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知识网

首页 装修资讯 家居知识 家居百科
当前位置 >> 家居知识 夏季进补有理可循 饮食调养多吃“苦”

夏季进补有理可循 饮食调养多吃“苦” 2011-07-11

https://m.biud.com.cn 2011年07月11日20:13 家居装修知识网  

  “夏季能否进补?”“夏季与秋冬季节的进补有什么不同?”“夏季如何进补才安全、有效?”,进入五月份以来,气温显著提升,人们正式迎来夏季。连日来,向各大医院咨询夏季如何进补的市民不断。为此,记者采访了深圳市中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汪栋材。

  汪栋材表示,夏季进补讲究中庸之道。中医理论认为,夏季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是阳长阴消的季节。在白长昼短、人体消耗极大、水分营养长期外泄的酷暑中,应根据自身条件、体质而合理养生。但是,夏令进补不能过于猛烈,宜讲究中庸之道,即常用的“清补法”,即利用营养丰富、有益健康且能清热消暑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充身体的不足,而不宜吃温热厚重之味。因此,只要选对食物、方法得当,夏季进补也有益身体健康。

  夏季进补有理可“循”

  张先生是在外企工作的白领,事业蒸蒸日上。他身体状态一直不错,然而有个情况让他不知所措,那就是这几年每到夏季,张先生就提不起精神,仿佛生了病,食欲很差,经常感到四肢无力。张先生向医生咨询,医生表示,身体出现种种不适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病症,只是体质有些虚弱,可通过进补方式调整。张先生有些疑惑,只听说秋冬季节相宜进补,如今怎么又出了一个夏季进补?

  汪栋材表示,提起进补可能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秋冬季节,认为夏季不能进补。其实,按照中医理论,进补并无季节所限,我国传统医学有四季养生的说法,有虚就可补,因此一年四季皆能进补。

  那么,夏季进补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呢?汪栋材解释说,夏季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天气特点可以概括为暑、湿,即气温高、湿度大。因为夏季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机体需要通过分泌汗液来达到散热的目的,如果汗液的过度丢失,就有可能导致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使血容量下降,血粘度增高,从而影响到心血管功能的正常进行。能量与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所以夏季也是人体最需要进补的机遇之一。

  夏季进补有别秋冬

  同是进补,夏季进补与秋冬进补有什么区别呢?

  汪栋材告诉记者,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在四季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秋冬进补相宜补充热量较高的食物,以便为来年的生长积累营养、储蓄能量。而夏季高温、湿度大,因此进补相宜“清补”,即选择一些既能补身体,又能生津液、解渴消暑的食物来补充身体的不足。

  夏季进补可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清心去暑、清热解毒。按中医理论,“夏”对应“五行”中的“火”,“夏”在五脏中属“心”,因此夏季应注意对心脏的保护。饮食上宜吃一些性凉、性寒而味苦的食物,不宜吃辛辣、辛热及过于油腻的温热食品。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夏季吃寒凉食物要有度,量不要太过,过量会损伤人体脾胃。二是健脾养胃。夏季湿气重加上人们爱吃冷饮,常会影响人体的脾胃功能,故应常吃一些健脾和胃的药物和食物,如虫草、甘草等。

  充分了解进补佳品

  既然是清补,充分了解适于夏季进补的食物就特别有必要了。汪栋材向记者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了一些相宜夏季进补的常见食物,如大麦、小麦、樱桃、番茄、芭乐、西瓜、梨子、苹果、柠檬、冬瓜、苦瓜等。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可以达到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作用。汪栋材说,夏季进补并不奥秘,人们在热天都或多或少地进行饮食调整,如喝些绿豆汤,那是因为绿豆性寒,味甘,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

  此外,灵芝、虫草等味甘、性平类补品也合适在夏季服用。比如灵芝味甘、性平,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延年益寿的贵重补品。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灵芝具有增强体质,改善睡眠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灵芝不仅利于日常养生,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它更可以帮助人们安神养心。除灵芝外,中药当中,虫草是唯一具有“阴阳双补”特性的补药,它药性平和,即可滋阴又可养阳。因此夏季服用虫草不会上火,反而还能够有效地调节平衡,改善体制虚弱。如果夏季能够坚持服用,对于哮喘、高血压和前列腺炎等冬季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都会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但是,因为灵芝和虫草的特性使得它们广受欢迎,导致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肯定要看明白产地、厂家等销售信息,只有好品质的补品才能真正调节身体,起到养生保健的进补作用。

相关知识

夏季进补有理可循 饮食调养多吃“苦”
夏季进补有别秋冬 多吃“苦菜”巧养生
冬季流行中医进补 道地药材首推东阿阿胶
大雪时节 “进补”食谱
营养专家提醒:大雪时节莫忘“进补”
专家推荐:大雪时节 “进补”食谱(图)
冬至食补:过早进补影响人体生长发育
养生:秋季进补并不意味可以乱补
立冬进补有讲究,食材保鲜是关键
秋季饮食注意少吃辣养肺多吃酸养肝

本文来自 家居装修知识网 夏季进补有理可循 饮食调养多吃“苦” https://m.biud.com.cn/zhidao-view-id-8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