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上周短暂的“高光时刻”后,地产股很快又跌回“原形”。
周二整个板块开始下跌。在147家A股上市房企中,共有104只股票出现下跌。总体跌幅达到2.22%,震荡幅度强于大盘。当日地产板块的主力资金净流出达到49.29亿。
在地产股“昙花一现”的背后,隐藏着市场对于整体形势的担忧。机构指出,在市场销售向好,政策环境宽松的情况下,地产股正迎来良好的基本面。以保险资金为主的资本也趁机布局房地产。
但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恐难持续。库存规模偏大、销售难以持续、政策落地难等因素,都成为悲观情绪的来源。
保险资金成推盘主力
从政策层面看,上周的地产股异动是有迹可循的。12月3日,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按揭利息抵扣个税”政策,并可能将其作为“去库存”的重要手段而出台。该消息被认为是导致此后两日地产股大涨的主因。
在监管层连续喊话“去库存”之后,政策层面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市场反响。此后,“按揭利息抵扣个税”政策因其复杂性被认为难以迅速落地,但仍引发了长期热议。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632万平方米,达到历史峰值,比三年前翻了一倍。自10月23日以来,监管层一反常态,连续三次在公开场合谈到房地产,目标直指“去库存”。
导致地产股异动的另一个背景,还在于地产股估值长期偏低,其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供需逆转导致房地产“红利”的逐渐消退。截至昨日,地产股的市盈率为26倍,远低于40倍左右的历史均值。其中,龙头房企万科A的动态市盈率为12倍,保利地产的市盈率仅为9.2倍。
政策环境宽松、市盈率低,加之稳定的经营性和收益率,使得地产股成为各路资金觊觎的对象。其中尤以保险资金最为活跃。
根据万科A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4日,钜盛华通过资管计划在深交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买入公司A股股票5.4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69%。根据价格区间的均价粗略计算,此次钜盛华增持万科耗资约94亿元。
这一纸公告也解答了地产股暴涨背后的资金来源问题。据中金公司的测算,在上周流入地产股的主力资金中,保险资金占比在50%-60%之间,其余为跟风杀入的其他资金。
12月7日,安邦保险斥资77.84亿港元购入远洋地产股份,并以20.5%的持股比例成为远洋大股东。多家机构的报告指出,作为房地产业最为忌惮的“野蛮人”,保险资金可能继续借此机会“卷土重来”。
中长期基本面不看好
保险资金选择在此时杀入,并非没有道理。按照中金公司房地产分析师宁静鞭的观点,当前地产股正面临一个向好的基本面。
他表示,一方面,在渡过政策底部后,未来政策层面将有宽松手段出台,并可能集中在“继续降低首付比例至20%,减免交易税费,鼓励公积金贷款及成立公积金银行”等措施上。
另一方面,在年末的业绩压力下,近期上市房企销售成绩良好。广发证券、安信证券的报告均提到,11月整体市场的成交量“超出预期”。
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0家房企公布了前11月的销售业绩。除绿城、富力、金地等少数企业外,其余房企都已接近或提前完成年度销售目标。其中,恒大、旭辉、中骏、龙光、新城控股等房企的业绩同比增幅均超过30%。
这几乎是过去两年来,地产股面临的最好的外部环境。分析人士指出,地产股与房地产市场一样,处于触底过程中,加之销售周期决定的销售数据回调,营造出目前良好的基本面。
宁静鞭认为,随着基本面数据的小幅超预期,且机构严重低配地产股(平均持仓3%以下),12月中下旬,龙头地产股有望伴随着经济数据企稳而迎来上涨。
但从中长期来看,各家的观点均较为谨慎。中金公司的报告指出,这种情况只能延续到明年年初,2016年2季度及以后,由于政策刺激进入中后期,政策效应存在递减,因此基本面超预期的概率不高。
中信建投房地产研究院陈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政策的逻辑高点已经过去,对于“按揭利息抵扣个税”的出台,不宜有过高的预期。他表示,明年的主要问题在于,重点城市需求投资和供给不足,三四线城市难有起色,市场销售难度会明显加大。
相关知识
险资推高地产: 向好基本面恐难持续
险资开发养老地产难题待解
地产经理人:拿什么满足险资高回报预期?
地产千亿并购潮:估值低迷加速洗牌 险资大鳄潜入
险资与地产在一起 银行去哪儿?
险资豪赌地产股 专家:小股民不宜盲目跟进
生命人寿等险资野蛮圈地 加速布局养老地产
千亿险资抢“啃”养老地产
千亿险资抢食养老地产 计划投资额已超2000亿
险资钟情海外地产 国寿平安美国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