk设计:女性设计师眼中的感性和理性
博洛尼眼中的“概念厨柜”:不只是浪漫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