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商业地产全程服务机构RET睿意德发布《业态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以北京新近开业的20余家购物中心为样本,详析业态特征、比例、类别等领域,对购物中心业态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报告指出,新开业项目整体业态格局发生变化,零售和非零售业态角色地位发生互换。相比于传统商圈的新增项目,这种趋势在新兴商圈尤为明显。
“传统商圈已经具备相当的认知度和客源基础,新增项目零售业态比例仍然较高,均超过50%。而新兴商圈区域认知度不高,且多依赖于区域内客群,需通过餐饮、娱乐等聚客能力较强的业态培育市场、提升知名度,其零售业态比例往往低于50%。”RET睿意德策略顾问部助理董事李静雅指出,“其主角配角地位已经发生互换。”
具体到零售、餐饮、儿童、休闲娱乐等各类业态,报告指出,主要有如下几大趋势:
一、次主力店领跑零售业态,布局加速扩张,类型细分,呈多样化发展
因在租金贡献、吸引客流方面均优于百货,次主力店越发受到追捧,且布局迅速。目前,主要有快时尚品牌和品牌集合店两种类型,无论是哪种类型,都开始关注客群的覆盖度和细分市场需求。
快时尚品牌推出档次、风格各异的子品牌,面向的客群不断扩大,且越来越细分,有利于迅速锁定相应档次的购物中心;而发展活跃的品牌集合店则在品类上更加细分,除了我们常见的化妆品集合店SEPHORA和SASA,还出现了时尚集合店10 Corso Como,运动集合店滔博、运动100等,鞋类品牌集合店、家居品牌集合店、奢侈品牌集合店和儿童品牌集合店等也发展迅猛。
二、高端餐饮转型,中端餐饮拓展迅速,新兴主题餐饮涌现
各购物中心的区位条件、辐射范围、客群定位等各有不同,业态比例也有相应侧重,但总体来看,餐饮业态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餐饮业态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质化,因而,不同档位的餐饮品牌正在不同领域发力。
其中,高端餐饮品牌受政策打压在不断在寻找转型之路,“放下身段”,进军大众市场;以外婆家、绿茶等为代表的中端餐饮则堪称餐饮品牌中的“快时尚”,它们能够通过超高性价比的菜品换来超高翻台率,保证餐厅的正常运营,也可通过流程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来缩短客人的等候时间,并可利用巧妙的空间设计来增加有效营业面积;同时,体验需求也催生了新兴主题餐饮品牌。无论是红极一时的黑暗主题餐厅,还是深受青少年追捧的便所主题餐厅,都可为餐饮品牌赋予不同于一般餐饮的标签,吸引特定的人群。目前,这些主题的餐饮尚未在购物中心大规模出现,但随着购物中心逐步向体验式商业转型,更多主题的餐厅必不断出现。
三、儿童业态在区域商圈发力,儿童主题经营品类跨业态发展
区域级商圈主要面对区域内家庭客群,儿童的选择决定了家庭消费的去向,所谓“一人带动全家”。儿童业态具有连带消费多、持续性强、对楼层和位置要求不高,且易汇聚人气的特点,能为购物中心带来一大批家庭型消费人群,并形成持续不断的规律性客群。同时,儿童业态品类也呈细分态势。
四、休闲娱乐业态发展日益强调情感交流平台及感官体验,类型增多,规模渐大
电影院、KTV、电玩城、溜冰场……这些娱乐业态是购物中心中常见的娱乐类型。商家希望通过娱乐业态来聚集人气,增加体验,延长消费者的逗留时间从而衍生相关消费。然而,娱乐业态也不免陷入同质化的竞争,电影院、电玩等几乎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其对于人流的聚集效应也随着人们的选择范围的增多而递减。因而,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休闲娱乐业态的聚集效应最大化发挥。
随着购物中心逐渐向体验化转型,新颖的休闲娱乐业态开始在国内购物中心出现,比如成都环球购物中心所打造的人造海洋公园。新颖的休闲娱乐业态将在参与感、情感交流、社交感等领域发力,国外的展览类、高科技类、运动类、自然景观类等业态将成为此类业态创新的参考。
五、创新业态萌发,以价值观为标准跨界整合
随着“手媒体”等兴起,购物中心正逐渐从管理“会员”向管理“粉丝”迈进,各类创新业态则以价值观为笼络标准,朝着各类业态“跨界”方向整合。目前,创新业态的出现主要有几种类型,首先,以书店为载体复合经营的文化创意品牌,如台湾诚品书店、北京的单向街等等;另一类是以电子数码产品为载体的体验店,可让顾客以最直观的方式近距离体验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如联想概念店,苹果体验店等;第三类则是跨业态的创新品牌,比如欧舒丹咖啡馆、例外的“全新文化概念店”——“方所”等等。
文本由搜房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知识
零售与非零售业态角色互换 商业业态更新迎来变革期
M+产品发布会在深召开 打响家居建材实体零售业态升级战
M+产品发布会打响家居建材实体零售业态升级战
英威达DACRON®与红瑞家纺奥若拉品牌建立战略合作,联手孵化家居行业新零售业态
地板零售业态亟待变革 寻求多元化出路
大家电与IT零售业态的融合 3C零售渠道的变革
营销时评:地板零售业态的“进化论”
诗尼曼首家智慧整装体验馆盛大开业,新零售业态下的整装大家居建成
新兴零售业态搅热建材市场
直播:中国家具业变革期生态回归与探索论坛