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家居杨毅编写)当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在我们身边拔地而起,当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我们当做“强大”和“富有”的象征,有这么一群设计师,却在思索着怎样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在每个建筑都想做地标的时代里,他们只想消失不见。
低调,如何才能不乏味却让人沉醉?
在地,如何才能不肤浅而沁人心脾?
2015年,新浪家居与简一大理石瓷砖联合推出“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年度策划,致力于为中外顶级酒店设计师打造最有效的交流平台。今天,环球君带你认识一群将低调做到极致的设计师。
1.隈研吾
“我强烈地感觉到,我之所以这样看待事物,这样行动,这样思考,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我曾在这些地方的经历上。从这种意义上,我觉得自己就像是长在密林里的一棵树。”
这位提出“负建筑”概念的日本建筑领军人物也曾经是“建筑罪恶集权化”的代表。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前,他的作品外观突兀,趾高气扬。
泡沫经济开始后,在东京再也借不到项目的隈研吾开始接手高知、爱媛等小城的地方工程。这些小城不尽相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让他首次考虑建筑的适用性和生态性,独特的理论和风格随之形成:
“我想让建筑变成一个不断变化的现象,随着气候、季节、时间,以及所处的地点,不断地发生变化,甚至在不同的人眼中,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移动速度中,都能够有对建筑不同的感受。”
“比起咄咄逼人特立独行的强建筑,弱的建筑更能经得起冲击,更能够让失去安全感的人们在传统建筑的温存与柔性中感到抚慰。”
案例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马头町广重美术馆
云南石头纪酒店
北京瑜舍酒店
2.黄声远
“路要窄一点,人才会相遇;灯要暗一点,鸟才可以休憩。”
黄声远被公认为台湾“在地化建筑师”的代表之一,在宜兰持续二十年的空间实践,帮助强化了宜兰的地方身份和特征。
从海归建筑师到穿着短裤、拖着拖鞋走在宜兰田间地头,他的形象转变多少有点突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把黄声远称为“赤脚建筑师”:“他们的方法很有趣,不赶什么潮流,像是从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如果一个建筑师对自己熟悉和关切的生活环境有持续设计的态度,那是更加由衷的感觉。”
黄声远这样阐述自己的理念:“做宜兰河的时候,我才知道水是这样流的,流水对于河岸有削切和堆积,我想让两岸的不同被感觉出来,想要让这个河被意识到,而想要感觉出得来,人就最好实地进去体验。”
案例
罗东文化工厂
礁溪生活学习馆——户政、卫生所及外籍配偶学习中心
3.Kerry Hill
“发现建筑中那些体现其本质的抽象化内容,即‘显示所能感知到的构造’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筑中遍布秩序感,它可以接纳形式和材料的变化,但它一定会保持其本质的完整性。建筑有其固有的功能性与文化性,而每个建筑又是其中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更广泛的样式的一部分。”
Kerry Hill是位极其低调的设计师。据说他在接手涵碧楼设计后,多次对甲方抱怨,不愿意再接这么大体量的项目。他已经习惯小而美,并不打算去刻意强调“存在感”。他目前在大陆的第一个项目青岛涵碧楼,完全地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相融合,将岩盘,沙滩,海岸线悉数保留,当地原有的鲍鱼池也不能打掉,为的就是要让到涵碧楼的人,可以看到当地最自然的情景。现在眼前所见的青岛涵碧楼,建筑物本身看似简单,但却巧妙与当地景观融为一体,无论客人身处哪一个角落,绝对都能感受到用心设计的情境与空间感。
如此善于把玩景观与建筑关系的Kerry Hill,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叙述自己对这两者的看法:
“我深信植物在视觉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并不只源于对生态的新需要。对建筑师来说,建筑在景观中的配置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不同意”解决方案就在场地中”这一说法,场地是先决条件,而解决方案取决于你。常识通常占上风,正如所有经久不衰的建筑一样。”
案例
日月潭涵碧楼
青岛碧涵楼
巴厘岛serai度假胜地
马来西亚datai酒店
4.Jean-Michel Gathy
“我是那个去现场勘测的人,就像香奈儿的Karl Lagerfeld,我设计,而不是管理。”
Jean-Michel Gathy在介绍富春山居的空间设计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总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与敬畏”。按照他的理论,空间设计不以顶级的豪华奢侈为最终目标,而是注重思考如何通过空间设计,将当地的自然景色、地理环境和文化风俗结合起来,给人以更高的生活享受和心理享受。所以,在Jean-Michel Gathy的设计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森林、海洋、湖泊与酒店的融合,风俗文化与建筑文化的融合,室内环境与室外建筑的模糊界限,室外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交融升华。
案例
富春山居
Aman Wana
拉萨瑞吉度假酒店
Aman Yara
5.贾雅
“为法云安缦做室内设计时,他走访了杭州周边村落、茶园和寺院,设计时力求细节高度一致。酒店的建筑仿造旧日杭城周边的民居而建,显现出杭州民俗文化中粗犷野趣的一面。”
贾雅的母亲是爪哇公主,父亲是公务员也是外交官,家境富裕,自小随父母周游列国,也在外婆的影响下了解爪哇文化。贾雅的第一份工作是会计,但他很快辞去工作,去一家精品酒店里刷盘子,做三明治。就这样,他结识了自己在设计上的恩师,转行成为室内设计师。
上世纪 90 年代,英国面临金融危机,贾雅决定返回印尼家乡。其时恰逢印尼酒店业逐渐发展的黄金时代,新晋设计师都以大酒店集团的全球品牌风格为设计蓝本。贾雅却反其道而行,扮演着能发挥影响力的角色。从他最初的代表作——位于巴厘岛的 The Legian Bali、雅加达的 The Dharmawangsa Hotel 和中爪哇的 Aman Jiwo酒店可见,这种坚持更赋予贾雅的设计一种绵长的生命力。
案例
Amanjiwo
云南大研安缦
杭州法云安嫚
Legian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第二站启动倒计时3天,敬请期待
在这里,我们环游全球设计酒店
读懂栖居的诗意
相关知识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只想消失不见的设计师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以色列馆建筑师渡堂海
简一助力“环球酒店设计之旅”,探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名人堂 | 李晶彬:好的酒店能够很好的引导旅居者的心态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 安缦景观设计师郑捷访谈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名人堂 | 高孝午: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大众参与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名人堂 | 高孝午:生活本来可以很艺术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名人堂 | 赵虹:酒店建筑并非只是纯粹的艺术品
报名最后24小时!12.12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成都博舍不见不散
相约季裕棠与郭锡恩 2016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