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1.3%,PPI同比下降5.9%。10月份CPI涨幅低于预期,PPI跌幅高于预期,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专家建议,要继续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稳增长。其中,财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增加公共投入,改善民生。货币政策走向将取决于经济运行情况,倘若面临较大压力,仍存在进一步调控的可能性。
CPI涨幅创5月以来新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1.3%,涨幅连续两个月回落,创下今年5月份以来新低。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在解读时表示:“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一部分分类产品的同比涨幅回落,一部分分类产品的同比降幅扩大。”
从数据上看,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收窄至1.9%。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的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1.6个和5.7个百分点;蛋和羊肉价格的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3.6个和0.6个百分点。
这一解读也得到了其他业内专家的认可。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认为,CPI涨幅继续收窄,主要是因为食品项贡献减弱。一方面,由于猪肉需求进入淡季,生猪供应加快,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回落,猪周期对CPI贡献减弱;另一方面,随着秋冬季鲜菜的上市,鲜菜价格对物价的影响变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研究员刘学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PI持续走弱,比预期还要低一些,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涨幅有明显回落。”猪肉价格环比近6个月首次下降,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到尾声。其他季节性产品如蔬菜鲜果鸡蛋等价格也都在下降。除此之外,非食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也是拉低CPI的重要原因。
全年或将维持低通胀格局
记者通过梳理今年以来的CPI数据发现,除了8月份重回“2”时代外,其他月份CPI均在“1”时代徘徊,这也奠定了2015年全年物价水平低通胀的基本格局。正如业内专家所说,预计CPI涨幅将在低位徘徊,完成全年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已无悬念。
刘学智分析认为,在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振荡的情况下,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居住类价格基本运行平稳。预计未来CPI继续处于低通胀水平,全年平均涨幅在1.4%至1.5%之间。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近日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经济存在阶段性下行压力,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低位,总体看物价涨幅低水平运行的概率较大。在总需求稳中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个别商品价格上涨难以持续推动整体物价水平上行。
警惕通缩“回马枪”
国家统计局10日同时发布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数据显示,10月份PPI同比下跌5.9%,已连续44个月下降。CPI、PPI数据的双双下行,也引发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
“新发布数据再显通缩隐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结合此前发布的10月份进出口数据,反映出当前内外需形势仍不稳定。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8.1%,其中出口下降2%,进口下降15.2%。与2015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相比,前10个月进出口增速降幅扩大,出口增速也由上半年的正增长转为负增长。
“在此情况下,应继续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稳增长。”温彬认为,按惯例,每年最后两个月是财政支出投放较为集中的时期,财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增加公共投入,改善民生;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调控空间。
但同时,专家也表示,尽管有通缩风险,但并不代表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通缩状态。“目前来看,尚不存在全面的通缩,至少CPI还是在低增长,是一种低通胀。PPI虽然连续44个月为负,但很大一部分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剧回落带来的输入性通缩影响,同时也与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有关。”刘学智表示,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将取决于经济运行情况,倘若面临较大压力,仍存在进一步调控的可能性。
相关知识
我国经济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大 货币政策存调控可能
年内再现CPI和PPI双回落 通缩压力暂难延至消费
机构预测9月CPI再回“1” 时代 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宽松
11月经济数据或现改观 工业通缩局面仍待改观
11月PMI创8个月新低 通缩阴影加大政策猜想空间
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中金:年内或不再降息
连平:预计全年GDP增速7.1% 下半年货币政策定向为主
5月CPI同比涨幅回落 货币政策料以稳为主
外媒:中国面临通缩危机 房子已到套现最后时机
2015货币政策坚持非刺激性放松降息降准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