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看到印第安人抽一种“用棕榈树叶或玉米叶将特别的烟叶捆绑起来的烟”,这种烟即雪茄烟的原生态。哥伦布及其水手将烟草的种子带回西班牙,1541年,印第安人酋长班杜卡(Panduca)在哈瓦那向欧洲人迪特鲁?皮拉(Demetrio Pela)传播制作雪茄烟的技术。1676年,现代雪茄烟诞生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对中国而言,雪茄烟自清代传入,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手工雪茄制作
雪茄烟消费车间
早期进口雪茄烟
清代
雪茄烟传入中国的工夫尚无确凿记述。清乾隆十六年(1751),印光任和张汝霜在《澳门纪略》卷下中记载:“烟草可卷如笔管状,燃火,食而吸之”。据说这种“可卷如笔管状”的烟草,就是雪茄烟,当时广东一些产烟区如廉江、鹤山、新会、清远、南雄、大埔等地,都有将烟叶片卷成笔管状吸食的习惯(俗称叶卷烟)。
雪茄烟最初依赖进口,吸食的人多了,在沿江沿海商贸发达的城镇出现了小规模的雪茄烟消费作坊。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川省中江县烟商吴甲山、游福兴合伙创建了一个手工雪茄烟作坊,自产自销。同年10月,由郑馥泉、杨星门、杜杰卿等广东商人在上海英祖界三马路口组建以销售雪茄烟为主的永泰栈,该栈在菲律宾设有泰记烟厂,利用当地烟叶制造绿树牌和真老头牌雪茄,运抵上海销售。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广东商人在湖北省宜昌开办茂大卷叶烟制造所,从事有规模的雪茄烟消费。
进入20世纪,雪茄烟的工厂逐渐增多。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成立的上海人和雪茄烟有限公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成立的兖州琴记雪茄烟厂、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立的广州烟草公司等等。早期的雪茄烟厂多聘请外国技师,运用进口烟叶,消费花色雪茄,商标也模拟进口烟的样式。
伴着雪茄烟需求量增大,为降低成本,一些雪茄烟厂开始运用国产烟叶。光绪三十三年(1907),广东新会县人创办的一家雪茄烟厂,“选择本处驰名烟叶,如法泡制”雪茄烟,每盒60支装,售价洋银9角5分。同年,长期经营四川晾晒烟的云南省昆明铨盛祥商号,取积压已久的二等烟切丝作芯,用金堂头烟穿皮(包皮),制作70×12毫米10支装的福寿牌雪茄烟,每包滇币1元(合银币1角)。由于该雪茄烟价格低,销路好,铨盛祥飞快扩大作坊,雇佣50余人,日产福寿雪茄5箱(万支/箱,下同)左右。宣统三年(1911),山东兖州人刘长生创办大中号,以当地贡品皇城园烟叶消费桂花、荣花两种牌号,品质赛过吕宋烟,而且价格便宜。曾在济南、上海、北京三次工商业赛会上获奖。以后销路扩大,制烟艺人不断增加,遂使之形成有规模的家庭式雪茄烟产业。
20世纪初,四川的什坊、中江都建有规模较大的雪茄烟厂。同时浙江亦开始消费雪茄烟,主要分布在丽水、嘉兴,温州、衢州等地。
民国初期,广东、上海等沿海对外开放地区,吸食雪茄烟的人增多,雪茄烟消费也依托消费市场发展很快。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国家忙于战争,外国雪茄烟进口锐减,民族资本雪茄烟厂纷纷建立,仅广州及附近兴办的大小雪茄烟厂就达100多家,多数是原来的烟丝加工厂改建或扩建而成。而上海一地,有福记、万利、永通、吕宋、南方、华利、老裕泰、上林等20余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外商雪茄烟公司卷土重来,国产雪茄消费企业陆续被淘汰或转业,广东仅剩汉昌公司一家维持消费,上海除福记雪茄烟厂外,其余厂家纷纷歇业倒闭。
进入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开征雪茄烟捐,由于成本加重,外商雪茄烟厂停业,而民族雪茄烟厂有新的发展。上海民族资本的雪茄烟厂增至19家,从业人员达800余人。四川由于雪茄烟的原料充足,发展很快。消费集中在什坊、中江、万县等地,其中什坊有30家、万县有5家。此外,山东兖州、浙江桐乡、云南昆明、广西柳州、宜山等地也有雪茄烟消费。
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阶层人士纷纷投资兴办雪茄烟厂,中国雪茄业呈蓬勃发展之势。除上海以外,山东兖州消费形成规模,四川中江县雪茄烟消费进入鼎盛时期,大小厂(坊)有200余家,从业人员有4000~5000人,年产雪茄烟12000多箱。广西、湖南、贵州、陕西、云南等地也建有雪茄厂。
抗战期间,雪茄烟进口中断,位于沦陷区的雪茄烟消费逐步萎缩。上海较大的雪茄烟企业纷纷倒闭,相反家庭作坊或小厂出现不少。山东兖州雪茄烟消费逐年下降,大部分制烟作坊倒闭,只有大中、华美等几家作坊勉强维持消费。由于战争影响,交通中断,国统区雪茄烟供应紧张,导致家庭式手工雪茄烟消费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川、浙江、云南、陕西等几个地区。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烟类专卖局对部分省份雪茄烟厂及产量进行了统计。
注:此表因资料不全,有一部分属于估计数字 资料来源: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
抗日战争成功后,由于大量进口雪茄烟向中国倾销,加上税赋繁重,运输困难,不少民族雪茄烟厂坊纷纷倒闭,勉强维持消费的,大都处于时办时停半开工状态。广州、浙江、云南仅有少量烟厂维持消费。上海有人和、和众、球手、汉昌、球宝、远东、亚洲、老玉泰、成功9家雪茄烟厂,为了加强相互之间的保护,联手竞争,还成立了上海市雪茄烟工业同业工会。四川省除中江、什邡、万县外,新都县、崇宁县、乐山县、广汉县、成都市都有雪茄烟厂,每个县一般年产300~700多箱,最高产量年产达到3万多箱。到1949年,四川全省只有30个厂(坊)连续消费,当年产量不足2万箱。
20世纪50年代,雪茄烟消费集中在上海、四川、山东、浙江等地,广东、贵州等省也有零星消费。
上海有60余家雪茄烟厂,因成本大、售价高而面临重重困难。1951年,在国家恢复和发展工业消费的政策扶持下,雪茄烟厂以国产晒烟代替进口原料,成本减低,售价下降,营业日有起色。1955年第二季度起,雪茄烟厂归口中国专卖事业公司上海采购供应站管理,经改造归并,全市共有雪茄烟厂24家,后经过裁减合并共有雪茄烟厂11家, 1958年5月起,上海市雪茄烟企业划归国营上海烟草工业公司管理。嗣后,该公司将8家小型雪茄烟厂分别并入人和、球手、合众3家厂。1959年5月,人和、球手、合众3家厂并入上海卷烟二厂。
四川雪茄烟消费逐渐恢复。1951年5月1日,益川工业社改为地方国营益川烟厂。四川省财委和什邡县政府先后投资5000元,增拨流淌资金4万元,并将崇实、方亭烟厂并入,职工由98人增加到219人。1954年又更名为川西益川烟厂。1955—1957年间,又先后将裕华、益群、大生等烟厂并入,益川成为什邡县唯一消费雪茄烟的工厂。1957年产量突破万箱。1958年进行扩建,职工人数由608人增至1007人,年产量达到18970箱,固定资产原值46.42万元。同年更名为四川省温江专区益川烟厂。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作物大减产,烟叶奇缺,雪茄烟产量大幅度下降,各地雪茄烟厂因原料等原因纷纷停产或减产。雪茄烟的主要消费省份四川的川西、益川烟厂由1960年的2.63万箱,降为2.06万箱; 1960年上海市对雪茄烟的需求量为2353箱(即每月200万支),1961年消费1246箱,1962年消费485 箱,远远不能满意市场需要。广东雪茄烟消费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山东兖州雪茄烟厂也于1964年下马停产。浙江桐乡雪茄烟厂于1966年停办。文化大革命时期,雪茄烟的消费一直受到影响。
1976年后,各省纷纷恢复消费雪茄烟,一时呈繁荣之势。不少卷烟厂也消费雪茄烟,以满意市场需要。而且产品的品种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各种规格的非叶卷雪茄型卷烟,并占雪茄总产量的90%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多家雪茄烟厂引进技术,改传统手工制作为机械制作。到1985年,全国雪茄烟发展到130万箱。消费雪茄的企业增多,中档以上产品的比重日趋增大,经过多年技术改造,机械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挣脱了手工操作的落后状况,完成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产品质量水平随之提高。但是,伴着消费者吸食口味的改变,雪茄烟需求量减少,产量逐年减少。到2000年,全国消费雪茄型卷烟382694箱,雪茄烟54397箱。
注:1979—1985年属雪茄型统计 1986—2000年属雪茄烟统计
进入21世纪后,雪茄型卷烟逐渐减少,而手工雪茄逐渐增多。目前,烟草行业仍保留四川什邡、安徽蒙城、湖北宜昌3个雪茄消费基地。
中国烟草学会
http://www.tobacco.org.cn/news/dspNews.jsp?id=52518
相关知识
雪茄烟在中国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
LED照明企业需要怎样的劝诫和鼓励?
帝王洁具:上海卫浴展的亮眼品牌
帝王洁具——上海卫浴展的亮眼品牌
帝王洁具——上海卫浴展的亮眼品牌
A.O.史密斯:全球超级产研基地落成 对中国市场更有信心
室内污染比室外严重,青空科技告诉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健康管家?
创新迎未来 帝王洁具2013成功出击上海厨卫展
橱柜设计发展,路在何方?
中国家具行业镶嵌艺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