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法官,从来不给组织提要求,不为难当事人。
----众法官语
提笔写稿时,郭政文给记者打来电话叮咛:“千万别把我说得太多,因为没有组织提供的平台,没有全院和法庭同志们的帮助,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办不好一件案子。”
----记者随笔
五月的华州大地,麦浪滚滚,瓜果飘香;巍峨的秦岭脚下,赤水河畔,陕西华县杏林法庭50后法官郭政文向我们徐徐走来……
郭政文同志近照
郭政文,陕西省华县人民法院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官,1987年5月,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被组织从县武装部调入法院,别人都想在有利于职务晋升的岗位上工作,不断找组织调整岗位、晋升职务,而他却从未向组织提要求,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基层法庭去工作,而这一干就是26年。
他凭着多年基层办案经验和自己承办过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用身边的“活教材”帮助辖区村民学法、懂法、用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此他说:“普法宣传,依法办案,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原本一个复杂案子,审结需耗时几个月,结果半个月就结案,即便休假,郭政文依旧忙碌着。这源自他经手的一起杨某诉刘某汽车买卖纠纷案。
此案当事人双方争议标的数额大,案情错综复杂。郭政文接手后,针对纷繁复杂的案件法律关系,迅速对案情进行剖析梳理,抽丝剥茧,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他很快理清了思路,认为该案应快审快办,如果按部就班,稍有拖延,则双方损失将进一步扩大。为此,他当机立断,即刻下发裁定,依法查封了被告扣押的汽车,限制被告刘某私自转卖汽车。可被告置法院裁定于不顾,一意孤行,仍然擅自将汽车卖给他人。与此同时,双方当事人积怨加剧,各自纠集人马准备拼个你死我活。郭政文获悉这一紧急情况后,当机立断,急忙骑自行车赶到当事人家中,通过朴素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陈述利害,终于使带有紧张血腥味的气氛缓和了下来,原告杨某同意按法律程序办理,而被告刘某却拒不说明车辆买卖去向,执意抗法。鉴于此,郭政文迅速与院领导取得联系,立即拘留了拒不执行裁定的被告刘某。在法律震慑下,傲慢无知的被告刘某思想坚冰得以融化,愿意接受法院调解。郭政文趁热打铁,在双方真心自愿地基础上公正调解,办结了此案,依法执行了车辆买卖款,当原告杨某拿到所赔车款时激动地说:“没想到我的车辆又能正常营运了;这一回我真的感受到了国家法律的尊严、人民法官的公正!”
华县古称华州,位于秦岭北麓、渭河南岸,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少华山。地势南高北低,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境内部分乡镇、村落依山而建,川道地势起伏,下辖的高塘镇是渭华起义革命旧址所在地,曾经孕育了无数为共和国大厦奠基的仁人志士。而今,在这片热土上,一大批对党忠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任劳任怨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郭政文就是其中之一。
从陕西大荔师范毕业后,郭政文先后在华县咸林中学、人武部和法院工作。本有机会留在县城,且有职务晋升空间,可他却甘愿到条件艰苦、离县城较远的塬区---高塘法庭,去当一名助理审判员。
高塘法庭辖五个乡镇,七十多个行政村,村民大都住在山上坡下,沟壑之间。郭政文经常步行办案,他常常利用村民早起的习惯,一大清早就奔波于乡间小径,村舍阡陌,为送达一张传票,为会见一个证人,为调解一件纠纷。虽步履匆匆,但目光坚毅,当他肩披露水返回法庭的时候,才刚刚是早晨上班的钟点。
现场勘查
夏顶烈日,冬冒严寒,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往往为办一个案子,一去就是好几天。他与庭里的年轻法官经常带上标有审判员、书记员字样的桌牌,以流动法庭形式巡回办案,方便塬区群众诉讼。山区自然环境潮湿,他们常常受到毒虫侵扰,没法洗澡,睡不好觉,脚上全是久磨的老茧、水泡。面对这样的办案环境,郭政文坦言:“心里曾经打过退堂鼓,不怕人笑话,为了勉励自己,我把国徽挂在了床头上……”
桥峪是高塘塬区最偏远的一个山村,距法庭12.5公里,山路曲折,坡陡沟深,那是办案全靠步行。郭政文在审理该村一对夫妻离婚案件中,他三上桥峪,及时把诉状副本送到被告手中,就地开展调查取证,并与村组干部及时沟通,了解当事人婚姻状况,通过细致入微、真实客观地了解,他很快掌握了该案的来龙去脉,并得到了当地村委会的支持,心中有谱后,坚定了依法调解的思路。他对当事人用通俗易懂、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讲解婚姻法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村民身边发生的一些家庭纠纷、日常琐事来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害。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办案作风,深深打动了双方当事人,终使这对夫妻重归于好。协议签署后,他还亲自把被告送回桥峪女方家中,被告家人和村组干部深受感动,大家纷纷握住老郭的手说:“您三进桥峪,为这两娃的婚事操了不少心,费了不少劲,使他们言和归好,多亏老郭你呀”!郭政文郑重其事地说:“不是我的功劳,真正为他俩挽回家庭的,是大伙,是法律”。
不打官腔,没有架子,风里来雨里去,办案来回两腿泥。不辞劳苦、深入基层、忘我工作的郭政文,其事迹在高塘塬区传为佳话,广大群众戏称他为“泥腿子法官”、“草根法官”。对此,他却不以为然:“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土生土长的华县人,我热爱这方热土,更热爱我从事的神圣的审判事业,把案子办公道是我的目标;泥腿子也罢、草根也可,叫啥都行。”
开庭审判
为了办好每一起案件,郭政文都认真调查、仔细研究,所办案件在评查时,被大家普遍认为事实查得细,工作做得深,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全院上下一致好评。1992年,他先后被院党组推荐为高塘法庭副庭长、庭长,这一干,就是十年。此后,他又在赤水法庭、下庙法庭等基层法庭连续工作10余年。
2012年,院党组考虑到郭政文临近退休、眼疾严重,为照顾其身体,调整他到法院审监庭工作,但半年以后,习惯了办案工作的老郭却“闲”不下来,主动申请到华县杏林法庭做一名普通的审判员。
合议案件
2013年,郭政文进入杏林法庭工作,,这是他在基层工作的第四个法庭。近年来,法院受案数量猛增,大量案件涌入法庭,案多人少的矛盾特别突出,郭政文正是看到了法庭人手紧缺、办案力量薄弱,才主动要求到法庭来的。他到杏林法庭后,一来能加快办案进度,减少案件当事人对法官办案的疑虑,二来减轻了法庭积案压力,还能手把手给年轻同志传授办案经验,而且他承办的大多都是疑难复杂案件。到杏林法庭工作两年多了,他眼睛干涩,泪道堵塞,医生早就建议手术,但至今都没去医院,每次家属催问,他都以手头案子太多、眼睛问题不大、随后再说而推托。“郭法官,你办案我们放心。”一位当事人这样给郭政文留言。
去年9月份,在调解审理贾斌等3人收割机伤害案期间,他多次骑自行车前往当事人家中,采取庭前调解的办法,站在原告人作为普通农民家庭生产生活唯一依靠、因伤举债20余万元、经济雪上加霜的境况下,做通了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解除了三方后期顾虑,使常人认为难以办结、当事人争议较大的案子终究有了最好的结果。
今年3月份,他在办理郭向导离婚案过程中,依然采取依法调解的方法,把思想工作的重心放到了女方身上,对女方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作开导、唠家常、讲道理、聚共识。经过深入细致地调解,女方心服口服,双方调解和好。“因为我是周至人,是上门女婿。郭法官是个好人,没有官架子,为我们的婚事说了好多话,跑了好多路,很负责。如今,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幸福,太感谢郭法官了!是他拯救了我们濒临破裂的家庭!”在电话的另一头,记者明显感觉到郭向导内心的感激和真诚。
26年的办案生涯中,郭政文年均结案50件以上,都是一些疑难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但无一错案、无一信访、无一投诉,每一次调查谈话笔录、每一个案件调解过程、每一份裁判文书,全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案卷里,个个案子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靡有不初,鲜克有终。严谨扎实的办案作风,也造就了他廉洁自律的高尚人格。郭政文始终坚守廉洁司法理念,依法办案,不殉私情。有一天晚上,他回到办公室拉开被子准备休息时,一卷人民币从被子夹缝中掉了下来,“有人行贿”!他当即向庭长讲明了情况,当着庭长的面清点了钱数,并对当天接触人员逐一回忆筛查,并与庭长连夜找到王某。原来是郭政文正在审理的一起财产案件的当事人之兄王某放的,郭政文当面严厉指出这种行为的违法性,旗帜鲜明地告诫涉事人,并教育他要相信人民法院是会公正处理案件的,遂把钱退还了当事人。王某握着郭政文的手,红着脸羞愧地说:“我把法院人想错了,你们真不愧是人民的法院、人民的法官。”
孝心孝行
常言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郭政文同志却做到了。2015年3月23日,天空飘着细密的春雨,郭政文与同事从外地办案回到华县已是下午六点多了,经过一天的奔波,大家都感到疲惫和饥肠辘辘,但他却顾不上这些,急匆匆赶往离法庭五里路的农村家中,因为他还牵挂着家中年逾九旬的老母亲。为了减轻妻子在家伺候老人的负担,年近六十的郭政文学会了熬粥、炒菜,家常便饭样样做起来都是得心应手。平日里,同事们敬重他的孝心孝行,他却憨憨地一笑说:咱晚辈照顾老人,这都是应该的。几十年如一日,就连村民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称他为名符其实的大孝子。
郭政文同志就是这样——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甘于奉献、乐于吃苦,真正为人民排忧解难。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先进工作者,还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2015年5月,记者采访郭政文时问道:听说您快要退休了,退休后有何打算?他说:“我还是一句话,只要身体能动弹,还是想继续做调解办案的事,让每一个华县人都能享受法治的阳光,让依法治国的春风吹遍华州大地。” (记者:景裕民 王育民 通讯员:韩少雄)
记者感言: 基层法官,面向群众,事无巨细。很多时候,他们不仅仅是秉承公正的人民法官,还是群众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正是有一群像郭政文这样,公正无畏,一心为民的基层法官,才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和谐,社会的基石更加稳固。
相关知识
陕西华县法官郭政文:扎根基层几十载 临近退休不停摆
马可波罗瓷砖郭志文:建立良好口碑 诚信服务客户
深装总:砺剑三十载 蓄势谱新篇
品格副总经理陈炯文:集成家居是市场的选择
长江实业郭子威:内地楼市未来十年仍看好
张学文:城市化发展推动老品牌转战“建筑一体化”
罗会德:扎根成都装饰十六载 做“四川的骄傲”
问政综述:小区里气味刺鼻 这是不是个小问题?
郭正一:“梦想与现实”生命中的深泉涌动
郭兆华:人工智能淘汰不了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