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装修资讯 直播: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光文化议题探讨

直播: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光文化议题探讨

https://m.biud.com.cn 2011年10月10日15:34 家居装修知识网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韩国照明设计师协会主办,《照明设计》杂志社合办,搜狐家居独家网络媒体支持的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于2011年10月0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盛大召开,届时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全亚洲照明设计师汇聚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即将拉开帷幕。搜狐家居设计师网作为独家网络合作媒体,将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报道!(>>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官网

  时间 :2011年10月09-10日

  地点:北京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是本次大会合办方《照明设计》杂志执行主编何崴,很高兴接替昨天只睡了两个小时的张昕老师做主持。今天上午大会我觉得进行得非常顺利,日本的五人组和周鍊老师就照明和文化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了很多提问和回答。今天下午将继续延续今天总的话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光文化。全球化的话题是这些年一直是探讨的非常热的话题,全球化和地域精神的矛盾,充斥着这些年所有的领域。今天下午将有两个主题演讲,还有一个对谈的环节。分别来阐释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光文化的问题。首先让我很容幸有请宁波耀泰来介绍张昕教授,有请方毅。

  方毅:各位专家,同仁下午好,会前主办方邀请我介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教授,是希望通过这个论坛的交流,我们灯具厂商更好的理解照明设计师的意图,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让照明设计师的设计能经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变成行云流水般的作品。

  张教授是专业照明设计领域颇有建树的资深专家,现任《照明设计》杂志副主编,《低碳照明》执行总编,中国照明学会理事,一直从事低碳照明,建筑光环境设计,博物馆视觉机制和中国传统进驻光环境等方向的研究。参与和支持国内诸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万科馆,山东博物馆,等很多著名光环境研究和设计,以及如慈宁宫等等。下面有请张昕教授进行传统光环境研究。谢谢。

  张昕:我目前只是一个副教授,当然我也希望成为优秀的教授。我演讲题目是:《中国传统建筑光环境研究》。所谓中国传统建筑光环境保护研究,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中国传统建筑光环境是什么,是怎么样的。所以只好去调研那些最重要的传统建筑,他们是怎么样的,所以希望中国就是怎么样的。当然还没有铺开做这个工作,比如民居有待研究。

  第二个保护,要保护的两个东西,一个是在传统建筑之中怕光的艺术品。第二个保护历史上的光环境,我对第二个东西更感兴趣,我更关注建筑师在做传统建筑那一课他怎么想的,他希望后来人怎么看到这个房子。包括现状光环境研究的,包括红外的、紫外波段。从2002年我们一直做传统灯具光学特行研究,传统建筑历史光环境的论证、保护与复原策略研究。研究案例,第一个清代皇家建筑,第二个石窟,第三个讲街区。

  首先做了大量的实测,后面这个数字是传统建筑是处于我们国家光气候区,我测了其中四个区的建筑,做了传统的模拟。这种模拟不能涵盖之前的日光的贡献,也就不能涵盖建筑朝向对于室内视觉感受的影响。第三个选了两个模型做了实验,另外做了CBMD动态参数技术的研究。

  这是它的分布,这张图来自于物理研究所,基于中国今年国家气候局提供的资料,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使我们国家变得更亮了。我起始研究的时候敦煌处于第一光气候区,目前处于第二光气候区。第五气候区重庆、成都地区的面积也缩小了,中国变得更亮了,这是一个大的背景。这个叫我是谁,我为什么做这样的研究?因为我学了五年的建筑学,又跟着詹教授学了五年的照明,我希望可以做二者中间的那个人,如何把建筑学跟照明结合。包括昨天苏丹先生讨论到底是建筑学院适合生产照明设计师,还是环境艺术学院适合生产照明设计师,这是今后两天可以讨论的问题。对于我而言,我的目标一定不是个照明设计师,而是个照明设计师的伙伴。传统光环境保护研究,主要基于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这个分支,跟视觉跟颜色,光测量、室内环境,光生态和光化学,四个区交叉的结果。

  当然这张图我认为很重要,我们用了104年采光系数,其实不适用于现在的研究工作。我的工作后来做了两年基于2003年自然光的研究。这就是所谓CBM基于动态气象参数,中间每个点的光,由一个半球来提供,这个半球可以抽样成145个天空碎片和145个太阳位置,得到这个地区真实的室内情况,可以涵盖室内朝向和太阳轨迹。这是2004年纂清斋(音),我们称之为找乐子的房子,明间五开间,里面有四开间是暗室,乾隆坐在暗室里看戏,最重要暗室里天井画,通久画,用的西洋画法有一个西法中用概念。当然最终照明器材的造价,还是比较高的。一个日本照明设计如何在中国完成,如何落地?我认为中国最缺的是后面,画红线的这些工作。我们有机会去试,我们做了模型实验,这个模型主要研究透光材料。会关注不同的透光性能,对于室内光分布的影响。当然一个探头测天,一个探头测室内。

  这是一个研究的成果,我们看到用玻璃的时候,这个光先砸到地上,再弹到室内的内墙。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如果用玻璃室内很黑,就是1所在的位置。如果你用了曼投射材料,直接将光引向室内。在阴天的时候就是2的这个数,在晴天的时候就是3,在晴天的时候非常亮,光线直达天花跟内表面。我们在德国做一个特造的窗,选用中国传统做窗纸材料,把直板页放在玻璃中间,得到最右边这一列,有一个0.78透过率,非常安全的透光材料。我们做了室内所有怕光文物采光数据的搜集。基于年曝光量这样一个评价标准,现在博物馆开始关注年曝光量的评估,当然最重要是这一张图,这是室内采光分布,房子最亮和最暗差距至少是一万倍,最黑的地方已经到了0.1勒克斯,基本没有办法看东西,最高的上千个勒克斯。中间红色部分叫做照明标准,一个照明设计师进场以后,套用标准把空间照得云云的,是否合理呢?对于一个现代博物馆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对于这个建筑,这种一比一万亮度差距是它最值得保留的东西。所谓民间和暗示,就是从最亮的右侧五开间,经过一系列空间转折,经过一个暗室忽然看到很亮的戏台,在藤萝架上可以欣赏。我们得到理想方案是选择光纤,电并不进入这样一个房子,因为这个房子非常怕火。当然这个方案很贵,最后由于这个房子空调顾问和安保顾问引入了电,最后我们依然是电进室内,由炉灯来实现,这样造价减少了一半。这是一个阴天的场景,在这个场景拍照以后,我也再没有机会进到这个房子,现在预约可能进不了。在晴的时候这个房子非常亮,上面的藤萝可以跟户外一样。正因为保留了这些亮度的关系,才可以在暗的地方去看那些亮的地方,就会有所谓景窗概念在里面。但是仔细看可以看到灯的位置,里面依然有很多灯,但是力图所保留自然光所赋予的室内效果。

  这是改造完的窗纸的情况,这个是戏台边上的通景画,这是乾隆休息把玩古董的地。还要说这个,最初我们判断如果把环境搞得很暗,我们就可以用很少的光,让人看清楚里面那些绘画的诗歌的原件,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亮度计划。通常一个博物馆地是20勒克斯,你的画可以是50勒克斯。我们创造的平均地是2勒克斯,我们画是5勒克斯,这样一个设计整体结合了能量。第二个是慈宁宫,当然这个项目接近尾声,没有完全完成,只放了一部分图片,这个项目甲方也在场,大家可以找他们交流。慈宁宫是太皇太后修养的地方,故宫希望展现室内布局,同时赋予一个博物馆的职能,希望把它变成一个雕塑博物馆。我希望大家去慈宁宫看雕塑的时候,还感觉到这是一个传统的氛围,而不是一个被人工照明所强加新的博物馆的感受。所以我做了测试,左边这一张院落布局是所有门关了测的,右边是所有门都打开。对于一圈空间来说,所承载的人很少,正式开展的时候一定是门开着的,川流不息,所以用的是右侧,对于中间所谓正殿和后面大佛堂,可以进二三十个人,可以先进去,然后出去再把门打开。中国没有这样做过,当然美国已经开始做了,我们得到了室内的年曝光量的分布,这个对于展陈来说是最直接的指导。左上方是国际通行标准,右面这个图,这个房子我模拟40%透光比曼投射情况下,有一部分是超标,这一次跟展陈设计师可以不把这个雕塑放在这些地方,但是放在安全的位置,但是同时保留了原滋原味慈宁宫的感觉,而不至于把这个屋子压得特别黑。自然光对于雕塑各个方向光的贡献,我们是可以预知的。如果实现自然光的预知,可以事先算好加多少人工光,可以获得更好的感受。

  这个案例是符望阁,大家都熟悉它的前身,故宫在轴线上一东一西各有这样的建筑,也是故宫为二中心体量式布局,这一栋建筑西侧房子是由溥仪的太监烧掉了。这一侧房子是晚于那个房子,大家可以看这个房子,但是这个房子三十年以来没有放过,大家只知道这个房子外面是迷楼。它的概念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布满机关的房子,比如白眉大侠里的冲霄楼。有四层,下面一层有中间的一夹,其实就是两层,瓦跟瓦上方的位置,这个上面有一层,维护层,给这一层提供一些采光。这个楼可以远眺,大家可以猜到这个房子里的视觉感受,是一个由亮到暗,长时间在暗里的跋涉,再亮再豁然开朗。后面是一层跟三层采光系数分布,这是三层龙型凿井,这是一层建筑是筑廊的情况,楼梯间藏在最中心的位置,人们从亮里逐渐往黑里走。我们模拟人在房子里行走,进去人始终向更黑的地方走,向外人从里往外看,这个房子会融在这个景观里。这个是用不同材料做的模拟,我们看到透光不透光的管理,用了玻璃就有了影子,有了影子中心布局它的迷或者它的趣味就会削弱,你可以判断南北。这个房子迷到什么程度,其实这个房子都不大,我的几个学生都去过。如果你跟另外一个人在里面聊天互相听得很清楚他的声音,但是真的很难判断他到底在哪一个位置,很难找到他,当然也有一些声学的东西在里面。我们开始不停的分析,首先发现三层地平面,由于这个房子景深很大,外圈比较亮,中间最黑,越往里越黑,这是凿井平面,反而相反,中间最亮,也就是龙头地方最亮。为什么呢?这个光依然先砸到地,然后向室内反射,但是没有办法到达对面的墙,全到达凿井,站在最暗的芯看到最亮的东西是你的视觉目标,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个就是一个数据的结果,这是说的不同位置采光系数值,这是加百分比的。如果换成比例关系,从亮度往里面走这是18,18到3,然后3到1,1到9,然后9爬到163。

  说到石窟,研究工作的原点,来自于这个窟,是大竹的位于重庆附近一个县,宝鼎山的石窟,这是缘掘洞问法,总共有13个佛像在里面,这个是对历史的了解,来自于照片,来自于书。这是光从上面进来照到两边的佛像,中间是植物,我们把这一圈测完以后,发现两个洞选在垂直采光线比较低的位置。缘掘洞有一个天窗,导致中间有一块亮,这是菩萨跪的位置。事实上大竹宝鼎山石窟缘掘洞是什么样呢?并不是大家看到的有魅力的红色,也看不见菩萨的形状,因为它极黑。但是由于天窗的存在,这个跪着那个菩萨垂直亮度是它背景亮度的十倍。在一个早晨我们第一波进入宝鼎山石窟,站在这个位置向里看的时候,觉得有一个人活生生跪在那里不敢前进,当我们停留几秒确定是一个雕像的时候在往里走,这才是真正缘掘洞给我们的感受,更强调一种信仰,不是让你站在菩萨边上祷告,而这个场景是一个完整的,不是所谓寺的,你一进去可以做法寺的概念。这是现场的感觉,或者拍照跟媒体传达东西的差别。结束缘掘洞工作以后,我们迅速产生一个概念,要看看敦煌怎么样的。

  敦煌位于甘肃,有必要说一下前面的窟基本都是朝东的,最大的倾斜有15度,我们选了六个最典型的窟,这里放着会做模拟的窟。这个窟非常巨大,为了雕这个佛,掏这个窟,会逐层往外运沙子的通道,掏完以后三个通道正好变成三个窗,所以这里面非常亮,这是典型的副斗石窟。敦煌以前很可能是鱼鳞窟,我们把有些窟做了实测,有些窟做了模拟,有些窟同时做了实测和模拟。尝试着给出一些结论,面对敦煌我们不敢轻易说它就是怎么样的,比如这个是237窟,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亮度的变化,只有十几米的距离,从户外我们叫2.8万的比例数,到室内的最黑。其实只有十几米的距离,很快黑掉,不同于任何一个现在博物馆,人在这种情况下,进入237窟的内窟其实什么也看不见的。这个是148窟,卧佛窟,佛的中部比较亮一点,但是窟的两侧比较黑很难看清楚。这个模拟结果很简单的加了一条全室通道,这个窟更黑,差了20倍。所以这六个窟不同形式可以分成三组,分组原则我们做照明的人最熟悉的一个东西,就是明视觉,暗视觉,和中间视觉。三个窟处于暗视觉,没有办法辨识色彩,三个窟照明强度基本可以视为全黑。237窟我的同学们如果在里面工作一小时以后,隐约的可以辨识形体。130窟是很亮的,可以辨识色彩,但是非常可悲的所有这些亮的窟,它的颜色褪得最厉害,越亮的窟反而越看不到色彩。

  我们推想也对照敦煌的历史,敦煌一千多个窟有不同职能,有些窟我们理解是佛寺的职能,人进去要做活动。还有的窟我们认为是容器,往小里说跟我们骨灰盒意思差不多,往大了说跟欧洲所谓盖四百年教堂盖法是一样的,其实更在意是表达了对佛的崇敬,而不是空间内容本身,所以不是为了你进去看的。里面那些特别美丽的红色、蓝色、黄色,我认为并不是为了你去看的。当然敦煌此前一直宣称最重要的破坏来自于参观者,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做了很多关于壁画的研究,其实光化学效果跟热效应,跟二氧化碳效应是一对的,会对于二氧化碳那种效应来说是一种催化剂。所以我得到了敦煌如这是237窟顶部的采光系数分布,刚好跟现在破坏情况是对应的。朝东的那个面破坏就是非常严重的,这面才有相应的蓝色,这个图给敦煌,他才意识到原来光的破坏是这么厉害。还有可以做一些计算,比如我算得敦煌开始想用一些人工光照亮那些窟,我非常担心,所以我去帮他们算。我个人非常不支持用这些灯照亮这些窟,然后可以解析,因为它是朝东的,日光的影响不能忽视,这个就是希望解决日光对窟内反射光的影响。这就是这样一个模型,所有的洞可以放探头,把太阳解析出来,看太阳反射光对于室内的贡献。后来我们拿到了敦煌注石的数据,我们突然发现有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敦煌保护这些画,因为是朝东的,上午的光比下午的光多。用以前的模拟没有办法解析的,以前没有办法解析太阳,现在可以了。敦煌的中午,是1:40,敦煌人很可怜,1:40才是他实际的中午。鉴于窟的朝向可以推迟开放时间,以及结束的开放时间,可以减弱这个光对室内壁画的影响,当然前提前面那些研究,因为这些窟进去看,一定有导游打开手电筒,因为反正是看不见的,因为去看,对文物破坏主要取决于手电筒的光。后面连这几个窟都是这样的,上午非常凶猛的,以前的研究没有办法解析的。看这个非常奇怪,在这个点会有一个峰值,早上。当然索性现在开馆时间刚好躲开这个。我们会发现敦煌因为以晴天为主,没有什么阴天,气象情况很奇怪,最亮的月份是四月份,五六七八渐暗,然后再衰减下去。

  传统灯具的光学特性研究,主要工作由我的师弟朱世强来做的,这个部分中国有太多东西需要向日本同行学习。我们看到一本书照明设计初步,里面有一张日本灯具谱系表,记载了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在记载的。比如,这些灯放在什么位置,什么样的油选择什么样的透光材料,它照亮的到底是什么,存在于历史上哪一个阶段。这对于还原历史视觉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传统灯具研究有点像中国其他文物研究,特别关注器形器物,到底是什么形,而忽略了灯具本身最核心的就是照亮空间。当我们推开故宫藏品库看到很多灯具的时候,没有办法这些灯往回放的时候放在什么位置,故宫点着那些灯看起来什么样,这是我们没有办法知晓的。

  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比如这四个文物灯具燃烧以后色温和亮度是比较有价值的,因为我们迎来了LED时代,如果以后说LED复原一个所谓传统的视觉感受,必然要关注这些数据。

  我想干一个事儿,我有机会在2007年给烟袋斜街做一个照明设计,中国同行特别熟悉中国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称为照明反弹。你接手一个传统街区做设计,一定有你执行力很强的思考,会驱使这条街更一样,中国这种项目第二年,第三年就会发生一个现象,就是照明反弹。会激起亮度竞赛,反而这个街区更耗能。我想做一个比较碎的设计,我希望连续观测几年以后大家是否没有改变我的设计,而不是自己新加了灯。我同时跟踪测试另外三条街,国子监街,东西向,一个南锣鼓巷,也推荐五位设计师晚上可以转转,我们建筑学院张杰老师规划的,非常长,商业味道很浓。还有阜成门北大街,直接老北京,开始一些商业业态非常破败。业态形式不一样,照明就会不一样,因为这里面人不一样。除了自己的烟袋斜街,我还测另外三条街,试图解析出我这个设计到底能否实现我的想法?当然现在的答案基本实现了。我做完以后,大家没有再去加新的东西,我保留了它的所谓亮度和颜色的差异。当然这些过程是大家可能不太愿意听到的枯燥的数,照了所有垂直照度,垂直照度差,立体感、色温。我给它做一个设计,我会不会把它变得更差,我力图保留我接手烟袋斜街的原来特色。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所谓烟袋斜街保持活力,很有趣,跟色温波浪线有关,所以我不要去破坏它。你新种的灯要选择你种的位置,我选择波浪线月光色交替位置种你的路灯,这样不会破坏太多,对这条街传统的氛围。

  这个很重要,这个灵感完全来自于周鍊先生做的颐和园的照明设计。关于月亮最大,然后福寿阁第二,天第三。我们想梳理一个秩序,但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这样八件东西是我们恒定的亮度标准。比如月亮一定是一千,这种电照一定是八百,开个饭馆就是500,咖啡厅可能就是三十,钟鼓楼我们让它漂砾在这些标准中间,有一个有变化的东西钟鼓楼是跳出来了。我们希望什刹海新加的东西都向我新加的标准去看,非常荣幸的是今年春天听到温总理还是胡主席批评什刹海搞得太花了,这个挺好,就有希望。这个是烟袋斜街原来的样子,真的不像一个人做的,但是其实是遵循着那个线的变化去做的。我前面说的对于什刹海的设想,这是一个乱糊糊的什刹海,我希望只留月亮、天,钟鼓楼和类似咖啡厅那一套光,这是我们希望的什刹海,但是希望十年以后什刹海真的可以变成这样,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老师似乎在用一个特别西方或者特别逻辑的方式做一个特别东方,特别中国的事儿,你是怎么思考这个事儿的。之间会不会有一些矛盾?

  张昕:首先我反正身在中国,肯定骨子也是比较东方的。当然有机会我的数学或者我的物理比我的建筑同学同班同学稍微好一点,所以感觉我有一点这样的使命,所以我会关注西方。比如我们做建筑技术的人,其实最崇拜的是德国人。在大家谈文化的时候,我想总归有人需要做比较扎实的钉子的工作,虚实相生的东西谈积淀,谈理论,谈文化,我就是要把自己既定在做设计研究的那个位置上。

  提问:张老师,我们是不是可以参加您调研的团队?

  张昕:非常欢迎,我们正在研究能否去西藏测几个庙,可以可以,热烈欢迎。

  提问:张老师,我想问一下,你那些唯采图测的照度。

  张昕:有的年平均照度,有的年平均曝光量。

  提问:年平均照度怎么测出来的?

  张昕:年平均照度就是用平均采光系数乘以年平均户外总照度,也就是它的分布是一个。测的肯定两台照度机,两个数一除就是采光系数,但是要跟照明设计标准对接,我们不得不用照度这个数,照度是勒克斯可以跟灯衔接。

  提问:特别黑暗的环境照度怎么测?

  张昕:就用特别灵敏的,测出黑的地方,大家测量的话一定要穿深色衣服,找准空间中最主要光源向第二、次要反射光来向,用比较精确用MMLT读这个数。然后特别强调在所有黑的位置这些数要由一个人去测,他对于这个读数判断精度是一样的,特别精确了以后不同人测那个数肯定有问题。

  提问:人工实测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谁更可靠一些?

  张昕:这个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目前人工实测都是把天想象成一个标准的全阴天,所以我们一定会选择大阴天去测量。如果那个天不是大阴天,有一点太阳,我们会稍微改进一下测试方法会有一个东西去挡太阳在照度器光电池上的图影。当然很多重要的方法一定同时测,同时模拟,现在软件都是特别准的,未来我的工作感觉更多的依靠软件,就不需要再去测了。

  提问:张老师做的纂清斋(音),老齐做的博物馆历史展。我想问老齐会不会用张老师的方法做那个佛像馆。

  齐先生:我非常期待用这种方法来做,但是博物馆的环境是一个前提,他有没有像张昕研究的质量,有没有这个条件,这是一个前提。包括之前跟张昕讨论过为什么佛像不是摆在庙里和石窟里站的位置展出来,而是把佛头摆在石像一样,像一个器物一样,这些都是一个系统的问题。现在处的层面很低,他的研究很高,我们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层面很低。

  提问:首先谢谢张老师,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时候,人的视觉有一个反映,就是视觉顺应的感官,您对这个有没有一些了解或者研究呢?

  张昕:谈到一个亮度计划的问题,特别感谢这个问题。我没有完成的研究,比如,四合院的研究,比如福建土楼的研究,我希望有大量普通老百姓居住的空间研究,来支撑古代中国,或者传统人更习惯的亮度的规划。就是从户外到户内,到底是一个什么感觉,比如说树的存在,对于夏天的四合院的感受和冬天的感受就很不一样,因为有树叶跟没树叶情况很不一样的。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支撑说比如说中国人,可能更接受哪种,或者哪种树就是好的,目前会参照博物馆的标准,会有一个关于1:3的比例,每进入一个新的空间,会成为前一个空间亮度的三分之一,或者三倍,在这个范围内,我们认为它是舒适的。所以在我遇到的博物馆,就是新建筑的项目中,我会借用类似的方法。比如通过调整界面材料的反射比,或者就让人走的流线格外长,因为最终到非常黑的,比如20勒克斯的展厅,前面那条路我们希望变得更长一点。这个地方只能给出非常定性的答案,没有办法量化,但是量化研究反正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

  主持人:请泰国设计师演讲之前有请本次论坛白金赞助商广州胜亚灯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德志先生来为大家做一个二十分钟的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距离VAS的现在。

  潘德志:各位嘉宾下午好,谢谢给胜亚今天下午发言的机会。我今天给大家报告的主题是距离今天的胜亚,距离我希望透过这个话题带出胜亚公司今天所具备的技术能力跟产品能力,胜亚公司到今天11年了,我们其实从开公司第一天就落下一个目标,为什么呢?中国的照明市场发展的时间是相对一些发达地区跟国家会较晚一些。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距离从一开始就是比较长的。就看每一个企业用怎么样积极的努力去缩短这种距离,达到这个目标。照明离不开光,上午跟很多大师,很多专家做设计的,做研究的,给了这个市场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作为制造企业,我们应该怎样响应这种能力,这就是制造企业所应该具备的一种技术。反光镜是等于汽车的引擎一样,光的能力一个器具外观做得多漂亮,多吸引人可是你的光能力不行,还是不会被建筑,不会被环境,不会被建筑师所选择的,所以这个前提是我们企业坚信的。

  三年前我们公司非常有幸的被韩国照明设计师会长郑康和先生邀请作为第一届亚洲照明设计师论坛的白金赞助商。在这个场合上面,我有幸的跟日本的绵竹(音)大师面对面交流,我当时问绵竹大师你最喜欢用的品牌,最喜欢用的产品是什么?绵竹老师毫不客气跟我讲,日本的ANDO,这句话,我问他,以为他是日本的品牌吗?他说不是。35瓦LED能照非常远的距离,当时听到也震撼,也打击,因为我当时做不到。可是我今天这次见不到绵竹大师,本来我想告诉他我做到了。感谢这个设计师把光做得那么好,能把光与建筑结合得那么有韵律,有品位。当然任何的不同用途的产品,都是离不开它的能力的。作为照明企业到今天为止不能回避LED技术问题跟LED的能力问题。就等于大家看到左面这个照片的图一样,这个距离我们写的25米,这个距离不长,可是它只有1.1瓦。光的能力不光什么光源都应该具备一样的功能,一样的水平,这才叫能力。LED除了在小功率领域的高效率的特性以外,我们同样应该在思考作为照明企业特别是胜亚,我们在努力的思考一个问题,LED能不能做出更大的市场前景,来扩大这个市场,来达到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共赢。所以色彩照明赋予LED另外一个市场很好的时机跟机遇。首先市场上能选择的,既然用色彩艺术,你必须要加入控制系统,这就跟传统的照明简单的开跟关有一个技术上的不一样。这个要突破很多技术上,甚至是科技的数据。市面上我们现在可以用的,习惯用的大部分的照明控制系统,比如说Dali,它专门为荧光灯照明来开发的。DMX系统是为钨丝光源来开发的,包括电力窄波系统,视频窄波系统也好,用在照明领域往往会碰到一个难题有很多很多的不如意。作为灯具照明企业不能把依赖程度放在控制系统上面,我们要在软件上面,在灯具驱动上面,特别以前驱动是没有信号回馈的,只有开和关的功能,整流与稳压的功能。今天也能做到把信号源的功能放在驱动上面。我们工作团队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在座各位可能都知道以前手提电话蛮大的,电脑体积也是蛮大的,为什么有了今天iphone、ipad这么小,这么完美的产品呢?就是因为很多的企业大量的投入了芯片的研发。大的电子产品元器件集成成芯片,虽然是一个DCDC驱动,可是体积非常小,功率已经有15瓦,2.5公分直径,5毫米不到的厚度。所以用这种技术填补控制,填补我们在施工上遇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最起码我们知道以前开车的时候,很难把握我应该开多少公里的速度,因为我们老是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轮胎。可是我几年前买了汽车,我的汽车开没气的时候,当它出现不平衡,当它告诉我已经危险,轮胎气压不稳定,我们的芯片,我们的控制技术,我们的软件就能做到这一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DMX控制系统,大家都知道它是没有回馈信号的,它只有不停的往前输送指令信号,最大的优点每秒钟发出300个最多的指令,速度很快,可以令到很多灯具在同一个建筑,同一个场景里面表现不同的功能。比如有些可能要它扮演鬼脸,有些扮演明暗色彩,白红蓝绿不一样,要求信号指令很多。我们灯具怎样做到有信号的回馈,而且检测轮胎不要爆胎,我们生命会受到威胁。我们要做的事情告诉设计师,跟我们的麦加,我们不可以做到百分之百,完美的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可是我们能告诉他,什么时候他会出现质量问题,我们可以提前预警,提前侦测得到,提前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当一千个,五千个产品在同时工作的时候,当某一些信号的点出现故障的时候,往往现在的信号协议是很难令到这一路后面的产品继续工作的。那我们的产品可以把出现故障的产品关闭掉,不影响整个回路的工作量,良性工作状态。所以我们是透过这种对色彩艺术、色彩技术的需求的市场,我们作为设备企业,用这样的态度,用这样的理解来响应。

  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聆听市场,不参与不知道明天的市场可能会怎么样?可能这个企业有点会遭淘汰的样子。我们不能光只是聆听,就等于左边这个图一样,大家不奇怪这样的建筑在中国很多。秦大师给我提出一个很大的考验难题,他说哪怕给我做一个灯笼,他说这个灯笼其他人有点不敢接,我要挑战一下你的实力。他的要求有两个是很难做到的。第一这个灯笼必须自然的,第二这个灯笼比较根据自然的状态出现自然光的变化,等于小时候风一出现灯笼,灯笼会摆动。摆动过程中这个光受到风向影响,就会出现光晃动的韵律,他问我能不能做到这样,我当时不能马上回答他,可是今天告诉他,我们有这个能力,因为我们寻求到解决方案。因为我们以前很担心,传感器用在照明设计上,我是第一次。一个灯笼要获得它的摆动信号,只能靠传感器,这是目前比较成熟稳定的技术。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驱动的芯片,这种能跟传感器的信号所对接,我们的灯具才能做出秦先生这个很挑剔的要求。

  右边这个图2400K—2200K色温对LED也是一个难题,但是这样的色温很多场景,很多载体都需求,很多材料也需求。就算能做可能五百块一瓦的光源,我也卖不出去,我们就跟技术团队讲,我们必须要能做出用3000K长色光加入库珀色,这就要求我们驱动必须具备双调节功能能力,我们今天也做到了。作为企业最成功的一句话,应该是傻瓜都会用的产品,才能是一个好产品。要做到这样,今天还不行,不管是DALI也好,不管是DMX也好,都有专业的指向性。谢谢今天大会给了这个时间安排,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本次论坛黄金赞助商索恩照明广州有限公司市场主任陈小军女士,来介绍下一位演讲嘉宾,来自泰国的Chanyaporn Chuntamara先生。

  陈女士: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索恩照明是奥地利上市公司奥德堡成员之一,索恩照明从93年开始进入中国,96年正式在中国建厂并大力发展业务,业务遍布全球超过70个国家与地区。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下一位我们的主讲嘉宾:Chanyaporn Chuntamara。

  她是泰国国王科技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设计与规划研究所照明设计的学科带头人,也是泰国照明工程协会委员,台湾室内设计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了节能照明,城市照明,自然光照明,以及光与文化。Chanyaporn Chuntamara是200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Bartlett建筑学院取得了建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光与照明。目前也是曼谷Inverse照明设计有限公司照明设计师、执行董事。下面有请Chanyaporn Chuntamara。

  Chanyaporn Chuntamara: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张昕教授,以及其他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感谢他们邀请我到这里来做这个演讲,我非常兴奋在这里看到其他的照明设计师,我今天想跟大家讲一下亚洲照明设计文化的多样性,当然是通过从我的角度,从泰国的角度,不好意思在这里只有图片,没有数字,我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这些泰国文化中包含什么,从建筑师,以及灯光相关的元素来做这样的介绍。还有在我们的节日,在我们的艺术中会有什么样的元素,大家可以来看一下。

  现在我们是水季,那个地方正在有很多洪水。现在我想跟大家先讲一下文化的定义,从字典的文化定义,应该是一个很多样的。我现在讲一下多样化的定义,它其实是一个艺术的表现。你可以说亚洲文化,就是一个集中的艺术的表现。在今天论坛结束之前,我们应该可以对亚洲设计文化进行一个定义。接下来就是社会行为以及这个社会或者人们的一些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有多样性,亚洲文化的多样性。首先第一部分,我想跟大家大致的介绍一下是从我这个角度来介绍一下我对于亚洲跟照明相关的文化的一个介绍。我有一些海外的学生,这是受益于我学校的英文的项目,我有伊朗的学生,他们把它称作高斯文化。其实是在穆斯林年代之前,这是伊朗的艺术家做出来的。不光是在重要人士的家中,或者在宫殿,这个在一些普通的家中也会使用,它非常漂亮,就像一个装饰一样。我没有在现实中见过,但是我见过它的图片,我的学生告诉我,在伊朗的某一些地区,在某些普通人的家里,他们也会有这样的艺术品。他们在晚上经常用到这样的镜子艺术,他们可以把这个当作了蜡烛一样来使用。但是伊朗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对这种传统的艺术不再感兴趣了,我想这就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之一吧,这也包括我们的艺术的教育,文化的教育。

  首先大家知道亚洲很大,包括我自己,我旨在谈东亚,像中国、韩国、日本,我来自东南亚,所以东南亚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其实我们或者说我对于其他的亚洲国家,像印度,还有这样的南亚,或者中东,或者是西亚来说知之甚少。还有北亚,就是俄罗斯在亚洲的这一部分。所以说我们都需要不停的学习,我们要欣赏,要感激别的国家的文化,在我的右手边,就是在上面这是来自云南丽江这样一个图片。下面是印度的一个节日的图片,在底下左边,我们这个图片来自于中东的一个酒店的项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项目中,在传统的建筑,在传统的节日以及在当代的建筑中,灯光是照明是怎么样使用的?有时候我们从传统的建筑中来借鉴他们的照明和灯光艺术。这也是亚洲的一部分,这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也是由很多穆斯林的建筑所占据。从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我的同事来自于土耳其,他会来看很多这样的建筑,像伊斯坦布尔的建筑。他会来考虑一下灯光和建筑在运河边上是如何相得益彰的。这是传统的艺术、传统的建筑与现代建筑和艺术相得益彰。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两类的建筑的照明和灯光的使用,都有非常好的意义,他们都会表达出非常好正确的意义。包括颜色、包括带颜色的灯光,在建筑上用带颜色的灯光和温度的使用。他发现某一些颜色,或者某一类粉红色的灯光,会代表伊斯兰的文化,或者说当地的一些材料会更为当地人所接受。当然刚才所说的只是一些例子,我想颜色、灯光,还有温度,或者灯光的颜色等等,这些元素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含义和表达出来的含义。可以对这些各个地方的当地,以及使用这些场合,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带来不同的含义。刚才是伊斯坦布尔的图片。

  当然我们对中东的事情也有待更多的了解,这个项目不是由亚洲人做的,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很多在亚洲文化中共享的文化元素,我在泰国以及泰国周边以及在中国都看到月光,看起来就像是在很多地方都被使用。当然是用于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意境中,这是云南的一个地方。大家在左手边,这是泰国北部,泰国这个地方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叫做nena文化,被缅甸老挝和中国的文化所影响的。会使用一些灯笼,当然灯笼这种文化在泰国其他地方不会看到的,这就是接下来一个月的节日。就像亚洲文化中经常看到的那样,在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来谈一下泰国文化的起源,我们相信水就是泰国文化的起源,所以我们把它称作基于水的文化,或者叫水文化。现在看左边的形象,它是来自泰国北部一个地方的节日。我们把这个灯放到运河的中间,好让云河里的神来原谅我们在一年的时间中所做过不正确的事情。我不太确定其他亚洲国家地区或者像台湾会不会有类似放河灯的事情。

  我们有6500万人,14%是中国冀的台湾人,我相信我的祖父的祖父的祖父是来自中国的。95%是泰传佛教,跟中国的佛教不太一样,跟东亚的佛教不太一样。我们有4%穆斯林教徒,还有1%信其他教派的。刚才谈到宗教的一些百分比,我认为我们有非常独特的性格和特性,人们可以生活在一起,在我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会跟大家展示在曼谷河边的一些形象和图片。有很多地方大家都居住在一起,他们也一起来参加这个节日,我们的经济35%由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组成的,25%是由农业组成的。在泰国我相信我们的文化是基于水的文化,我们依赖水,我们传统建筑的形状也是融合了很多水的元素,这个是曼谷的一个河岸上的建筑。这个传统的建筑它的外观受到了宇宙和星系的设计的影响,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星系和宇宙的影响。

  我们总是会用到这样的外观设计,这样的一些设计对于我们的城市或者说乡村的很多建筑都有影响。大家如果听过这样一个城市,就知道它和曼谷一个小时车程,被称作东方威尼斯,因为有非常好的水系统。我们有一个第一个国际社区,包括日本人,中国人,波兰人等等。他们都居住在这个岛屿的外面,因为这个岛屿代表的是贵族人群的居住地。这是一个公寓式的建筑,当然这些天像住在这样建筑的家庭,家人比较少,当然也可以找到这样的家庭。我们也可以在某些省份或者在曼谷也能看到,如果说您沿着运河来进行一个行程的话,你可以看到运河两边会有这样的建筑。

  现在讲的是我们传统的泰国的房屋和建筑,来做一个比较,跟日本的传统的房屋进行一个比较。在日本的建筑方面,我想它是最清晰的实例,已经有一些日本人,或者外国的一些人已经在对于日本灯光和照明领域进行过一些研究,也想尽量的来定义和找出日本的照明方面的不同的元素。比如说从外到内,从房屋的外部到内部的一个转化,就像泰国的文化或者泰国的房屋一样。我们也有非常长的那种长长的通道,一直通到家里。或者说有阻止挡住强光的通道,或者说建筑。我们有过滤的体系,过滤的系统,就是空间本身或者说在屋檐下面的空间。我们在外部有这个屋檐突出的部分来挡住强光,然后在里面我们就可以进去。但是我认为在以前是没有这样的问题,以前在白天大家都喜欢坐在外面,他们也在外面工作,在外面劳动。因为通风都非常好,我想这些要素或者说地理方面的原因,或者说天气气候方面的原因,或者说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等,对于文化以及建筑,以及传统的建筑都会有影响。尤其是在泰国,因为传统的建筑是木质的,他们不是永久的。我想这缺乏连续性,缺乏发展,在传统的建筑和当代建筑中,有存在一个鸿沟。以前是这样的,过去的时候是这样的,这是在曼谷拍的一个图片。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图片展示的是一个多功能的建筑,他们在里面居住,他们可以看到河岸,可以购物,可以旅行,可以在湖上泛舟。这个图片是以前沿着河岸建起来的市场。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下总结,我们这些结构并不是永久性的,因为所需要的这些材料不是永久性的,都是木质的,会有很多的火灾。后来出现了一个法律,不允许我们建造这样木质的房屋。你不能用这样的材料来建造房屋了,后来有这样一个法律。在我们的发展当中,在建筑这个领域是缺乏这样一种过渡。这个图表显示的住宅是现代的一些住宅,我们和水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在左边你可以看到面朝水的寺庙,在泰国这些寺庙要面朝东部,或者要朝向主要的水路。你可以看到在出现节日的时候,对于村庄来说,节日是很重要的,他们要表演一些传统的庆祝的仪式,或者有一些传统的活动,有一些活动就是在水面上进行的。既使是现在,我们仍然是使用船,把它作为一种公交的工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水在泰国的生活当中,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里是一些里程碑,是水域旁的一些里程碑,一些标志性的建筑,这是曼谷的一个建筑。

  这是我刚才给大家展示的一个寺庙,它是我们河上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的建筑物。在晚上我们会有一些船只,人们会乘船去进行游览,在右边也是水域上的一个天主教的教堂你可以看到这些寺庙也是在水上,大家要记住,在建筑内部的那些结构,他们在大楼的内部是使用镜子的。在泰国,我们有一些佛教的寺庙,我们也有这样镜子的艺术,但是使用的模式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使用的技术是一样的,我们是在外部来镶嵌镜子,在这一块外面是镶嵌镜子的。

  这是寺庙三角形这一块有镜子,在白天我们会看到镜子的一些反光效果,在夜晚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光,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光源。你必须要移动才能够拥有比较好的波光粼粼的效果,在右边是一个天主教的教堂,刚才我提到那样一个社区。在那个社区当中有很多的寺庙,还有教堂,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来集聚。

  公共空间又是什么样子呢?在水域上我们也有公共空间,有一些路径,有城市的水路。在泰国照明设计专业现在仍然落后于中国、台湾、日本,大大落后于这几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还没有照明设计这个专业,在过去四到五年我们开始有了照明设计这个专业的发展。在公共空间的照明当中,是没有设计师的参与的。我们后来对政府当局进行了宣传,给他们提供了教育。我们组织了一些公共的论坛,邀请了曼谷市的市长,还有其他的政府官员参加了我们的会议。现在我们有了照明设计师、工程师,光线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一些眩光质量还有待提高。

  这是一个公园,也是比较暗的。还有其他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你可以看到照明的技术是不一样的,尽管这个建筑本身是独特的。但是在当时照明项目当中没有设计师的参与,因此照明是非常有限的,只是利用了泛光照明。这对于建筑的结构来说,并没有起到一种互补的作用。

  这是那一座寺庙,在左边我们有金山,这个地方称为金山。是和我们大都市系统的概念一致的。在中间有一个镜子,它是位于曼谷古老城区中心的。在右边我们建筑城也是这个寺庙。看起来非常漂亮,但是所有这些都是使用了泛光照明。庆祝仪式怎么样呢?在泰国有两个极端,一个是根本就没有光源,或者就是有很多的光,在庆祝的时候,一种是有光,另一种是没光。这是我们的状况。

  这是03年亚太会议照明的状况,在背景有一个大皇宫。对于人们来说,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于泰国曼谷的人和其他人来说,夜晚的活动主要是购物,出去吃饭,因为天气是比较热的,比较潮湿的。在夜晚是比较好的,适于出行,人们可以使用公共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在街道上,有很多的临时照明,有店铺的照明,商铺的照明。

  这些是宗教的活动,是在寺庙区域的一些宗教活动。对于佛教的寺庙来说,他们有一些重要的庆祝节日。都是在月圆的时候来进行庆祝,一年有三次,我不知道英文是什么?但是人们会出行在寺庙周围转圈,绕三圈。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在月圆之夜,当然泰国人非常喜欢节日的活动。在寺庙周围的区域,还有寺庙区域,总是会有很多的宗教的活动,还有一些食品的店铺、餐馆,大家可以看到背景的那一座称为金山的建筑。这是我刚才所提到的那个建筑的节日,也是在11月份月圆之夜开展的建筑。

  我给大家做了介绍,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和法国的大学联合做的一些研究工作。我们主要是研究了这个城市的节日,还有节日夜间光的使用,还有法国和泰国我们研究了一些大城市。由于我们的文化是以水为基础的,很多建设都是非永久性的。对于公共照明来说,应该是比较灵活的,公共照明必须要满足不同的目的,要在不同的情况下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公共照明必须要易于维护。从传统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层面是和光有关的。我们可以看到光是怎么样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挥作用的,水也是我们生活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演讲的这一部分,我会给大家介绍泰国照明设计师所做的三个项目,一个是视觉照明,另外一个是维斯拉公司做的,最后是我们公司所做的研究,有一些学生会参考大家的作品,这是来自SPA的照片,可以看到这样一个SPA的建筑是位于一个非常漂亮的有名的海滩领域,这是非常棒的SPA,这个建筑是由建筑师设计的,这个建筑师经常在各地游历。我参加了他的一些演讲,听到了他的演讲,他的想法和理念,我觉得可以应用在照明设计当中。首先是一切起源于情感,我们是设计师要源于情感。中间的这个步骤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要进行计算,要出台照明的计划,我们要进行模拟,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工具。但是最后在进行了模拟之后,我们要看看空间当中的光的效果,一定要让人们能够有一种感受。所以我们是始于情感,最后也要归于情感,要赋予人们情感。这是照明和照明设计的一个区别,这是都是涉及到工程学,还有照明设计的。

  这是Barai Spa,内部不让人们照相的,我必须从网站下载这些照片才可以,不能现场照相。这是一个入口,入口比较有意思,用了反光,光是间接的,只是一方面的,是不对称的,只有一面。建筑师在选择利用日光的入口方面是非常的小心,这是一个非常长的走廊。但是会激起人们几种情感,您不会觉得是走在很长的走廊上。当你进入其中,他们会让你选择路径,你可以通过这样的路径进去,也可以现在其他的一些入口。有一些有自然光是比较好的,非常的漂亮,你只要在一天不同时刻太阳阳光会出现变化,方位都会变化。我们这里有强光,墙壁上的光,还有地面上的光,这是中间,你可以看到这个架构。如果你去过这个地方的话,那么中间是成为Barai,也就是这个SPA的名字。他使用了反射光,他有一些小窗口的东西,这里也是使用了小的镜子。当天气变得比较暗的时候,光就非常少了,光不多了。但是我觉得效果却是非常强大的。你可以看到水和反射光,由建造师和照明的设计师都被他们应用了。

  另外一个是Siam博物馆,这是一个介绍的部分,这里可以看到地板,光的颜色,就像礼堂一样。在左边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所使用的元素是非常的微妙的。你可以看到这些样式,你可以看到水平平面上会有一些影。是有一些开口所造成的影,那是围绕着这个柱状体。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设计,但是人们非常喜欢这样光影的设计,非常的微妙。传达了佛教的含义,佛教这种宗教是比较中立的,也很天然,强调自然。在这个房间当中,我们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适应的,因为光线非常的低。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Rattana博物馆,是我们公司所做的一个项目,我有一个公司,但是我主要工作是做慈善工作,教学和研究,我帮助开展这样一个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就像文化一样。这个名字是曼谷的一个过去用的名字。当你沿着这个地方走的时候,要激起一种情感。我们所使用的照明技术是这样的,我们要让人们拥有一种情感,这应该是一个寺庙的地面。这个部分相当于寺庙的入口,我们参考的图像不是泰式的,但是你可以看到这些光的层也是非常的微妙,这些光的线条很微妙。我们在博物馆也引入了这样的概念。最后一个是模型是JD的模型,在中间这一块。这里有一个开口,这是真正的大楼,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的照明可以去改变色温,去模拟你对这些建筑的情感,当人们进来的时候,他们是在不同的时间来的,因此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这是大楼内部的状况,我们可以看看泰国的城市的照明,我刚才提到了。我们还没有设计,但是现在我们就是要致力于设计元素融入到我们的建筑当中来,在过去五六年当中,我们在城市照明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我希望urban在河上,在夜间,这旁边是天主教堂,这是是中国籍的泰国人经常会去的寺庙,这个社区非常有意思的。在水上,在河上有可以走路的地方接下来往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物,将来我们会组织照明论坛,我们如何把水关于照明的知识传播出去,跟大家分享。我们要把城市灯光进行一个传播,至少在非常重要的河上,在曼谷最重要的河上,至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我想用最后一张非常生态友好的许愿灯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是提问时间。

  提问:非常感谢您刚才讲的一个非常优秀,非常精彩的演讲。我从您讲的内容里面学到了很多关于泰国的知识。如果说我理解您的文化是正确的话,您对这边泰国的文化是以水为基础的,那么这样的照明是有很多灯光,它也可以反映出文化。这样的灯光像水一样展示出来,也是可以展示出你们以水为基础的文化。

  Chanyaporn Chuntamara:我刚才给大家展示了,我刚才所说的意思,照明的技术,泰国的设计师所使用的照明技术可以说是从我们的文化中来借鉴得来的。但是您也可以看到一些其他的用法,反射的灯光和照明技术是用不同的技术来使用的。当我们谈到城市照明和灯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我们的比较研究中,了解到作为一个以水为基础的文化,我们的城市,我们城市的结构区别和它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如果您在杂志中有读过这样一些文字,就会知道很多的西方设计师会用他的一些有特点的东西,所以我用这样一些想法,我们的城市可能会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要体现出来,因为这就是城市来建立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人们使用城市的用途。有两点,第一点就是照明的技术,第二点就是元素,就是当我们在为我们的城市来设计照明的时候,我们所使用的元素是什么?您问得非常好。谢谢,我希望我回答了您的问题。

  网友:南亚照明设计和东亚照明设计风格大不同,您认为这种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Chanyaporn Chuntamara:如果说这个问题我理解得是正确的话,那这个问题就是说南亚和东南亚的照明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对吗?这个问题是哪里来的?不管怎么说吧,总而言之,我认为不同地区的文化,亚洲不同地区的文化也是有差异的,这是因为如下原因。首先,气候会影响在人们在夜间使用公共区域的方式,还有地理位置,地理原因,还有他们使用的材料,他们用于建筑房屋和楼宇的材料,第三点就是宗教信仰。这些都会对建筑,对楼宇造成影响,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居住的民用建筑,对于宗教建筑而言,他对照明也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含义,除了照明本身之外。在稍候的圆桌讨论的时候,会跟大家再更多的分享一下来自泰国的这样的宗教和庙宇的建筑信息。现在人们会对佛教的形象,有一些照明方面的要求和印象,我想上述三或四个因素都会对不同地方的,或者不同地区的照明文化遭到一个差异。

  提问:Chanyaporn Chuntamara博士在大学里教书,等于是一个教育者,同时又是一个设计师,我想问一下在泰国现在的照明设计的教育情况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照明设计这个专业?

  Chanyaporn Chuntamara:我们在泰国是否有照明这个专业,是的,我们有,我们有这个设计和计划这样的学位。我也会负责教授照明的设计,我自己以及我的同事我们都是建筑师,我们都会来研究一下室内的设计。我们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进行这样的课程的教学,包括这个视觉的艺术,还有技术和照明灯光技术方面的元素。所以我认为不光是工程方面,我们也会教授我们的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内容。

  提问:我的问题您刚才说有照明设计的专业,有学位吗?

  Chanyaporn Chuntamara:是的。是硕士学位不是学士学位。

  主持人:现在开始本次第一场论坛,这场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光文化。有请韩国的郑康和教授、第二位有请内原智史先生,来自泰国的Chanyaporn Chuntamara女士,来自台湾谢茂堂先生、赖雨农先生,还有常志刚教授、李铁楠教授、丁平教授,还有我自己。

  很荣幸还是由我来做这个本次论坛第一场Workshop主持人,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光文化,我自己非常紧张。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整个一天会议有众多精彩演讲之后,来做这个论坛其实是很困难的。第二个这个题目本身非常具有挑战性,它实在太大了,基本上我会前和各位对谈嘉宾讲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怎么谈这个问题。我想是一个非常轻松、漫谈式的,或者非常务虚的形式,因为明天两场对谈还有很实的内容。基于这个全球化的光文化,我昨天半夜的时候,在我的照片集里找了几张照片,想阐释全球化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带来的矛盾和有意思的现象,全且作为一种抛砖引玉的引子。

  第一个,我在大阪看到的一个现象,在很多很现代的楼里面,还保留了日本的大阪的叫章鱼丸的店,而且生意非常好。

  第二张照片,我是去年在首尔去参加亚洲照明设计论坛2010年的时候,看到首尔市中心的一个教堂,是一个天主教堂,但是上面的形象是两个很传统的韩国人的穿着韩服的形象,当时我也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

  第三张照片是上海2010年的时候中国馆,世博会本身是一个很国际化,全球化的东西,在这个环境下中国也在全球化基础上,但是又想保留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这三张图片都是和光文化没一点关系的,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引子,全球化和地域文化冲突中应该怎么做?在这个基础上,会前和几位做了简单沟通,很多嘉宾给我的建议,把这个做得问题大而化小,小儿化了,我做一些简单提问方式,后面让互相之间再提问和讨论。

  第一个问题来问来自于唯一这次会谈在座唯一一个不是亚洲面孔的Joachim Ritter,请他讲讲什么是全球化,以及全球化和他的关系。因为他在做很全球化的杂志,和很全球化的论坛。

  Joachim Ritter:我在这里得到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首先确实是有全球化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有全球的市场,有全球的对某些元素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有本地、当地的文化,这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文化也会发展,也许每天都会发展。今天早上听到它的要素会有历史的要素,但是它也会创造新的历史,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去学习。本地化是什么呢?本地化的要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设计的过程,还有对于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照明对于人的身体的影响,所以它是一个过程,照明能做什么,这个并不会改变照明文化和灯光文化。我们要保留和保持这个亚洲的文化,这个是来自于亚洲的人们心中,这个不是来自欧洲或者美国。这就说你们需要自己来定义的,也会有元素在照明设计,对照明设计理解上也会有这样的要素。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可以从你们身上学习,这是学习和讨论的过程,这是全球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有当地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一些要素。

  主持人:非常全面的回答。作为开场白,非常好,谢谢Joachim Ritter。他刚才提到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有特点的文化。因为也是基于一些建议,我觉得包括郑教授的建议,他觉得亚洲文化或者亚洲光文化太大,应该把它更落地。后来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因为在座基本上是一个可能几场论坛里面最多元,和来自最多国家的一个论坛。我想是不是先请郑教授谈一谈,比如说谈谈韩国的光文化,在这么一个非常具有亚洲色彩,同时又有一些欧美影响的国度里面现在光文化是怎样的?

  郑康和: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觉得第二个问题更难回答。我就比较综合的回答您的问题。不管怎么样,各个世界的建筑和城市现在都走向全球化。我觉得技术性的问题是首先最重要的,在这些城市里,技术的因素不能忽视。

  第二个,今天我们所谓的亚洲,在这样的范畴里面,亚洲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欧洲的国家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了局限以后,亚洲的这些感性的东西,能够找出新的突破口,能够在这样全球化环境下,我们这样感性的东西可以打开一些新的突破口,我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想在照明这个范畴里面回答您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刚才我已经提到了。其实这个技术的东西,比如说今天泰国的专家也已经介绍了,通过幻灯片我们也看到了情景。我们通过这个水环境,城市的特征都看到了。在照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照明技术能够发挥的作用我觉得不是很大,我觉得都差不多。技术能够打到平衡,比如说这个钨灯,所有的灯,所有的照明器具我们都使用的话,其实照明的效果没有很大的差异。当然我们照明的这些对象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表现方式也会不同的,但是根本性的东西不会改变的。而且这些是跟经济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完全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比如我们要使用一些设备,有的时候使用一些特殊的工具。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比如欧洲、美国这些国家已经几乎所有的建筑都采用了这些先进的设备,我们要建设一个新的城市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如何通过现有的技术设备体现一些新的照明的东西,我们亚洲继续要建设一些新的城市,我们有这样一种梦想,所以我们今后要继续的推出一些新的技术。我觉得我说得比较长,我就简单总结一下。

  所以站在我们照明技术的层面来看,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文化有必要做一些定位,比如刚才泰国教授讲得非常好。我觉得有必要关注多样性这样一个概念,我觉得我们亚洲是非常多样性的。所以我觉得应该非常好的体现出我们的多样性。美国、日本有很多料理,但是都是比不上我们亚洲,亚洲的料理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而且有很多的味道,所以我觉得亚洲有很多丰富的因素,这些都是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可以挖掘的一些艺术性的东西。而且这些都是我们地区的一些习惯上也能体现出来,刚才清华大学的张教授也讲过了一些石窟相关的因素,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挖掘的一些新的东西,我说的比较长,不好意思。

  谢茂堂:首先自我介绍,我来自台湾的谢茂堂。今天真的很高兴,我想针对这个议题,今天早上我们听了周老师所谈到的全球化事实上就像我们在LED,现在几乎是一个全球化的技术的普及了,我想从事照明设计这个行

相关知识

直播: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光文化议题探讨
直播:LED趋势下的亚洲视觉艺术论坛
2011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日程安排
亚洲的方向 亚洲照明设计论坛2011完美谢幕
雷士X京东战略合作再升级 重构智慧家居背景下的用户体验
直播:亚洲的方向 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
直播:低碳语境下的亚洲照明实践论坛
“中三角”战略背景下的南昌 抛光砖与瓷片仍是主流
新经济背景下的创新思维暨保利国际广场样板间启幕
2011第三届亚洲照明设计论坛于10月盛大召开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直播: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光文化议题探讨 https://m.biud.com.cn/news-view-id-7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