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年,中国纺织业走得并不轻松,但所有的沟坎都不能阻挡它的倔强成长。
10年中,中国纺织业走过了配额时期和后配额时代,历尽了贸易摩擦到反倾销,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打击又遭遇经济危机寒流……一路坎坷,但中国纺织业却依旧交出了完美答卷。
在配额束缚中成长
那是2000年前后。
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一家民营服装企业,在江苏小有名气,但工厂主要的业务是为贸易公司做加工,想要去海外市场施展拳脚,却举步维艰。
同样位于长三角的国有贸易公司上海丝绸,却顺风顺水,成为上海市最炙手可热的出口大户。
2001年,上海丝绸公司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了历史性的最高位点——8亿美元,在全上海的各类企业当中排第一,甚至超过了当时钢铁大户宝钢的出口额。
民营纺织企业和国营纺织企业的日子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个中奥妙,就在于企业是否手握配额的差别。而当时在全国纺织行业里,上海丝绸拿到的配额份额是很大的。
配额之于老一代纺织人,就像粮票之于我们的父辈,是最深刻的记忆。
在今天,中国制造几乎为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所熟知。在众多的中国制造中,中国的纺织品举足轻重。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马淑萍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中国自1995年首次超过墨西哥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进口数量达到49.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4.5%;所占市场份额由上年度的6.7%上升为13%;进口金额为87.4亿美元,增长33.8%。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200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全球的出口份额占一成多。
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心存忌惮,而纺织品配额制度正是这一担心的制度反映。
从1986年到1994年,这是一个漫长的谈判。经过长达7年的努力,《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最终签订。根据协议,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获得了和其他缔约国同样的待遇。
按照各成员国达成的协议:从1995年到2004年底,经过10年过渡期,分三个阶段在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取消纺织品、服装的配额限制。也就是2005年1月1日起,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实行的进口配额在全球范围内取消。
为数众多的中国民营纺织企业终于迎来将改变他们命运的重大利好,事实也证明,随着配额束缚的逐步减轻,中国纺织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2003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788.5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27.7%,占美国进口市场的20%,欧盟市场的15%。
但即便到了约定期限2005年,发达国家仍然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进行限制的努力。
2001年,作为中国加入WTO的妥协条件,美国获得了在2008年以前允许其对中国制造产品再次实施配额限制的权利。同样获得这项权利的,也包括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国。
不过即便如此,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依然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2005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150.3亿美元,增长20.9%,其中对美国出口186.4亿美元,增长70.5%;对欧盟出口183.2亿美元,增长56.9%。2005年底,美国和欧盟一举成为我国出口第一、第二大目标市场。
在贸易壁垒前壮大
那是2005年前后。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风靡世界。
美国女记者萨拉·邦焦尔尼在这本书里描写了自己的家庭在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而在西方普通民众开始关注到中国制造,尤其是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影响力之前,西方各国政府、业界人士早已对此耿耿于怀。
2006年,河北顺西儿童制衣公司在交付德国买家一批订单时,却被拒接,几番沟通,才知道原来是纽扣使用不符合环保要求。
在纺织品服装出口大省江苏、浙江、福建,曾有如此遭遇的纺织品服装加工出口企业数不胜数。
被美国以及欧洲诸国寄予厚望的配额限制显然并不能有效的限制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入,于是贸易壁垒便开始被频繁应用。
2006年美国发起的针对中国纺织服装的反倾销案一度被称为“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极具代表性。
当年6月,3家美国聚酯短纤制造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商务部递交了立案起诉书,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聚酯短纤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101.52%的平均反倾销税。
随后,美国商务部展开的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约为6500万美元,涉案中国企业近百家。最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短纤做出反倾销产业损害终裁,中国进口商的普遍税率为44.3%。
除了这样的关税壁垒之外,近年来技术壁垒的设置也越来越多。
在2010年全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中,涉及纺织品、服装工业类的共30项。
2010年加拿大卫生署对华纺织品服装类产品的召回通报呈大幅增长态势。2010年共发布通报数量23起,2009年7起,2008年5起,增长迅猛,而这之中,多是产品技术不合格。
“怕冲击自己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企业,一些国家就会出台一些硬性的技术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尽量阻止中国商品的进入。”原顺西儿童制衣公司经理李顺西对于西方国家频繁出台的这些技术性要求看得很透彻。
李顺西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与发达国家的产品相比,在技术上,我国的部分产品仍有差距,尤其是一些小的来料加工厂。就像自己的厂子,没有研发部门,技术很难提高,因此受冲击也最大。最终不得不在两年前关闭了公司。
不过,拥有高端技术的中国公司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心态及经验都已经越来越成熟。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在国际贸易壁垒的围追堵截下一再壮大。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末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46684.2亿元,与本世纪初相比较累计增长4.2倍,年均增长18%; 201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12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15.1%,占全球的比重由2000年14.7%提高到34.3%。
在经济危机下生存
那是2010年前后。
爆发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结束,而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却日益严峻,并最终波及到纺织品服装企业。
晋江市依丝纺服装织造有限公司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业务量足足缩减了近4成,开机率不过8成。
订单少、资金回笼也慢,拖欠现象严重,以前一个月左右的回款周期变为三四个月。
虽然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下降了约10%左右,但人工成本急剧上涨,产品几乎没有利润。
只要有可能,企业都得“挺着”。“要维持老客户,保证熟练技术工人不流失,一停下来就完了,基本退出了这个市场。”公司经理吴程耀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显得无奈而迷茫。
眼下,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似乎正身处最严峻的考验之中。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内外需市场急剧萎缩,与此同时,原料、人工成本上涨,可谓内外交困。危机下求生存,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最大课题。
今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935.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3.57%。
在今年1-5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对欧盟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金额为312.1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9%。
不过,虽然从数字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陷入困境,但在专家看来,制造业经营状况较差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情形,整个世界的经济仍然在经济危机的阴霾笼罩之下,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没有必要过于悲观。
刚刚做完调研的马淑萍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说,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已经大大提高,更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拥有一定的品牌能力,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对于如何从困境中突围,马淑萍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马淑萍指出,借鉴国外发展现代纺织工业的经验,有两个重要的途径可以使纺织工业做强做优:
第一,通过发挥纺织工业在基础产业和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做强做优。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与文化高度融合,不断开发尖端纺织新型材料,使纺织工业在高端和细分市场始终保持着国际竞争优势。
日本对纺织工业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和认识:首先是满足人们不同文化和价值观需求的生活文化产业;其次是为当地提供商业和就业机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再次是具有未来广阔发展前景的基础产业;最后是尖端的纺织技术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不能放弃。
正是坚持这样的认识,日本纺织工业实现了向“综合化学”、“尖端材料”和“纤维时尚”的转型。
再比如,欧盟把纺织工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更加突出,也正因此,世界品牌多诞生于此。
第二,通过发展产业用纺织业做强做优。
从服装、家用纺织品向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是一些发达国家纺织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产业用纺织品又被称为“技术性纺织品”,很多高性能产品利用了先进的纳米和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工业、农林渔业等领域,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含量高、用工少、附加值大、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等特点优势,是近10年纺织工业新兴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
相关知识
纺织业:十年坎坷 依旧“山花烂漫”
花园记忆: 十年农夫路
成都金牌卫浴黄文灵:十年耕耘 进入全国前三
魅力地板人之久盛张恩玖:十年,是新的起点!
家居首脑风云对话二:十年居变 改变的不仅是行业
休闲卫浴:十年之痒,何去何从?
安华卫浴经销商张卫东:十年坚持 始终信任
美的电器:十年技术创新 十年销量王者
帝标家居总经理助理刘凯:十年实现百亿销售目标
四川一村庄频现盗尸案:十年被盗数十具 多为女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