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云端上,而且这个云,可以意象化的飘渺,也能具象化的暴力。
应该再结个手印
好的诗歌能给各种各样的人不同感受,产生不同解读(而不是语文考试问中心思想那样)——好的设计也如此。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就是一片升腾而起的蘑菇云,然后如来佛在其上,看着下边孙悟空暴力护唐僧,一路以暴制暴最终修得成佛,自己反思这是斩业非斩人,还是仍旧破了轮回因缘。当然,也可以想象成就是一朵祥云瑞彩,又安定又变幻。人在云上飘——绝境中还要飞行,逆风中还要穿云。
这是设计的魅力、人的魅力。充满创意的设计、充满想象力的人,缺了哪个,一把椅子就都是普通用来坐的工具。可两者一交汇,就胜却了人间无数。其实我们说自己或别人“缺乏想象力”,多是年纪大了,性格磨平了,不爱想象了。谁没经历过孩子阶段?哪个孩子不是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对所有成规都不墨守,对所有简单的符号都能联想出一篇长篇童话?这个能力咱们从未失去过,只有真正有创意的设计,都会让人产生共鸣。
所以人一思考,上帝发笑;人一设计,上帝思考。家具和油画、雕塑一样,设计师工作时思考得越多,倾注在里边能让使用者思考的就越丰富。很多年轻设计师都发过牢骚,在学校里时全是被动地接受设计的各种定义,然后背熟了出来考试。但头脑中,没有“设计”的概念,没理解它的含义,因为思考太少,怎么做出让别人有想象空间的作品?就像一把椅子,本质上就是构造支撑身体的一个面。而在今天的世界,我们又不能光想着太本质的东西。椅子不就是为了能坐的么?如果照这个逻辑,人类发明烹饪也是徒劳:都热熟了,或者干脆能生吃的生吃,不就完成营养摄入了么?有人喜欢小药丸一样的营养精华以节省一切时间,或者喜欢各种生吃活剥,这样的现象全世界哪儿都有,但不能否定更多的人是在享受着食材和烹饪的结合。欧洲是包豪斯的发源地,但设计师们仍会在“实用、简单”这样的定义后面加上“有创造力、嬉戏”的限定词。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他的书里说过这么两句话:将目标群体的价值具象化,将具体物品未知化。仔细想象,味道自在其中。
蛐蛐笼子合体版
再看这个沙发,我对它的定义是:900蛐蛐笼联体沙发,轰炸型重金属发烧友之原生态。确实要说米兰家具展基本是最有个性的产品型专业展会。别人都像家具展的时候,它其实更像设计展、甚至时装展。米兰任何一个地方都充满着惊喜,要么光怪离奇,要么匪夷所思。去年你能看见脚底升起藤蔓的椅子,今年就能看见铁丝扎成的云彩;以前有孔雀开屏一样的沙发,今年就有蛐蛐笼大合体。各种了违反设计应用的各种叛逆,让每年都比前一年夸张,更像一场时尚设计大秀,足以抢夺欧洲乃至全世界眼球。
当然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是意大利人,但确实意大利这个国家最承载得下、激发得起世界上最顶尖设计师神鬼莫测的灵感。这个民族对设计是有后天情感的。在美学角度,设计是审美哲学的具象化表现,是人类情感的扩大器。一个充满设计的环境,就像一个充满绿色植物的环境,氧气必然丰富、让人呼吸舒畅。而一个时刻调动思维审美的人,他对世界是充满好奇和赞赏的。所以在米兰看展,就是一个“爽”字。只要设计师和策展人一直投入着心血,这里就永远生命力爆棚。
跟美女合影,乐了
行走之间,就邂逅了安迪·霍沃尔和他的梦露。4月的米兰是什么?是家具展,也是设计展、时装展、艺术节。看似拼凑,实际上这些的共同点在哪里?都是生活方式类产业。我经常跟学设计的同学和年轻设计师说,这个领域,要的是醉翁之意、功夫诗外。你天天看着家具找灵感,就找不出来了。必须触角伸得足够发散,足够跨界,从更多元、更本源的地方汲取灵感。这样是米兰家具展历经数十年,还能有万千宠爱的原因。它一直在拔高着自己的层次,在全球追逐最酷的一群人中仍然有它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个世界需要引领者,需要有一个大批跟随者可以学习的对象。
相关知识
蔡明看米兰展:蘑菇云上的佛陀
蔡明话米兰:再过15年国际大牌多数会被中国拿下
蔡明大话米兰展 自然和人性化、功能化为亮点
米兰展上 中国家具商度过最尴尬的时期
Zivarly国际视角看米兰II:聚焦热点展品(上)
Zivarly国际视角看米兰III:聚焦热点展品(中)
Zivarly国际视角看米兰IV:聚焦热点展品(下)
蔡明质疑马云: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品牌?
博洛尼蔡明质疑马云: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品牌?
米兰展论坛:米兰设计盛宴里谈中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