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0688.HK,下称“中海”)公告披露,执行董事兼总裁陈谊因需要投放更多时间于其他事业发展及个人事务而辞去上述职务。
不只是陈谊,从2015年开始,执行董事或总经理层面曲咏海、范逸汀、朱明辉等5员大将相继离职。曾经人才机制“固若金汤”的中海系,其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昔日离职的他们,为何离开,而今何在?
内耗不止
中建系整合大潮下,“权力被架空”的不只是陈谊。业内人士称,中建内部“山头林立”,整合起来难度极大。
2014年,郝建民在中海内部发起一系列的变革,给营销公司下达高利润任务。在彼时房地产整体走低的情况下,此举亦让不少地方公司老总“知难而退”,选择离职。曲咏海便是其一。
记者不完全统计,中海此轮离职潮中,以各地方公司总经理居多,如杭州总经理张旭忠、南京总经理李宏耕、广州总经理毛文斌、上海总经理张泽林、宁波总经理童建良等等。
对于高管离职潮的态度,中海名誉主席孔庆平早年曾表态,整合对每一个中海员工的选择都有两个,一个是怎么样去适应这个变化,然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一个是抗拒变化,选择离开。
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古以来,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领导班子上台,内部变革是一定的,架构也会有所调整。一批人选择走是正常现象。
“但不意味着中海因此受到严重打击。”黄立冲补充说。
“中海近几年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变革,比如区域管理制度逐渐削弱后,部分职业经理人或不适应而选择离开。”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海离职潮不可“一刀切”全归咎于“内部斗争”,部分高层或出于个人职业天花板及待遇上的考量而选择离开。
谁爱挖“海之子”
多年以来,中海被誉为房地产业内的“黄埔军校”。凭借“央企’背景,中海建立起一套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激励留住人才、用制度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发展 机制,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端人才,包括万科、碧桂园、龙湖在内的诸多品牌房企中相当一部分高层及地区公司总经理均来自“中海系”。
一位中海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海内部员工一是年轻化,二是高学历,“包括规划设计、工程管理、营销策划等部门员工,平均年龄仅30岁,且硕士、博士占到一半比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硬币”的另一面,则表明中海存在一定的骨干员工流失问题。“海盗”计划即是地产业内从中海挖掘人才的专用名词。在诸多“挖角”大军中,尤以万科、龙湖最为“凶猛”,透过许诺“高职位”和“高待遇”,上述两家房企连获中海多位“大将”。
2000年,万科制定了命名为“海盗”的挖人行动,中海成为“海盗行动”针对的对象。包括刘爱明、杜晶等60多位高管都是当年通过海盗计划从中海挖掘过来的精英。曾有报道称,在万科20多个一线公司负责人中,高峰时约1/3源于中海。
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曾在自传中透露,中海有严密的人才培养体系,许多优秀员工都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经过系列精细的产品制造培训,对成本和流程有非常深的了解。在中海成长为中高级职员的,几乎都是业内的佼佼者。
素来讲求持续稳定增长的龙湖,也从2010年开始,大举“挖角”中海,如原中建首席信息官颜建国现任龙湖副总裁,原中海青岛副总经理袁春现任龙湖品 牌及营销部总经理,原中海投资部总经理徐爱国现任龙湖投资部总经理,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龙湖上海、南京、广州、宁波、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均来自“中海 系”。
一位龙湖高管称,这么多年我们对于中海最佩服的一点是,对规模的淡定,坚持自己在买地、投资、融资方面的纪律性,这与龙湖的发展策略不谋而合。
其他诸如碧桂园、世茂股份、旭辉控股均加入“挖角”大潮。如碧桂园总裁、执行董事莫斌,执行董事、财务总监吴建斌,执行董事朱荣斌都来自中海,原中海地产发展管理部总经理阚乃桂现任世茂副总裁等。
除了被房企“挖角”,亦有包括中海执行总裁陈谊、中海地产集团副总裁曲咏海等少数人选择创业。
黄立冲告诉记者,中海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最高诉求,因为背靠中国建筑,中海可以获得较低成本的融资,也可以获得较优良的土地储备,换做谁都可以做的很漂亮。
“这些职业经理人是否真的有本事,则要看去到自己的平台或者‘先天条件’没那么好的平台(民企)做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黄立冲直言。
相关知识
老兵去哪儿?中海系管控变革下的“谢幕者”
【唐人专栏】曲美电商去哪儿?
企业做大做强 跨界厨衣柜品牌到底“去哪儿”?
传统家居渠道去哪儿?
【唐人专栏】传统家居渠道去哪儿?
六一宝贝去哪儿?去DIY彩绘舒达羊吧!
爸爸去哪儿?苏明告诉你不懂的儿童灯选购
爸爸去哪儿?一起去露营!野外露营全攻略
爸爸去哪儿?去天奴寻宝!
爸爸去哪儿?安华教您和宝贝装修“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