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家养老进入“供给侧改革”
北京养老机构长期冷热不均。一方面,不少养老机构床位空缺,另一方面老人很多需求又得不到满足。在昨日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多个相关部门领导详解居家养老一年来的成绩,同时也提出新的计划。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北京推动居家养老发展新举措引入“供给侧改革”思路,发展新模式、新服务,包括研究险资深度介入居家养老、以房养老试点和筹建长期照护保险企业以及鼓励险资建养老社区、构建居家配送服务体系等。
继续坚持“以房养老”试点
自以房养老提出至今,似乎一直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以房养老模式在推进过程中也困难重重。
2014年6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以房养老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长时间只是传言的以房养老从概念推进变为现实。《意见》明确,我国所推行的以房养老(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就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
当时,《意见》确定的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时间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其中北京选择了在右安门街道开展以房养老试点。然而,在以房养老业务开展后一段时间,市场频频传出北京等地以房养老“水土不服”,相对于规模庞大的老年人群来说,选择此产品养老的人数可谓寥寥无几。
业内表示,对于以房养老的新模式,不仅市场反应冷淡,就连保险公司敢于率先“吃螃蟹”的也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对进入此领域还相对谨慎。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也公开承认,在北京以房养老确实经历了“寒冬”,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然而今年北京仍将坚持继续支持开展以房养老试点。“希望能够把老人手中潜在的资源都调动起来发挥作用,原本的以房养老模式确实需要调整细节政策,同时也要拓宽视野,通过房屋置换、租赁等方式进行以房养老都是政府所支持的行为。”李红兵表示。
鼓励险企办养老社区
具体来说,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此前透露,今年北京将支持本市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按照整合资源、完善服务、统一标准的思路,制定全市统一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房屋抵押登记合同范本,建立“以房养老”抵押登记专项绿色通道。
步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北京的养老市场又出现了“养老社区”这一稍显陌生的概念。而这一提法的由来就是日前市老龄委在介绍今年北京老龄工作要点时提出,本市将研究保险业建设养老社区扶持政策,鼓励保险业出资在京建设养老社区,研究土地、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
近几年,北京对于养老的支持力度已经达到国内的高位状态。此前,北京已经将社会力量建设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阶段支持标准大幅提高,由原来每张床位8000-1.6万元的市级支持标准提高到2万-2.5万元,并且区级资金按1:1比例配套支持,使社会力量建设一张养老床位可获得4万-5万元补贴。
此外,社会资本经营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运营阶段补贴标准也有所提高,由原来收住一位老人每月200-300元提高到300-500元。然而,如此高的资金支持却让不少民营养老机构望而却步,有养老机构经营者表示,养老机构运营初期投入巨大,获利却很难,对于这笔补贴的需求非常大,但获取难度也太大。
“政府对于体制外的投入一向审批严格,对于补贴养老机构,需要合法产权证,以及严格的消防验收、设计要求等,所有程序都十分严格,无形中将很多机构挡在了享受补贴的资格范围外。”李红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而且有养老机构负责人称,申请补助有关政策中“土地必须自有”这一条件挡住了大量社会办养老机构。事实上,除了几个地产公司办的养老院能够满足“土地自有”条件之外,其他民办养老院基本上都不满足这一条件,因为土地都是租来的。
对于上述问题,李红兵反复强调要做出改革,“十三五”期间,北京将改变单纯为养老机构进行资金补贴的方式,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以奖代补、项目补贴等方式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具体来说,将鼓励保险业出资在京建设养老社区,研究土地、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而且,本市初步确定市财政安排首期资本金至少2亿元投入探索设立实际养老服务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养老项目,在分配中引入竞争机制。
社区医养进入快车道
“医养结合”不仅是目前中央、地方都在力推的养老发展主流模式,也是能更充分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经营思路。“此前,北京有很多养老机构建成后空置现象严重,而医养不能结合就是原因之一。”李万钧昨日在发布会上直言。
在业内看来,医养结合实现的瓶颈之一就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者社区内医疗机构未获得医保资格。对此政府已经有所注意,此前,北京曾明确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获得定点医保资格开辟“绿色通道”,让这些机构不用再长期排队等候医保申请。市人社局副巡视员徐仁忠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北京全市共有2188家定点医疗机构,其中社区医疗、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占到了68%。而昨日,在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科学调控人口规模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联组讨论会议”上,市卫计委副主任耿玉田还进一步表示,到2017年,北京将有50%以上的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其实,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也在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同日提到了这一问题。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养医衔接程度不高。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未能有效衔接,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不足,护理床位比例偏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设施功能不完善。业内表示,这种问题在北京也仍然存在。因此,民政部与多部门联合在北京市一福等机构开展了试点,总结出整合照料、联合运行和支撑辐射三种模式。
根据试点经验,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医养结合服务将特别注意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引入市场竞争,让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养老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运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为了防范市场风险,该负责人还透露,我国将出台和完善相关服务标准、设施标准和管理规范标准,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行为。
有专家提出,在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医疗资源的深度介入不可避免,如果不在发展养老的同时推进医养结合,那么这一领域很可能成为未来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短板。
整合顶层机构
李万钧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为了协调各部委更方便地展开养老工作,今年北京还将建立养老工作协调小组。
目前,北京已经整合了养老顶层机构的力量。李万钧介绍,民政局、人力社保局、卫计委、财政局、组织部的主要领导都被列为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老龄委”)的副主任,副市长王宁为主任。
李万钧表示,由于此前老龄办没有明确级格,级格挂在北京老年协会下,老年协会和老龄办都是副局级单位。李万钧表示,老龄办由虚变实是没问题的,各区将来就会仿照市的模式,目前的科级都会调整为处级,市编办已经答应。
不仅如此,北京还建立了一套制度,要求52家成员单位每年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年底都要进行述职。“比如今年要试点老旧楼房装电梯,现在就由市住建委来承担。”李万钧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只由某一个部门独自承担,李万钧表示,针对一些重点项目,几个部门将共同协作完成。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南淄博/文
北京居家养老规划
2015年
全市共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单位14788家,包括百货购物、餐饮等九大类服务。配套的居家养老需足够的服务单位,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购买模式是一种趋势。
2015年1-10月
全市新建老年人家庭病床数252张,为符合老年人优待政策的老年人免费查床1588次,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170余万,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有效。
2014-2016年
全市共需建设床位规模在50-100张床的208个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每年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2016年
市民政局将集中支持朝阳区试点建设80个、海淀区试点建设10个具有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精神关怀、养老助餐服务等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驿站。
2016-2020年
北京养老机构将新建5.1万张床位,其中政府兜底的“保障型”床位占30%,服务失能老年人的“护养型”床位达到总床位的70%。全市养老床位将达15万张。
相关知识
北京民政局:以房养老试点没得到响应 仍将开展
话题:“以房养老”试点 为何没啥动静?
评论:“以房养老”不会影响传统养老方式
“以房养老”试点属于小众金融产品
评论:莫对以房养老试点期待过高
以房养老试点:能否为未来养老市场锦上添花
保监会:以房养老推出并不意味政府不管养老
“以房养老”试点花落京沪穗汉 险企相对谨慎
莫对以房养老试点期待过高新
专家:武汉试点以房养老 只是多了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